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6 管住嘴!拒絕野味!給野生動物一線生機,也給社會一片安寧

很多人喜歡野味,但危害到底有哪些?其實主要是野味會有很多的病毒細菌,而人類是不知道的。

  1、許多動物體內存在著內源性毒性物質,不經檢驗盲目食用也會對人的健康和生命造成危害。目前已經發現的有毒野生動物有某些蛇類、魚類、蜥蜴等。這些內源性毒性物質可以對人體的各種生理功能造成危害,嚴重的可以致人於死地。

2、大多數野生動物身上都攜帶著大量的病菌和寄生蟲,衛生檢疫部門對此難以進行有效監控。再加上有些病毒、寄生蟲寄生在動物的肌肉、血液和內臟裡,即使煎、炒、烹、炸、煮,有時也根本難以殺滅。

3、這些病原體進入人體後能引起多種疾病,如狂犬病、結核病、鼠疫、炭疽、甲肝等。一旦染上這些病毒,身上就將出現膿皰、水腫和癰,而且病毒還會侵入人的肺或腸胃,嚴重者可致人死亡。因此,為了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請遠離野生動物。

管住嘴!拒絕野味!給野生動物一線生機,也給社會一片安寧

野味為冠狀病毒常見宿主

  活狗狸獾、活麝香鼠、活石頭豬、帶皮烏梢蛇……武漢華南海鮮市場流出的各路供交易的野味令人眼花繚亂,但其中的果子狸,公眾並不陌生。2004年,廣東防治SARS科技攻關組的專家們作出結論:現有研究表明,果子狸是SARS冠狀病毒的主要載體。廣東省則下令全面捕殺野生動物市場的果子狸,取締野生動物交易,關閉野生動物市場,對控制SARS後期傳播起了非常關鍵的作用。

此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矛頭再次指向了野生動物。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表示,這次疫情的源頭主要在武漢當地的海鮮市場,實際上這個海鮮市場裡相當多的不是海鮮,而是野味,就是野生動物。綜合各方面信息,初步從流行病學的角度進行分析,病毒通過野生動物傳到人的可能性是比較大的。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22日也在國新辦發佈會上表示,新型冠狀病毒的來源是武漢一家海鮮市場非法銷售的野生動物。此前專家組在野生動物銷售的環境裡檢測到了新型冠狀病毒,病毒來源很大可能是野生動物,如竹鼠、獾等。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袁國勇也呼籲稱:“我們都不應該吃野味。”


  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副教授江鳳林表示,野生動物的生存環境惡劣,人如果吃了因汙染導致基因變異或者攜帶病菌病毒的野生動物,不但可能誘發某些惡性病變或傳染病,甚至會造成更為嚴重的後果。


管住嘴!拒絕野味!給野生動物一線生機,也給社會一片安寧


管住嘴!拒絕野味!給野生動物一線生機,也給社會一片安寧


野生動物有哪些危害呢?

管住嘴!拒絕野味!給野生動物一線生機,也給社會一片安寧

根據現有的證據,新型冠狀病毒很可能來自蝙蝠。

又是蝙蝠

除去新型冠狀病毒外,其餘6種人類冠狀病毒有半數與蝙蝠病毒同源,包括NL63、SARS-CoV和MERS-CoV,也就是說,危重的冠狀病毒都來自蝙蝠病毒。

除了冠狀病毒外,還有一些人類致病病毒來自或者可能來自蝙蝠,或者說當今之世,對人類來說最兇險的病毒,大多數是由蝙蝠傳播的。

1999年,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發生尼帕(Nipah)病毒流行,尼帕病毒的名字來自第一次檢測到該病毒流行的村莊。這次流行有257人感染,100人死亡,死亡率39%,存活者中超過50%留下嚴重的腦部損傷,這種嚴重程度與MERS-CoV相似的病毒是果蝠攜帶的。

果蝠還攜帶能引起人畜共患病的亨德拉(Hendra)病毒。

來自蝙蝠還能傳播幾種烈性傳染病:

· 馬爾堡病毒:感染後死亡率高達90%。

· 狂犬病毒:感染後如果不接種疫苗,死亡率100%。

· 埃博拉病毒:很有可能源自蝙蝠。

蝙蝠身上寄生著60多種可以導致人類生病的病毒,動物界裡能和蝙蝠相比的只有齧齒類動物。

齧齒類動物身上寄生的導致人類生病的病毒總數稍稍高於蝙蝠,但按單一動物計算,蝙蝠所攜帶的可導致人類生病的病毒高於齧齒類動物,因此,在動物界,蝙蝠是人類健康的重要隱患和嚴重威脅。

為什麼是蝙蝠?

