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 「自貢人物」一位老紅軍與鹽都的半世情緣

「自貢人物」一位老紅軍與鹽都的半世情緣

□ 曾上游

在自貢恐龍博物館主館入口一側,屹立有一棵樹幹基部周長達13.2米、高大挺拔的千年古杏。在這棵枝繁葉茂的千年古杏下長眠著自貢恐龍博物館的“奠基人”與“守望者”——原自貢恐龍博物館籌建領導小組組長、老紅軍焦政同志。

焦政(1919—2007),四川廣元人,1934年2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8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以及解放初期的徵糧剿匪工作。1949年12月5日,自貢和平解放。時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南服務團第二團川南支隊第七大隊參謀長的焦政來到自貢。爬過雪山、走過草地,參加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他,從此將生命之根深紮在這片熱土上,在自貢這個“第二故鄉”開啟了長達58年的人生新徵程。今年12月適逢焦政同志誕辰100週年,謹以此文表達深深緬懷並致紀念。

剿滅土匪穩定局勢

自貢解放後,接管工作和徵糧剿匪戰鬥是新生政權面臨的兩大中心任務。根據中共川南區黨委指示,自貢於1949年12月18日全面開始了接收工作。

焦政被任命為第三區區長後,立即召開區內的商業緊急會議,對區內幾家豬、牛、羊肉市場派專人嚴加管制;及時制止將大鹽商拉去遊街示眾的錯誤行為……通過一系列正確有效的接管措施,第三區形勢很快得到穩定,民眾的精神面貌有了明顯的變化。

但是,局勢剛剛得到穩定,猖狂的土匪就向新生政權進行了攻擊。在唐邊,土改工作隊剛到,3名隊員就被土匪公然殺害。富順、宜賓一帶的土匪參謀長王玉炎還專門讓人給焦政帶信:“歡迎焦司令與我們打交道。”

面對土匪的瘋狂挑釁,焦政派出武裝工作隊到當地,組織民兵設哨設卡,多次率部隊直搗匪巢,最終一一擊破各路土匪團伙。匪首全部被押解歸案,執行槍決,很快平定了局勢。

勵精圖治重建鹽都

1956年6月,四川省人民委員會任命焦政為自貢市人民委員會副市長,由此開啟了他最為忙碌而又勁頭強勁的“黃金十年”。無論是建設化工城,還是濱江路等主城區的道路改造,火井沱、麻柳灣水廠的興建,公共汽車公司、消防隊的設立,沙灣與檀木林招待所及自貢旅館的創建,自貢市鹽業歷史博物館的創立和館址確定,以及川劇團、京劇團、雜技團、曲藝隊的創辦和演出場地的建設等,無不凝聚著他的極大心血和深情付出。

當初,自貢燈會的恢復興辦也與焦政的熱情支持與強力督辦分不開。1964年,新中國成立後的首屆自貢燈會由政府主辦。為確保該屆燈會的質量,焦政掛帥擔任燈會辦公室主任一職,親點“能工巧匠”餘曼白任總設計師。之後的第二、三屆自貢燈會,也一直是由他掛帥。

1978年10月21日,自貢市被全國人民防空領導小組授予“全國人民防空戰備建設先進城市”,成為全國學習的一個標杆。這一在全國都叫得響的樣板工程,同樣是由焦政掛帥主抓的。

鴻化廠是1958年自貢為奔向化工城市重點興建的一個項目,其工程建設在“文化大革命”時被迫停工。這一停就是8年。市裡先後派了幾批工作組進駐該廠,但工程建設仍未見起色,損失巨大,令人痛心。1973年1月,在市委召開的一次常委會上,焦政忍不住在會上直言:“抗戰八年,我們打敗了日本侵略者,一個鴻化廠建了八年還不能投產,真是不可思議!”此會議一週後,焦政再次披掛上陣,前往鴻化廠“蹲點”。

