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新冠肺炎时期,我们要如何做好心理防护?

头条心理


  • 特殊时期,虽然我们很揪心,揪心武汉,揪心我们大中国。心里也会有恐惧。但我们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相信自己的国家。有许多医务战士,奔赴武汉,为了我们而做努力。
  • 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听从国家的政策,不信谣,不造谣。安心在家里,就是不给国家添麻烦。

我相信一切会好起来的,武汉加油!中国加油!明天会更好!


生活情感解读


孙春兰副总理22号已经到达武汉一线指挥了!看到这个消息,我很振奋。

坦白讲,我不恐慌,只是觉得心里难受。我坚信,我们一定会战胜这场灾难,只是过程会很艰难,让人揪心。

98年特大洪水,03年非典,08年湖南冰灾、汶川大地震,20年武汉冠状病毒……我们经历的苦难并不少,天灾或人祸,都铸成中华儿女最坚硬的脊梁。每次大难面前,都会有很多不好的声音。但我坚信,我们一定会渡过难关,就像之前的每一次一样。

在这个非常时刻,我忍不住回忆历史。当英军的强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金碧辉煌的夏宫升起冲天火光,一块块被无情割让的领土,一纸纸不平等条约……但是,我们还有戊戌变法的伟大尝试,义和团的雪亮刺刀,辛亥革命的呐喊抗争,新文化运动的深刻启迪,五四运动的震天惊雷,井冈山上的星星之火更是发展为燎原之势,辉映红军二万五千里的铁流。

这么多的苦难,我们都过来了,这次也一定会的!!!

我绝对坚信多难兴邦,我也坚信中国一定会重回世界民族之巅,只是时间或早或晚,但是,一定会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前,所有的苦难,都是考验。

我不恐慌,是因为我自信,同时,我也信中国。

我认为,现阶段,我们每个人,主动在家隔离,出门戴口罩,吃好喝好,锻炼身体,不制造恐慌情绪,就是好公民了,就是不给国家和社会添乱。

同时,我们需要向所有奋战在一线的官兵和医护人员致敬,为他们祈祷,祈福。因为,相信就是最大的力量。

我相信党,相信政府,相信国家,一定会带领我们渡过难关!

我相信,任何事情,最后的结果一定是好的,如果结果不好,那就一定还没到最后。

加油武汉,加油中国!

——刘语丝Angela


刘语丝Angela


对于普通人,就要做好自己的事,正常客观看待,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要相信国家和政府。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25日召开会议,专门听取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汇报,对疫情防控特别是患者治疗工作进行再研究、再部署、再动员。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强调要深刻认识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要确保人民群众度过一个安定祥和的新春佳节。

会议决定,党中央成立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在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领导下开展工作。党中央向湖北等疫情严重地区派出指导组,推动有关地方全面加强防控一线工作。



有点晹思


也许是承平已久,中国人很少这样全民一心地焦虑过了。


上一次,我们如此惊恐,是2003年。


17年后,又见到封城、空街,和满世界的口罩。


这注定是一个我们很难忘的春节。


作为一名心理工作者,我更担心的,不是我们身体上的疾病,身体的伤口好结,但心理的创伤,却往往为人忽视。


武汉封城,只能部分封住疾病的扩散,但很多没有罹患疾病的人,却有可能“心中染毒”!


因为我们都在这场恐怖故事的中心,都可能是下一个“中奖”的人。


我们不是看客,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是参与者。


在某种程度上讲,并不是你得了病,才是参与。


我们的参与有两种,一种是“身体参与”,我们身体被“冠状病毒”击中。



还有一种参与是“心理参与”,这种参与,虽然不会致命,但却依然会让你倍感痛苦。


这种痛苦,我们称之为“替代性创伤”。


这是什么意思?


就是说:你在凝视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在凝视你。


这样互相凝视的结果是什么?


