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在《白鹿原》中,朱先生为何冒险屡次帮助兆鹏却对自己的侄子孝文不屑一顾?

萌之帆


我比较喜欢读《白鹿原》这本书,《白鹿原》是陈忠实先生整整花去6年时间完成的呕心之作,他把4年时间用在了构思和搜集素材资料上。搜集资料整整用去他3年多时间,他跑遍灞桥,蓝田,长安,咸宁四县文化馆,翻阅各县县志和历史,咸宁县现在已经不复存在,被划分到其它县区.做好笔记的同时,又采访了许多老人,才算收集到比较充实的一手资料.下笔和修改分别用了一年时间,里边的人物众多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特点,大多数人都是陈先生身边的原型人物.


在《白鹿原》这本书中,那只传说当中的白鹿是贯穿整本书,它不仅仅是白嘉轩心中的更改风水的祥瑞,更是白鹿原上人民心中的神,虽然披着神化的美好外表,但是它的内心却代表着人性中的善良与正义。无疑,陈先生运用了象征的手法将白鹿所代表的美好、希望与兴盛融为一种无形的精魂,全部都赋予了书中一个很重要的角色:朱先生.

朱先生:乡民心中的神,关中文化的精神统治者

作为末代的大儒,朱先生和白鹿在神性上一脉相通:朱先生是关中儒学思想的代表人物,秉承着“仁、义、礼、智、信”的美德,他开办书院,传道授业并保持桃李不言的谦和;撰写县志不虚美,不隐恶;并试图用大仁大义去感化教育变乱中的民众,以求达到精神上的大同,实现儒家的最高理想。朱先生身上体现出一种圣人的风度,他,博学多才,深明大义,他,清高儒雅;一身正气;他国忧民,洞察时世;他能卜会卦,无一有失。他具有历史目光,又具有哲人思维;他不独是高蹈于世的表率者,同时也是历史的评定者,在儒家的思想体系中,“仁义”是做人的根本。朱先生就是恪守着“仁义”的原则,践行着仁义的内蕴。他给自己的孩子起名为“怀仁”、“怀义”,意即将仁代代流传下去 ,充分表现了儒家的道德观念、社会观念和人生态度. 

总而言之, 朱先生身上浸透了中国传统文化儒家文化的优秀神髓。华山赋诗“踏破白云万千重,仰天池上水溶溶。横空大气排山去,砥柱人间是此峰”既是他个人情怀、抱负的抒发,也是他自我精神的写照.



在朱先生去世时,朱白氏“看见前院里腾起一只白鹿,掠上房檐飘过屋脊便在原坡上消失了. ”作者多次将朱先生与白鹿契合在一起,可见作者已将这一人物 符号化、象征化甚至神化.

但是朱先生和崇拜祖训的白嘉轩所代表的封建思想不一样,白嘉轩是封建思想的恪守者奉行不管不问的人生哲学,不苟言笑,只知道宗族礼法,不关心世事变化他对待白孝文和白孝武两兄弟的教育也是言传身教。但是朱先生不一样,他活的很通透,借用仁义去感化愚昧的民众,实现精神上的救赎与天下大同的理想。

白孝文:从喜怒哀乐,拘泥于礼到不受礼义廉耻的人性极端

每次翻看白鹿原这本书,其实很替白孝文感到惋惜,尽管最后从人性的角度讲他变得让人痛恨,但是水有源树有根,这一切都源于白嘉轩那套完全的遵循儒家"严父"的重压教育方式.

比如书中写道白孝文和白孝武要想去城里上学,接受新的思想,结果被白嘉轩一口回绝,从朱先生的白鹿书院那里回来之后,放弃了学业,白嘉轩开始拿出祖传的小木匣子,给他们重温祖训,让儿子们记住祖训,自家有自家的活法,不要去关心其他与自己无关的事情,于是两个儿子在自己的这十几年的教育之下,变得彬彬有礼,不苟言笑,只知道宗族礼法,不关心世事变化。

可以说这种教育方式让白孝文从骨子里获得很讨好,很压抑,人性是残次的,白嘉轩的教育就像是一种文化专制,白孝文的结局也是预料之中的,要么顺应父亲像弟弟那样活成和父亲一样冷血,不苟言笑,要么就是走向恶的极端,最后我们也看到了:田小娥就是那把钥匙,打开了他一直隐藏的恶,活的肆无忌惮,以前遵循的全部都要放弃,享受着"不要脸"的快乐,这种放纵是长期压抑下造成的.

最后在起义的过程中,篡夺了黑娃的功劳,最后致黑娃于死地,彻底的变成了权力的追求者,完成黑化!

鹿兆鹏:革命事业上的英雄,家庭中的"伪君子"

鹿兆鹏这个人物在《白鹿原》中真的让人爱恨交织,是一个争议很多的人物,我身边那些重视家庭的人对他都是不屑一顾,甚至觉得他是一个伪君子,大多是因为他抛弃了冷秋月,然后和百灵最后走到了一起。造就了这本书当中另一个悲情的女子.但是有部分朋友说他那是为了革命事业不得已所作出的牺牲,比如我们的文学斗士鲁迅,余秋雨,徐志摩,孙中山等等都和鹿兆鹏一样,但是总而言之鹿兆鹏在本书当中完全就是在新旧社会思想的熏陶下过渡的先行者,有坚強革命意志,智勇双全,救苦救难,白鹿原反封建斗争的旗手,为革命抛头户、洒热血出生入死,可以说他是一个叫人敬仰的英雄,尽管有冷秋月这个悲剧,但是他和白灵那是真正的患难当中的爱情,在他们那个年代,爱情的力量足以值得他们舍家抛业.



总结

就这三个人的人物性格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来,白孝文虽然是朱先生的亲侄子,但是他本身有很多的封建文化的影子,不管是前期的喜怒皆受制于礼还是后边的黑化,终究只是那种顾己的自私思想,如果在生命和信仰之中做选择,鹿兆鹏肯定会选择舍弃生命维护信仰,但是白孝文就不会,再反观朱先生,他也是终身都在宣传着儒家文化思想,期望在思想上救天下苍生,所以得以大家爱戴,被尊称为神,所以他也是将信仰看的比生命要重要的人,试问一个清高的儒雅圣人,又岂会将白孝文这种迂腐不堪,毫无革命精神与奉献精神的白孝文放在眼里?英雄惜英雄,朱先生可以说是文能提笔安天下的英雄,鹿兆鹏好比武能上马定乾坤的英雄,所以当然会多次的帮助鹿兆鹏,因为他们都有拯救苍生的信仰.


钟跃民


孝文为人狡诈,朱先生有识人的本事。最后黑娃就被孝文整死了。

黑娃是被逼当了土匪,其实他生性纯朴,心向革命。


跪射俑


朱先生身上浸透了中国传统文化儒家文化的优秀神髓,是一个典型的具有家国情怀的知识分子。黑娃虽然前期也做恶,但是内心光明,有一股英雄豪情,在朱先生的影响下,走向反对封建传统和帝国主义压迫的道路。而孝文则是封建传统文化下的产物,本分而迂腐,处处只为小的利益打算,没有革新意识,是封建势力的代表。当然是和朱先生的理念相违


书生墨客


早就看到了孝子骨子里的狼子野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