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4 萬鼎:以秦嶺山川表達祖國氣象

萬鼎:以秦嶺山川表達祖國氣象

《山雨欲來》 180cmx97cm

以秦嶺山川

呈祖國氣象

萬鼎的山水作品改變了我們以往對於西北山水繪畫的認識與理解。尤其是“長安畫派”中以趙望雲、石魯、方濟眾為代表畫家的作品風貌,更多是去描繪和表現黃土高原上的人物與情景,成為20世紀中國山水繪畫從傳統筆墨轉化為現實山水的經典範例。而萬鼎的山水繪畫雖然也是“長安畫派”的一種表現形式,但卻是我們在史論研究中沒有充分注意到的創作類型。

萬鼎:以秦嶺山川表達祖國氣象

《不知雲外幾重山》 96cm×96cm

也就是說,在“長安畫派”實際還有何海霞、鄭乃光等繪畫大家形成的藝術風格,其中何海霞是以青綠金碧山水描繪了陝西秦嶺的山水面貌。而鄭乃光曾任西安美術學院國畫系教授,善於以鐵線鉤的線描來創作花鳥繪畫。同時,包括趙望雲表現秦嶺高山峻嶺、叢林茂密的一些作品,都體現了“長安畫派”的另一種創作思路。所以說,我們在考察“長安畫派”繪畫特徵的時候,往往只注重總結和歸納描繪西北黃土高原的作品,而忽略了在我們印象當中並不常見,但無疑是屬於“長安畫派”繪畫傳統的藝術形態。

萬鼎:以秦嶺山川表達祖國氣象

《訪友圖》 68cm×68cm

萬鼎長期深扎於秦嶺一帶,對於秦嶺的山石景緻、自然植被和瀑布流溪都非常熟悉,並且注重氣韻與氣勢的宏觀表達。所以,在萬鼎的山水作品中,他把秦嶺豐沛的樹木體貌與高山流水的山水氣象有機轉化為自己的筆墨氣韻,可以說是秦嶺高原哺育了萬鼎繪畫的藝術風貌。

萬鼎山水繪畫中最重要的藝術特徵是大青綠設色技法,而且與隋唐以來的青綠山水有著明顯的區別。雖然萬鼎早年曾創作了一系列青綠工筆山水作品,但其成熟的藝術風貌是體現在以潑彩、潑墨為主的青綠山水作品。例如萬鼎的代表作品《看山還看祖國山》,其作品標題本身就具有深刻的涵義,他顯然是想通過秦嶺的自然山川為代表來表達祖國的山河氣象,從而更加精準和典型地體現了新中國蒸蒸日上的繁盛氣象。所以說,萬鼎的山水繪畫並不是完全地描繪自然山川,也很難說這幅作品具體描繪的是哪座山水,而是萬鼎以秦嶺作為山水創作的基礎元素,通過潑墨、潑彩重新構置了一幅氣勢雄渾、起伏跌宕的山水長卷。

萬鼎:以秦嶺山川表達祖國氣象

《春回大秦》 96cm×96cm

因此,從形制上來看,萬鼎的山水作品已經不是古人在案頭把玩和品味的繪畫長卷,而是可以懸之於壁上的“壁畫式”巨幅山水,所以他不能將宣紙平鋪在長案上細緻描繪,只能將畫面豎立起來進行創作,因此如何將潑墨、潑彩的藝術效果保留在畫面之中成為繪畫的重點,可見這幅作品在創作技巧上困難程度。當我們把萬鼎的潑墨、潑彩山水繪畫與張大千、劉海粟的作品進行比較時,可以發現張大千、劉海粟的山水作品仍屬於傳統文人觀賞的長卷作品,而且他們使用的潑彩技法只在某些局部塑造中有所呈現,而萬鼎潑墨、潑彩的山水繪畫更多體現出了一種具有視覺張力和濃郁意象的當代青綠山水繪畫,所以說萬鼎創作的體量、潑彩的厚重和整體的氣象都顯得更加宏大。

萬鼎:以秦嶺山川表達祖國氣象

《不與世沉浮 豈隨波下上》 96cm×96cm

在萬鼎的山水作品中,最為精彩的是他的水墨山水繪畫,在拋棄濃重賦彩技法之後,可以更加清楚地看到萬鼎在筆墨語言、水墨氣韻、意境表現以及立意構思上做得非常精到,既把北方山水繪畫的雄偉氣象與江南山水的靈巧柔美結合在一起,還主要體現了北方大山大水的繪畫特徵,這實際是深刻考量了萬鼎的學術素養和藝術功底。

文|尚輝

中國美協美術理論委員會主任、《美術》主編、博導

萬鼎:以秦嶺山川表達祖國氣象

《峰插天界外》 180cmx97cm

橫過手機看大圖:

萬鼎:以秦嶺山川表達祖國氣象

《看山還看祖國山》 2.15m×17m2014年

應人民大會堂管理局之邀為人民大會堂二樓東大廳創作巨幅潑彩山水畫

萬鼎:以秦嶺山川表達祖國氣象

萬鼎

中國美術家協會第八屆理事

第十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陝西省委員會委員

中央文史館書畫院研究員

陝西省美術家協會第四屆主席團副主席

陝西省人民政府參事室研究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