到廠後,他同另外幾位工程指揮部領導深入到工人中間瞭解情況。得知工人群眾存在許多實際問題,他隨即責成工程指揮部採取措施,首先從食堂抓起,改善伙食條件,提高伙食質量,同時,准予發給獎金和加班費,但市裡下去的幹部和領導誰也不準拿一分錢,吃飯也一律自己掏錢。為確保工程順利推進,他專程到市商業局及榮縣、富順,找有關部門領導解決職工生活所需豬肉等副食品。遇到工程經費和關鍵物資(如高強度焊絲、專用電機等)無著落的情況,也是他親自帶人上北京找化工部、冶金部和北京市領導,使問題得以一一化解。正是由於採取了多種得力有效的措施,切實調動起了工人的積極性,“聯鹼工程”這一“硬骨頭”才很快被“啃”下,併成功推出了純鹼、氯化氨、合成氨等自貢化工的拳頭產品。

1978年,他連續主持了張化廠新建10萬噸真空製鹽與大安鹽廠10萬噸真空製鹽工程,兩大鹽業生產技術升級革新的重點工程均如期建成。

嘔心瀝血建設“龍宮”

1982年12月28日,國家計委覆函四川省人民政府,同意修建自貢恐龍博物館,並補助建設投資200萬元。隨即,1983年3月25日,自貢市委發出《關於成立四川省自貢恐龍博物館籌建領導小組的通知》,任命焦政為組長,掛帥主持這項填補國家空白的“國字號”重點工程。從接受任命那天起,時已年過6旬、剛從療養院出來的焦政,便將此工程視作黨和人民對自己的看重和信任,下定決心要交出一份無愧於歷史與時代的優秀“答卷”。

為使“東方第一龍官”有一個與之相匹配的建築設計方案,他毅然決定捨棄原有設計方案,在全國範圍內開展恐龍博物館建設方案的設計競賽。短短兩個月,就徵集到18個參賽單位、107位設計師創作的71個設計方案。最終選出的“第一名”被確定為建設方案,並榮獲1983年度中國建築總公司優秀設計項目一等獎。

在施工階段,焦政一直堅守在第一線,嚴把質量關,遇有問題,及時協調解決。他不僅注重工程質量、進度,而且時時關心廣大幹部職工。為讓大家吃好,他還專門從沙灣飯店調來廚師到伙食團掌廚,併購進烘箱為大家烤麵包、蛋糕等改善伙食。在籌建恐龍博物館的那兩三年內,他幾乎放棄了所有的休息日,連大年三十晚上也是在工地上度過的。工程中出現經費不足、個別建材供應困難時,他更是不辭辛勞,四處奔波,一一圓滿解決。

對恐龍化石的發掘、保護工作,他同樣重視,但凡有新的化石發現,他都在第一時間會同專業人員趕赴現場,落實佈置好發掘、保護和安全、運輸工作。為了綠化美化恐龍博物館,他還通過各種途徑移植來了大量珍貴的鐵樹、銀杏、桫欏等恐龍時代的特色植物,並想辦法調來學植物、園藝栽培的大學生進行細心管理。

自貢恐龍博物館從1984年4月基礎工程破土動工後,僅用1年半時間就完成了主體(館)工程的施工任務,並於1986年春節進行了試展。1989年12月30日,經全國優秀工程勘察設計評選委員會終評審定,自貢恐龍博物館與北京圖書館新館兩項工程,被授予“全國建築金質獎”。之後,它又摘取了“新中國成立五十週年四川十大建築”和“1900—2000中華百年建築經典”的桂冠。自貢恐龍博物館工程成為優質、高效、節約的典範。

1986年,組織批准焦政離休。在恐龍博物館工程即將大工告竣之前,他已開始著手佈署其近、中、遠期的規劃設計,並積極爭取到了配套化石庫房的立項和經費劃撥。即便到了生命最後的時刻,他仍希望再到恐龍館走一走看一看……最終,他向組織提出在他去世後將他的一部分骨灰埋在恐龍館的請求得到批准。他的生命已和這片土地交織在一起,深深影響和激勵著在此“看龍”“護龍”的後來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