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殲-16服役之後,飛豹還有存在的必要嗎?飛豹還會服役多久?

秦皇見漢武


飛豹戰鬥機早在2017年就已經正式停產,代表著飛豹戰鬥機不會再有新機服役,所以已有的飛豹戰鬥機會繼續服役,但是時間一到,飛豹戰鬥機就會全部退役,這也就意味著飛豹戰鬥機沒有存在的必要!

飛豹戰鬥機是上個世紀我國的應急產物,當時我國的南部海域情況危急,爆發過海上衝突,但是當時我國並沒有一款戰鬥機的作戰半徑可以覆蓋到衝突海域,所以一旦再次爆發海上衝突,意味著我們的海軍艦隻獲得不到空中的支援,沒有空中支援這在現代海戰當中也是致命的。

所以為了解決這一情況,飛豹戰鬥機研製項目誕生了,主要是作戰半徑要覆蓋南部海域!不過飛豹戰鬥機的作戰功能單一,這個從它的名字“飛豹戰鬥轟炸機”就已經知道了,只要執行的是對地和對海作戰,對空作戰能力欠佳。如今時代不同了,我們已經有多款戰鬥機可以執行飛豹戰鬥機的任務,並且性能更要先進!

尤其在蘇30戰鬥機服役後,飛豹戰鬥機的地位就顯得尷尬,不過由於蘇30戰鬥機屬於進口戰鬥機,數量非常有限,並不能完全取代飛豹戰鬥機,飛豹戰鬥機還會發揮作用的空間!但是我國在蘇30戰鬥機的基礎上,仿製出了殲16多用途戰鬥機,這也就意味著殲16戰鬥機可以自由生產。

殲16也屬於多用途戰鬥機,除了能夠執行飛豹戰鬥機的任務之外,對空作戰也相當厲害!並且無論對空、對海還是對地作戰能力,殲16戰鬥機的作戰能力都要明顯強於飛豹戰鬥機。比如殲16安裝了先進的相控陣雷達,而飛豹戰鬥機還是老式的脈衝多普勒雷達,探測距離非常有限,而現代作戰,雷達是最重要的裝備,誰先發現誰,誰獲勝的機會就大。

所以在殲16戰鬥機出現後,飛豹戰鬥機停產或者退役已經不可避免,畢竟時代在發展,戰鬥機要更新換代,飛豹戰鬥機註定要成為歷史!


資訊所長


為什麼沒有呢?殲16需要錢和時間生產,而殲轟7還有不短的機體壽命,沒必要“一股腦”的把殲轟7退役。況且“飛豹”的“落後”只是相對於殲16而已,放在世界上還是一箇中偏上的戰鬥轟炸機。說白了,殲16雖然比殲轟7要現金,但是這不意味著殲轟7不先進。

殲轟7這個機型名義上是戰鬥轟炸機,實際對空能力僅僅限於自衛,並不具備像殲10那樣優秀的空戰能力。他的研製定位有點類似於蘇聯的Su-24、英國“狂風”和美國的FB-111,這幾種都是可變後掠翼戰鬥轟炸機(飛豹本來也打算搞可變後掠翼,但是太過複雜最終放棄),重點突出的是中短程對地攻擊和前線戰術轟炸能力。

目前使用的最新型號是2005年才服役的殲轟7A,相比於原版的“飛豹”有很大的改進,除了使用複合材料減重之外還更換JL-10A脈衝多普勒雷達,四餘度電傳操縱、可加掛低空導航吊艙、光電瞄準吊艙等多種電子吊艙,這樣殲轟7A就具備了全天候精確打擊能力。從武器上看,殲轟7A載彈量也由以前的6噸左右提升至最大9噸左右,已經跟進口的Su-30MK/MKK相媲美。可掛載常規航彈、火箭彈、精確制導彈藥、中短程對地攻擊導彈、反艦導彈、空對空導彈,應該說攻擊手段已經很全面。而且在殲轟7A的基礎上還進一步拓展了“咆哮豹”,也就是電子戰型,可掛載電子戰干擾吊艙和YJ-91反輻射導彈,這樣就可以配合飛豹進行戰場電子保障,有點類似於美國的EA-18G“咆哮者”。下圖就是攜帶電子戰吊艙的“咆哮豹”

