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陳鶴琴:今天,怎樣做父母?

導讀:疫情當前,停工、停業、停學,十幾億人居家不出,一時間整個社會似乎按下了“暫停鍵”。也是這場疫情把我們推到了我們最近的人的身邊, 24小時同一屋簷下,恰恰是與孩子重拾親子時光的好時間。家長們平時總是自責陪孩子的時間少,與孩子無法交流。一旦有了這麼長時間的陪伴,居然不知道如何高質量度過。


陳鶴琴先生曾說,父母,不是容易做的。做父母的,要想把孩子養得好,在未做父母之前,應該問問自己:是否懂得養孩子的方法?有什麼資格做孩子的父親或母親?怎樣養育孩子,使得孩子身心兩方都充分而又正當地發育?這些,都該弄得明白,才配做孩子的父親或母親。


陳鶴琴:今天,怎樣做父母?

陳鶴琴


01 做父母的必須曉得孩子的身體是怎樣的狀態


1.孩子的軀幹

一兩歲的小孩子,他的軀幹,與他全身的高度作比例,比我們成人要長些,四肢反而短得多。所以孩子站得久了,很容易變成歪腿以及足背彎曲等病。做父母的,要設法多給孩子坐著玩兒遊戲的機會,減少兩腿支持軀幹重量的疲勞。最好備幾種搖椅,三輪腳踏車這一類遊戲器具給孩子玩,還要在走廊、花園等處,安置幾隻矮的凳子,孩子們玩得倦了,可以坐下來休息休息,這對於孩子的身體很有益。


2.孩子的心臟

我們知道小孩子的心臟,比成人跳動得快,所以小孩子如做長久劇烈的運動,很容易發生危險。做父母的應該留心孩子游戲的情形,如果孩子玩得氣喘吁吁的,要設法勸他去休息或是引導他做別的玩意。比如帶領孩子到草地上玩,讓他躺在草地上,或在草地上爬,都可以的。


3.孩子的消化力

小孩子的消化力很弱,吃東西又不會細細的咀嚼。做父母的,要注意孩子的飲食,要選擇容易消化的食物給孩子吃,還要留心適當的分量,每日三餐以外,最好少吃零食。這幾點關於身體方面的狀況,和我們成人完全兩樣,做父母的要認識清楚,才能使孩子得到適宜的養護。


02 做父母的必須曉得孩子的心理是怎樣的發展


1.孩子是好遊戲的

三四歲大的孩子,在家庭裡喜歡把椅子推來推去的玩,有時還要和弟妹等把椅子抬來抬去的玩,拿到一根木棒,或是一根竹竿,就要這裡敲敲,那裡敲敲,有時還要揹著當槍放。所以小孩子是以遊戲為生命的,遊戲還須玩具來幫助。做父母的,應該為孩子備些良好的玩具,使孩子得著充分的遊戲,強健孩子的身體,快樂孩子的心境。


陳鶴琴:今天,怎樣做父母?


2.孩子是好奇的

五六個月大的嬰孩,一聽見聲音,就要轉頭去尋,一看見東西,就要伸手去拿。到了四五歲,他的好奇動作格外多了。看見路上汽車來了,總要停住腳看看,聽見外面的鑼聲鼓聲響了,總要跑出去看看;看見一塊冰,總要伸手去摸摸,遇到不懂的事,總要問個明白。做父母的應該讓他去看,去摸,還要答覆他所問的話。這樣,孩子才能知道汽車是什麼東西,鑼鼓場裡玩的什麼把戲,冰是怎樣冷,如是就可獲得許多關於日常生活的知識。


3.孩子是好群的

小孩子喜歡和許多人在一起玩的,如果叫他離開同伴,他就要哭。兩歲的小孩,就要和同伴遊玩,到了五六歲,這個好群心發展得更加強了,假如此時沒有伴侶遊玩,他一定要覺得孤苦不堪了。做父母的要引導孩子,常和弟妹等在一起遊戲,倘有鄰家的孩子跑來遊玩,父母要表示歡迎。倘若他們在一起造房子,造橋,或是排隊做小兵,父母們見了,要說兩聲好,鼓勵他們成功。因為這種活動,一定要互助、合作,才能玩得滿意。互助、合作,乃是人類生活上最重要的條件。


4.孩子是喜歡野外生活的

小孩子都喜歡野外生活,到門外去就高興,終日在家裡就不高興。有許多孩子在家裡哭的原因,雖然很多,但是不能到外邊去看看玩玩,也是一種大原因。做父母的應該在空閒的時候,帶著孩子到外面去遊玩,讓他們在曠野裡跑來跑去,看看草木的樣子,看看飛禽走獸的形狀,看看天空的顏色,采采野花,拋拋石子,這種野外的遊玩,對於小孩子的身體、知識、行為都有很好的影響。


上面所說:好遊戲、好奇、好群、好野外生活,這幾點都是小孩子心理上的表現,做父母的一定要了解,而且要依照這些表現的情形去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陳鶴琴:今天,怎樣做父母?


