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滷菜製作技術要點?

紅辣椒美食探秘


原材料的選擇和預處理

①:原材料的選擇的要點首先就是新鮮,新鮮的原材料可以讓成品滷菜成功了一半。

再就是要選對原材料,比如滷豬蹄,最好使用前蹄,前蹄肉多筋多。滷豬肘宜使用後肘,後肘肉多骨頭少,外形也比較美觀。做燒雞或者燻雞可以使用小公雞或者蛋雞,口感筋道。

②:預處理就比較好理解了,要點一般包括去血汙和醃製。

所有原材料一般都要泡水處理,然後進入焯水。有毛的還要烤去毛茬,有些原材料比如豬蹄、肘子,皮下毛茬很多,如果烤不好,煮熟以後就會湧出來,再處理就容易將外皮破壞。

醃製的要點在於入鹹味和香味,比如大塊的滷牛肉,可以加入食鹽提前醃製,以達到成品裡外鹹度一致。增香主要使用廢棄的香辛料包來醃製(有些香辛料用兩到三次後味道變淡,為了避免浪費用來提前醃製)。


原材料的滷製

這裡面又包括:起新湯,原材料上色、調味、火候以及滷製時間。以下都以滷豬頭肉為例:

①:起新湯的要點在於滷水的稠度和香辛料的比例。

起新湯最好使用高湯,這樣一方面為原材料提香,另一方面可增加粘稠度,使成品外表掛芡光亮。所以在一開始起新湯時可以多滷一些豬皮,或者高湯中多加豬皮熬製。

香辛料的總比例一般佔原材料(或高湯的1.5%),一般使用三次左右進行一次更換,也可以使用香辛料水或者香辛料面(每次滷貨時都要添加),注意:使用香辛料水時,滷水會越滷越多。使用香辛料面滷水容易發黑。

②:原材料的上色的要點在於使用什麼材料可以上色,以及上色技巧。

滷水中上色的材料大體可分為:純天然植物性上色材料、二次加工可食用性上色材料和人工合成化學性上色材料。人工合成化學性上色材料我不用,二次加工可食用性上色材料包括:糖色、醬油和醬類,醬油和醬類這些材料我只有在醬製品時用到,滷製品很少用。我主要用純天然植物性上色材料中的黃梔子和紅曲米,再加糖色。

焯水時使用紅曲米給原材料上底色,正式滷製時,用糖色搭配黃梔子調色(用梔子水炒糖色)。


使用糖色上色時,一定要開中大火,採用少量多次的方法上色,並且用中大火持續煮約十分鐘左右使顏色穩定。還應注意:糖色的用量還和滷製時間有關係。時間越長,糖色放的越要少一些。

③:調味主要是調鹹味和鮮味。鹹味我一般使用加碘細鹽,用量佔原材料的1.6%-2%之間。鮮味一般使用味精和冰糖,味精佔原材料的0.6%,冰糖佔原材料的0.4%。

④:火候以及滷製時間,湯開鍋後加入原材料,開鍋調味,再開鍋開始用糖色調顏色,顏色調好後要改為小火滷製。

滷製時間以自己想要口感合理調整。


滷菜的出鍋

滷菜的出鍋要點在於出鍋後如何保持滷菜亮度,防止滷菜氧化發乾發黑。

用糖色上色的滷菜沒有不氧化的,我們要做的是降低氧化速度和延長氧化時間。

首要是出鍋溫度,剛滷完的滷菜如果直接撈出鍋,水分會蒸發的比較快,導致滷菜發乾發黑,所以我一般在滷水降至四五十度時再撈。撈完以後要用滷湯表面浮油,刷在滷菜表面,再用紗布掩蓋,一是可以為滷菜增亮,二是可以有效減少與空氣接觸,降低氧化速度。

延長氧化時間,一是糖色炒的嫩一點,二是滷湯調顏色時淡一些。


滷水的保養和保存

看到這裡,有些小夥伴會覺得滷水保養不算滷水製作的要點,其實不然,我上面所說的,幾乎都是起新湯時要點。所謂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滷水好調,要是把滷水做成百年老湯很難。一款好的滷菜是離不開老滷湯的。這裡的要點就在於就是滷水的保養和保存。

滷水保養:每天滷完貨後都要將滷水打撈去渣。每隔兩到三天要進行一次清底。把最上層滷油撇出,滷油和滷湯中間部分是血汙去掉,再把滷湯過濾盛入另一容器內,底部兩三公分的滷湯倒掉,再把滷油和滷湯混合,重新燒開。

