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 “嚇破膽”還真不是個傳說,7種毛病找上來

中醫言五臟六腑,膽府為六腑之一,但這裡所說的“膽”並不是西醫學意義上的膽囊,那它是什麼呢?我們學習中醫之時,一般都要先學一些理論知識,五臟六腑是必學之識。學過之後,你真的就瞭解膽府了嗎?國醫大師李今庸這樣為我們介紹膽府。



膽,原作“瞻”,《說文·肉部》說:“膽,連肝之府,從肉詹聲。”膽府居於肝之短葉間,其形如懸瓠,有經脈起於目外眥、繞耳前後、行身之側而與肝相連,構成肝膽的藏府表裡關係,同主疏洩而筋為其應,咽為其使,而成為“化水谷而行津液”的“六府”之一。

《靈樞·本輸》說:“膽者,中精之府。”膽內“盛精汁三合”,因其精汁藏於膽府之內,又叫“膽汁”,其味至苦,此“地氣之所生也,皆藏於陰而象於地,故藏而不瀉”,從而使膽有別於“傳化物而不藏”的其他五府,所以又被稱為“奇恆之府”。

《素問·金匱真言論》說:“夫精者,身之本也。”《靈樞·經脈》說:“人始生,先成精。”精為有形之本,是構成人體的基本物質,也是促進人體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精之為用大矣哉!

“嚇破膽”還真不是個傳說,7種毛病找上來

物至精粹必有神。精氣充而神自生。五臟是“藏精氣而不瀉”的,內舍神、魂、魄、意、志等五神,故稱為“五神藏”。六腑之中,惟膽存精汁,藏而不瀉,亦主“神志”,為“中正之官”而出“決斷”,膽氣順,則五臟六腑之氣皆順,膽氣逆,則五臟六腑之氣皆逆,故《素問·六節藏象論》說:“凡十一藏,皆取決於膽也。”

膽為肝之合,屬木而為少陽,生於水而胎有火,其氣後通於腎而主骨髓,前通於心而司神志,所以《靈樞·經脈》謂膽“主骨所生病”,而《備急千金要方》卷十二把髓腦附於膽府之後,《醫學入門·藏府總論》注引《五藏穿鑿論》謂“心與膽相通”而強調“膽病戰慄顛狂,宜補心為主”。

正因為如此,所以在臨床上膽府有病,除可表現出口苦、嘔吐、目眩、咽乾、耳聾、脅痛等經、氣為病之證外,還常出現神魂不安和情志失常如失眠、多睡、善恐、易怒、驚悸、太息以及善欠等病證,所以《華氏中藏經·論膽虛實寒熱生死逆順脈證之法》說:“膽熱則多睡,膽冷則無眠。”《素問·宣明五氣》說:“膽為怒。”《靈樞·邪氣臟腑病形》說:“膽病者,善太息,口苦,嘔宿汁,心下澹澹,恐人將捕之。”


“嚇破膽”還真不是個傳說,7種毛病找上來

中醫學裡的這個“膽府理論”,長期指導著中醫學的醫療實踐,證明它是符合臨床實際的。例如:

1.膽實善怒

某男,20歲,農民,湖北人。數年前曾發癲狂一次,1968年11月其病復發,失眠,多夢,狂走妄行,善怒,甚則欲持刀殺人,哭笑無常,時發呆痴,頭昏,耳鳴,兩鬢有掣動感,心下悸動,兩手振顫,四肢發冷,身體淅然畏寒,面部發燒,口渴喜飲,大便秘結,唇紅,舌淡,苔白,脈弦細數。至12月來武漢就醫,治以柴胡加龍骨牡蠣湯去鉛丹四劑而狂止證退,又以溫膽湯加龍骨、牡蠣、炒棗仁、石菖蒲、龜板等數劑而病癒,至今未復發。

