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你認為十年後最有可能排名中國大學前十的院校會是哪些,具體理由是什麼?

陶東君


近年來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尤其是我國排名比較靠前大學的發展,引起了國內外各領域專家、學者、學生、家長們的重點關注與熱議。對於十年後最有可能排名中國大學前十的院校會是哪些?對於這個問題,筆者談談自己的認識。

對於我國高校圈的前兩名,筆者認為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絕對不會有任何動搖,畢竟這兩所大學在國內的實力一直處於獨領風騷,而且在各方面的政策支持、人才引進、資金分配等方面均享有國內最好的,也就是說他們兩所學校享有國內最好的教育資源,除非他們出現了較大的發展戰略失誤,只要保持如今的發展前景與效益,還將繼續成為引領我國高校發展的“雙引擎”。

“華五”仍然會成為我國高校前十名的有力爭奪者,華東五校是指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京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他們在如今的大學排名榜也是經常進入全國高校前十名的大學。

就目前的高校發展實力來看,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在國內的排名絕對不會跌出全國前十名的,畢竟二者處於全國的經濟中心,在人才、科研、教育、資金等資源的享有上絕對是全國一流的,甚至可以說他們僅次於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的資源享有率。即使在十年之後,上海交通大學和復旦大學依然不會有跌出全國前十名的風險。

浙江大學絕對是近年來發展比較好的頂尖大學,通過這些年的發展,浙江大學已經成為全國高校第三位的有力爭奪者,在教育部第四次學科評估、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學科入選、重點學科等方面官方的認可因素上,均處於絕對優勢,超過了復旦、上交大、中科大等老牌名校。如果浙江大學依然保持這樣的發展態勢,即使十年後也依然處於全國前十名的位置。

南京大學,這絕對是我國的老牌名校,最好的時候成為全亞洲第一名的大學,即使後來被拆分,分出了東南大學等國內名校,但是他的實力依然很強勢,在近年來的國內外高校排名機構給出的排名中,南京大學一直穩居全國高校的前十名,因此只要南京大學不再繼續保持著發展的頹勢、嚴重的人才流失,南京大學將會實現鳳凰涅槃,保持全國前十名應該沒問題,甚至還會有更大的提高。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這所大學是近年來爭議比較大的,尤其是中國科學院大學成立後,很多人認為中科大受到了冷落,而且在最近幾年國內的官方支持度也評價上也出現了明顯的下滑,不過他在國際搞下排行榜上的表現還是不錯的,一直處於全國前十名,好的時候都能到全國前三名,但是他在今後的十年中發展會如何,還要打上一個問號,他也是華東五校中唯一一所難以保證十年後依然在全國前十名的大學。

中國人民大學

這所大學是一個獨立的存在,他不屬於華東五校,也不像武大那樣的網紅學校,但是中國人民大學在文科方面的實力絕對可以比肩北大,同時他的報考難度也是非常高,據傳這所高校有時並不是你的高考分數能考上就有機會進入這所大學,同時這所大學培養的國內體制內人員數量也是居於全國前列的,在國內官方評價中也是居於全國前列,這所高校在未來十年中,居於全國前十名應該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另外,筆者認為十年時候,全國前十名的最有利競爭者為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大學、中山大學。

華中科技大學是近年來高校圈內進步最快的大學,從曾經20名左右的大學,到如今的全國前十名的有力爭奪者,如果保持這樣的發展態勢,十年後穩居全國前十名肯定沒問題;武漢大學在近年來的發展中受到的爭議最大,很多人都在質疑他的實力,但是他在近年來的發展中確實有了不小的突破,他的實力也確實不錯,相信十年後也會成為全國前十名的有力爭奪者;中山大學位於廣州市,擁有非常好的地理區位優勢,這所高校的排名在近年來也是屢次飆升,而且在強大經濟、教育、人才等資源的支持下,中山大學正在穩步前進,進入全國前十名也是非常有希望的。

最後,我們注意到吉林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等高校也仍然是全國前十名的有力爭奪者,雖然他們在近年來的發展中,表現並不是很突出,但他們的實力在全國高校圈內依然很強,並不是我們所認為的下滑都厲害。


