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1 李鴻章的《中俄密約》:戰略短視與道德的考驗

提起中國的近代史,東北三省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東北三省的控制權的爭奪,日俄之間進行了長達三十多年的角力,從甲午戰爭到九一八事變,當然如果仔細考慮這個時間還會更長。

東北三省在近代史上的戰略地位極其重要,九一八事變東北的丟失開啟了中國近代最苦難的時期,瀋陽戰役的勝利預示了最苦難時期的結束。某些大師談中國地理的時候愛扯上奇門遁甲,說西北是我們的開門,北方是休門,而東北恰恰我們的生門。題外話,所謂休生傷杜景死驚開八門理論,做飯後談資就可以了。

說到東北三省,李鴻章和他的《中俄密約》又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

《中俄密約》是很多人不知道的一個外交條約,但是它的長遠的意義必須重視;雖然現在很多人幫助李鴻章翻案,但是圍繞這個條約前後發生的事情,李鴻章的歷史汙名是永遠無法洗白的。


李鴻章的《中俄密約》:戰略短視與道德的考驗


1、荒唐的聯俄製日,簽訂《中俄密約》

中日甲午戰爭,中國輸得一敗塗地。李鴻章代表清政府和日本簽訂了《馬關條約》,然而《馬關條約》侵害了俄國在遠東的利益,因為這時候,俄國打算將中國的東北三省置於自己的控制之下。他們的主要目的有兩個:一是當時俄國當時正在趕修西伯利亞鐵路,黑龍江是最後的地理位置,如果繞開黑龍江將使工程難度大大增加;二是獲得旅順、大連的不凍港入海口。

所以,《馬關條約》一簽訂,俄國立馬跳出來干涉;同時德國、法國因為都想拉攏俄國幫助自己,也想在這個過程中分一杯羹,也參與過來。日本人為了和中國打甲午戰爭,已經花光了家底,又不敢和三國硬碰硬只好歸還旅順、大連。

包藏禍心的三個國家,就說在這件事上對當時的大清國有恩,清朝要感激。

恰好《馬關條約》簽訂的第二年,1896年4月,沙皇尼古拉二世加冕,按照外交禮節,各國應該遣重臣前往祝賀,本來清政府打算派遣湖北佈政史去,俄國人就對清政府說,我們兩國是特別友好的國家, 你們需要派重臣來,否則不好接待。暗示非李鴻章不可。

清政府不敢得罪俄國人也只能照辦了。臨走之前,慈禧太后和李鴻章密謀了“半日之久”,搞出了個“聯絡西洋,牽制東洋,是此行要策”餿主意。

為什麼是餿主意,因為李鴻章在1871年曾經與日本簽訂所謂的《中日修好條規》,企圖用日本抵制西方,結果1874年日本就悍然出兵臺灣,吃過一次虧的李鴻章,又想故技重施。真是一個黑色的笑話。

俄國人對清政府的想法,一清二楚。清政府對俄國人的想法卻渾然不覺。

為了達到目的,俄國人煞費苦心。一是,在蘇伊士運河上迎接李鴻章,此舉是擔心李鴻章先去了歐洲,壞了俄羅斯的好事;二是,給與李鴻章最高禮節待遇;三是,如果不答應俄國將不再幫助中國;四是;鉅額行賄(雖然這種說法,有不同意見),給李鴻章300萬盧布;

於是中俄簽訂了《中俄密約》。


李鴻章的《中俄密約》:戰略短視與道德的考驗


2、為什麼說《中俄密約》戰略短視

首先,此時日本無暇再與中國戰爭。雖然,日本打贏了甲午戰爭,但是日本的經濟不能在支撐起另外一場大的戰爭。

其次,開啟了瓜分中國的禍端。李鴻章離開俄國以後,路過了德、法、比、英、美等國家。在柏林時,德國政府就試探向他要代索遼東的報酬,他沒有答應。

後來,德國就藉口傳教士被殺,乘機一面派兵佔領青島,一面要想租借膠州灣及青島及在山東修鐵路和開礦的權。把山東劃到德國的利益範圍內;

俄國人看見德國得了便宜,於是調兵船侵佔了旅順、大連。

於是英國要求租借威海衛和九龍及長江流域的優越權利。

法國要求租廣州灣及廣東、廣西、雲南的優越權利。

日本要求福建的優越權利。意大利要求租浙江的三門灣。

最後,李鴻章因為簽訂了《中俄密約》沾沾自喜,對於危機毫無意識。李鴻章回國後,黃遵憲聞訊立即親赴天津,向他求教外交局勢。李鴻章狂言:“二十年無事總可得也!”

因為此事,清政府對李鴻章,大加讚賞,真是可笑可嘆。


李鴻章的《中俄密約》:戰略短視與道德的考驗


3、受賄醜聞

圍繞《中俄密約》,關於李鴻章受賄的醜聞兩起;一是李鴻章在簽訂《中俄密約》時,李鴻章接受了300萬盧布的受賄;二是李鴻章在1898年與俄方交涉旅大租地時,接受了一筆50萬盧布的受賄。詳情參見《弘生:近代史上,李鴻章是否接受過俄國的賄賂?》

雖然,受賄仍有疑問,但蒼蠅不叮無縫的雞蛋。身為國家的重臣,在面對民族利益,國家利益中,貪圖財富,無疑是民族罪人。


李鴻章的《中俄密約》:戰略短視與道德的考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