03 做父母的必須明白愛小孩的方法


做父母沒有不愛自己的小孩的,可是愛的方法,很容易弄錯。有些父母,看見孩子亂翻東西,或是吵鬧不聽話,就去打他罵他。有些父母,不懂得孩子生理和心理的狀況,往往因為自己的成見,把孩子管束得像囚犯一樣。於是什麼殘忍、暴躁等惡性,也隨之長大了。輪到他做父母時,不知不覺的,便把他自己以前從父母處學得的方法,又教給自己的孩子,以致一代一代地受到惡劣的影響。


父母愛小孩的真正方法,要顧到小孩的需要。比如:


1.孩子會自己吃飯,做父母的應該讓他自己吃,不要嚼爛了喂他;並且要購置一套桌子、凳子、碗、碟等適合孩子的吃飯用具,不要叫孩子站在椅子上或在椅子上放小凳子給孩子坐著吃飯,這是很不妥的。


2.孩子穿的衣服,應該顧到孩子所喜歡的顏色和式樣,只要穿得舒服而且寒暖適度就行了。不要給他穿著我們成人式的長袍馬褂,高領大袖,妨礙他的奔跑,使孩子感覺不方便。


3.孩子睡覺,應該讓他單獨的睡在小床上,不要和父母同睡一床,而且小孩子的睡覺時間,至少要在十小時以上,我們成人睡覺時間,至多不過八小時就夠了,這一點,做父母的要特別注意。


4.父母帶著孩子出去遊玩,應該讓他自由的跑跳、歌唱,切勿握著孩子的手牽著。


5.家庭一切設備,如門上的拉手,窗口的插銷,以及面盆、手巾等都應該顧到小孩子的使用。


父母愛小孩,應根據上面所舉的例,施行合理的愛,才可以免去錯愛。但還有一種情形,就是溺愛,也是不妥當的。有些父母把孩子當著寶貝,孩子要怎樣便怎樣,一天到晚不住嘴的吃東西,父母不加禁止,也不讓孩子勤勞一點,活動一點,逼著孩子坐著,文文雅雅的讀書、寫字,日久,孩子因為沒有活動,感覺痛苦,看見書本就害怕,不獨知識沒有長進,身體也日漸瘦弱了,父母本是愛子女的,但結果父母反害了子女了。所以錯愛固然不妥,溺愛更加不妥。愛,一定要明白愛的方法,才能把小孩養得好,教得好。


陳鶴琴:今天,怎樣做父母?


04 做父母的要改正自己錯誤的念頭


父母對於小孩子的觀念有什麼錯誤呢。比如:


1.小孩是一個小人。

因為父母把小孩看成一個雛形的成人,要縮短他當小孩的期間,使他早點成為一個大人,好做大人的事,於是小孩的地位,就根本抹煞了,小孩的利益也就被人忽略了。


2.小孩是父母的財產。

俗語說:“積穀防饑,養兒防老。”可見為父母的,是已經把兒女當做資產看待了。父母如今在兒女身上用的錢,比如在商業上放出的投資,將來還要生利息,可以收回來的。這樣一來,小孩子便成為父母的附屬品,而失去了他們的獨立人格了。


3.小孩子是錯的,父母是對的。

常言說,“天下無不是的父母”,可見得一切的理,都是父母的,一切的錯,都是兒女的了。可是我們若仔細研究一番,拿合理的眼光看過去,在普通情形之下,小孩子大都是對的,父母大都是錯的。小孩子雖然有時發生錯誤,那錯誤也大概是父母的錯誤所引起來的。


我們現在要改正上面三種錯誤的念頭。


第一,要把小孩看做小孩,不可妄想縮短他做小孩的時期,不可剝奪他在小孩時期中應該享受的權利。


第二,要尊重小孩的人格,不可把他當做資產看待,自私的愛,算不得真愛,惟獨不自私的愛,才能算得真愛。要知道教養兒女,乃是父母應盡的責任,你能培植小孩,那便是為國家盡忠,為人類服務。