你也掉进深渊了。



肺炎恐慌症候群,主要打击的是3种人


1)外向依赖型:失连接感


“本来期待的团圆,变得冷冷清清,马上觉得人生无意义……”


如果你有这样的强烈感觉,那就说明你的事业和生活严重失衡。


其实春节只是一个假期,但你赋予春节如此重要的意义,是因为你和家人相处的时间太少,你给自己放松的时间太少。


你感觉到被爱,是通过一些仪式,比如通过春节。


△ 对策:直播过年


对你来说,最大的挑战就是从身体的“团聚”到心的“团聚”。


我有一个武汉朋友,他春节没回成家,就索性挂着微信视频,和老婆、儿子和老妈聊了一个通宵,他们说的话比十年都多。


而如果没有这个机会,他可能回家以后就是吃饭睡觉打麻将,刷抖音,吹牛皮而已。


两情若是能相会,就是朝朝暮暮。



2)自我吓唬型:失控感


“我天天看着疫情新闻,越看越害怕,越害怕越看!”


这个世界上,真就是有很多人非常容易“杞人忧天”,甚至可以说,这是人类的一种本性。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看一下各种新闻,能登上头版头条的,几乎都是各种灾难式的新闻,这个世界真的那么可怕吗?


不是,是因为我们的进化设定了,我们对于危险的敏感度就是很高。


这样想的人,往往从小就被吓大的。


他们从小生存的环境太艰难,所以就很容易对各种风吹草动设置最高级别的反应模式。


那么对这样的人我们该怎么办呢?


△ 对策:“安全岛”+“蝴蝶拍”


如果一个小孩怕黑,晚上睡不着怎么办?


很简单,就是一边哼着歌,一边拍着孩子,孩子就容易睡着了。


为什么,因为当我们拍着孩子的时候,其实是在复制一种我们每个人最原初的安全感——在母体里的感觉,我们在子宫里,就经常有这种“摇来晃去”的感觉,而这种感觉会把我们带回到最初始的感情感中。


所以,我就建议你做一个“自我拥抱”的举动:


首先放松,深呼吸,肌肉放松,达到身体舒服。


然后说,我要为自己构建一个安全岛,构建一个只属于我自己的安全岛,是自己创造的,应该是有边界的,是任何人未经我的允许都不能拜访的。


我可以带一些喜欢的物品放到安全岛上,这个地方能够给我带来最安全、最放松、最舒服的感觉。


安全岛是什么样子的呢?岛上有什么?你看到什么,闻到什么,感觉到什么,暖和还是凉快?


你的心情如何,体会3分钟后,然后带着舒适的感觉,自己把自己抱住,记住这个动作,告诉自己,只要我有恐慌,我就要用这个拥抱召唤自己回到安全岛。


这样,你就通过这个最基本的方法,让你的世界可以不必被失控的想象淹没了。


3)焦虑型:不确定感


“我妈天天给我推送各种小道新闻,我怎么安抚她?”


“自我恐吓型”和“焦虑型”其实都有不安全感,但区别是“自我恐吓”吓唬的是自己,而“焦虑型人”吓唬的是别人。


所以往往一个焦虑的妈妈或者焦虑的女人背后,总有一个不知道如何应对的男人。


她们就像是黑洞,你可以瞬间让她平静下来,但下一秒,她又开始“要抱”了。


一开始男人会有一种成就感——这个女人这么需要我,但时间长了,就会觉得有一种“被吸血”的感觉。


△ 对策:有根


焦虑型人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内心“没有根”,同时她也会让亲密关系中的人被她这种强烈的“空虚感”所感染。


所以,我们需要给内在“植入”一种“有根”的感觉,比如你在内心请一尊神,这尊神可以叫“内在智者”,也可以叫“门神”,都可以。


总之,他是给你一种力量感,和确定感。


让你不必像一个“溺水者”到处找“救命稻草”:


  • 请闭上眼睛,慢而深的呼吸,慢而深的呼吸……
  • 请从头到脚扫描一下自己的身体,找到一个最温暖,最放松,最舒服的部位。然后感受到这种温暖、放松和舒服的感觉向你的全身扩散……再扩散……再扩散……直到这种温暖、放松和舒服的感觉充满了你的全身。
  • 找到你人生中最有力量,最强大的瞬间,然后体会一下那个感觉,就是你内心的一那个智者,或者说是你生活中,你心中一个最有力量的人,(比如“卢老师”)给你你带来的体验。


你可以邀请他成为你内心的核心成员。


他会告诉你:没关系,我们能搞定,不用怕,我们一定行。


体验一下你的五感,你看到的,听到的,闻到 ,摸到的,品尝到的……你体会的越细腻,它就对你影响就越大。


你把他装进你心里,当你需要的时候它会全力帮助你……


  • 接下来,我想邀请你,设计一个只有你自己知道的手势,比如昂首挺胸,来代表你的“内在智者”。


在以后的日子里,每当你感觉到不确定的时候,只要你一做这个动作,你的“内在智者”就会立即出来帮助你,给你力量,去解决一切问题……


  • 最后,我想邀请你带着安全、舒适、放松的感觉睁开眼,感觉到内心的强大与坚定。

如果你的伴侣或者父母是“焦虑型”的人,那么你要做的也是做这么一个练习,因为你要做的就是两件事。


1. 有边界:面对对方的焦虑轰炸,你要有边界感,不必每问必答。

有时候,你的不回应,就会让对方有安全感,也会让对方恢复到成人意识,否则就过度退行到“巨婴”。

2. 有力量:最好的安抚就是你内心有根了,就像是礁石一样,无论大浪多么滔天,我自岿然不动。

最后,我想说的是:


我们最大的安全感,其实是来自对这个世界“如其所是”的认知。


我们误以为这个世界是有序的,是可预测的,是有基本的规则的。


但那只是因为我们只活在一个很小的世界里,当我们真正抬起眼,看到整个宇宙的时候,就会发现,这个世界的真相是:无序、无常和混沌的。


你不知道什么时候你会死,

你不知道什么在等着你,

而发生在你身上的,毫无公正性。


这一点,所有武汉人和所有被感染的人,都深有体会。


黑格尔曾说: “我们从历史中得到的唯一教训,就是我们从没有从历史中得到过教训。”


但是,就算是如此,

我们依然可以竭尽全力地像一个人一样挺立,

我们可以被打倒,甚至被打垮,

但记住,我们是不可被征服的!

健康可以被剥夺,

生命可以被终结,

金钱可以被吞噬,

只有一样东西,可以让我们坚持奋斗到最后。

那就是我们永远相信,这个世界上一定会有爱。


——心有助,不孤独——


武汉同胞们,心之助陪你们一起共渡难关!

作为专业的心理咨询平台,我们对情绪创伤有丰富的应对经验。

在此特殊时期,我们希望尽绵薄之力,为保护人民生命的医护人员、不幸染病的同胞和亲人给予免费心理疏导,点击我的头像,私信“倾听”,即可享受倾听服务。

天大的事,我们一起扛!

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侵权必删本文由心之助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心之助卢悦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还在持续,这给大家心理健康造成了影响,有些人甚至出现焦虑、恐惧、奔溃等情绪。如何做好自身的心理防护?


1.规律作息、稳定生活、吃好睡好。


2.转移注意力,进行一些个人喜欢的室内休闲娱乐活动。


3.不要过度刷手机新闻,接收太多信息会加重恐慌情绪。


4.学习接纳自已的情绪,包括焦虑、害怕、愤怒等。


5.进行自我鼓励和肯定,坚定信心。


6.跟亲朋好友建立联系,寻求或提供支持和关心。



此外,疫情期间需注意以下几个内容。


  1. 第一步:出门一定要佩戴口罩,最好把手套和帽子、眼镜给戴上,这样更加保险,如果你没有佩戴手套,不要用手去摸电梯门、电梯按钮,不仅要提醒你自己,还要提醒你的家人哟!(口罩最好戴医用外科口罩)