還有個細節往往容易被忽略,那就是航程,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點。飛豹誕生的時候是當時唯一一種不加油就可以往返南海的戰機,自身就具備3600公里的航程。在攜帶4枚YJ-82反艦導彈和2枚PL-5空對空導彈的情況下利用掛載的副油箱可以達到1000公里的作戰半徑,完全可以擔負起島鏈內的作戰打擊任務。下圖為攜帶反艦導彈在南海巡航的飛豹

綜合來說飛豹屬於二代機的氣動和機體、三代機的航電、最先進的彈藥。作為一款用於對地攻擊的前線轟炸機是完全夠格且堪用的,甚至說現在仍然處於世界同類型戰機的中上層次。現代化水平更低的的“狂風”、俄羅斯的Su-24甚至是Su-22仍然作為一些國家主力對地攻擊機。而且殲轟7A是2005年才開始服役,停產也不過才5年,也就是說殲轟7A目前的整體機齡還不超過15年,最後批次也就是5年左右。按照25年機體壽命來算還有10-20年的服役期限,總不能因為有了更先進的殲16就把這個完全夠用的戰鬥轟炸機直接不要了吧,這個放在任何一個國家都是不現實的。說白了,殲16雖然比殲轟7要現金,但是這不意味著殲轟7不先進。

至於殲16,可以肯定的是殲16各方面基本全方面超越殲轟7A,本身就是使用重型三代機的機體,還有有源相控雷達,載彈量達到驚人的12噸,是現役戰機中掛載彈藥種類最全面的,甚至還可以攜帶中遠程空對空導彈執行超視距空戰任務。在未來,殲16必定會完全取代殲轟7A。

但是還是剛才說的,殲轟7A的落後只是相對於殲16而言,並不意味著殲轟7不行,更不意味著要立即全面淘汰。殲16除了要逐步取代殲轟7A之外還有日漸老化的進口Su-30,這兩種戰機數量達到300架以上,全面更換是一個很龐大的工作量。而殲16本身產量每年不會超過40架,單機價格要超過6000萬美元,無論從時間上還是從財力上都需要時間逐步替換。

最後說一句,軍事裝備的更替切不可“急躁”,任何事情都是循序漸進完成的。以前經常在網上看到“遼寧”艦可以賣給國外了、殲轟7留著浪費錢、052型驅逐艦該馬上給海警,這都是些心浮氣躁的想法,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會在新裝備剛剛出現的時候立即把上一代產品全部淘汰,都是一步步替換的。


雛菊西瓜Peterpan


目前來說,我國海空軍裝備的飛豹戰鬥轟炸機共有270多架,這並不是一個很小的數目。即便是殲16戰鬥機在量產,但想要完全替換掉飛豹也需要不短的時間。況且飛豹戰鬥轟炸機已於2017年3月份停產,最新出廠的飛豹還遠遠沒有到退役的機齡。

此外,我國軍費依然有限,還達不到完全淘汰飛豹戰機的程度。所以說,飛豹戰鬥轟炸機還是得繼續服役的。至於飛豹何時退役,近十年估計是不現實的。



飛豹戰鬥轟炸機的作戰半徑為1650千米,航程也在3000公里左右。飛豹戰鬥轟炸機目前也就是用來扔扔制導炸彈和反艦導彈,用於反艦以及對地攻擊。至於制空,飛豹根本就不是用來制空的。


而殲16作為多用途戰機,具備較為均衡的對海,對地,制空性能。其載彈量大,航程遠,作戰半徑大。相對於飛豹來說,殲16戰機的自衛能力更強,性能也更先進,機動性也更好。殲16戰鬥機的性能要比飛豹領先了一代,這自然造價也就上去了。

雖說飛豹戰鬥轟炸機機的性能要遠遠落後於殲16,但是價格兩者也不一樣,執行的任務也不同。在我國軍費尚不充裕的情況下,並不能實現完全由三代機極其以上機型作為海空軍全部的裝備。有必要保留不少的二代改進型戰機,以補充海空軍的編制以及保存其規模,畢竟我國的國土面積極為廣闊,需要數量不少的戰機來保衛海空疆。所以說,飛豹戰鬥轟炸機還是很有存在的必要的。



