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9 “種得多,賺的少”導致土地撂荒,怎麼解決?

專注三農,洞察商機!三農洞察致力於為您分享農業道路上的致富商機、實用技術、市場趨勢,關注我們,三農路上不迷路!


在過去,土地被農民視為珍寶,就算金子也沒有土地重要,畢竟一家人都要靠土地養活。


但在我國部分中西部地區,土地卻成了“雞肋”。成本上漲,收益降低,種糧不掙錢甚至賠錢。不少農村勞動力紛紛外出務工,這樣一來,土地就撂荒了。


田地荒蕪很痛心


在甘肅、河南、貴州等地,由於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農業生產比較效益低、土地資源盤活難等,農村土地撂荒問題沒有得到根本性解決,個別地區還有擴大趨勢。

2008年,河南省就出現麥季撂荒現象,許多農民開始只種一季水稻。2017年,麥季農田撂荒面積呈現擴大趨勢,已逐漸越過淮河,由丘陵向平原蔓延。

日前,豫南稻季農田也出現撂荒苗頭,一些農民讓農田荒蕪,任野草瘋長,或者採取非糧化方式,在耕地上種植苗木。


“種得多,賺的少”導致土地撂荒,怎麼解決?


在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青嵐山鄉青灣村,去年,村8800畝耕地中,土地撂荒3130畝,佔全村耕地總面積超過35%。據統計,青灣村外出務工人員有417人,佔全村總人口的35.5%,其中整戶外出完全棄耕的有76戶,棄耕土地2209畝,因地力條件差、村民季節性務工棄耕847畝。

就連土地資源相對較少,95%國土面積為山地和丘陵的貴州,土地撂荒現象也不在少數。有的是整戶外出打工全部撂荒,有的是壯勞力外出部分撂荒。由於土地收益低,一些村民選擇將自然條件差、位置偏遠的山地撂荒。


為啥不種地?


農村地區耕地撂荒的根源,是農業生產比較效益下降,農民增產不增收,影響了農民的耕種積極性。農藥、化肥等各種生產成本高企,種糧收益逐漸降低,如遇乾旱、洪澇等災害,種糧不掙錢甚至賠錢。

舉個例子,農民用四個多月時間種植的三畝水稻僅賣了3000多元,而外出務工做護理,兩個月就賺了9000元。巨大的收入差距,讓很多農民決定放棄種地,外出務工。

農村土地撂荒問題,引起了國家的高度重視,有什麼解決措施呢?

“種得多,賺的少”導致土地撂荒,怎麼解決?

有獎有罰


種糧福利補貼。國家在糧補政策上進行了調整,增加了補貼力度,提倡規模化發展。家庭農場、合作社都是國家的重點補助對象。當然針對小農戶在補貼數額方面也是有所增加的。除了糧補之外,還有農機補貼。

做到有效的輪作休耕。實行科學有效的耕作制度,對土地進行輪耕,不僅可以保證農作物的生產,還可以兼顧到土地生產的活力,國家也出臺了一系列獎勵措施。

相反,土地承包法規定,對於承包土地的農民,將土地荒廢兩年或者兩年以上,沒有再進行勞作耕種,那麼村集體作為發包方可以終止土地承包,農民作為承包方也可以自行終止承包。

如果土地拋荒,國家將會停止對農民的農業補貼,

以免補貼資源白白浪費,做到補貼資金落實到位,用到該用的地方。


“種得多,賺的少”導致土地撂荒,怎麼解決?

如何讓撂荒的土地“活”起來?


土地流轉是解決耕地撂荒的有效方式,現在很多村都在發展集體產業,外出務工的農民將土地流轉給有實力的合作社去耕種,是個不錯的辦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