  2. 第二步:尽量减少外出,不要到人多的地方,减少乘坐公共汽车、地铁,不要与新冠肺炎患者亲密接触,这可能你也会被感染,所以大家要注意,如果你要到医院进行医学观察,那要配合医生的检查哟。注意:如果你有发热、咳嗽症状,那要及时就医,不要拖了。

  3. 第三步:如果你在疫情期间外出回来,一定要消毒,最好量一下你的体温,然后马上去洗手,用洗手液洗哟,还要洗干净。

  4. 注意:疫情重灾区是:湖北、温州也是重灾区呀,大家要注意。第四步:如果你已经上班了,出门前要量一量你的体温,以免公司的人也被感染,那就麻烦大了,大家一定要注意

  5. 送给大家一个提示:疫情期间天天在家,感到很无聊,那我们要干些什么事情呢?我告诉大家,你可以做手工、看电视,做运动提高免疫能力、陪孩子玩等等,根据你的生活去决定。


执业药师yang


疫情可能还要持续一段时间,其实即使现在的传染几率已经很高了,但我们中的绝大部分人只要按照国家的防控政策,最终都不会感染新型冠状病毒。但显然我们的生活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甚至很多人的精神状态也在每况愈下,原因也是新冠肺炎,也不是新冠肺炎。精神状态差的起因是新冠肺炎,但直接影响其实还是我们的心理,或者说这些天积攒太多的负面情绪。

做好心理防护第一步——不造谣,不传谣

现在整个社会都在与疫情抗争。普通民众积极的进行个人防护,减少外出,减少与人流交集,政府人员积极参与群防群控,疏导也减少人员流动,减少和避免疫情传播途径,医护人员积极治疗患者,细心护理,帮助患者度过难关,整个社会的人都在参与着,但就是总有那么一小撮人喜欢故意造谣,吸引眼球,或者说吸引流量,达到自己的个人目的。


也许我们能做到不造谣,但有时候很有可能在无意中进行了传谣,比如A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造了谣,而B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转发了谣言,C又从B的朋友圈看到并转发了谣言,那么A是造谣的罪犯,B、C就是传谣的帮凶。而谣言最直接的影响就是让我们更紧张,更恐慌,甚至失去原本的理性判断。本身社会就很紧张了,不要再传播紧张情绪了,老老实实在家隔离,只看官方新闻,不随便转发别人的内容,不做传谣者。

做好心理防护第二步——不操没用的心,不假设被感染可能,做好个人防护比什么都强

疫情开始有一段时间了,在国家严格管控之前,我们总是会和很多人有过日常的接触,当然也有很多从外地回来的同学或朋友的聚会,很多人在担心自己是不是也会感染处于潜伏期。国家加强管理控制,限制流动后,我们不得不面对的民生问题,定期外出采购食品,也一定会接触人,尤其各大菜市场,超市,也都是人流密集地区,加上听“专家”说,新冠病毒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最多可以存活5天,所以更多的人又开始了新的焦虑,买回来的菜安不安全,是否会将病毒吞入腹内?在我看来,这些都是杞人忧天的事情,如果在你不知情的情况下已经感染,你再恐慌也不会有改变,倒不如做好个人防护的基础上,按部就班,规律生活,规律休息,减少接触,减少感染机会。你紧张不紧张,不会有任何改变。


最近又在说病毒的传播方式包括气溶胶,一种更加难以预防,传播更快的方式。但今天也听到国家卫健委专家说目前掌握资料不支持气溶胶传播方式,已知的患者均有相应接触史。所以关于所谓的气溶胶我们也没有必要过分担心,一切以卫健委的权威发布为主就好了。

疫情还会再继续一段时间,不过相信应该不会很久了,而现在就是我们第二个14天能否将病毒闷死在家里的关键阶段,千万不要再自己吓自己了,做我们应该做的,其它的交给国家吧。