現如今,一線戰機大部分由殲11A/B,殲10A/B/C,殲16來補充。類似飛豹,殲8,殲7已經可以退居二線了。從上世紀90年代引進的蘇27戰鬥機已經不在執行一線飛行任務了,而飛豹,殲8戰機的航電比蘇27強而已,但也絕對無法和現役的三代半戰機相提並論。


現如今殲16的產量得有100多架了吧,殲16大概在2014年左右開始生產,五年時間生產了100多架,年產量也就是20多架。而飛豹戰鬥轟炸機現役有200多架,殲16要完全替代掉飛豹也得個10年時間。由此可知,飛豹戰鬥轟炸機至少也得再服役10年左右。

其實,飛豹戰鬥轟戰機完全可以在殲20,殲16,殲10C等戰機以及巡航導彈將敵方的防空系統摧毀掉之後,攜帶精確制導炸彈對剩餘目標進行精確的打擊。這樣一來,飛豹就可以免於受到防空火力的攻擊,以提高生存力。



事實上,飛豹戰鬥轟炸機完全可以依靠其較遠的航程,和較大的作戰半徑對敵方縱深目標展開攻擊。畢竟飛豹戰鬥轟炸機的航程在是我國海空軍中僅次於殲20,殲16,蘇30系列,殲11系列,在遠程打擊時能夠發揮不小的做用。(圖片來自網絡)


江山何沉


當然有了,飛豹不僅不會退役,還會在海空軍航空兵中服役很長一段時間,這一點從今年出國參加國際軍事比賽首次出現的殲轟-7A2就能得到充分的應證。隨著國內航空科技的發展,飛豹的改進工作也在持續推進中,通過改進升級來提升戰力是各國空軍普遍的做法,也是最具性價比的做法。


飛豹是我國上世紀八十年代研製的第一種殲擊轟炸機,也是我國現役的唯一一款殲擊轟炸機。該型機最大的特點就在於作戰半徑大、載彈量大,從研發之初就確立了要覆蓋南海的設計指標,也是很長時間內唯一一款作戰半徑覆蓋南海的國產戰機。這一點對於當時的中國海空軍來講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時至今日,中國飛豹仍舊在海空軍航空兵發揮著重要作用,主要擔負對地、對海精確打擊任務。

進入新世紀,隨著2003年國產第三代戰機殲-10以及蘇-27國產化型號殲-11B的研發成功和列裝部隊,中國戰鬥機研發開始邁入一個高速發展期,在隨後的十年中,2009年首飛了殲-15艦載機,2011年首飛了殲-20隱形戰機,殲-10系列的改進型殲-10B/C相繼亮相,中國版蘇-27巔峰版本殲-16也應運而生。在一系列新型戰機誕生並批量裝備部隊的背景下,先前的明星機殲轟-7“中國飛豹”自然就顯得有些落後了。

在當前中國空軍的現役裝備序列中,已經初步形成了以殲-20隱形戰機為骨幹,殲-10、殲-11、殲-16為主體的裝備格局。在此之外,我們還有幾百架的殲-7、殲-8戰機在服役,空軍面臨的裝備更新換代壓力還很大。因而在較短的時間內根本沒有能力實現殲-16取代殲轟-7戰機。

從作戰體系建設上看,當前人民空軍雖服役了以殲-10C、殲-16為代表的多用途戰機,但實際上建設重點依舊停留在制空作戰建設上,這從當前官方公開的殲-10C、殲-16機載彈藥情況就能得到充分的佐證。以殲-16為例,雖然在諸多報道中提及到其最大載彈量可達12噸,可以掛載現役空軍所有的空對面武器系統,但發佈的圖片更多的是掛載霹靂系列制空彈藥,鮮有掛對地彈藥的圖片披露出來;而且在官方的很多對地、對海精確打擊報道中,亮相多以殲轟-7為主,至少目前是這樣的。這也從側面烘托出殲轟-7至今在海空軍裝備序列中的地位。

