11.30 新邵清 秀 潭 溪:”“潭溪”者,鄉中一溪有深潭故名,這溪,亦是潭溪,亦是爽溪,亦是漣河、泌水

清秀潭溪,這是一個神奇的地方。“清秀”者,清異秀出;美好不俗。《世說新語·方正》“此江左之清秀,豈惟荊楚而已。” 宋張淏《雲谷雜記》卷三:“鬱詩雖清秀,然意在試其學問。”“潭溪”者,鄉中一溪有深潭故名,這溪,亦是潭溪,亦是爽溪,亦是漣河、泌水。清秀潭溪 ,傍龍山之巍峨,攬潭溪之清秀。山因水而雄偉,水因山而秀麗,地因山水而靈氣,人因山水而豪傑。


潭溪是一塊睿智詩化的沃土。清代李漁說:“山水者,天地之才情。”潭溪山水鍾靈毓秀,奇峰秀水,茵綠煙嵐,將潭溪這塊土地妝點得燦爛生輝,分外妖嬈。可曾想,潭溪的人們一次次忘情於潭溪的山山水水之間,讀山、讀水、感悟於大自然的萬千變化,與其對視、交談、融會,於是從潭溪走出的人們都飽含著智慧、蘊涵著詩情。
水,是山的精靈,山的神魂。因為有水,山顯得精神,人也顯得滋潤。潭溪的水,有自己的個性(爽溪、泌水、小漣河屬湘江水系),彰顯出它的鮮活豪放和婉約柔靜。嘉慶十五年(1811),太學生石蔚甫在潭溪河畔創辦了“河邊書屋”,傳授《三字經》、《分類雜字》、《百家姓》等,為湘中第一傢俬塾。可遙想學生讀書之餘,徜佯溪水之畔,漫山碧透,層林盡染,綠韻、泉鳴,濯洗你日日喧囂的塵心。潭溪教育的種子自此不斷成長,成為了湘中教育的奇葩。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潭溪人深諳此理。同治九年(1870),石姓中的有識之土在潭溪創辦了耀公義館。免收學費,傳授經史。耀公義館專設了勸學資金,以鼓勵學生為爭取功名而奮發學習。1956年8月,孫家橋小學附設初中班。1958年,改為新邵縣第六初級中學。1970年,增設高中班,改為新邵縣第六中學,實現了“讀初中不出片,讀高中不出社”的口號。1985年,新邵縣教育局進行驗收檢查,潭溪鄉率先初等教育。1986年,第二次驗收,爽溪鄉又合格。近年來,潭溪人以大山的牛勁,艱苦奮鬥、自強不息,基礎教育工作異軍突起,連年榮獲縣教育目標管理先進,始終走在新邵教育改革的前沿。


“萬里風雲供吐納,四時花草著精神”,潭溪自古多文人雅客。從坪山村再向上300米,便是湘中第一峰嶽坪峰。頂有一座聞名中外的藥王殿,石牆鐵瓦,古香古色,始建於唐貞觀年間,為紀念藥王孫思邈所建。據中國華夏文化紐帶工程組委會專家考證:龍山藥王殿是全國十大藥王古殿中建殿時間最長、保存最好、最有研究開發價值的古殿。龍山自古就是“天下藥山”,歷代名醫都心馳神往,親歷龍山採藥。當年,孫思邈定居在龍山腳下一個村莊裡,每天上山嘗百草,採藥方,潛心研究藥學,撰寫《千金要方》,為周圍百姓除病解痛。清代名醫“周神仙”周學霆就是龍山腳下庫裡村人,為著醫書《三指禪》足跡踏遍龍山。《三指禪》自道光年間(1821——1856)至1956年,先後21次刊行。清未,潭溪石蘊三出洋留學,媒介外方文化以歸,對開拓湘西南鄉土文化影響深遠。著作有《論語今讀》、《尚書今文通釋》、《曲臺十論》。
近年,潭溪人在詩書畫藝術界風生水起,發展態勢如火如荼。代表人物中,老有黃山石,中有周克臣,青有石書紅。2001年,書法家黃山石在參與臺灣中國藝廊書法藝術展時,臺灣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先生為他親筆題詞:“書如黃山德可風,品如堅石壽比松。”現為湖湘文化藝術院院長的周克臣被譽為“(文學、書法、攝影)三棲文人”。石書紅先後獲得湖南省“德藝雙馨”書法家稱號、文化部授予的“中國對外文化交流”功勳獎。