我说精神


各位新年快乐,我知道2020新年,无论是身处飓风中心的武汉人民,还是在外围防守的我们,因为冠状病毒的影响都会感到焦虑和恐慌——这种焦虑是自然的:因为病毒不仅会影响我们的身体,它也会引发我们担心、糟糕的情绪。在 受“冠状病毒”影响 的日子里,我们每个人应该如何调适自己的压力? 小鹏姐姐给大家几点建议:

第一,坦然接受

1. 我们要尽可能维持正常的生活作息,尽量保持生活的稳定性。

我知道,危机事件的发生会令人手忙脚乱,自乱阵脚,因此让生活作息维持规律,是处理危机的必要条件。

2. 接着呢,给自己列一个能让自己感到愉悦的小小行动清单,并执行它。比如,每天纪录你的想法或感受,玩一些不费脑子的小游戏,做一些适当的原地运动,比如下蹲,扩胸等等;刷一部很久没时间刷的长剧;或者泡泡热水澡或冲澡,还有就是跟家人聊天,跟很久没见面的朋友视频等等。

第二,处理负面情绪

当负面情绪来临时,就需要我们好好处理它,你可以通过,自我对话,自我鼓励来激励自己;也可以增加多一些正向思维,比如你可以想,啊正好可以通过宅在家的这段时间多看看书,多学一些知识,也正好可以多跟家人沟通,多陪陪他们。

这两个小方法,至少可以减缓焦虑带给你的压力。当然无论现在情况怎样,我在这里也希望大家放松心情,平静面对,危机早晚会过去,我们还是要继续积极生活。

咨询情感心理问题,欢迎私信小鹏姐姐哦


周小鹏


新冠肺炎时期,我们要如何做好心理防护?引用央视名嘴欧阳夏丹的话说,就是“面对疫情,不能掉以轻心;防控疫情,也不能慢不经心;自我保护,要多多上心;当然也不能恐慌,因为恐慌永远都不是防控病毒的良方”。

首先要克服恐慌心理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首先要克服恐慌心理,正象欧阳夏丹所说:“恐慌永远都不是防控病毒的良好”,唯有大泵都携起手来,万众一心,群策群力,克服困难,齐心协力行动起来,才能发挥防控的最大效益。

疫情还在蔓延,此时难免会有各种谣言通过微信朋友圈、群组及各种渠道来迷惑或遮挡我们的视线,这才是造成人们恐慌的真正原因。因此,要克服恐慌心理,首先必然做到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了解疫情应通过正规渠道获取,一切以官方的公布为准,恐慌来于谣言,也应止于谣言,也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我们心理防护的作用。

唯有行动才是对心理的最好防护

同样如欧阳夏丹所说:“面对疫情,不能掉以轻心;防控疫情,也不能慢不经心;自我保护,要多多上心”。那么,我们怎么才能做到即不掉以轻心,也不慢不经心都在自我保护上又多多上心呢?

其实归根结底“三心”的最终落脚点就是行动。这个“行动”可不是让你到处乱跑,持殊时期不动就是行动,就象我们河南网传的硬核顺口溜“国家有难,咱不添乱。坐在家里,就是贡献。亲戚不走,来年还有,朋友不聚,回头再叙。大门一关,被窝一钻,喝点小酒,一醉一天,疫情一过,出去狂欢,利人利己,互不传染,坚持几天,确保平安!”能不出门就不出门,必须出门时一定要佩戴口罩,千万别嫌麻烦,千万不要觉得疫情离自己还远着、不当回事,这个时候不采取措施那不叫勇敢、那是无知,说重点是对自己的健康生命无所谓。保护好自己其实不光是为了自己,不让自己成为移动的感染源,本身也是保护家人、保护别人和对社会负责。