還有一個細節,網絡上幾乎所有有關我國對海精確打擊武器對外披露的圖片,其載機大多都是殲轟-7或者是轟-6系列轟炸機,很少能找到殲-16掛載新型對面打擊彈藥的畫面,這也能說明殲轟-7對於當前海空軍對地、對海打擊任務中的核心機型,殲-16要取代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在來看看殲-16的列裝情況,自2015年9.3大閱兵中亮相以來,殲-16雖然活躍於各大演訓場,但綜合分析來源都是空軍作戰部隊,海軍航空兵似乎尚沒有列裝殲-16,其對海打擊依舊是使用引進的蘇-30MK2戰機,說明殲-16的產量有限,優先裝備空軍航空兵,海航的對海精確突擊任務尚且後繼無人,仍需要飛豹來堅守。

在看看國際上,美軍的A-10攻擊機屬於上世紀的產品,至今已經服役將近60年,美軍依舊沒有將A-10退役的跡象,甚至要延壽在使用直2030年左右;在多用途戰機發展領域,美國在技術上和時間軸上都要比我們早得多,經驗也應該是豐富的多;為什麼美國人至今也不願意丟掉上世紀的產品呢?主要原因還是在對地打擊任務需求,尚沒有合適的替代機型全面取代,另外性價比也要比多用途戰機高得多。

人民空軍對地打擊任務長期依靠強五爺來支撐,現在強五爺光榮退出歷史舞臺,剩下的這個空缺就需要有後起之秀來代替,空軍需要優先保障制空作戰能力建設,對於對地打擊能力多以其他戰機兼職的方式來實現,比如殲-11B加掛火箭發射巢的方式實現了對地打擊能力,但對於日益興起的精確打擊手段相對落後一些,只有在保障了制空作戰後,才能騰出手來發展對地打擊能力。繼強五爺之後,殲轟-7是最好的選擇,日後殲-10C、殲-16隨著裝備規模基數上升,會逐步進行替代。

綜合上述,目前強五爺退出現役,留下的對地攻擊戰力空缺需要殲轟-7來填補;殲-10C、殲-16雖然技術先進但是優先要考慮制空作戰能力建設,拓展對地、對海攻擊作戰能力尚需一定的時間來緩衝,殲-16此前優先裝備空軍,在數量上並沒有形成規模。所以說,殲轟-7不僅有必要存在,還會服役較長的一段的時間,後續還會進行升級改進,以適應戰場形態的發展,這也是人民空軍作戰建設的必然需求之一。


鷹鴿分析


即使殲-16服役後,飛豹依然有存在的價值,就在2019年8月份,飛豹的最新變種JH-7AII才剛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服役,未來即使有後續戰鬥機予以汰換,這也需要一個過程。殲-16屬於4.5代機,由瀋陽飛機公司研發,主要改自蘇-30MKK和殲-11BS。

從戰鬥機的定位上看,飛豹屬於戰鬥轟炸機(殲轟-7),是中國西安飛機工業集團在1970年代研發的一款機型。其主要承擔戰役縱深攻擊和海上、地面目標攻擊等任務。1988年12月14日,飛豹首飛成功,屬於典型的三代戰鬥機,總設計師是陳一堅。殲-7的首次公開亮相是在1998年的珠海航展上。殲轟-7最早的設計指標為雙發、雙座、可以低空超低空貼地飛行、能夠攜帶空空導彈,它的氣動外形是後掠式上單翼,單垂尾、採用全動式水平尾翼,搭載HYT-4型彈射座椅。裝備了232H多用途脈衝多普勒雷達,對海探測距離達到175公里,對空探測距離達到75公里。

圖、2009的公開報道,殲轟-7A攜帶的空地88精確制導空地導彈

殲-16則是沈飛所設計,瀋陽飛機公司生產的一款重型多用途戰鬥機,它也出現在2019年“10·1”大閱兵中。殲-16在2011年10月17日首飛,目前也已批量裝備中國空軍航空部隊。殲-16搭載了國產新型有源相控陣機載雷達、第三代光電瞄準系統。殲-16搭載有源相控陣雷達,它可以進行地形跟蹤和測繪,合成孔徑掃描,具備對地和對海探測能力,這些性能也優於“飛豹”。