滷水的保存:夏季滷湯要保持每天開鍋,冬季可三到四天。燒開的滷水放置於陰涼乾燥處保存。長時間不用的滷水要放冰櫃冷凍保存。


寫在最後

好的一款滷菜就是這樣做出來的,沒有捷徑,只有技巧摸索和大量經驗積累,所以這些都是實用要點。

以上就是我的真實經驗,希望給大家有指導作用。因水平有限,不足之處也希望滷水大咖批評指正或在評論區留言補充。

喜歡作品記得點個贊,或者轉發出去讓更多需要的人看到。並順便關注一下木子小廚,我會繼續為您分享烹調中的經驗和技術乾貨。感謝觀看。


木子小廚


有很多朋友在新入滷菜行業時,認為手中有好的配方,就萬事俱備了,往往會忽略一些操作上的細節,也是自己滷菜一直做不好、沒特色的原因之一,想要把滷菜做好做精,不僅需要一款好的配方,同時也需要對操作細節嚴格把關,下面就和大家一起分享製作滷菜需要注意那些操作細節:


滷菜製作操作細節和流程

一、高湯熬製

我們在熬製高湯時,一定要使用小火慢熬,這樣更好的使肉香和鮮味融入湯中,也會大大減少湯的流失,

二、滷水調色

滷水調色非常關鍵是直接影響滷製品的色澤和賣相,滷水調色最好不要使用醬油,使用醬油調色的滷水經過滷製的次數增加,滷水會變色滷製出的成品也不好看,

三、滷水封油

滷水封油的目的是為了更好養護滷水不易壞,在滷製過程中避免與空氣接觸香味散發,更好的控制滷水的恆溫度,同時滷油過後厚也能使溫度散發不及時容易壞滷水,一般五香滷水封油在1釐米就足夠了,麻辣滷水4釐米

如何解決滷水藥味重的問題

一、100斤滷水中使用香料包不宜超過400g,如果香料包量大也是導致滷水藥味重,

二、減少霸道型香料的用量,比如:畢波 丁香 肉蔻 木香 砂仁 甘草等

三、香料包中加入適當陳皮,陳皮具有“和味”能夠很好中和“屏蔽”香料包中藥味、苦味的作用,同時也有解油膩的功效,


紅辣椒美食探秘


滷菜製作是個系統的工藝,三言兩語擺不明白,可以簡單分成這麼幾個重要環節:

1高湯的製作,這個環節名家各派,好的製作方案均能取得異曲同功的效果。

2滷水的核心:香料包的配製。大中華,地域寬廣,人文風情不同,生活習慣各異,所以要配製各種風味的菜餚,自然香辛料不會相同

3食材的採購與前期處理也不盡相同,但都會做:清潔食材,前期去腥,除異,排臭,抑異等處理這些不友善的工作。

4技術好的滷煮師傅,滷煮的方法也不盡相同致。各有千秋。

5,做到色香味型俱佳的滷菜,後期處理也很重要。聰明的師傅總會有相當多的辦法,比如:刷油,覆膜,冷藏。最值得推廣的我個人覺得鮮賣,讓每位美食愛好者吃上新鮮的菜餚,何樂而為呢!

總之,滷菜製作工藝要三言兩句說得通透明淅,可能很多人辦不到!



椒鹽飄香


正宗川味滷菜班,由多種香料經多道工藝滷製而成,具有味道五香、回味醇厚久吃不膩的特點。具體學習流程:識別多種滷水專用香料配方,講解市場選料,滷水增香、高湯熬製,炒糖色料原制滷水,滷水二次增香,各種滷製品(包括牛肉、鴨、雞、豬頭皮,豬肚,牛肚,豬腳,豬腸,核桃肉,豬耳等、蓮藕,豆乾,花生等),菜品滷製方法;滷水的保管各種滷製品的製作與配方。目前大坪永輝超市後面有個實操培訓巴蜀還不錯,老牌子有保障


教育諮詢培訓考證


滷菜有南北滷,素葷滷等味道都有差異。

要說技術要點,我看還是從菜的基本要求色、香(型)、味來回答這個問題。

色。一般滷肉顏色分黃、紅、醬、白等顏色,而紅色更誘人些。紅色我們選用糖色,這就聯繫到要炒糖色。用油炒糖色的方法是,炒勺放底油稍熱下把底部全部有油浸到,放入白糖或碎冰糖,用小火勺子也不停地劃白糖,從冒小泡到小泡套大泡時,顏色變為紅色時,加糖的3倍開水攪勻,再燒兩三分鐘既為糖色。紅色也可以用紫草、藏紅花來染色。

香。要出香要用兩種,一是把肉本身異味去除,既焯水。二是用香辛料增香,用香辛料應該從三個目地著手,一是去異增香的香辛料,去腥的香辛料,二是留香的香辛料,三是防腐的香辛料,用這三種來配製香辛料。先把香辛料清洗乾淨,再焯水來去除其雜味與黑色素。香辛料可直接用也可磨成粉燒成汁使用。

