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1 「齐心战“疫”」首批援鄂医疗队队员陈方方:三班倒,戴三层手套,抽血打针都要“一针见血”


「齐心战“疫”」首批援鄂医疗队队员陈方方:三班倒,戴三层手套,抽血打针都要“一针见血”

陈方方(右)和战友在隔离区


经济导报记者 初磊

  1月31日18时40分,湖北省黄冈市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山东首批援鄂医疗队队员之一、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医师陈方方刚刚睡醒。

  “我们分三班倒换,今天我是8点到14点的班,下班后抓紧时间补了一觉。”他说,根据这段时间的上班安排,明天上班是14点到20点,后天是20点到第二天早上8点。

“暂时这样,也可能根据情况临时调整。”陈方方补充了一句,必须做好随时调班的心理准备。

  山东援鄂医疗队是最早进入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的队伍,救援早已展开,但不同于平时在科室的工作强度,陈方方坦言,工作压力很大:医疗队工作分为两组,一组在隔离区,一组在外面的清洁区。隔离区要穿防护服,但最多每隔4个小时,隔离区和清洁区互换一次。

医疗队队员行使作为医护人员的“天职”,却每每让人感动。比如,在隔离病房的护士和医生一样,都穿戴了三层隔离手套,每当给患者抽血、打针时,还得“一针见血”。这种非常时期要求的“非常规”动作,就是新的挑战和考验。

  隔离区病房和普通病房的工作方式有太多不一样。陈方方介绍,比如,在隔离区,医生身穿防护服,负责新入病人的接诊、住院患者的查房及调整医嘱。如果病人有问题,需要随时去查问病人;如果需要处理,做好记录后,通过隔离带手机拍摄后,传给隔离区外面的“战友”,由他们书写病历或下医嘱。

这些细节尽管在前期已经进行了严格细致的培训,但工作强度还是比想象中高出很多。其中,仅穿脱防护服,每个小组就单独进行了多次考核。

  采访中经济导报记者获悉,仅防护服的穿脱步骤,就有一套严格的规定,大部分队员在下班之后,都会自我加压,主动反复练习,直到动作十分娴熟。

  回忆这一天的工作,陈方方说,因对当地的医嘱系统还不熟悉,在该院一名年轻医师的帮助下,才顺利下了医嘱。而当地(黄冈中心医院)的大夫也十分不容易,因为好多科室的人员去其他医院支援,科室就剩下一名大夫,这名大夫也是连轴转。

  “在目前艰苦的环境下,只有齐心合力克服重重困难,才能创造奇迹。”这是一句藏在他心里的话。

  自成为这支队伍的一员起,陈方方就会在难得的间隙更新一条微信朋友圈动态,这些动态,有的是简单总结了自己一天的工作,有的是给患者加油打气。他说,通过这样的方式,一来可以给亲朋好友报平安,二来是保持一个乐观的心态,给关心自己的人以安慰。

  陈方方发现,患者在被隔离后,因为不能和家属见面,不少人会焦虑、恐慌,部分患者的情绪很差,但目前不具备给他们进行心理疏导的条件。此时,对于一线医师来说,除了严格遵循科学的诊疗方案,还要拿出打赢“心理战”的智慧。

  1月31日晚间,他在微信朋友圈更新了这样一句话:“来到黄冈之后,医院、医务处、护理部、科主任及同事、家人在物质和精神上都给了我莫大的鼓励与帮助,先后多次通过邮寄生活用品、医疗物资等各种方式表达慰问,所以,再苦再累,我们都要乐观面对,加油武汉!加油吧中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