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日本街头有无乞丐?

燕迹888


乞丐,是以乞讨为生的流浪者。虽然日本存在很多无家可归者,但是基本上都不会以乞讨为生,一方面日本有着较为良好的福利保障制度,且日本政府对于乞讨现象也有约束。另一方面,日本人普遍认为劳动换取回报,不乐于乞讨的方式谋求生存。



日本在二战后由于经济发展迅猛,所以拥有大量的工作岗位供大于求,在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的高速发展期间,尽管存一定数量的贫困人口,但是无家可归的流浪现象却是非常罕见的,因为绝大部分都拥有一份较为稳定的工作收入,至于乞讨现象则几乎更是不存在。


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泡沫被戳穿后,发展陷入停滞,很多原本的低收入和无资产的人破产后造成无家可归,在这一阶段日本街头开始出现流浪者,尽管日本政府一直不承认本国有流浪汉,但是最终随着人数越来越多,才开始承认并认真对待流浪者福利问题,并且在2002年通过了《支持无家可归者特别法》,并开始调查流浪汉问题。



根据日方相关调查显示,截止到2016年,日本仍然拥有近万名流浪人员,而这部分人员平均年龄在57.5岁,基本全都是单身。由于在日本35岁以上单身人士很难离职后再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所以这些没有资产的人失去工作后,基本上只能依靠流浪度日。


不过这些人虽然流浪,但并不会乞讨,这主要与日本的文化与福利有关。



从文化角度来看,日本人在岛国文化形成过程中,形成了偏执的民族性格,所以日本人通常给人的感觉是偏执、固执和羞耻心强,这就导致他们宁肯折腾普遍不愿麻烦他人,而且对于不劳而获十分的厌恶。可以说乞讨行为在日本基本上不会存在,一面是自身自尊心强拉不下脸,另一方面就算拉下脸来也要不到钱。


于是经常发现,这些流浪者宁肯夜里抢在垃圾清理车工作前出门捡生活废品和垃圾换取生活费用,也不愿意领取日本政府提供的福利费用和乞讨。



当然对于一些急需救助的流浪者来说,如果丧失工作能力,又拉不下脸乞讨,就不得不依靠政府福利来维持生存。根据日本相关法律规定,日本各级政府有义务建立收容所救助无家可归者,且设定了相应的福利计划,甚至提供临时住所或者工作机会。而在日本民间领域,也有一些组织提供临时性的帮助。


所以日本人偏执文化和日本政府的福利支持,使得原本规模不大的流浪者人群不会也没有必要选择乞讨谋生,更何况日本社会普遍鄙视不劳而获,即使乞讨也不一定有收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