蝙蝠之所以攜帶眾多的病毒,是因為蝙蝠群居而且穴居,相互之間容易交叉感染環境,一旦某種病毒出現在某隻蝙蝠身上,就會很快被很多隻蝙蝠攜帶。

這些病毒對人類和其他動物有劇毒,但對於蝙蝠則往往沒有什麼影響,因為蝙蝠的體溫高,它們在飛行時體內溫度達到攝氏40度,換做人類的話,這叫發高燒。我們人類之所以發高燒,是因為致病微生物已經適應了人體的正常溫度,這種溫度適宜它們繁殖。當體溫升高後,致病微生物很難繁殖,人類通過發燒來殺死致病微生物。

蝙蝠飛行時的高溫也達到了同樣的效果,在蝙蝠體內的絕大多數病毒都被殺死了,只有那些生命力很頑強的病毒能夠活下來,能夠存活但不能致病。這些病毒感染了人體後也就不懼怕人體的高燒,所以其感染的後果往往是很嚴重,狂犬病毒、埃博拉病毒、薩斯病毒等之所以可怕,一大原因是它們不怕發燒。

此外,為了飛行,蝙蝠必須產生很多能量,也因此產生很多廢物,這樣導致它們進化出對廢物的防禦功能,很難被異物傷害,那些兇惡的病毒可以在它們身上寄生,但不能傷害它們。

對於野生動物來說,有一個很大的生存威脅,就是來自人類的微生物,許多野生動物數量劇減甚至滅絕,不是因為被人類殺死,而是因為感染了來自人類的微生物。蝙蝠則不在乎,不僅來自人類的微生物殺不死它們,來自其他動物的微生物也殺不死它們,因此具備了生存優勢。

蝙蝠能夠飛行,具備了快速傳播傳染病的能力,它們身上攜帶了很多動物病毒,一旦突破人獸界限,就會出現新的人類傳染病,甚至有可能導致大瘟疫。它們還能攜帶那些已經突破人獸界限、可以導致人獸共患疾病的病毒,所以蝙蝠是人類的大敵。

蝙蝠怎麼到人?

尼帕病毒從蝙蝠到人,是豬作為中間宿主。馬來西亞養豬業為了效益,在豬廠種了很多芒果樹,養豬的同時還能收穫芒果。熟透的芒果從樹上掉下來,成了豬的佳餚。

果蝠吃芒果時將病毒通過唾液和尿液留在吃剩的芒果裡,然後芒果掉在豬圈裡,讓豬吃了,之後感染在豬群裡擴散,等豬出欄後,尼帕病毒就由豬傳播到其他地方。

MERS-CoV是由蝙蝠傳給駱駝,駱駝再傳給人,在中東,人和駱駝的接觸機會很多,還喝駱駝奶、吃駱駝肉、把駱駝尿當藥治病。

埃博拉病毒可能是蝙蝠傳給黑猩猩和大猩猩,人吃了病死的猩猩或者接觸猩猩,這樣就到了人。

SARS-CoV和新型冠狀病毒也許是蝙蝠先傳給某種動物,人吃了或者接觸這種動物,就這樣進入人類,也可能是由蝙蝠直接到人,因為中國人和蝙蝠直接接觸的比例並不小。

上述傳染病都是過去50年間在人類中出現的,說起來歸根到底是人類不斷地侵蝕野生動物的領地。以尼帕病毒為例,就是因為馬來豬農把豬廠建在果蝠生存的叢林中,使得本來在果蝠身上的尼帕病毒通過豬進入了人類。

蝙蝠攜帶的病毒怎麼傳染給人的?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博士、高級工程師張勁碩1月21日在微博上呼籲:“大家不要再吃野生動物,不要與野生動物有過於親密的接觸”,“人與野生動物應該有一個安全距離,吃野生動物是罪魁禍首!”

張勁碩研究生學習期間師從中科院動物研究所張樹義研究員,曾與溯源SARS病毒的中科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石正麗團隊合作,追蹤SARS病毒的自然宿主。石正麗等學者最終確定了SARS病毒的蝙蝠起源。1月21日,《中國科學》雜誌社通過公眾號發表文章,指出“由於武漢冠狀病毒的進化鄰居和外類群都在各類蝙蝠中有發現,推測武漢冠狀病毒的自然宿主也可能是蝙蝠。如同導致2002年‘非典’的SARS冠狀病毒一樣,武漢冠狀病毒在從蝙蝠到人的傳染過程中很可能存在未知的中間宿主媒介。”

張勁碩在微博中稱:“我1998年開始跟隨導師、師兄鑽山洞、抓蝙蝠、研究蝙蝠,到我2010年轉型作科普,那12年間我幾乎天天接觸蝙蝠,為什麼我沒有感染上病毒?”

