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0 新邵清 秀 潭 溪:”“潭溪”者,乡中一溪有深潭故名,这溪,亦是潭溪,亦是爽溪,亦是涟河、泌水

清秀潭溪,这是一个神奇的地方。“清秀”者,清异秀出;美好不俗。《世说新语·方正》“此江左之清秀,岂惟荆楚而已。” 宋张淏《云谷杂记》卷三:“郁诗虽清秀,然意在试其学问。”“潭溪”者,乡中一溪有深潭故名,这溪,亦是潭溪,亦是爽溪,亦是涟河、泌水。清秀潭溪 ,傍龙山之巍峨,揽潭溪之清秀。山因水而雄伟,水因山而秀丽,地因山水而灵气,人因山水而豪杰。


潭溪是一块睿智诗化的沃土。清代李渔说:“山水者,天地之才情。”潭溪山水钟灵毓秀,奇峰秀水,茵绿烟岚,将潭溪这块土地妆点得灿烂生辉,分外妖娆。可曾想,潭溪的人们一次次忘情于潭溪的山山水水之间,读山、读水、感悟于大自然的万千变化,与其对视、交谈、融会,于是从潭溪走出的人们都饱含着智慧、蕴涵着诗情。
水,是山的精灵,山的神魂。因为有水,山显得精神,人也显得滋润。潭溪的水,有自己的个性(爽溪、泌水、小涟河属湘江水系),彰显出它的鲜活豪放和婉约柔静。嘉庆十五年(1811),太学生石蔚甫在潭溪河畔创办了“河边书屋”,传授《三字经》、《分类杂字》、《百家姓》等,为湘中第一家私塾。可遥想学生读书之余,徜佯溪水之畔,漫山碧透,层林尽染,绿韵、泉鸣,濯洗你日日喧嚣的尘心。潭溪教育的种子自此不断成长,成为了湘中教育的奇葩。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潭溪人深谙此理。同治九年(1870),石姓中的有识之土在潭溪创办了耀公义馆。免收学费,传授经史。耀公义馆专设了劝学资金,以鼓励学生为争取功名而奋发学习。1956年8月,孙家桥小学附设初中班。1958年,改为新邵县第六初级中学。1970年,增设高中班,改为新邵县第六中学,实现了“读初中不出片,读高中不出社”的口号。1985年,新邵县教育局进行验收检查,潭溪乡率先初等教育。1986年,第二次验收,爽溪乡又合格。近年来,潭溪人以大山的牛劲,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基础教育工作异军突起,连年荣获县教育目标管理先进,始终走在新邵教育改革的前沿。


“万里风云供吐纳,四时花草著精神”,潭溪自古多文人雅客。从坪山村再向上300米,便是湘中第一峰岳坪峰。顶有一座闻名中外的药王殿,石墙铁瓦,古香古色,始建于唐贞观年间,为纪念药王孙思邈所建。据中国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组委会专家考证:龙山药王殿是全国十大药王古殿中建殿时间最长、保存最好、最有研究开发价值的古殿。龙山自古就是“天下药山”,历代名医都心驰神往,亲历龙山采药。当年,孙思邈定居在龙山脚下一个村庄里,每天上山尝百草,采药方,潜心研究药学,撰写《千金要方》,为周围百姓除病解痛。清代名医“周神仙”周学霆就是龙山脚下库里村人,为著医书《三指禅》足迹踏遍龙山。《三指禅》自道光年间(1821——1856)至1956年,先后21次刊行。清未,潭溪石蕴三出洋留学,媒介外方文化以归,对开拓湘西南乡土文化影响深远。著作有《论语今读》、《尚书今文通释》、《曲台十论》。
近年,潭溪人在诗书画艺术界风生水起,发展态势如火如荼。代表人物中,老有黄山石,中有周克臣,青有石书红。2001年,书法家黄山石在参与台湾中国艺廊书法艺术展时,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先生为他亲笔题词:“书如黄山德可风,品如坚石寿比松。”现为湖湘文化艺术院院长的周克臣被誉为“(文学、书法、摄影)三栖文人”。石书红先后获得湖南省“德艺双馨”书法家称号、文化部授予的“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功勋奖。