第三,要打破自己的成見,遇見什麼問題發生,應該虛心研究,是否孩子的錯,就是孩子的錯,也是自己的錯,不可冤枉孩子。


除了上面三種錯誤的念頭而外,父母們又時常在行動上犯了兩種錯誤:


(一)父母們一有不睦,當著孩子的面,便爭吵起來,甚而有時動武,這樣,便在兒童腦海中留下極不好的印象。


(二)父親或母親心中有什麼不高興,而又不便與家人衝突,便拿小孩子出氣,以發洩胸中的鬱悶,這樣,小孩就痛苦極了。


怎樣改正這兩種錯誤的行動呢?


第一,父母最好不要彼此吵鬧,倘若必須吵鬧胸中才覺得舒服的話,那末最好的方法,便是關起門來,在自己臥室內吵鬧一番了事,千萬不要給孩子們看見,聽見。


第二,父親或母親如若心中有什麼不高興的事,最好彈琴、唱歌來消遣,或到外面去散步、遊逛,也可以消釋悶氣,切勿在孩子身上出氣,當著孩子的面拍桌子打板凳,也是不可以的。


05 做父母要以身作則


這一項非常重要。我們知道小孩子生來都是好的,生來都是無知無識的,父母怎樣做,小孩子就怎樣學。做父母的一舉一動,都直接間接影響小孩子的。所以父母是怎樣一種人,他們的孩子大概也是怎樣一種人。不過小孩子的環境不限於父母的一舉一動,也要受到各種環境的影響。但是父母的影響比任何影響來得快。


父母喜歡喝酒,小孩子大概也喜歡喝酒,父母喜歡吸菸,小孩子大概也喜歡吸菸。父母說話吞吞吐吐,沒有條理,小孩說話也不知不覺的像父母一樣,總之,做父母的行為好,小孩的行為大概也是好的。反過來說,做父母的行為壞,他的小孩子的行為大概也是壞的。所以父母教養兒女,一定要以身作則。諸位聽眾,對於這句話,大概都能明瞭,可是實際上一般做父母的能確守奉行的,恐怕十無二三。


總而言之,做父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實在負有極重大的責任,惟有能好好教養兒女的人,才配得上做父母的資格。假如拿孩子做了試驗品、犧牲品,那真對不起孩子。我希望做父母的人,留心我今天所說的話,教養自己的孩子,不但孩子得到幸福,父母得到安慰,就是社會、國家也要受到不少的利益呢!


陳鶴琴:今天,怎樣做父母?


06 為人父母,要為小孩子營造良好的環境


刺激就是從環境來的,好的刺激,就得到好的印象;壞的刺激,就得到壞的印象。他聽見家庭裡常常罵人的聲音,他後來就不知不覺地也會罵人,他雖然不曉得罵人是好是壞,他看見成人是這樣做,就這樣學。


反過來說,如若他所居的環境是很優美的,所聽見的音樂是很好的,他就不知不覺地很高興地唱起來。他看見美麗的圖畫,他也來畫畫看;他看見別人說話文雅,走路輕快,他也會慢慢兒說話文雅,走路輕快的。


為小孩子應該造怎樣的良好環境?


1.遊戲的環境

到了三四歲的時候,他的遊戲動作比以前還要繁多,而他的遊戲方法,也與從前不同了。從前,他只能把椅子推來推去,現在,他要把椅子抬來抬去地玩了;從前,他只能把棒頭敲敲,作聲以取樂,現在,他要揹著棒頭當槍放了。


到了七八歲的時候,他的身體比以前強健得多了,精神也非常充足了,知識也漸漸豐富了,因此他的遊戲動作也就與以前不同了。此時他喜歡玩各種遊戲,什麼放風箏、踢毽子、鬥蟋蟀、拍皮球、打棒頭、捉迷藏等等,他都能夠玩了。


遊戲對小孩子有什麼好處呢?


遊戲可以給小孩子快樂、經驗、學識、思想和健康,所以做父母的不得不注意小孩子的遊戲環境,給他有很好的設備,使小孩子得著充分的運動,更讓他有適宜的伴侶,使小孩子得著優美的影響。


這樣,小孩子的身體就容易強健,心境就常常快樂,知識就容易增進,思想就會發展了。


我們有的家庭以為遊戲是頑皮的,是最壞的;小孩子的一舉一動,都應當像成人一樣,使小孩子變成暮氣沉沉的“老小人”。這種“老小人”在未變成“老小人”之前,他一定要吵,一定要鬧,但經種種壓迫,他的那種爛漫的天真,好動的心理,活潑的精神,都漸漸消滅於無形,這是何等可惜的一樁事!