“道理很簡單,因為我們不吃它、不舔它、不親它,我們不是直接用身體任何部位直接去接觸這些蝙蝠。”張勁碩對新京報記者表示。

張勁碩表示,蝙蝠本身並不攜帶SARS病毒,而是SARS樣冠狀病毒,並沒有途徑直接進入人類體內。“病毒要入侵細胞必須有東西和細胞受體結合,這個東西叫刺突蛋白,像一把鑰匙開一把鎖一樣就進去了。大部分蝙蝠攜帶的刺突蛋白不能直接利用人細胞的受體。”中科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研究員周鵬此前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介紹。

張勁碩介紹,一些野生動物,在捕食蝙蝠或者接觸了蝙蝠的排洩物後,有血液、體液的接觸,病毒隨之進入野生動物體內,野生動物即成為了中間宿主。由於所處的細胞環境發生了改變,病毒有可能隨之產生變異。當人類食用這些動物時,就會感染已經變異的病毒,這些病毒在人類體內還會發生新的變異。

“最終到了這個層次,這些病毒跟原來最開始來自於蝙蝠的病毒,已經完全不是一個類型了。它發生了一個很大的改變,而這種改變的結果就是能夠在人和人之間進行傳播,也就是說這種病毒就開始爆發了。”張勁碩說。

“不管是食用野生動物,還是人類對野生動物生存領地的侵蝕,這些都使得人類與動物的接觸面大幅增加,給病毒從野生動物向人類的傳播創造了條件。”石正麗曾在一次公開演講中說。


管住嘴!拒絕野味!給野生動物一線生機,也給社會一片安寧


肆虐一時的SARS病毒來自果子狸,從果子狸傳染給人。而引起目前肺炎疫情、最早在武漢發現、被命名為2019-nCoV的新型冠狀病毒可能來自蛇。

繼鍾南山和高福兩位院士表示武漢肺炎病毒來自野生動物後,1月22日,中國學者最新在線發表的一篇研究論文將前述野生動物的範圍進一步縮小,將可疑對象鎖定到蛇。

該論文的標題是《新型冠狀病毒纖突蛋白的同源重組可能促進了從蛇到人的跨物種傳播》(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within the spike glycoprotein of the newly identified coronavirus may boost crossspecies transmission from snake to human),由北京大學、廣西中醫藥大學、寧波大學、武漢生物工程學院的研究人員聯合完成,22日在線發表在英文學術期刊《醫學病毒學雜誌》(Journal of Medical Virology)。

該論文稱,研究人員對前述冠狀病毒的基因序列進行了分析,評估這些序列中的RSCU。然後將前述的冠狀病毒RSCU與不同物種動物基因序列的RSCU進行比較。

前述論文稱,研究結果顯示,與其他動物相比,蛇最有可能是攜帶前述新型冠狀病毒的動物。

RSCU的全稱是“同義密碼子相對使用度”(或使用頻率、使用偏倚,relative synonymous codon usage)。它是指同一基因序列在編碼某一個氨基酸時,對同義密碼子使用的偏好(偏倚)程度。

兩種或三種不同排列的基因序列可能對應著同一氨基酸,這些不同的基因序列被稱為同義密碼子。

不同物種對前述基因排列的偏好程度有差異。也就是說,這些基因排列在不同物種中出現的頻率有差異,因此了,體現了物種差異。這種對比分析方法被用於分析病毒的進化、重組,即RSCU方法。

此外,前述論文稱,新型冠狀病毒是一種重組病毒,病毒的重組區域位於病毒的纖突蛋白。該蛋白如同一把工具,用於識別宿主細胞的表面受體,撬開細胞的防護之門。新型冠狀病毒的部分基因序列來自蝙蝠冠狀病毒。


