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敘利亞為什麼常年戰爭,難民該何去何從?

丁丁記錄生活


伊拉克、利比嚴、敘利亞一個個鮮活的反面例子。國家亂了誰也落不了好,和諧團結發展生產力是人類的不二選擇。


綠海漾波


土耳其和西方不侵略敘利亞會有難民嗎?難民誰造成誰承受。


用戶99510977487


這就是美國霸權體現。


手機用戶51061358016


難民該送到土爾其和美國及北約


林221456293


與民族信仰有關!沒有民族凝聚力!


文東1999


年青女性及兒童可以考慮來中國…嘿嘿!


觀山聽海徐勇994


弱國無外交,停止內亂


愛拼小子


帝國主義是戰爭之源!

爭取有利有節的鬥爭藝術。生存下去,不畏強暴,勇敢鬥爭。善於鬥爭。


北地遊者


隨著難民危機的惡化,許多敘利亞人試圖逃到歐洲,敘利亞的戰爭是如何變得如此糟糕,以及為什麼現在有這麼多人在逃離。

這裡是一段非常簡短的戰爭歷史,為了讓任何人都能理解它。

敘利亞是一個相對較新的國家:它的邊界是20世紀20年代由歐洲列強劃分的,融合了幾個民族和宗教團體。

自1970年末以來,這些小團體中的一個家庭——阿薩德,什葉派阿拉維派——統治著這個國家。巴沙爾·阿薩德從2000年開始執政。

這一政權看似穩定,但當2011年阿拉伯之春抗議活動開始時,事實證明並非如此。該國人口最多的遜尼派阿拉伯人顯然厭倦了他們的二等地位,以及該國的腐敗、野蠻和不公平。

抗議活動從那年春天開始。

2011年3月18日,敘利亞安全部隊在南部城市德拉向和平抗議者開火,打死3人。抗議活動增多,暴力鎮壓也日益增多。阿薩德的軍隊射殺示威者,綁架和折磨激進分子,甚至殺害兒童。

也許不可避免的是,敘利亞人拿起武器自衛。阿薩德政權的叛逃者也加入了他們的行列。到2012年初,抗議活動已演變成內戰。政府軍不分青紅皂白地轟炸和炮擊平民;阿薩德的目的是用暴力鎮壓叛軍及其支持者。

阿薩德蓄意以敘利亞遜尼派穆斯林為主,無論是平民還是叛軍,進行屠殺。他的目標是在宗教方面使衝突兩極分化,把最初針對獨裁者的基礎廣泛的起義變成一場宗派戰爭,宗教少數派站在他的一邊。他知道,這將吸引極端分子到叛軍一方,這將使世界害怕看到阿薩德失敗。

成功了。到2013年,在沙特阿拉伯和卡塔爾等遜尼派國家的支持下,強硬的遜尼派伊斯蘭主義者已經成為一些最有效的反阿薩德戰士。與此同時,伊朗什葉派政府用現金、武器和士兵支持阿薩德。這在一定程度上成為了什葉派與遜尼派之間的中東宗派代理戰爭。

與此同時,一個被稱為“伊拉克基地組織”的遜尼派極端組織正在重建自己,該組織在2007年幾乎被擊敗。它在敘利亞與阿薩德的戰鬥越來越激烈,後來以新的名字ISIS橫掃伊拉克北部。

到2014年,敘利亞分裂為政府軍、叛軍、伊斯蘭國和庫爾德武裝。(庫爾德人,一個少數民族,長期以來一直尋求獨立。)在一個可怕的僵局中分裂:

平民在戰爭中總是受苦受難,但敘利亞尤其受苦。阿薩德無情地攻擊他們,包括使用桶裝炸彈和化學武器。伊斯蘭國和其他組織在接管城鎮時,把他們置於殘酷和暴力的統治之下。

戰鬥使整個社區和城鎮夷為平地。約25萬人喪生,一半人口流離失所,400萬難民逃離:

大多數敘利亞難民最終都會在鄰國的過度擁擠和資金不足的難民營中生活。但由於回國的希望渺茫,這些家庭中的許多人正在歐洲尋找新的生活,儘管旅途昂貴、不確定,而且往往是致命的。他們會冒這麼大的風險,這說明了他們正在逃離的恐怖,也說明了他們為孩子找到未來的希望,儘管渺茫。


走進伊拉克


敘利亞戰爭這麼多年,難民就向歐洲逃難嘛,大家在電視新聞看到,某某國接收多少難民的新聞。

自從敘利亞爆發戰爭以來,敘利亞這個國家便催生了太多的難民,聯合國也是向很多國家宣告呼叫,期望一些國家能夠收留部分難民,但是難民接收工作依然沒有著落,誰促成的難民,誰接受,誰挑起戰爭,誰應該負責難民。



德國在2015年接收了超過200萬的難民,接收難民的組織成了德國義不容辭的責任,德國有著接收難民的傳統,德國人是一個信仰平等、自由、博愛的國家,所以德國的總理波蘭特 才會為二戰中被侵略國家的死難者道歉,並且對著猶太紀念碑自發的給死難者下跪,這一跪,排出了多少積壓在心中的懺悔。


然而隨著多年戰爭,利亞內戰以來至今根據聯合國的統計,敘利亞逃往國外的難民達到了560萬,歐洲各國在如此龐大的難民大軍面前都表示的“無比厭倦”,部分把他們看成一種麻煩,害怕他們給予他們國家帶來“混亂”,因此給予他們的僅僅是“低微”的人道支援,甚至關閉國門不給他們進入,十分嫌棄他們。

絕大多數難民都在敘利亞的鄰國:土耳其(最多,兩百萬左右)、黎巴嫩、約旦和伊拉克。這四個國家接納了四百萬左右的敘利亞難民,其他國家的難民數都是零頭。在歐洲各國申請避難的人數這幾年來的總和有25萬左右。在四鄰國避難的人大多數生活在難民營,有些難民營條件極差,缺水少糧,更不要提工作和教育什麼的了。所以才會有那麼一些(從比例看極少數)有錢有資源又願擔風險的人踏上旅程尋找一個可以過正常生活的地方:可以吃飽穿暖,可以工作,子女可以接受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