香離不開鹽來提味,鹽是調料之王不可忽視,一般鹽的用量是肉量的4%左右。

味。離不開鹽來總和己經前述,這裡為了增加味濃些,滷的原汁用骨湯,骨湯簡單些就是腿骨和脊離熬製而成,一般用湯是肉量的四到五倍,滷為後只能剩其1/2。為提高味的醇厚離不開老湯,老湯就是前次滷完保存的汁,久而復始就會成為百年老湯。

把骨湯、糖色、香辛料全放滷鍋中燒開熬半小時,就可下入焯過水的肉了。





小吃學院


1:首先,一個好的配方(各地口味不同,配比不同,仁者見仁…)

2:食材的預處理,及各個細節必須做到位…

3:火候的掌控,大部分先猛火,再中小火…

4:滷製食材的順序,先葷後素…

5:重點:在爐上滷製的過程中不要加鍋蓋。但有些食材需要關火後再蓋鍋蓋…

知道的底下交流………


三友記


學習滷菜的話,就要選擇專業的滷菜培訓學校,成都新東方烹飪學校在教滷菜這塊就教得很好的,不少的人都是在成都新東方烹飪學校學習的。

我一個表哥也是學習的滷菜,他選擇的也是成都新東方烹飪學校學習的滷菜,因為滷菜這塊學習好了創業特別容易,而且我表哥的想法也是去成都新東方烹飪學校學習,學習完了後自己開店創業。之前他都不知道到底該去哪裡的學校,後來才知道,成都新東方烹飪學校教得好,因為他自己去學校看的,確實是看到了學校的老師在實操這塊講得詳細,而且全是讓學生自己動手實操,比起在很多小的學校裡學習要好很多的,小的學校學習起來特別難,因為小的學校,他的師資各方面都是有限制。所以選擇學習滷菜涼菜,就選擇你到成都新東方烹飪學校看了再說。

涼菜,在飲食業俗稱冷盤。它是具有獨特風格,拼擺技術性強的菜餚,食用時數都是吃涼的,稱之為涼菜。
涼菜切配的主要原料大部分是熟料,因此這與熱菜烹調方法有著截然的區別,它的主要特點是:選料精細、口味幹香、脆嫩、爽口不膩,色澤豔麗,造形整齊美觀,拼擺和諧悅目。在上餐次序上,冷菜通常都是放在最前面,起到點飢,開胃的作用。

你說敢


廖排骨今天就來揭秘一下滷水的製作要點

  當我們製作一盤廖排骨全新的滷水是,肉味與色澤都難以達到令人滿意的成都,湯內的藥材的多少直接決定著滷水的味道。如果藥材放入過多,味道會俗,但若放少了,味道就會寡。

  首次調製滷水時,湯骨或者藥材最好不要放入布袋或者簍中。應該等湯骨或者藥材熬出味之後再分開盛載,如果在熬製之初就分開,藥材就很難熬出味道。

  熬滷水料時,煮沸後要轉文火,最好熬個多小時後熄火。待冷卻後,再將全部材料取出,湯骨、生蔥等原料要從湯裡面撈出來。因湯骨會碰損其他肉類,而生蔥、芫荽時間久了會使滷水變壞。熬滷水料的時候,當滷水煮沸後要將上面的浮油撇去,再用乾淨的毛巾抹去周邊的油汙,再次把藥村材膽放回,再煮沸後熄火待冷卻。

每次滷肉類時,要加適量的味料,味料的多少視每天所滷肉類的分量而定。經過若干天后,要將魚簍內的藥材全部棄去,再將魚簍洗淨,放入新的藥材料(俗稱“換滷水膽”)。藥材的多少視每天所滷肉類的分量而定。

  熬滷水、煮滷水及浸滷味時,切勿將蓋蓋上。因蓋上蓋時,藥材味會較濃,滷水色澤也較暗,鍋內周邊亦產生較多油汙,還會造成滾時浮面油混入滷水內,或者因不易察覺到滷水已滾,以至溢出而澆熄爐火。

滷水盆每次用後再煮沸待冷卻時,不要立即蓋蓋,因蓋上蓋會使蓋上的冷卻水倒流入滷水中,會導致滷水很快變壞。滷水盆存放的地方,切勿與生水、油汙、雜物等接觸。滷水在每次用後、再煮沸前、撇油及再煮沸後待完全冷卻時,才將鍋蓋蓋上。一般將滷水盆置於通風的地方存放較為理想。

文章來源:http://www.liaopaigujm.cn/news/248.html


用戶4644956807332


滷菜配方其實也是有夢想的,想要滷菜好吃自己瞎搞肯定不行,有了滷菜配方加上師傅的一些指導,學起來就不會那麼艱辛。滷菜人做的每一份美味的滷菜都是對滷菜配方的一種認可,自己會覺得很有成就感,顧客會覺得好吃並對你做出來的東西表示肯定。那麼你已經熟悉並掌握了滷菜全套技術的奧秘了嗎?如果還沒有就學學如何製作吧。