東愛雨小公


十年之後中國大學排名及理由

第一名 清華大學

優勢,工科大幅領先,經費充足, 牌子有號召力。

短板,缺醫科。

第二名 上海交通大學

優勢,工科、醫科較強,學科發展比較全面均衡。經費充足。

短板,絕對拔尖學科稀少。

第三名 北京大學

優勢,理科領先,文科醫科較強。

短板,工科較弱。

第四名 浙江大學

優勢 工科農科較強,醫科還行,學科全面。經費充足。

短板 拔尖學科稀少。

第五名 華中科技大學

優勢 工科較強,醫科還行,三大獎穩定

短板 生源不是最強,區位沒優勢

第六名 復旦大學

優勢 文科理科醫科較強

短板 工科較弱

第七名 中國科技大學

優勢 理科領先

短板 學科明顯短缺

第八名 同濟大學

優勢 多個拔尖學科 工程能力強 經費充足

短板 學科發展不均衡

第九名 南京大學

優勢 文科 理科較強

短板 學科明顯短缺

第十名 哈爾濱工業大學

優勢 工科較強

短板 學科明顯短缺


記圖館書


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南京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同濟大學

這是2019年各大學理科提檔線國內各省市綜合排名前十的院校,他們是: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南京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同濟大學。

我相信分數,不要說京滬地域優勢,沒辦法,誰叫人家在京滬呢?但這裡面也有在杭州的浙大、在合肥的中科大、在南京的南大等名校。我想,十年後,這個排名還是基本不會變的,考生和家長會用他們的考分、他們的高考志願進行投票排名的,你學校也好、個人愛好也好,輕易是左右、改變不了這一事實的!







sp語文教育


按照目前國家對各大學的重視程度,各大學的辦學理念及區位優勢,未來10年內大陸大學排名如下:

1.清華,北大前二應該不會變。原因:1)國家對這兩校的定位;2)位於首都的區位優勢;3)目前已經具有的科教實力;4)目前已經具有的人才優勢;5)人脈資源,這個大家都明白的。

2.中國科學院大學,浙江大學未來10年最有可能成為大陸第三的大學。

中國科學院大學的優勢:1)中科院是它最大的資源,原來這些資源都給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今後就大部分會給中國科學院大學,這個資源其它任何學校都沒有;2)位於首都的地域優勢;3)背靠中科院的人才優勢;4)科研項目優勢。

浙江大學的優勢:1)海納百川的開放式辦學理念,嚴謹的求是校風;2)背靠長三角的區位優勢;3)目前已經具有的科教實力;4)浙江省活躍的經濟環境和雄厚的財政實力,並鼎力支持浙江大學;5)青年人才儲備和對人才的吸引力;

3.上海交通大學和復旦大學競爭第五第六。

上海交通大學的優勢:1)包容的辦學理念;2)上海的區域優勢;3)在長三角的人脈資源;4)對人才的吸引力;5)上海市的支持;

復旦大學的優勢:1)廣泛的國際交往,較大的國際影響力;2)上海的區域優勢;3)上海市的支持;4)自由的辦學理念;

4.武漢大學和中山大學競爭第七第八。

武漢大學的優勢:1)開放包容的辦學理念;2)九省通衢的地域優勢,而且是未來國家重點投資發展的區域;3)已經具有的人脈資源,武漢大學的畢業生是非常支持母校建設的;

中山大學的優勢:1)開放的辦學理念;2)廣東省雄厚的經濟實力,及對中山大學的大力支持;3)在粵港澳的人脈資源;

5.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和南京大學競爭第九第十,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如果不改變辦學理念很可能被華中科技大學擠出前十。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優勢:1)強大的理科實力;2)已有的科研基礎設施;3)已有的人才資源;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劣勢是:1)失去中科院的資源;2)保守的辦學理念;3)培養的大部分學生出國了,在國內缺少人脈資源;

南京大學的優勢:1)南京的區域優勢,江蘇省雄厚的經濟實力;2)已有的人脈資源;3)江蘇省優秀的生源;但南京大學的致命弱點是優勢學科基本都是冷門學科和夕陽學科,而且辦學理念保守;


它山之石81857968


我認為十年以後最有可能進入中國排在前十名的大學是;

  1. 清華大學
  2. 浙江大學
  3.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4. 北京大學
  5. 上海交通大學
  6. 復旦大學
  7. 南京大學
  8. 武漢大學
  9. 同濟大學
  10. 中山大學

因為從中國高等院校的綜合實力提升的空間和發展的趨勢來看,浙江大學的綜合實力提升最為迅猛,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隨著中國科技和經濟實力的崛起,它的學術型的專業的實力會得到進一步的加強,特別是在量子通信專業在世界前沿的岀色表現,更是為它的發展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生機。隨著雙一流建設工程的不斷推進,高等層次的院校的競爭將更為激烈,表現將更加非凡,現有的綜合實力排名的結構肯定會出現重大的調整,讓我們到時候拭目以待吧。!


