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9 大雪后两少年各写首诗,高人听完表示:一个会当大官一个只是进士

有个成语叫“文如其人”,意思是一个人的文章能反映出他的性格。这个成语出自苏轼的《答张文潜书》,是为了向好友夸弟弟苏辙为人淡泊清静。虽然这个成语有年头了,但要凭一篇诗文就判定一个人的性格甚至命运,其实是有难度的。但本期要和大家介绍的这位明代高人却做到了。

大雪后两少年各写首诗,高人听完表示:一个会当大官一个只是进士

此人名叫刘伯川,是元末明初的一位读书人,此人虽官做得不大,但在民间却颇有名气,为何?首先他颇有情商,朱元璋初建明朝时,作为元末旧臣他散尽家产,结交各地能人,为自己赢得了不错的名声,最终成功保命。其次此人为人刚正不阿,明朝宦官当道,他多次谏言失败后告老还乡。更难得的是,刘伯川颇有慧眼识人的本事,能知人识人。本期要和大家说的就是他识人的趣事。

刘伯川赋闲在家时,有两位少年登门拜访,一位名叫杨士奇,一位名叫陈孟洁。刘伯川一向好客,听说两位都是读书人就盛情款待。酒席时正是雪后初晴,于是刘伯川便让两人各自写首诗来下酒。两位少年自然不会放过表现的机会,于是当即挥笔写诗。我们先来看陈孟洁的诗:

大雪后两少年各写首诗,高人听完表示:一个会当大官一个只是进士

十年勤苦事鸡窗,有志青云白玉堂。

会待春风杨柳陌,红楼争看绿衣郎。

看得出来这位姓陈的少年对自己是颇有自信的,他这首诗写得可谓意气风发。首联写自己十年苦读,为的就是将来能平步青云,登入白玉堂。次联幻想自己金榜题名后的得意,到那时春风拂面,红楼里大户人家的姑娘们也会争相来看自己。陈孟洁这诗虽然写得颇有气势,也写出了当时不少读书人的心声,但多少有些俗气。再来看杨士奇的诗:

大雪后两少年各写首诗,高人听完表示:一个会当大官一个只是进士

飞雪初停酒未消,溪山深处踏琼瑶。

不嫌寒气侵人骨,贪看梅花过野桥。

与前一位的诗相比,杨姓少年这首诗写得则巧妙多了。这首诗写的是自己踏雪寻梅的场景。首句“飞雪初停酒未消”交代了寻梅的时间,醉里寻梅别有一番雅趣。次句写自己寻梅的过程,“琼瑶”在古诗中一直都可用来形容白雪,诗人步入溪山深处,踏着白雪缓缓前行。

大雪后两少年各写首诗,高人听完表示:一个会当大官一个只是进士

接下来两句是全诗的妙笔,写出了小诗人不畏严寒的志气。“不嫌”和“贪看”相对,加强了语气,将自己冒雪前行的倔强与凌寒的梅花完美融合,可谓相当高明。纵观这首诗,其实每一句都是一语双关的,看似写的是踏雪寻梅,其实也是写自己克服一切困难,完成平生之志的决心。

高人刘伯川读完这两首诗后,给出了截然相反的评价,认为他们:一个会当大官一个只是个进士。他认为陈孟洁志气不高,想考中功名当上官只不过是希望被人高看几眼,所以他将来不会有什么大出息。而对杨士奇的评价则是认为他心怀大志,将来必前途无量。

大雪后两少年各写首诗,高人听完表示:一个会当大官一个只是进士

没想到这短短几句的点评,却言中了二人后来的前途。陈孟洁虽中了进士,但却没多大出息,现在已经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了。杨士奇后来却成了明朝重臣,不但是朝中肱骨,而且还体桖百姓,死后谥号“文贞”。凭两首诗就判断出两位少年的一生,不得不说刘伯川是有眼光的,这也验证了苏轼的那句“文如其人”。对此事大家怎么看?欢迎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