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9 再好的感情,也会死于“精神虐待”

再好的感情,也会死于“精神虐待”

(图/摄影师Yaroslav Kurtichan)


我曾在知乎上看到一个问题:是什么原因让你决定和女朋友(男朋友)分手的?

底下有个女生回答说:


“我也知道不我该应该那些小事生气,但是你真的以为我是因为这些小事在生气吗?是你对我的态度让我感到陌生。我能够理解你工作繁忙,不去打扰你,但是难道就不能给我多说几句话,多关心一下我吗?”

先不说女生是不是“作”,但显然,在一段感情中,如果两人都不愿意多说几句话,多关心一下对方,这种伤害程度不亚于肢体暴力的“精神虐待”——冷暴力,无疑是摧毁感情的“利器”。

01.


最近这一周上了热搜的郑爽和张恒,他们之间的相处就是典型的“冷暴力”模式。

在真人秀《女儿们的恋爱》中,郑爽和男友因衣服设计理念的不同而产生了纠纷,在这个过程中,张恒一言不发站在一旁,脸色十分严肃。尽管对于衣服都不满意,但敏感的郑爽还是第一时间意识到,男友情绪不是很好。

随后她发表自己的看法,尝试打破两人之间沉默尴尬的气氛,而张恒只说了一句,我不知道,我对女装很困惑。

随后,两人又在车里再次就衣服的分歧产生讨论,郑爽更是主动去牵男友的手想打破沉默,试图去哄张恒、与他沟通:

郑爽:“心情不好呀,是不是因为我呀?”

张恒:“没有,有点累。”

郑爽:“我也在慢慢学着跟人如何交流和沟通,让你承担了好多不必要有的压力。”

郑爽:“就觉得你很失望,你对我也很失望。”


再好的感情,也会死于“精神虐待”


面对郑爽的主动沟通,张恒依旧无动于衷,甚至在郑爽觉得委屈、开始低头哭泣的时候,张恒依旧没有停下来或者要安慰的意思,继续板着脸开着车。

对此,郑爽的爸爸直言“非常生气”,papi酱则“直怼”道:“我代入我自己,看得好生气,我和我老公平时吵架就是这样。”


再好的感情,也会死于“精神虐待”


面对分歧和矛盾的时候,如果一方放低身段,愿意主动和另一方沟通,而另一方依旧不依不饶不理不睬,那么,这种做法无疑是将关系置于“冰点”之中,最后不欢而散。

法国幽默大师皮埃尔·德罗日说过一段话:

“冷暴力的精神虐待,不仅仅存在于两性关系。心机深沉的遣词用字,不必弄触自己的手,也能杀人辱人。羞辱地位相当的人,乃人生一大乐事。”


在这种精神虐待下,一方真的有可能摧毁掉另一方的自尊心,长此以往,原本健康的情感关系必定失衡。


02.


那么,冷暴力是如何产生的呢?

通常来说,冷暴力的双方,一定是有一方对于这段关系有着绝对的控制权,而另一方则处于相对弱势的、没有主动权的地位。正如“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爱的总是有恃无恐”,拥有控制权的一方,会用一种无言的方式去表达心情,从而演变成用“冷暴力”去折磨对方。甚至在愤怒和不满的时候,会演变成用“冷暴力”去对抗对方。

无论是哪种类型的冷暴力,基本都有“三不”特征:不看,不管,不说。

也就是说,他对你视若无睹,不搭理你不关心你,也不会跟你说话。

短片《餐桌上的陌生人》有一幕非常扎心的情景:

妻子回到家里,一直尝试和丈夫交流。但丈夫戴着耳机、看着电脑,回复永远只有一个“嗯”。最后妻子问:“你有没有听到什么声音啊?”


再好的感情,也会死于“精神虐待”

丈夫不解:“有什么声音吗?”


再好的感情,也会死于“精神虐待”


妻子强忍着眼泪说:“就是什么声音都没有。好安静。”然后离席而去。


再好的感情,也会死于“精神虐待”


明明是最熟悉、最亲密的爱人,在餐桌上却像陌生人一样,上演着各自的独角戏。


正如许茹芸唱的“既然爱你不能言语,只能微笑哭泣,让我从此忘了你。没有星星的夜里,我把往事留给你,如果一切只是演戏,要你好好看戏,心碎只是我自己。”


03.


如果遭受了冷暴力,要怎么处理?你只需要记得以下2点:

一、永远把自己的需要放在首位

先学会察觉自己有无遭受冷暴力,证实自己在情感中的目标,明确自己的价值观和需求,并且保持坚定。


很多时候,一些人在遭受到冷暴力会圣母心泛滥,认为对方可能只是“偶尔心情不好”、“自己本身做得也不对”等等。

不要幻想通过放弃自己的需求就能拯救对方,不要想着“治好”他,这不是你的责任。

摒弃这种想法,坚守本心,才是王道。



再好的感情,也会死于“精神虐待”

二、设定界限

有一则有二,如果第一次对方已经对你冷暴力,那么在下一次你要明确告诉对方,不可以再用这种方式对待你,并且要让对方了解这种行为的后果。

一旦再次出现这种行为,也不必再去愤怒地争执、或者反抗,安静地转身离开,回归你原来的生活轨迹。



尝试去做一些让自己开心、享受的事情,化被动为主动,这比任何辩驳,都显得更有意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