而且殲-16還擁有很好的導彈掛載能力,12個導彈掛載點,最大的載彈量達到12噸。殲-16還擁有較大的載油量,預計航程可達4千公里,這個指標也比“飛豹”更強。但是殲-16汰換飛豹還需要一段時間的過渡。


航空之家


“飛豹”戰機又稱殲轟-7,是我國自主設計研製、生產的一款全天候、多用途、超音速殲擊轟炸機,其航程遠(作戰半徑1650KM)、中低空機動性能優異、載彈量大和攻擊力強,一度成為中國海、空軍的主力戰鬥轟炸機。據不完全統計,海、空軍總共裝備有270架左右的“飛豹”戰機。

殲-16戰機,是中國沈飛在殲-11戰鬥機基礎上發展研製的一款第四代雙座雙發多用途戰鬥機,其具有強大的對地、對海和對空作戰能力。與殲轟-7相比,殲-16的機體更大、雷達等機載設備更加先進、武器種類更加多樣、載彈量更大,未來殲-16極有可能取代“飛豹”成為中國海、空軍新一代的主力轟炸機。目前殲-16已部署5個單位,裝備數量或已超過百架。

但是殲-16服役之後,"飛豹“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嗎?答案是否定的!

1、受產能影響,決定了殲-16短期內並不能完全實現對“飛豹”戰機的換裝,同時作為一款新服役的戰機,殲-16戰鬥力的形成也需要一定時間,所以“飛豹”還有其存在的必要性。


2、“飛豹”戰機裝備數量大,很多戰機遠未達到其使用壽命,加之我國國土面積大,戰機需要數量多,從節約成本方面考慮,短時間內“飛豹”戰機將繼續發揮不可或缺的作用。

3、“飛豹”戰機使用成本低,執行低強度的作戰任務,性價比高,可與殲-16形成高低搭配,更好執行作戰任務。

相信隨著中國空軍的快速發展,空軍將迎來裝備的更新換代,四代機、五代甚至是六代。


老家在農村


現在有些軍迷用一個時髦的詞來形容就是“大豬蹄子”喜新厭舊啊😄!這“飛豹”還沒太老了就嚷嚷著退役。

殲16多用途戰鬥機固然非常先進!但是,殲轟7戰鬥轟炸機目前仍然發揮著很高的作戰價值。

殲轟七是1992年才開始服役的,它有兩個型號:殲轟7/殲轟7A。目前還有250架左右在空軍和海軍航空兵服役,是我軍執行中短程戰術轟炸任務的主要機型,殲轟7是1974才開始研製的,按照當時的戰機發展趨勢,參照了英德聯合研製的“狂風”戰鬥轟炸機和蘇聯蘇-24戰鬥轟炸機…先早的殲轟7也採用了流行“可變翼”式設計,但後來主要飛機研製大國放棄這種複雜的機械裝置,並且我國當時未全面掌握該項技術也跟著摒棄了,重新回到固定的上單翼結構設計上了…。



機翼下可以掛載2枚空地83(KD83)對地/反艦導彈和兩個大型副油箱去執行遠程攻擊任務。

殲轟7A經過改進後最大理論載彈量為9噸,已經超過了蘇-30,並且我軍目前所裝備的大部分精確制導彈藥它都能使用。

總體來看殲轟7系列屬上個世紀70年代的設計,當時“一型多機”的概念以初步形成,但技術水平遠未達到,大部分的所謂戰鬥轟炸機只能當轟炸機使用,空戰性能確實不佳!殲轟7本身也遇到了這樣的問題,當它進入到21世紀之後,與我軍引進的蘇30系列和自行研製的殲16多用途戰鬥機相比明顯的落後了!已經不能進行空戰,只是保持它的轟炸功能。



殲轟7的電子戰型號,軍迷稱為“咆哮豹”,機翼下掛載兩具大功率電磁信號干擾吊艙,性能與美軍艦載EF–18G“咆哮者”電子戰飛機的功能類似。

另外,殲轟7可在機翼下掛載兩枚大型“鷹擊91”反輻射導彈。加之有大型電子干擾艙的配合,戰場上壓制敵防空系統非常有效!