2.勞動的環境

當小孩子年齡小能力薄弱的時候,當然要父母幫忙。不過在小孩子漸漸地長大的時候,做父母的應當漸漸地使小孩子自動,從旁幫他們獨立。


譬如穿衣服這件事來說,小孩子若不會扣紐扣,做父母的儘可以幫他扣,但是他自己能夠穿襪子,你就讓他自己穿,我們不要因為他穿得慢,穿得不好,就去幫他穿。其他如吃飯、掃地、疊被,甚至澆花、洗衣、燒飯種種活動,在可能範圍內,我們應當讓小孩子有勞動的機會來發展他做事的能力。


要知道做父母的主要工作,是培養兒童自己勞動的習慣,培養兒童自己獨立的能力。


3.科學的環境

當小孩子四五歲的時候,我們就可以給他小木片、小釘、小錘,教小孩子做各種極簡單的玩具,如小椅子、小床、小飛機、小汽車等等,使他有初步構造玩具的能力。


我常見鄉間的小孩子在野外三五成群地在那裡玩弄爛泥,把爛泥做成糕餅請客人。不過普通的沙泥太髒了,我們應當為小孩子購置相當的設備和潔淨的沙泥、黏土,使他們從玩弄沙泥、黏土裡可以得到一些初步製作模型的技能。


小孩子到了八九歲的時候,我們可以教他玩玩水槍,玩玩弓箭,還可以教他自己用竹筒或紙筒和線來做成極簡單極簡陋的電話。更可以拿磁石或磁針教他們做各種有趣味的把戲。再大一些的小孩子,就可以教他們怎樣做電鈴,怎樣自己來做無線電收音機。


小孩子最喜歡自己做成他自己心愛的事物。所以我們從小就給他關於科學上各種活動的機會和設備,使小孩子有適當的科學環境,以發展他關於科學的技能和興趣。


4.藝術的環境

  • 音樂的環境

父母能夠隨時隨地唱唱吹吹,使家庭裡充滿了音樂的空氣,這樣小孩子不知不覺也喜歡音樂了。倘使家庭中有樂器設備,如無線電、留聲機、風琴、鋼琴、提琴、笙、簫、笛等,那就更好。


總之,小孩子應有音樂的環境。小孩子學音樂,要從小學的,世界上的音樂家,可以說沒有一個不是從小學起的,就是普通的小孩子,要學音樂,也必須從小學起;大時學起來,是學不好的。


  • 圖畫的環境

小孩子從小就喜歡圖畫的,我們做父母的不曉得怎樣去教他,反而常常把他畫圖的興趣打消了,摧殘了。

有時候,小孩子要畫圖,他就拿了木炭或毛筆在牆壁上或桌椅上亂塗,做父母的看見了,就要罵他、打他。這樣一來,小孩子就不敢嘗試了。

其實這種現象是給做父母的一個很好的機會。牆壁上是不應畫的,桌椅上是不應畫的,這是我們都承認的,但是他的圖畫興趣,我們是不應該摧殘的。

我們可以給他幾張紙,幾支蠟筆,一支毛筆或一支鉛筆,好好地教他畫,他就可以發表他的意思,得著相當的快樂;將來他或許變成一個藝術家,也未可知。


  • 審美的環境

在家庭裡面,牆壁上的佈置,桌子上的擺設,都應該有種審美的意味;甚至房間裡的各種用品衣服等等,都應當放得整整齊齊,不應該隨便亂攤亂掛。

審美的觀念,不到1歲的小孩子已經有了,就是三四個月的小孩子,看見紅綠可愛的東西,也就顯出快樂的樣子。


假使房間裡的裝飾佈置,都是雜亂無章的,小孩子不知不覺也會犯這種毛病。反過來說,家庭裡有較好的佈置,有審美的意味,小孩子也就不知不覺受到審美的影響,養成一種審美的習慣。


陳鶴琴:今天,怎樣做父母?

5.閱讀的環境

要小孩子喜歡閱讀,我們的家庭,我們的社會,必定要先有閱讀的環境。 在家庭裡,做父母的,自己一天之間,總要看看書,看看報;對於小孩子,我們也應當買給他各種相當的兒童讀物。開始的時候,做父母的還應當好好地指導他,引起他的興趣,使他喜歡閱讀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