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4 为什么要跟随我们的自发性?克里希那穆提:摆脱僵化生活需要创意

如果你只知道接受,你就会变得机械化、迟钝,其实就已经僵化了;但是如果你亲自把事情研究清楚,那么你就是一个活生生的、充满生命而富有创意的人。——克里希那穆提

为什么要跟随我们的自发性?克里希那穆提:摆脱僵化生活需要创意

博学多闻的人常常是世上最盲目的人,因为凡事他都从知识的观点来看,使得他看不到正在发生的事。他就像台机器,将所学到的东西变成现成的机制,再从那个机制中行动,他是僵化的、没有活力的,而我们的生命本身有着自己的生机与活力,存在着各种不同的可能,我们只需要跟着自己的自发性来行动,不僵化、不归于任何已知的知识。

我们做的事总是根据过去,我们的言行举止出于我们过去所累积的经验、所获得的结论。过去主宰着我们,因为过去,我们甚至无法看到眼前,我们的眼里装满了以前的一切,那像是一层厚厚的烟雾,使我们什么也看不到!我们的双眼几乎变盲,由于烟雾的关系变盲,由于从前所做的结论变盲,由于知识变盲。

为什么要跟随我们的自发性?克里希那穆提:摆脱僵化生活需要创意

在日本有两座寺庙形同死敌,历代住持从未有过交流。两边住持各有一位男童服侍,两位住持常告诫他们不要跟对方寺庙的孩子玩,他们很危险。小孩子对禁止做的事情总是好奇的,诱惑就这样引起了。那一天,他在路上遇到另一个男孩,他忍不住对他说:“你要去哪里?”另一个男孩有一点哲学熏陶——因为听多了哲学的东西。他说:“去哪里?没有人来也没有人去,它是一种发生,风带我去哪里,我就去哪里。”他曾经多次听到师父说,那就是一个佛生活的方式,像一片枯叶随风飘,风吹到哪里,她就去哪里。

所以那男孩说:“我并不存在,并没有做的人,怎么有我去哪里这回事?我们在胡扯些什么?我是一片枯叶,就看风带我到哪里……”问话的男孩一时哑口无言,因为他找不出任何话可以回答。他觉得很丢脸,不禁想:“师父叫我不要跟他们说话是没错的.他们确实是危险份子。我只不过是问他一个简单的问题,我其实早就知道他要去哪里,因为我们都是要去市场里买菜,他大可简单回答我就好了。”

男孩回去后向师父坦承了这件事。师父说:“明天你再问他,他这么回答你就问他当风不吹的时候他要去哪里,他又能去哪里。这样就会让他无地自容了。那些人从来没有在任何辩论中赢过我们,所以你这么说就够了。”隔天男孩将答案在心里默背了,接着他看到那个男孩走过来了,他问道:“你要去哪里?”但是那个男孩却说:“我的双腿想走去哪里,我就去哪里”。

这回没提到风,没讲到空寂,男孩准备的话没用,于是他又垂头丧气地走回去。师父又告诉他:“他要是再这么回答,你就告诉他‘要是你没有腿了,那你怎么办?’——这一次一定要他闭嘴。”男孩依然做好准备,这次他还是问了“你要去哪里?”另一个男孩回答说:“我要去市场买菜。”

为什么要跟随我们的自发性?克里希那穆提:摆脱僵化生活需要创意

生命是那么令人感到困惑——对博学多闻的人来说,所有既定的答案都记在他的脑子里,我们要什么答案他都有,只是,生命从来不会问同一个问题,所以他永远穷于应付。我们总是根据过去发生的事情来预测将来,但是生命本身是在无常之中的,并无规律可循。我们准备再多的反击,没有遇到合适的回答,也是白辛苦一场罢了。只有我们本身不带目标,不僵化的生活,跟随内在的自发性,才能够真正地活在当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