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1 河南新县:用泥巴糊着的土地法

当你走进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河南唯一将军县——新县时,座落在新县东南的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馆内陈列一面旧青砖墙,上面有密密麻麻的文字,很难想象它就是曾用泥巴糊着的土地法。

河南新县:用泥巴糊着的土地法

“参加红军吧!参加红军可以分到土地。”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句经典的名言,在土地革命时期鄂豫皖苏区广为传诵。当时,鄂豫皖苏区实行的是历经数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土地分配极不合理。据统计,占总人口6.6%的地主、富农占有土地总数的45%,而其中极少数的大地主又占其中的土地达80%。与此同时,农民群众还负担各种租、捐、税多达30余种。

解决土地问题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的一个重要问题。早在1929年,鄂豫边区部分乡村根据《鄂豫皖土地政纳实施细则》进行了土改,提出了“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商人,打击地主”的土地分配口号。1931年,张国焘在鄂豫皖苏区积极推行“左”倾土地政策,开展“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重新打乱平分一切土地”的运动,不断从肉体上去消灭地主、经济上消灭富农、还侵犯了中农利益、损害了中小商人的利益,遭到边区民众的极力反对。同年11月,中华苏维埃工农兵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并颁布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并迅速传达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为了制止过“左”土改政策,在根据地内的继续推行,抵制和批判张国焘错误土地改政策,紫云区二乡苏(今新县箭河方湾村)主席方忠尧派秘书方思归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书写在一面青砖墙上,进行广泛宣传,以示对中央政策的拥护,对张国焘错误土地方针的抵制。

河南新县:用泥巴糊着的土地法

这块《土地法》壁书,长1.42米、宽2.68米,是用石灰沙泥在墙面上抹平后,用毛笔从右至左竖行楷书,字体规整。标题分两竖行书写:第一行“中国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二行“土地法令草案”,字体大于正文。全文共十四条,五十行,约二千四百字,四周绘有花边图案加以装饰。

河南新县:用泥巴糊着的土地法

河南新县:用泥巴糊着的土地法

1929年5月底至6月上旬,鄂东北特委在柴山保召开黄安、麻城、黄陂、孝感四县委和红三十一师党委第二次联席会议。会议通过了《临时土地政纲》,这是鄂豫皖苏区第一部土地法大纲。《临时土地政纲》的颁布仅晚于1928年12月颁布的井冈山《土地法》半年。1932年秋,鄂豫皖根据地红军主力转移后,敌人进窜新县箭厂河地区大肆烧杀掳虐。当地群众为保护这块墙壁,用泥巴将《土地法》糊盖起来,直至1966年始将乱泥揭开,原文再现,当时就把它作为红卫兵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实物进行展出。1991年河南省文物局拨专款,派文物保护专家陈敬良先生亲临现场指导,将这块墙壁切割为四块,从二十多公里外的箭河方湾搬迁到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这块《土地法》,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人民拥护中央政策,抵制张国焘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历史见证,也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在战争年代保存下来条件最完整的一件墙壁书写品,更是鄂豫皖苏区保留下来的重要革命文物之一。1998年10月,国家文物专家鉴定组将它定为国家一级文物,现已成为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对研究中国革命历史、土地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来自:箭厂河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