滷菜配方:山奈20克,八角50克,丁香10克,香果40克,小茴香30克,香葉25克,白芷20克,桂皮40克,砂仁20克,草果50克,蓽撥30克,甘草10克,孜然10克,陳皮20克,花椒30克,白豆蔻25克,千里香10克,草豆蔻10克,香茅草15克,紫草10克,黃梔子10克,廣香10克,良姜10克,香草10克,五加皮10克

滷料的秘製配方:甘草15克,山奈15克,白豆蔻25克,香葉25克,草果15克,陳皮15克,桂皮15克,小茴香15克,良姜15克,肉蔻20克,砂仁20克,千里香20克,藿香15克,白芷25克,黃芪8克,八角20克,香葉8克,香茅草3克。

滷水製作:將處理好的滷料裝入紗布袋子中,紮緊袋口,如果沒有老滷水,需要先用雞骨、豬骨煮出骨頭湯。其方法是:首先準備好5斤筒子骨,然後將筒子骨漂洗一個多小時去除血腥,清洗乾淨並敲破。加水10斤,用小火熬製5-9個小時後撈出骨頭放入滷料包,加水至50斤,加辣椒、花椒、老薑適量,燒開後用小火熬製1.5個小時左右,香味溢出為宜。用糖色調好滷汁色澤,再加入料酒250克。

滷水保管:每次滷製後撈起佐料,除掉滷汁中沉澱的雜質。如果滷製原料少,滷汁只使用了一步分,滷製完後要全部燒開,且蓋上蓋子靜置不要晃動,以防滷汁變酸。

滷菜的保管:滷菜放在冷藏櫃保存,第二天拿出後用6-7成熱的油刷一層,然後在上一層香油。

涼拌滷菜的調料:滷水、香油、香醋、花椒粉、熟芝麻、生抽、白糖、雞精、香菜、小蔥、姜水、蒜水。

如果你已經掌握好滷菜配方及其他的一些配料並在細節(如:火候,時間,香料處理等)上做得很好了,這時你做出的滷菜就不會差到那兒去了。


要買買


滷製產品的製作要求

一、 原料肉和輔料、添加物的衛生要求

原料肉

首先要求原料肉沒有受到汙染,即細菌、農藥、化學品等的汙染,這個要求靠感官很難判斷,需要獸醫衛檢合格後方可使用。其次,原料肉為鮮肉時,衛檢合格低溫排酸後即可使用,使用凍肉時則對化凍的條件有一定的要求,化凍有自然循環空氣化凍、循環水化凍等幾種方式。第三對原料肉進行修整加工時要求環境、器具、人員的衛生良好,環境的溫度要求低溫,修整後的肉衛生要求達到加工的要求。

輔料添加物

首先要求輔料及添加物的品質要穩定、安全衛生,這些需要嚴格按照國家的相關標準來執行。第二添加物和輔料最 好選擇大的、信譽度高的生產廠家來供給,這樣質量會有保證。第三輔料和添加物在保管和使用時要求注意衛生,每次使用完畢後要求及時清掃整理。

二、 加工過程中的衛生要求

1.醃製。醃製是肉製品加工的基本工序,目的是提高肉製品的保存性、髮色及增強風味和保水性。對醃製的衛生管理要求主要是防止有害細菌侵入肉中,這就需要對原料肉、醃製劑、操作機械和醃製間的衛生有嚴格的要求,另外對環境的溫度也要求控制在符合加工要求的範圍內。

2.斬拌、攪拌、滾揉、充填。這幾個工序是加工的關鍵工序,對衛生的要求主要有,一是加工間的溫度要求低溫,一般要求為4-10℃間;二是操作機械和操作間的衛生要求清潔;三是添加的輔料要求符合加工的衛生要求。

3.乾燥、煙燻、蒸煮、冷卻。這裡的衛生情況與設備有很大的關係,如果使用將乾燥、煙燻、蒸煮、冷卻於一體的全自動煙燻爐則衛生情況相對好掌握,只要按操作按鈕便可進行調整控制,另根據實際情況做適當的調整。如果設備是分開的,則需要對加工設備的衛生、加工的溫度、各工序的連續性操作等要有嚴格的要求。

4.包裝。二次包裝的產品要求將汙染度控制在最小的範圍內,並進行二次滅菌處理,產品包裝室的溫度也要求符合規定。

三、 儲存和流通過程中的衛生要求

儲存保管過程中,首先要求生熟分開,不同的熟肉製品要按不同的儲存環境放置,其次,儲存庫的衛生、溫度要求符合要求。還有流通中的溫度、環境、人員和容器的衛生等都要求按相關的規定進行。

本文網址:http://www.kszzf.com/news/436.html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