金牌高考志願填報專家


隨著我國“新工科”重大建設工程的逐步佈局,我個人認為,未來十年高等教育發展會更加向理工科傾斜,突出學科交融,人工智能、智能製造、互聯網家+、雲計算等前沿學科。我認為十年後高校前十強分別是: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南京大學、中山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華中科技大學。

我們先看下目前我國高校前二十強榜單:(綜合國際排名和國內諸多版本)

我們看下2018最新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中國內地高校排行榜:

哈爾濱工業大學躋身前十強世界排名151-200,武漢大學排名201-300。

我們看下2019最新QS世界大學排名(內陸高校)

哈爾濱工業大學是名次晉升最多的高校,由2018年世界325名,晉升到2019年的世界285名。

我們看下2017年高校經費投入排行榜

哈爾濱工業大學科技經費
投入25.547億位列第8,人均經費位列前10。

由此可見,未來十年,哈工大最有可能躋身前10。

歡迎大家留言探討


清爽自然高考和考研


我是學經濟類專業的,對國內外有較大影響力的大學基本都有一定程度的瞭解,並樂意以前瞻性的眼光談談個人看法。

大學要發展,從大學本身的角度來看,需要在教學、科研方面取得不斷的進步,需要在師資力量、生源質量、培養制度、學習風氣、科研精神等軟硬件方面都不斷獲得提升,不斷取得成果,才能逐漸成長起來。縱觀國內外名校,概莫能外。

但如果把眼界拓寬一點來看,大學要不斷髮展,實際上最脫離不開的是強大的經濟支持。一個國家或者地區,如果經濟能迅速發展並且逐漸強大,當地的高等教育事業也往往能欣欣向榮,出現一流名校也往往順理成章。比如英國當年在“日不落帝國”時代,牛津劍橋冠絕全球,而經濟領先的歐洲名校雲集;而後美國逐漸崛起,今日享譽世界的一流大學,美國佔了很大一部分。像彈丸之地的香港和新加坡,由於經濟迅速發達起來,都能產生在亞洲頂尖,世界範圍也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大學。

從這個角度來看,隨著我國經濟的崛起,內地很快會產生一批具有世界級影響力的一流名校,無疑,這批學校在國內是頂尖的,特別是內地排名前十的大學。

那麼,十年後內地排名前十的大學可能是哪些呢?

候選目標可以包括北大清華、華東五校、中堅九校這些當前內地最優秀的大學。

從現實看,首先,北大清華得到國家層面的多種支持,而且實力無可爭議,十年內會繼續發展,會繼續領銜內地大學,這應該沒什麼爭議。

其次,華東五校和中堅九校則可能會在十年內發生分化。正如上面所說,大學的發展,需要強大的經濟支持,從這個角度看,大學所處的地域就很重要了。

從中國經濟的發展格局來看,目前是東部、南方發達,而中部、西部、東北等地相對落後。所以華東五校迅速發展成為內地除北大清華之外最優秀的大學,其實也並不太意外。然而,隨著互聯網的勃興,高鐵的大發展,內地經濟發展的格局將會出現變化。我國高鐵歷程佔了全球的70%,互聯網技術也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高鐵的發達,將改變人流、商品流、資本流的狀況,把城市之間的距離、物流的距離、人口流動的距離大大壓縮;而互聯網抹平了不同地區信息快捷的差距。所以,未來中國經濟的發展格局將很可能是東部、南方繼續發展,中部經濟將會迅速崛起,而西部、東北的經濟在短期內可能很難迅速崛起。

從這個角度來看,未來十年,東部的華東五校依然會有較大發展,特別是位於魔都的復旦交大,極可能在魔都向亞洲金融中心的發展歷程中獲得進一步的迅速進步,逐漸領銜華東五校。事實上,目前已經有了這種跡象。而中科大、南京大學、浙江大學也會繼續發展,但能否在十年後依然牢牢佔據內地前七,則猶未可知。