管住嘴!拒絕野味!給野生動物一線生機,也給社會一片安寧

其實早有網友善意提醒土撥鼠有病毒,但是奈何很多吃瓜群眾不理解,不相信。


管住嘴!拒絕野味!給野生動物一線生機,也給社會一片安寧


管住嘴!拒絕野味!給野生動物一線生機,也給社會一片安寧


管住嘴!拒絕野味!給野生動物一線生機,也給社會一片安寧


管住嘴!拒絕野味!給野生動物一線生機,也給社會一片安寧

南京市疾控中心急性傳染病防治科的專家表示,目前在售的土撥鼠主要為人工繁殖,一般不太可能傳播鼠疫病毒,但要提防野生土撥鼠。

南京市疾控中心急性傳染病防治科主任張敏介紹:“鼠疫主要是齧齒類動物,像老鼠、倉鼠、土撥鼠這些,會帶有病菌,捕食它的肉或者剝它的皮毛時,有可能會感染,基本上都是野生的。目前來說,鼠疫是比較少的,在我們國家目前只在青藏地區有極少的散發病例。”

疾控專家提醒,網上一些號稱進口土撥鼠,因為尚不清楚來源,購買仍需小心。此外,被土撥鼠咬傷後,存在細菌感染風險,免疫力低下人群,不排除有病情加重可能。


這一次,“野味”再次被推到風口浪尖!

武漢華南海鮮市場聚集了全國的目光,流傳出的一張“野味”名錄,讓人大跌眼鏡。除了野雞、野鴨等野味外,果子狸、狐狸、豬獾、鱷魚、蛇等野生動物也赫然在列!不得不說在“吃”的道路上,吃貨們再一次走在了全國的前列。


管住嘴!拒絕野味!給野生動物一線生機,也給社會一片安寧


野生動物是冠狀病毒的重要載體

“活殺現宰,送貨上門,代辦託運”等服務,讓人感覺有些頭皮發麻。而此次源起武漢的疫情,華南海鮮市場已被鎖定為傳播源,醫護人員在販賣野味的店鋪上也發現了這種新型“冠狀病毒”,野生動物傳播致命病毒的消息也被實錘!

國家疾控中心也對野生動物傳播病毒的信息進行了預警,但這一切都有些晚了!病毒已經被攜帶到多個城市,上千人感染。

管住嘴!拒絕野味!給野生動物一線生機,也給社會一片安寧

這個慘痛的教訓,已經是第二次了!

17年前的非典,就已經證明果子狸是攜帶SARS的傳播源。僅僅在中國內地就導致數百人死亡!如今歷史再一次重演,新型冠狀病毒來襲,“野味”仍舊成了源頭。而這一次的武漢疫情,可以說仍舊是一場徹徹底底的“吃禍”!

這真是一次“可恥”的健忘,讓我們揹負了沉重的代價。

穿山甲會打洞,就被認為可以舒筋活血,烏龜又被認為是可以延年益壽!甚至連一窩老鼠崽,都被包裝成一道名菜——“三吱兒”端上餐桌。一碟活老鼠,筷子夾住的時候叫一聲,蘸料的時候叫一聲,入口的時候再叫一聲!

“三吱”成曲,吃了頗有勇氣和麵子!真是現實的諷刺!

被吃到瀕危的動物,開始“報復”人類

這種飲食陋習,直接將多種野生動物吃到瀕危甚至絕種。黑熊、穿山甲、禾花雀以及前段時間剛剛宣佈功能性滅絕的白鱘,就是最好的例證。

而這一次,動物們開始“反擊”了!它們通過攜帶的未知病毒,向人類展開了瘋狂的報復。據稱,野外環境中仍存在上百萬種未知的病毒,人類對其知之甚少。當食客將髒手伸向野生動物的時候,一切危險都不知不覺正在發生!

病毒源頭還在調查,專家表態一向嚴謹而保守,但這次專家很快把矛頭指向了野味。比如鍾南山院士說,目前,對於病毒的源頭是什麼動物,我們還不清楚。但通過初步的流行病學分析,通過野生動物傳染給人的可能性比較大,比如竹鼠、獾。其他專家也多次提及“野生動物”與“野味”。武漢華南海鮮批發市場的野味價目表,在不明肺炎肆虐的背景下尤其刺眼。還記得17年前的非典,病毒源頭也是“野味”,科學家從市場上的果子狸體內分離和檢測到了和SARS病毒完全一樣的病毒。

對這一次讓人們色變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有網民建議可以將其命名為“野味病毒肺炎”,以這種固化的標籤讓人類長記性,讓那些不見棺材不掉淚的野味愛好者們有一點兒敬畏,也避免社會在好了傷疤之後迅速忘了疼。

發展到如此地步,讓人無比痛心,某些人管不住自己的嘴,對野味的痴迷和貪婪,釀下了如此大的惡果,讓一座城市、一個國家甚至整個人類付出如此沉重的代價,目前還沒有看到惡果的下限。不知道那些愛吃、經營、捕捉野味的人,此時此刻有沒有受到觸動,良心會不會痛,心靈會不會懺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