殲轟7在我軍的戰鬥序列裡性能已經落後於殲16了,它必要繼續服役下去嗎?其實,它還可以繼續服役10~15年,直到機體壽命到期!通常情況下一架飛機的機體壽命是25~30年的時間,殲轟7是在進入到1998年之後才全面批次量產的,改進型號殲轟7A也只是停產不久(2009年前後)這說明殲轟7系列的機體還在青壯年階段,如果就這樣退役了顯然是極大的浪費!與我軍勤儉持家的精神不符。


雖然殲轟7系列在與殲16多用途戰鬥機相比顯得落後,但是它與周邊國家的飛機比如:F4、蘇22、米格23,米格21…等二代、二代半機相比還是先進的,並且我國是武器裝備自行生產大國,完全可以利用殲16的部分技術改造殲轟7,空戰不行安心的使用精確制導彈藥當戰術轟炸機還是合格的!並且部分改造成電子戰飛機也是很好的選擇!
俄羅斯空軍的蘇-24戰鬥轟炸機,目前仍然在敘利亞戰場上空進行戰術轟炸任務,蘇-24戰鬥轟炸機制造時間至少要比殲轟7A早了15年左右,並不因為蘇-34的服役就馬上將它退役,而是 經過了適當的改進後仍然在服役,當前蘇-24可以執行的作戰任務和攜帶精確制導彈藥的能力,殲轟7也同樣具備甚至更先進! 所以,從國情軍情和殲轟7的機體壽命、對周邊國家的飛機存在的先進性…等諸多方面考慮,殲轟7仍然可以繼續服役較長時間。


皇家橡樹1972


殲-16和殲轟-7“飛豹”同為雙座雙發戰鬥轟炸機,兩者在任務屬性方面有不少相似之處,主要負責對地、對海攻擊,而殲-16戰機相對來說更具“後發優勢”,為此不少軍迷認為殲-16將迅速取代殲轟-7“飛豹”!

上世紀七十年代,西沙海戰爆露了我軍航空兵嚴重缺乏空中支援能力和對海攻擊能力,此時我軍急需一種性能優越的戰鬥轟炸機以滿足未來作戰的需求,殲轟-7的研製工作也就在這樣的背景下應運而生了。

由於七八十年代的中國正值困難時期,殲轟-7的研製工作一度持續了近20年,直到1998年才正式定型,雖然其最大飛行速度可達1.7馬赫,載彈量也達到了6噸,擁有1650公里的作戰半徑,基本上滿足此前的設計需求,但相比於同時期國外的主流同類戰機相比,仍然有些不足,甚至出現了“一問世就落後”的尷尬情況!

不過,有總比沒有強,殲轟-7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我軍對海、對地攻擊能力,為了滿足任務需求也生產了約250架,對守衛南海起到了很大的幫助。而且年年出國大比武能經常看到殲轟-7“飛豹”的身影。

針對殲轟-7存在的性能不足,我國又引進了蘇-30MKK殲擊轟炸機,相比之下蘇-30MKK具備航程更遠、載彈量更大、低空突防能力等優點,但在使用幾年之後,也逐漸爆露了蘇-30MKK機載雷達性能和發動機推力性能不足等問題。

作為蘇-30MKK的升級改進版,殲-16殲擊轟炸機的性能可謂是更加全面,其裝備了有源相控陣雷達(AESA),具備同時因對多目標的能力,並且還配備了國產渦扇-10A“太行”發動機。其總體性能達到甚至超過了蘇-34和F-15E等性能先進的國外同類戰機。

另外,殲-16的外掛點達到了12個,繼承了蘇式戰機內油大的優點後,12個外掛點幾乎可以全部外掛鷹擊-62、鷹擊-83、鷹擊-91等反艦導彈和霹靂-10、霹靂12等空空導彈以及各種對地攻擊炸彈,最大載彈量達到了12噸。

總體來說,殲-16不僅提升了殲轟-7的對海、對地攻擊能力,同時還具備強大的對空作戰能力,目前殲-16多用途戰機的數量已經超過了100架,正在逐漸取代殲轟-7戰鬥轟炸機的位置,當然殲轟-7也不會立馬消失,與殲-16等戰機進行高低搭配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天下布武