隨著中部經濟的崛起,中部實力最強的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極可能獲得迅速發展,十年後,趕上或者超越華東五校的部分學校也是完全可能的。

而南方的中山大學由於在珠三角一帶一家獨大,而且南方經濟保持強勁勢頭,所以它也會在十年內獲得較大發展,成為內地前十的有力爭奪者。

至於中堅九校的其他成員,由於地域不太給力,相對缺乏足夠強大的經濟支持,雖然也能獲得一定發展,但從前瞻性的眼光看,不太可能成為內地前十的有力競爭者。

綜合上述,著眼現在,放眼未來,十年內,中國經濟可能面臨中部崛起的格局,相應地,內地大學也可能面臨重新洗牌。在我看來,十年後,內地前十的大學最可能是北大清華、華東五校、武漢大學、中山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後面三所學校有可能趕上或者超越部分華東五校成員,很可能把華五中發展相對最慢的學校擠到第十。


博雅燕園


十年後排名中國大學前十是哪些大學?算命先生會出來說話,靈驗嗎?預測學家可出來說話?有多少預測學家研究過此類問題?十年前有多少周易研究者預測出今天的中國大學排名?如果有人真能預測正確,教育部何須幾年後來一次學科評估?只需請教預測大師或算命先生即可,何必勞民傷財?

再說,大學排名有各種版本,各種機構看法不一,排名前十的多個版本中,你認為哪個版本正確?理由何在?說得清楚嗎?現今的各大學排名,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連教育部學科評估也不放在眼裡,誰能當法官?誰能做裁判員?

十年後,會不會有人沿用現在的大學排名呢?誰敢保證不會有此類怪事發生?20年前的C9不是常有人用來評價學校嗎?他仍振振有詞,你能怎樣?

還是回到現實吧!任何排名都有它的侷限性,用排名均值取眾家之長補各家之短,較為公平!若不符合你的需要,只能是信不信由你!

學科評估

國外機構排名均值

國內外機構排名均值

十年後的排名如何?讓歷史去回答吧!


亭亭玉立104648451


現在的排名為基礎,加上各省市可能的資金投入,重點在北京、上海、淅江、廣東、江蘇和湖北。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中山大學、南京大學、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備選中國科技大學、同濟大學、人民大學、四川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


Linderson


高校重要的是:錢多、人多。

要辦高校,尤其是一流高校,要花很多錢,沒錢辦不成事兒,所以必須得到充足的財政支持。

但光有錢還不行,教育畢竟是個知識密集行業,沒有長期的積累和歷史底蘊,沒有大師級人物並做出卓越貢獻,光靠砸錢,也許會是所好學校,但不會是“名校”。(所以什麼西湖大學之流的可以歇歇了。)

先說結論:清華、北大、復旦、上海交大、中科大、國科大、浙大、人大、中山,南京。

1.清華、北大。

不解釋。

2.復旦、交大。

“清北交復”,是被國人廣泛認同的,傳統名校,又地處上海,經濟支持力度大。

3.中國科技大學、國防科技大學。

一個在合肥,一個在長沙,雖然當地經濟不算髮達,但由於是兩所“國”字號高校,承接最多的國家級重要任務,背後有國家的鼎力支持,自然不再話下。

4.浙江大學、中山大學。

一個在中國最富的省,一個是中國經濟第一的省,都是當地當仁不讓的第一高校,財務資源充足,況且本身就實力雄厚——浙大A級學科數量超清北,中山被稱為南中國第一學府,兩個入圍不奇怪。

5.中國人民大學。

作為理論上最好的文科大學,如果不入圍,廣大文科生也不幹呀。

以上9所應該沒有異議。

關鍵是第10所。

南京大學、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西安交大、哈爾濱工業大學……都有機會爭一下,但優勢又不明顯。

江蘇經濟發達,但211高達11所(相比浙江只有一所),有限的財政資源被這麼多學校分,到手的就少了——不就有不少南京大學的老師被浙大挖走了嗎。

湖北的211高校也不少,經濟還不如江蘇,所以財政支持也不理想。

西交和哈工實力雄厚,但地處經濟欠發達地區,財政上也不樂觀。

至於深圳大學、蘇州大學,經濟支持力度大,但底蘊不夠。

綜合起來,南京大學的可能性更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