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6 安禄山到底凭借什么敢于造反,而又因为什么会迅速失败呢?

前言

相信身为华夏儿女们的大家一定都知道,我们的中华文明是拥有上下五千年的悠久而古老的文明。四大古国中的

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这三大古国都曾经因为政治经济中的一些原因共同导致他们的国家文明出现了断层!无法一直延续。但是我们中华文明却与他们不同,我们的文明自从诞生开始便一直延续至今,这中间从来没有间断过!但是这并不代表我们的文明至始至终是一一帆风顺的,在我们的历史上曾经经历过几次非常危险的历史大危机,其中安史之乱便是众多学者认为最为危险的一场战乱!接下来我们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安禄山到底凭借什么敢于造反,而又因为什么会迅速失败呢?


众所周知,许许多多的人再提起来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的时候,安史之乱总是被众人提及,似乎安史之乱成为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这一事件已经在大家心中成为了一个不可改变的事实或者是说已经成为了一个固有的对这段历史的认知。但是大家对于安禄山集团这个团体的实力或强或弱众说纷纭,这其中有人认为安禄山集团代表着自从北朝以来的番兵固有的传统。是有着较为雄厚的实力与兵马足以与唐朝中央的泱泱部队相对抗;但是也有人认为安禄山集团只是一个普通到不能在普通的地方集团,就连安禄山也只不过是一个地方上比较有影响力的官员,这种小气候的集团根本无法与唐朝中央训练有素的正规军队相抗衡!

安禄山到底凭借什么敢于造反,而又因为什么会迅速失败呢?

01

那么,安禄山到底实际多少实力来供他冒险呢?

据说,安禄山的父亲并不是一个中国人,而是一个中亚人。

在各种机缘巧合之下来到了东方并且还迎娶了一位东方的突厥女子作为妻子这俗话说得好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安禄山的父亲很不幸的在安禄山很小的时候便离开了人世,为了生存,安禄山的母亲只好带着安禄山改嫁到一个新的突厥家庭中。或许正因为安禄山儿时这飘泊在外,随时面临生存危机的经历让安禄山早早地便得到了宝贵的锻炼机会,也让他早早地明白了生存的真谛!安禄山靠着自己会说多国语言与各个地区的人厮混熟悉之后凭借着在唐朝为官的机会一步一步的迁升到外族军人可望而不可及的高管职位。人们常说造化弄人,果然不假!

在安史之乱之前,安禄山集团可以说是唐朝除了陇西河西之外的最为强大的集团,在安禄山管辖的区域内拥有七个都督府邸、十个奚州,甚至还拥有十七个契丹州!这样大的规模足以证明安禄山集团有着可以单挑唐朝军队的实力与资本!反倒是唐朝皇帝来说就远远没有草原的安禄山过得优哉游哉了!唐朝皇帝需要自己时常平衡北方的两大军事集团,因为一旦有一方过于强势,那势必会引起动乱危及自己的政权,所以这唐朝皇帝的日子并不轻松啊。

安禄山到底凭借什么敢于造反,而又因为什么会迅速失败呢?


除此之外,唐朝的文化与制度很是不匹配,甚至是出现了二元制结构!这也必然会导致安禄山的叛乱,因为唐朝很长一段时间对于归属于唐朝的番人有着与内地民众不同的治理方式和制度!归属于唐朝的番人可以给唐朝带来大量的国际贸易收入,优秀的管理技术,先进的军事技艺,所以长此以往唐朝给予这些人十分优厚的待遇,

而唐朝的内地居民在统治者的眼中只是单纯的被压榨的工具!每天遭受的是政府的压榨与剥削!除此之外还要受到政府的严格控制!让他们除了种地再无其他经济来源!这唐朝的内部矛盾已经开始慢慢激化,民众对于统治者的统治充满抵触,这正是给了安禄山挥军南下的机会!

02

那么,安禄山实力雄厚背后失败又是怎么回事呢?

要是说安禄山的失败诱因这可是要从很多方面一起来分析了,安禄山虽然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上升到了比较高的官位,但是他实际上与他的同僚还是有着很大的差别,在内地文官集团的眼中,安禄山并不是同类,尽管他早年就已经脱离了粟特团体依靠着唐朝的晋升制度晋升也改变不了它是一个胡人的事实!而在内地的许多外租团体眼里安禄山依旧不是同类,因为他的麾下并不是由突厥和粟特组成的部队,而是由她自己控制管辖区域内的契丹、奚人组成的军队。

所以安禄山的处境十分尴尬!这也使得安禄山后来即便凭借自己的力量攻克了洛阳与长安两座城池也难以得到大家的认可,难以服众!

安禄山到底凭借什么敢于造反,而又因为什么会迅速失败呢?

除此之外,谁也没有想到是唐肃宗这个在位时间很短的皇帝给了安禄山沉重的一击!唐肃宗在灵武地区招募了西部的军队对安禄山的部队进行反攻,而西部这些没有被安禄山同化的番将和同盟集团为唐朝反攻

提供了相当一批有质量的反击兵力!这也使得原本动荡不堪的河西走廊与西域地区暂时得到了稳定,而之前一直利用河西走廊的粟特商业团体也如同满血复活一般活跃起来,这也进一步的瓦解了安禄山集团对于民众的吸引力!此外安禄山的注意力集中在聚集兵力发动突然袭击以取得胜利的战术上,而减少了对鄂尔多斯这些地区的争夺的力度,所以也根本没有实力与唐朝在国际贸易市场上竞争抗衡!

安禄山到底凭借什么敢于造反,而又因为什么会迅速失败呢?


总结

由此可见,唐朝的阶级矛盾,内部矛盾,政治与文化的矛盾的不断激化之下安史之乱必然会发生,而安禄山集团也确实在长时间的通知过程中积攒了一定的能够破坏唐朝长安地区统治能力的实力,但是即便是安禄山集团有多么的强大,他的本质不过是一个国内外局势相交错影响之下的最终产物,在中国的势力背景根本不似唐朝那般深厚稳定,当国际形势一旦发生变化,那么安禄山集团势必会受到来自国际形势的影响。

我认为安禄山这个人本身就是一个极其圆滑的“墙头草”,这也使得他的政策总是很不清晰,甚至于是模棱两可!所以最后的失败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