客觀而言,殲轟-7和殲-16在任務屬性上確實出現了一定的重疊:兩者都是雙座雙發戰鬥轟炸機;而這也是許多人預判殲-16或將取代殲轟-7存在的主要依據。但需要說明的是,諸如飛機這樣的重裝備,它的更新換代並非只是單純的參考任務定位。

上世紀五十年代,我空軍開始重視對地支援飛機在戰爭中的作用,因此也引進過一批如伊爾-28、圖-16這樣的轟炸機,但隨著防空導彈技術的快速發展,上述轟炸機在執行對地支援任務中的優勢被削弱,劣勢被放大。

也正是在這種大環境的促使下,具備低空超音速突防能力的戰鬥轟炸機被提上研發日程;經過不斷的研究,殲轟-7終於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末正式定型。

不可否認,殲轟-7的誕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空、海兩軍種的戰術打擊能力,但由於受當時技術水平和武器發展思維的約束,殲轟-7在戰術任務中的作用過於單一;而且它在航程、載彈量、電子設備等方面對比發達國家同類機型存在明顯短板。

另外,幾乎在殲轟-7定型的同時,其他國家已經開始將發展重點集中在了多軍種、多任務通用型戰鬥機的研製上,類似殲轟-7這樣的單一戰術任務類機型遭遇更大的競爭壓力也屬於大勢所趨。

雖然殲轟-7服役後不久,研製人員便根據其較為突出的短板改進出了殲轟-7A型;比如更換火控雷達、航電設備以及增加隱身防區外攻擊系統等,也確實相比殲轟-7在綜合性能上有所提升,但根本性的多用途能力依然欠缺,比如對空作戰。

反觀殲-16,我們都知道它是在參考了蘇-30MMK戰鬥轟炸機後問世的一款機型,相比殲轟-7最大的區別就在於三個字:多用途!在強調對地攻擊的同時也要求其具備出色的對空攻擊能力。

另外,因為殲-16屬於重型戰鬥轟炸機,所以更大的體積也為載彈量、機載雷達、航程等性能開闢了更大的提升空間。如果說殲轟-7當年的模板是F-111,那殲-16則對應F-15E;而F-15E正是為替代F-111所生。

綜合來看,雖然殲轟-7和殲-16一個屬於輕型一個屬於重型,但兩者的基礎作戰任務都傾向於對地攻擊;所以說,日趨成熟的殲-16完全有能力承擔起殲轟-7的功能,而且還會完成的更加出色。但這並不意味著殲轟-7就可以立即榮休,平時用作訓練還是綽綽有餘。

我是軍武最前哨!


軍武最前哨


當然有!殲16即便投入現役仍然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才能形成戰鬥力,形成戰鬥力後還要一定時間才能生產足夠的數量來完成現在飛豹所承擔的任務,這個時間至少需要十年,這期間飛豹仍然是我軍的主力戰機;即便到時飛豹退出戰鬥前線,也可以退居二線負責日常巡邏任務,把飛豹當成巡邏艇使用肯定比各種海監船好使。總體來說再服役個二十年不是問題。

飛豹本身是戰鬥轟炸機,承擔的是對海對陸攻擊使用,掛載反艦導彈或者對陸地攻擊制導導彈或者炸彈進行作戰,他的目標是那些行走緩慢防空能力差的艦船或者陸地目標。而那些攔截敵機與敵機交戰的任務則由其他空優戰機去完成。任務分工專業,高低搭配是全球所有國家通用的法則,即便俄羅斯已經服役了蘇34新型戰鬥轟炸機也仍然保有大量的蘇24戰機。

飛豹的一個特點就是航程遠滯空時間長,可以巡防整個中國海疆,往返只需2個多小時,而其他海監船要想巡防這麼遠距離則需要半個月到一個月時間。

飛豹的另外一個特點就是皮實耐用。在未來我軍的主要威脅是在海疆上,在這種鹽鹼環境下其他戰機的機身壽命會大幅度減短,而飛豹本身設計就是給海防使用,這使得飛豹戰機非常皮實耐用,特別適合在這種環境下使用,這也是物盡其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