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特殊假期,孩子厌学情绪滋长,“乔哈里视窗理论”告诉你破解之道

这几天,一位妈妈因为孩子的学习问题向我大倒苦水,言语间夹杂着焦虑和无奈,事情原委是这样的:

她的孩子平时成绩中等偏下,这段时间假期延长,老师们都在利用网络直播平台上课。刚开始孩子觉得很新鲜,认真听了几次课,妈妈看了心里还觉得很欣慰,觉得孩子真的长大了。

特殊假期,孩子厌学情绪滋长,“乔哈里视窗理论”告诉你破解之道

但是从第二个星期开始,他就不耐烦了,上网课的效果越来越差,动不动就说老师上课的内容越来越难,根本听不懂。为了让孩子坚持听课,妈妈每天都守着他,按时提醒他上课,但是听课的效果却越来越差。最后孩子竟然和妈妈大吵了一架,并大声地说:真的不想学了,说完之后直接摔门而出。

​这位妈妈后来和我说:“孩子平时性情还算温和,这是第一次发生这样的情况,看来他是真的很生气了。因为疫情,孩子也只是跑到小区下面走了几圈就回来了,但是我却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你说我逼孩子学习真的错了吗?”


特殊假期,孩子厌学情绪滋长,“乔哈里视窗理论”告诉你破解之道

父母的爱子之心肯定是没有错的,但是孩子产生厌学情绪也是真实的。这孩子的厌学表现还是比较典型的:大多数厌学的孩子还是有一定的学习基础,也并不是一开始就不愿意学习,但是随着知识数量和难度的增加,他们在学习上就会感觉到越来越吃力,特别是在遇到学习困难无法解决时,挫败感就油然而生,自信心不断被打击之后,厌学的情绪也会不断滋长!

同时,他们经常都会说这么一句话:老师上课的内容很难,我都听不懂!父母听了这么一句话,往往都会火冒三丈,以为孩子是为了逃避学习而找借口,但是如果往深处想,这其实并不是借口,而的确就是孩子厌学的根本原因。

作为父母,你肯定很疑惑:明明是借口怎么就成了孩子厌学的原因了?其实,这就需要“乔哈里视窗理论”来做进一步解释,才能从源头找到问题所在!

01 什么是乔哈里视窗理论

乔哈里视窗理论(Johari Window)最初是由乔瑟夫和哈里共同提出来的,它也被称为“自我意识的发现—反馈模型”,在我国,它还有另外一个名字:沟通视窗。

在《精进》一书中具体是这样阐述乔哈里视窗理论的:

乔哈里窗格使用了两个维度:“我”的信息状况和其他人的信心状况,交叉后构成了四个区域:

公开区(open area):我知他也知。

盲区(blind area):他知我不知。

隐秘区(hidden area):我知他不知。

未知区(unknown area):我他都不知。

特殊假期,孩子厌学情绪滋长,“乔哈里视窗理论”告诉你破解之道

而每一次的交流,都会使四个区域的面积发生或大或小的变化,比较理想的情况,应该是已知的公开区域越多越大,而其他的三个区域能够越来越小,这也是我们接下来在分析孩子厌学原因所提到的一个重要的理论点。

特殊假期,孩子厌学情绪滋长,“乔哈里视窗理论”告诉你破解之道


02 乔哈里视窗理论下对孩子厌学的具体分析

针对孩子学习的情况,我们也利用乔哈里视窗理论对厌学的原因做具体的分析,从孩子和老师这两个维度的情况进行交叉,同样构成四个区域:

公开区:老师知道孩子也知道。

盲区:老师知道孩子不知道。

隐秘区:孩子知道老师不知道。

未知区:孩子老师都不知道。


特殊假期,孩子厌学情绪滋长,“乔哈里视窗理论”告诉你破解之道

一般处在公开区的往往都是孩子在学习时碰到的比较简单易懂的知识,也就是我们所强调的基础知识,孩子在学习这部分知识的时候自信心是最强的,成就感也会满满,此时孩子很少会出现厌学情绪。

