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7 他们真情帮扶 让“干海子”变“水海子”

他们真情帮扶 让“干海子”变“水海子”

他们真情帮扶 让“干海子”变“水海子”

广南县杨柳乡海子、石笋村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表水稀缺。2年前,村民喝水得看老天的“脸色”,因水而困,因水而愁。但在云南机场集团的帮扶下,村民们从喝水难到喝好水,积极发展产业,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他们真情帮扶 让“干海子”变“水海子”

海子村由于地处喀斯特山区,缺水严重,不仅烤烟、核桃、蔬菜等适宜当地发展的产业无法实现规模化发展,在村里还流传前这样的民谣:“海子是个好地方,打桶水来半桶浆,白米煮成红米饭,白衣洗成红衣裳”。真实反映了海子村人民群众吃水困难的现实生活状况。

“干海子”变“水海子”

2015年8月,云南机场集团挂钩帮扶广南县杨柳井乡后,从群众急需解决的饮水问题入手,通过多次深入调查了解,进行实地勘查测量,在海子村水海子水源地修建坝塘一座,先后投资800余万元兴建水海子坝塘工程,2018年6月,海子坝塘工程全部建成,坝塘总库容3万余立方,年调节供水5.85万立方。经过沉淀、过滤等程序,通过管网送往各家各户优质、安全的饮水,有效解决周边9个自然村603户2374人557头大牲畜生活用水难题,为当地产业发展、群众增收奠定坚实基础,让昔日的“干”海子“水”起来。

他们真情帮扶 让“干海子”变“水海子”
他们真情帮扶 让“干海子”变“水海子”

广南县杨柳井海子村村民 张仁礼:海子这个地方早些年是吃地塘水,后面国家扶贫建成了小水窖,饮水问题是海子村的一个缺点,虽然有小水窖经常出现缺水的情况,云南机场集团的帮扶为海子片区修建海子饮水项目的坝塘,彻底的解决了海子地区饮水的困难,真正的解决老百姓的难题。

产业扶贫:以腊猪脚项目为突破口

轻轻一拧水龙头,就能用上白花花的自来水,村民张仁礼今年抓住这一机遇,养了10头猪,按照目前的市场价将为他带来6万余元的收入。

他们真情帮扶 让“干海子”变“水海子”他们真情帮扶 让“干海子”变“水海子”
他们真情帮扶 让“干海子”变“水海子”

广南县杨柳井海子村村民 张仁礼:现在的老百姓想养猪也敢养了,因为有水了,以前养四、五头的现在可以养七、八头,搞种植的也有水了,现在我们海子饮用的水源都是坝塘引下来的清泉水。

海子腊猪脚以其味美肉香而驰名,当地12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广南县海石扣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带领下,进行腊猪脚加工。云南机场集团积极拓宽销售渠道,采取以购代捐形式,增强了合作社的发展信心。

他们真情帮扶 让“干海子”变“水海子”
他们真情帮扶 让“干海子”变“水海子”

广南县海石扣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吴永华:我们合作社从2018年2月份建起来,得到云南机场集团的大力支持,我们今年生产出来第一批产品,带到云南机场集团,集团采取以购代捐等多种渠道,提高了我们腊猪脚的知名度,我们一定把海子这个腊猪脚做大做强。

将进一步拓展两村产业发展

2015年8月以来,云南机场集团挂钩帮扶广南县杨柳井乡海子、石笋村后,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投入资金1000余万元,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积极想办法出主意,从群众最关心的水、机耕路、安全住房、产业发展、农特产品宣传等方面入手,让海子、石笋村顺利实现脱贫出列,群众生产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他们真情帮扶 让“干海子”变“水海子”

广南县杨柳井海子村驻村第一书记 谢鋆: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拓展两村的产业发展,壮大两村村集体经济,为老百姓持续增收稳定收入,巩固脱贫成效,提高生活质量。

广南县融媒体中心:周来

制作:王南 黄荷

他们真情帮扶 让“干海子”变“水海子”

《西畴精神》形象片 点击上图观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