潭溪是一块浩气冲天的沃土。能养浩然之气者,必有好山。潭溪的山,当首推龙山。巍巍龙山,绵延百余里,横亘湘中南部天际。主峰岳坪峰海拔1513.16米,雄踞48面龙山之上。上有蹲虎立豹之雄关,下有崩虹裂帛之潺流,漫野狷山狖,欲上疑无路,白云浩浩缚山腰,寒瀑虎吼悬岩间。阅读潭溪的山,可读到惊心动魄、雄伟阳刚之美,可读到多姿多彩、秀丽婉约之美,可读到天人合一、回味无穷之美。潭溪的山就是一群山里的汉子,原始而无野性,粗犷而不俗气,深沉而不怪异。那种不施铅华的质朴,都使我们的心灵为之震撼。
潭溪厚土育忠,民风尚义,自古多忠义之士、豪迈之气。清时,孙家桥就建有粮食义仓,荒月低息贷出,秋后收回,此法一直延用到民国。1927年,中共党员、北大女学生李芬在爽溪等地建立女子联合会,宣传男女平等、婚姻自由,发动女子女剪长发,放小脚。自此,革命的火种星火燎原。1944年12月21日,“邵阳县政府东北行署”(流亡政府)在敦仁乡库里(今库里村)建立。1944年,国军整编13师在潭溪村塞佬山抗击日本侵略军,重创日军(今存塞佬山遗址,战壕长400米,宽0.5米,深0.8米。)1949年8月4日,国民革命军陆军第63师师长汤季楠宣布起义,在孙家桥一带突破白崇禧部队封锁,辗转浏阳接受解放军改编。


近年来,潭溪更以在广东珠江口舍己救人的英雄石松林、抗冰救灾英雄周景华以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周述政、湖南省“勤政廉政、富民强省优秀领导干部”石民生而名震全国。石松林,2001年6月24日,为挽救一个素不相识的溺水旅客,献出了年仅21岁的生命。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李长春同志作了“表彰见义勇为者,做好善后”的批示。湖南省副省长唐之享接受记者专访说,石松林用自己的生命奏出了时代的强音,谱写了新时代的正气歌,石松林是湖南人民的好儿子,也是所有湘籍外来工的骄傲。1月29日,温家宝总理专程看望慰问了周景华等3位烈士的家属。总理饱含深情地说:“3位烈士都是人民的好儿子,他们是为人民的利益而牺牲的,你们应该为有这样的好儿子、好丈夫、好父亲而感到自豪。湖南电力系统的职工们忘不了他们,湖南人民忘不了他们,全国人民忘不了他们……今天面对你们,我无法用更多的语言来表示安慰,我给你们鞠个躬吧!”当时总理的深深一躬,使全国人民深受感动。药师傅周述政,他30年如一日扎根山乡,刻苦钻研药材技术,引领农民兴药致富。被人民群众美誉为新一代“药王”,2004年荣获“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殊荣。

潭溪是一块创新希望的沃土。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发自然”。潭溪的山是一部辞典,年轻时读它薄,年长时读它厚。“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它奉献给我们的不仅有明月清风果实花香,还有宝贵的精神娱悦,这里的生命百折不挠而多姿多彩,永远闪现出一种大动大美的意志和情趣,流动着沉重的神性与智慧。
在潭溪这块孕育着无限生机和希望的沃土上,其近代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个亮点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清同治年间,淘金桥等地淘金盛行,为新邵首次开发金矿。清光绪年间,开采礼坪厚里冲铅矿,用以练制红丹。民国6年(1917年)厚里冲发现金矿,外地人在矿区买山开采,成立美济等4家采矿公司,一家炼矿厂,开采2500米矿脉走向内露天矿。1951年,中国人民银行邵阳支行孙家桥率先建立营业所。1979年11月,爽溪公社社员自发实行包产到户,首开土地承包先河。一年后,全县才开始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
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该镇招商引资风生水起,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走进潭溪广褒农村,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副文明,和谐,繁荣的靓丽画卷。资源优势逐步利用。潭溪镇锑、钨、金等有色金属矿藏储量大,水能、林竹资源丰富。该镇利用优势,做好资源开发文章,新建小型水电站1座,年发电量达400万千瓦时;镇内11家集体企业成功改制,巩固发展了辰州矿业曹家坝银金矿、礼坪联合金锑矿2家规模工业企业。 农业基础地位得到加强。2003年潭溪镇被国家科技部授予“国家玉竹规范化栽培示范基地镇”称号,以“林华中药材开发有限公司”为龙头的药材加工企业达46家,产品远销广东沿海、新加坡等东南亚市场。发展后劲明显增强,即将修建的梅邵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小城镇建设初具规模。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连续13年荣膺市、县先进单位,被中宣部、国家计生委授予“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先进乡镇。


日前,潭溪镇大力实施“以药兴镇、产业强镇、项目立镇、工业富镇”战略,以“开放务实求发展、精深高效快发展、可持续环保促发展”的发展理念,营造一个社会安定团结、环境清新整洁、政府求真务实的潭溪。
回眸千年历史,遥望百代前程。想我潭溪之未来,必定万紫千红,繁花似锦。社会健康和谐,人民安居乐业。为达此弘愿,须我天南地北潭溪人,解放思想,开阔眼界,立志高远,自强不息,完成新跨越,实现新崛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