但是到了盲区这部分,学习的知识会越来难,这部分一般都是学习的重难点内容,需要一定的旧知识做铺垫,对学习能力的要求也会提高。孩子本身基础知识薄弱,在旧的知识都无法很好地吸收和理解的情况下,大量地学习新知识,那新旧知识之间就无法进行迁移,此时,新知识也只是像山一样不断地在孩子身上堆积,久而久之就会压得孩子喘不过气来。

因为能力达不到,新旧知识都不能很好地理解和运用,这时很多孩子都会说到这么一句话:老师上课的内容很难,我都听不懂的!其实这个不懂并不是借口,因为这个区域的知识在孩子那里就是盲区。如果是在学校,同时孩子有良好的提问习惯的情况下,就能够通过请教老师和同学,慢慢缩减知识盲区的区域。


特殊假期,孩子厌学情绪滋长,“乔哈里视窗理论”告诉你破解之道

但是现在特殊时期延长假期,要想及时地提问就变得更加困难,甚至很多孩子拿起手机就只想玩游戏,哪有什么心思再问问题。最后,在马太效应的驱使下,孩子会越学越差,恶性循环,最终就导致厌学情绪的产生。

但是很多老师却以为孩子只是学习态度出现了问题,父母也以为孩子说根本听不懂老师所上的课是要逃避学习的借口。但是孩子却清醒明白地知道是自己学习基础比较差,能力要求达不到。当学习上遇到不懂的问题,绞尽脑汁想了半天依然毫无头绪,这时候就会很抓狂,这样也失去了继续学下去的动力,说到底这不仅仅是简单的态度问题,更是能力问题,这些就属于隐蔽区的内容。


特殊假期,孩子厌学情绪滋长,“乔哈里视窗理论”告诉你破解之道

此时,不管是老师还是父母,如果只是简单地给孩子扣上“不认真”的帽子,没有及时和孩子沟通,了解孩子在学习方面的实际困难,那就会让这个问题已变得越来越严重,反之如果能够及时发现问题,不断地改进学习方法,一直努力坚持,孩子的成绩就有可能会越来越好,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未知区,即孩子的成绩是越来越好,还是变得更糟糕,谁也不知道,说到底,结果往往取决于我们做了什么,还有怎么做,并且是否能够一直坚持努力。

03 如何摆脱厌学情绪,提高学习成绩

既然已经知道了孩子厌学情绪的滋长并不是简单的态度问题,而更多应该是能力问题,那我就从能力的提高方面给大家一些建议。

1、重视预习工作,扩大学习的已知公开区域,使听课更加有针对性

很多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并不重视预习工作,哪怕预习了也都是三天打网两天赛鱼,因为他们觉得它是多此一举。我曾经私底下问过一些孩子:“你为什么都不预习呢?”

很多孩子往往都会理直气壮地回答:“我写作业的时间都不够,哪有时间预习,再说了,预习有什么用,预习的内容老师上课还是会再讲一遍。”

特殊假期,孩子厌学情绪滋长,“乔哈里视窗理论”告诉你破解之道

其实这种想法是不对的,预习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那就是在上课之前,可以扩大孩子在这一课知识的公开区域,缩小知识的盲区和隐蔽区。

最简单的就是,通过预习你初步地知道了这一课需要学习的内容有什么,有哪些是重难点,课本上的练习有哪些。更进阶的预习是你能知道自己对这课的内容有哪些是自己能理解的,而哪些是不明白的,听课的时候需要重点听老师讲解的,这样听起课来才会更加有针对性。

此时,孩子知道和理解的课本知识越多,也就是公开的区域越大,那孩子上课时就越能听懂老师上课的内容,理解和吸收知识就会变得更加容易,,学习的效果也会更好。

2、警惕信息过滤漏斗现象,落实笔记,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盲区的重难点知识是孩子学习成绩能否提高的关键,但是在实际听课的过程中,很多孩子特别是厌学分心的孩子听课的效率是比较低下的,很多重要的信息都会漏掉,这就涉及到一个专业的名词:信息过滤漏斗。

