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7 云南-西盟-行迹


云南-西盟-行迹

西盟佤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思茅市西部的阿佤山区,东北、东南环接谰沧拉祜族自治县,南与孟连傣族拉祜族自治县接壤,西北与缅甸相接。独具特色的地理环境形成了西盟县丰富多样的自然资源,森林覆盖率高,动植物种类多样,盛产古树茶,西盟佤族自治县总人口中佤族占75%以上。西盟县还有汉族、拉祜族、傣族、彝族、哈尼族等24个民族。

云南-西盟-行迹

漫步在西盟县城之中感觉到的只有宁静与安详,整个县城的建筑充满了民族特色,几乎所有的房屋都是佤族式建筑,很有特色,街道很干净整洁,街道两旁高大笔直的棕榈树,散发着十足的南国气息。即使是在冬天,走在街上随处都可以看到很多美丽的花朵。

云南-西盟-行迹


云南-西盟-行迹

佤族人是云南阿佤山的古老的居民,他们崇尚以黑为美,是我国保留原始部落社会形态时间跨度最长的少数民族之一,也是全民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之一,他们热情、豪爽、好客,民风淳朴,崇尚一起喝酒、一起吃肉,即使是在现在依然如此,佤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文字。有关佤族的历史,只凭口传而并没有文字记载。据朋友介绍,佤族是由原始社会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少数民族。虽说这种说法无从考证,但起码有一点可以肯定,即佤族是一个很原始的民族。

云南-西盟-行迹

读懂一个民族最好的方式,就是了解它的节日与祭祀文化。来到西盟的时候,正好赶上当地木鼓节,木鼓节期间,佤族兄弟以歌声、打击乐及三弦弹唱等多种方式庆祝自己的节日,佤族小伙们将敲起木鼓,佤族姑娘将甩起长发,在欢快的节奏下跳起粗犷豪放的舞蹈,并以木鼓欢歌、佤山鼓乐的形式来庆祝自己的节日。当然了当地还有傣族泼水节,彝族的火把节,可以说是一个节日连着一个,时时刻刻到处都充满了欢乐。

云南-西盟-行迹

“龙摩爷”是佤语发音,“龙”是森林,“摩爷”水牛头,意为挂牛头的森林圣地。相传是众神灵的聚集地。现代人很形象地把它称作是佤族传说中神灵的圣殿。西盟最为神秘的地方便是“龙摩爷”。很早以前,阿佤山的部落之间时常发生战争,他们把敌方的人头砍下来,做成人头桩,放到“龙摩爷”神山上祭神,解放后的阿佤山再也不能砍人头祭神了,从此,牛头成了佤族人祭祀神灵中最为重要的祭品,久而久之,“龙摩爷”神山上挂满了成千上万的牛头。

云南-西盟-行迹

阳光穿过森林,散落在山谷间,随之而来的云雾也弥漫了山谷,更增添了“龙摩爷”的神秘之感。神山上树木参天,依然保留着原始森林的自然风貌,因为佤族人民祖祖辈辈把这里当作神山,从来不去砍伐山上的树木。

云南-西盟-行迹

遮天蔽日的神山峡谷深处挂满了牛头骨,这就是“龙摩爷”的所在地。一眼望去,峡谷的悬崖绝壁上、树干上、树桩上、草丛中,到处挂满了牛头骨,有的牛头骨上已经长满了青苔。这里太阳极少能够照到,仿佛到处都飘荡着无数的神灵,使人觉得倍加神秘、畏惧、不寒而栗。其实这里也就是一个巨大的祭坛,是佤族人民祭祀神灵的地方。

云南-西盟-行迹

阿佤人每逢重大事件,或举行重大活动,或是遇到重大自然灾害,难以解决困难的时候,都要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由德高望重的“巴猜”(祭师)带领部落里的人们,通过举行神圣的祭拜仪式,向“众神灵”敬献祭祀物品,以祈求“众神灵”赐予人们幸福使人们免遭灾难,从而人畜兴旺、五谷丰登、安居乐业。

云南-西盟-行迹

到了西盟,一定来看看龙潭,听听这里的雨,抚摸一下千年的青苔岁月,感受万物有灵的敬畏之心。龙潭就在龙摩爷的山脚下,龙潭湖水常年清澈,湖边的湿地水草丰茂,荷叶层层叠叠,清澈甘洌的泉水源源不断地从山间流淌汇聚。

云南-西盟-行迹

远处的青山,近处的荷田,以及独具特色的县城倒影在湖光山色之中,呈现出一种“城在林中、林在水中、水在城中”的奇景,好似一颗明亮的蓝宝石镶嵌在群山之中。

云南-西盟-行迹


云南-西盟-行迹

在龙潭湖的西侧,还有一座熙康云舍酒店坐落在湖边,整个酒店按照传统佤族村落形式建造与四周景色相得益彰,站在楼顶俯瞰龙潭湖,湖边美景尽收眼底。

云南-西盟-行迹

西盟你是一颗璀璨的明珠,让我久久不能把目光收回,走在山间闻到那久违的泥土的芬芳,只有来过之后才能读懂你,慢慢的了解你,希望你能永远保持纯净之美,让每一位行者都能领略到你的芬芳!

云南-西盟-行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