一个健康的人不仅仅是指生理上的健康,还有心理和人际交往的健康。在这个特殊时期,再健康的人际关系也只能让位于生理和心理的健康,而良好的健康的心理是确保生理健康的基础,因此,新冠肺炎时期,努力做好心理防护,对于我们确实很有必要。


yc老杨话养生


共克时艰:心理恐慌不要担心——权威心理专家给你简易有效的建议\r

疫情期间,生活的正常节奏被打乱了,你最近是否坐立不安、不停刷手机讯息?你是否烦躁、无法专注于当下的事情?你是否抱怨、愤怒,还想骂人?你是否怀疑自己也生病了?\r

当你的不安全感出现了、内心慌乱的时候,不要担心,试试这些小方法。\r

当你被恐惧和焦虑的情绪淹没的时候,选择行动起来,这就是你成功的第一步啦。\r

美国心理治疗师、培训师、美国团体治疗协会资深会员-会士、国际认证团体心理治疗专家委员会董事会成员Greg Crosby告诉我们可以从行为和认知两方面去改善。\r

一、\t行为\r

(1)\t努力做好明天的日程安排,写下来具体可行的计划,让生活回到正轨上来\r

(2)\t腹式呼吸:双手在背后交叉,扩展肺部,注意力集中于自己的呼吸上,静静感受鼻腔的一呼一吸 ,注意力跑了,再轻轻拉回来,不要评判自己\r

(3)\t做愉快的事情:和家里人一起下厨做菜吧,一起玩游戏、一起跳客厅里的广场舞啊\r

(4)\t饮食和睡眠:正常一日三餐,不要为家里省粮食啊;睡眠八小时差不多了,不要躺在床上熬到半夜哦,健康作息。生活节奏的稳定会带来很大程度上心里的安宁。\r

二、\t认知\r

(1)\t管好自己刷新闻讯息的时间:你可以固定一个时间专门看看疫情的情况,其他时间按照你的日程计划正常进行,防止自己过度刷手机,这对身体、心理都不好啊\r

(2)\t学会感恩:每天尝试去回顾一件值得自己感恩的事情,也许讲给身边人听,也许写在日记里。即便你再怎么觉得这个世界怎么这样啊,生命中依然有太多值得我们去感恩的瞬间\r

(3)\t留意自己的对别人的负面评价:烦躁不安,易生气,你注意到自己负面情绪了么?你是否会对身边人、新闻里的人有一些批评和指责呢?首先察觉到自己的这些行为和情绪,然后努力去控制,让我们自己在生活中的表扬行为:负面评价=5:1\r

(4)\t保持和他人的联系:走亲访友也许不方便,隔离疫情不隔离爱,记得去给自己的朋友一声问候,和他们一起线上玩耍呀。\r

当我们觉察自己的行为和认知,当你开始行动的那一刻,你就会重新获得对生活的掌控感。科学表明,只要我们动起来就能够刺激大脑的神经通路,从情绪那个通道走出来,进入认知的通道。\r

通道的前方就是光明,请大步向前走吧~




墨紙颜


对于此次疫情,如何进行心理建设?这里我分享下美国红十字会曾提出的十一条心理援助上的建议:

1.照顾好自己

2.和他人建立联结

3.帮助他人保持健康

4.保持冷静、亲切、关爱他人

5.了解并满足身边的人的需要

6.倾听他人

7.给予承诺

8.鼓励他人积极应对

9.提供准确、及时的消息

10.必要时寻求心理援助工作者的帮助

11.帮助人们获得联结

希望所有人能用积极、稳定与爱,应对疫情的方方面面,用互相支持来替代抱怨和指责,更不要过多恐慌。

相信医疗,有序听从建议,保持良好的状态,让恐慌走向平静。请信任这个社会,信任身边的人。

做为心理咨询师,我也是孩子的父母和父母的子女,也同样有着心理压力和担忧。但我毕竟是专业人生,所以在积极的通过心理学方法做自我心理调适的同时,也尽我所能的帮助需要心理支持的人们,让我们一起携手共度难关!

我是陈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萨提亚高级家庭治疗师。如果你有相关的心理困扰,欢迎留言或私信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