信息过滤漏斗原本是工作中团队沟通效率下降的一种现象,但此时用在孩子课堂听课效率方面,也非常合理。


特殊假期,孩子厌学情绪滋长,“乔哈里视窗理论”告诉你破解之道

当老师在上面讲课时,计划想讲的知识内容肯定是100%的,但是在实际上课的过程中只讲了80%,其中只有60%的学生听到了,能够领悟的也就40%,等晚上真正写作业的时候,能够按照老师上课的要求高效准确完成作业可能就只剩下20%了,这20%的学生就是我们平时所知道的成绩相对优异的孩子。

为什么会有这些信息过漏现象,总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一是没有记笔记,二是在听课时受到干扰,三是没有完全理解上课的知识,而这些问题普遍存在有厌学情绪的孩子身上,再加上基础知识薄弱,还有一部分内容是听不懂的,那信息过漏现象对他们来说还是比较严重的。

要想避免这种情况,就必须要在课堂学习上保持专心,并同时把本课要求的重点笔记都落实下来,最大限度地减少信息的过漏。在听课的过程中,哪怕一时不理解都不要紧,可以先记下来,然后下课了及时请教老师和同学,同时在做作业的过程针对自己不懂的地方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这样长期坚持下去,成绩才能够稳步上升。

3、学会架构知识体系,善用思维导图工具进行复盘

对于学习基础薄弱的孩子来说,事前重视预习,并在上课时主动落实笔记和课后反复提问,这样听课效果才会事半功倍。但只做到这些还不够,学习后的总结复盘,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样非常重要。

很多学习基础薄弱的孩子,知识在他们那里是零散的,没有任何内在联系的,更谈不上实践运用。

所以,要想学会构建知识体系,我还是推荐利用思维导图工具。思维导图是美国教育学家博士大卫·海伦博士在1988年开发的一种帮助学习的语言工具,是用来建构知识,发散思维提高学习能力的一种可视化工具。

头条号作者“小蜗牛的精神家园”就分享过她女儿的经历:女儿在学完初一第一课《春》这课内容后,她就根据自己老师上课的内容和自己的理解画了一张思维导图。画完之后,她对整课书费内容就有了整体和深入的理解,最后用很短的时间就把这篇优美的散文背诵了下来!

特殊假期,孩子厌学情绪滋长,“乔哈里视窗理论”告诉你破解之道

当然,思维导图并不是神器,它只是我们构建知识体系进行复盘的重要工具之一,我们借助这个工具把我们所学的知识形成体系,将知识的内在逻辑理清楚,并在平时的练习中不断反复实践运用,举一反三,只有做到这一步,才算是整整掌握了知识。

4、父母要注重和孩子的有效沟通,及时鼓励和肯定孩子的进步

其实,孩子厌学是一个集能力、态度、家庭影响、学校影响等于一体的综合性问题,特别是每天闷在家里学习网课的这段时间,厌学情绪更加容易滋长。

厌学情绪产生的原因,有的孩子倾向于能力问题:很想学但是能力达不到,有了无数次的挫败打击后就产生了厌学情绪;有的是心理问题:家庭出现了父母吵架离婚这样的事情,所以以厌学作为对抗父母的武器,而到底是什么问题,都需要父母和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了解孩子厌学背后的真正原因。


特殊假期,孩子厌学情绪滋长,“乔哈里视窗理论”告诉你破解之道

而本文提到的乔哈里视窗理论更多的是针对孩子能力不足而产生的厌学情绪。此时,当孩子在学习上有所进步时,应该给以及时的鼓励和肯定,

奥地利著名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曾说:每个孩子终其一生都在寻求父母的认同。当找到孩子真正厌学的原因后,相信她,并鼓励她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努力有了成就感,才能促进孩子在日复一日的学习中不断精进,从而体验到学习真正的快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