潭溪是一塊浩氣沖天的沃土。能養浩然之氣者,必有好山。潭溪的山,當首推龍山。巍巍龍山,綿延百餘里,橫亙湘中南部天際。主峰嶽坪峰海拔1513.16米,雄踞48面龍山之上。上有蹲虎立豹之雄關,下有崩虹裂帛之潺流,漫野狷山狖,欲上疑無路,白雲浩浩縛山腰,寒瀑虎吼懸巖間。閱讀潭溪的山,可讀到驚心動魄、雄偉陽剛之美,可讀到多姿多彩、秀麗婉約之美,可讀到天人合一、回味無窮之美。潭溪的山就是一群山裡的漢子,原始而無野性,粗獷而不俗氣,深沉而不怪異。那種不施鉛華的質樸,都使我們的心靈為之震撼。
潭溪厚土育忠,民風尚義,自古多忠義之士、豪邁之氣。清時,孫家橋就建有糧食義倉,荒月低息貸出,秋後收回,此法一直延用到民國。1927年,中共黨員、北大女學生李芬在爽溪等地建立女子聯合會,宣傳男女平等、婚姻自由,發動女子女剪長髮,放小腳。自此,革命的火種星火燎原。1944年12月21日,“邵陽縣政府東北行署”(流亡政府)在敦仁鄉庫裡(今庫裡村)建立。1944年,國軍整編13師在潭溪村塞佬山抗擊日本侵略軍,重創日軍(今存塞佬山遺址,戰壕長400米,寬0.5米,深0.8米。)1949年8月4日,國民革命軍陸軍第63師師長湯季楠宣佈起義,在孫家橋一帶突破白崇禧部隊封鎖,輾轉瀏陽接受解放軍改編。


近年來,潭溪更以在廣東珠江口捨己救人的英雄石松林、抗冰救災英雄周景華以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周述政、湖南省“勤政廉政、富民強省優秀領導幹部”石民生而名震全國。石松林,2001年6月24日,為挽救一個素不相識的溺水旅客,獻出了年僅21歲的生命。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李長春同志作了“表彰見義勇為者,做好善後”的批示。湖南省副省長唐之享接受記者專訪說,石松林用自己的生命奏出了時代的強音,譜寫了新時代的正氣歌,石松林是湖南人民的好兒子,也是所有湘籍外來工的驕傲。1月29日,溫家寶總理專程看望慰問了周景華等3位烈士的家屬。總理飽含深情地說:“3位烈士都是人民的好兒子,他們是為人民的利益而犧牲的,你們應該為有這樣的好兒子、好丈夫、好父親而感到自豪。湖南電力系統的職工們忘不了他們,湖南人民忘不了他們,全國人民忘不了他們……今天面對你們,我無法用更多的語言來表示安慰,我給你們鞠個躬吧!”當時總理的深深一躬,使全國人民深受感動。藥師傅周述政,他30年如一日紮根山鄉,刻苦鑽研藥材技術,引領農民興藥致富。被人民群眾美譽為新一代“藥王”,2004年榮獲“人民滿意的公務員”殊榮。

潭溪是一塊創新希望的沃土。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發自然”。潭溪的山是一部辭典,年輕時讀它薄,年長時讀它厚。“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它奉獻給我們的不僅有明月清風果實花香,還有寶貴的精神娛悅,這裡的生命百折不撓而多姿多彩,永遠閃現出一種大動大美的意志和情趣,流動著沉重的神性與智慧。
在潭溪這塊孕育著無限生機和希望的沃土上,其近代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個亮點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清同治年間,淘金橋等地淘金盛行,為新邵首次開發金礦。清光緒年間,開採禮坪厚裡衝鉛礦,用以練制紅丹。民國6年(1917年)厚裡衝發現金礦,外地人在礦區買山開採,成立美濟等4家採礦公司,一家煉礦廠,開採2500米礦脈走向內露天礦。1951年,中國人民銀行邵陽支行孫家橋率先建立營業所。1979年11月,爽溪公社社員自發實行包產到戶,首開土地承包先河。一年後,全縣才開始實行農業生產責任制。
近年來,在鎮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該鎮招商引資風生水起,社會經濟快速發展。走進潭溪廣褒農村,展現在眼前的是一副文明,和諧,繁榮的靚麗畫卷。資源優勢逐步利用。潭溪鎮銻、鎢、金等有色金屬礦藏儲量大,水能、林竹資源豐富。該鎮利用優勢,做好資源開發文章,新建小型水電站1座,年發電量達400萬千瓦時;鎮內11家集體企業成功改制,鞏固發展了辰州礦業曹家壩銀金礦、禮坪聯合金銻礦2家規模工業企業。 農業基礎地位得到加強。2003年潭溪鎮被國家科技部授予“國家玉竹規範化栽培示範基地鎮”稱號,以“林華中藥材開發有限公司”為龍頭的藥材加工企業達46家,產品遠銷廣東沿海、新加坡等東南亞市場。發展後勁明顯增強,即將修建的梅邵高速公路穿境而過,小城鎮建設初具規模。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連續13年榮膺市、縣先進單位,被中宣部、國家計生委授予“婚育新風進萬家活動”先進鄉鎮。


日前,潭溪鎮大力實施“以藥興鎮、產業強鎮、項目立鎮、工業富鎮”戰略,以“開放務實求發展、精深高效快發展、可持續環保促發展”的發展理念,營造一個社會安定團結、環境清新整潔、政府求真務實的潭溪。
回眸千年歷史,遙望百代前程。想我潭溪之未來,必定萬紫千紅,繁花似錦。社會健康和諧,人民安居樂業。為達此弘願,須我天南地北潭溪人,解放思想,開闊眼界,立志高遠,自強不息,完成新跨越,實現新崛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