2.膽怯善恐

某女,40歲,職工,住重慶市。原有胃下垂之病。1976年4月24日突然發病,頭頂昏悶而掣痛,且目痛欲脫,失眠,易驚,心慌,心悸,惕惕善恐,性急躁而易悲哭,善太息,小便黃,月經量少而色黑,苔薄,脈弦而重按少力。曾在重慶某醫院住院治療數月而無效,至1977年6月18日在武漢就醫,治以溫膽湯加黨參、石菖蒲為主,其他則據證候變化以炒棗仁、龍齒、當歸、白朮、膽南星、遠志、合歡皮、夜交藤、白芍、硃砂、防風等藥加減出入,服40餘劑而病基本告愈回重慶。

3.膽寒不眠

《備急千金要方·膽府·膽虛實》說:“治大病後,虛煩不得眠,此膽寒故也,宜服溫膽湯。”《張氏醫通·不得臥》載張石頑曰:“一少年因恐慮兩月不臥,服安神補心藥無算,餘用溫膽湯倍半夏(加)柴胡一劑,頓臥兩晝夜,竟爾霍然。”臨床上,每用溫膽湯加炒棗仁治療失眠症而收到較好效果。

4.膽熱多睡

《太平聖惠方·治膽熱多睡諸方》載有“治膽熱,神思不爽,昏悶如睡(醉),多睡少起,宜服茯神散方。”《張氏醫通不得臥》說:“膽實多臥,熱也,酸棗仁一兩,生為末,茶清調服。”

5.膽寒骨節疼痛

《備急千金要方·膽府·髓虛實》雲:“治髓虛,腦痛不安,膽府中寒,羌活補髓丸方。”

6.膽寒齒痛

某女,約45歲,住武漢市。1975年4月發病,右側牙齒上連頭角下及右頸劇痛不可忍,身體淅然畏寒,面黃無華,苔白,脈弦,以針刺止痛一天而復發,服二烏豆腐方無效,用溫膽湯加白朮服之痛減而右半身微麻如蟲行,遂予原方再加黨參、防風,服之痛止而病癒,至今未復發。

“嚇破膽”還真不是個傳說,7種毛病找上來

7.膽鬱善欠

某女,50歲,1951年春,大病後形容消瘦,頻頻呵欠,苔薄而前部偏左後方有一蠶豆大斜方形正紅色苔,脈弦細數。乃邪熱內蘊,膽氣被遏,甲木鬱陷於陰分,少陽生氣欲升而不能,治以小柴胡湯加黃連,一劑而病已。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中醫學的“膽府理論”是我國古代長期醫療實踐經驗的總結,是中醫學理論體系的一個組成部分,同中醫學裡其他臟腑一樣,是對人體生理功能和病理變化的概括,與現代醫學解剖學上的實質臟器的膽囊是不一樣的,不能用現代醫學裡的膽汁注入腸中,幫助消化的理論來解釋和取代中醫學裡的“膽主疏洩,幫助消化”,因為中醫學裡的膽府尚有“內存精汁,藏而不瀉,氣與心通,出決斷,主骨所生病”的理論,所以臨床上的“膽實善怒”“膽虛善恐”“膽寒不眠”“膽熱多睡”“膽寒骨、齒疼痛”以及“膽鬱善欠”等是有其理論基礎的。

學中醫,瞭解中醫科學基礎理論,選國醫大師李今庸的著作不會錯。

今天為大家推薦的這本書,李老從多方面、多角度論述中醫基礎理論,讀來當受益。

如果你想深入瞭解中醫基礎理論,如果你對某些理論存在疑惑,如果你想讀大家之言,這本書都可以滿足你。


“嚇破膽”還真不是個傳說,7種毛病找上來

《李今庸中醫科學理論研究》


本書是當代著名的中醫經典理論學家李今庸教授關於《黃帝內經》中醫科學基礎理論體系和基本學術思想的研究。其內容涉及中醫科學的陰陽學說、五行學說、藏象學說、經絡學說、營衛氣血、精神津液、六淫學說、七情學說、升降學說、運氣學說、補法和瀉法、疾病的因機證治;心與神的關係、腦病的認識、膽腑的指導意義。本書反映了作者的博學多思和理論造詣的深厚。該書可供廣大中醫工作者、全國中醫藥院校師生、西醫學習中醫者,以及中醫學愛好者學習和參考之用。(購書詳情請點擊下方“瞭解更多”)



本文部分內容選自《李今庸中醫科學理論研究》(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李今庸著),最終解釋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