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竹子里的酒,到底是怎么装进去的?

谈客说


小伙伴们听说过竹筒酒吗?据说在竹子上开一个小口,就会流出琥珀色的美酒,喝起来有竹子的清香,味甜温和,可是酒到底是怎么装进竹子里的呢?

生产竹酒的厂家大多有一片竹园,每年清明时节,等到幼竹的笋衣褪下之后,在竹子的节附近,打一个小孔,分多次少量的用针筒把准备好的酒灌进去,再就地取材,用小木棍把孔封住,等待2个月~半年的时间。

让美酒和竹子一同成熟,渗入竹子的清香后,就到了采收阶段。竹子砍下来进行艺术加工,就成了原生态的酒瓶、酒杯和竹酒。

但是这种工艺是有难度的,竹子注了酒,植物细胞会脱水而死,酒也会变淡变味。很多人为了更高的利润,把加了香精的黄酒用高压注射器打进成熟的竹子里,用牙签封住小孔,打磨一下,消费者也看不出来。

当天就能生产一大批所谓的竹酒,本来竹子的市场价是10元钱一根,他们能卖出500元一节竹酒的高价,月入10万不是梦啊。

如果有小伙伴想品尝竹酒,可要擦亮眼睛了,竹子不是完全密封的容器,如果细菌通过小孔入侵,竹酒可能还存在卫生问题。

咱们不想竹酒了吧,江小白二锅头也好,茅台五粮液也好,来,小伙伴咱走一个~


找靓机科普君


提主所说的这种酒,中文名称叫竹筒酒,外文名称叫Bamboo Wine。讲个小笑话,曾经有个外国人第一次看见竹筒酒,感到很神奇,然后他就问他的中国朋友,这酒是怎么制成的,他的朋友想了一下,一本正经的说,是别人把竹子开个口撒泡尿,然后再封好存放而成的。当然这只是一个笑话,大家可别当真了。

回到正题。相传竹筒酒最早源于“苗瑶之争”,瑶族战败后南迁南蛮之地,深山育竹而酿酒。经竹林七贤时代的传说而闻名,后一直流传于我国的少数民族瑶族、苗族等。有花瑶竹酒为代表的瑶族系竹筒酒,产自湖南,但因濒临失传,相关知识,世人了解已甚少。那么到了现代,经过历代酿酒师的不断改进,将粮食酿酒制工艺与现代生物工程技术的融合,开创了自然天成的“鲜活型”生态酒的先河。他们的绿色纯天然的酿造理念与一无二的天然馨香,恰好契合现代人对饮食的追求和喜爱。

所以,竹筒酒还有其它的别称,如生态竹酒,活竹酒,鲜竹酒,竹子酒,现在主要的种植地为福建、江西和湖南部分地区。竹筒酒生产的主要原料为基酒,毛竹,高粱,制成的酒色如琥珀色,入口绵甜温和,竹味浓香,自然清纯,度数在45±5%(v/v)/50±5%(v/v);存放方法低温保存,把竹酒装入包装袋中抽真空后封口放入冰箱冷冻层可长期存放,可解决酒液蒸发流失以及霉菌滋生的问题。曾听相关酒师说,这酒的主要营养成份是粗蛋白,粗脂肪,无氮浸出物,粗纤维和有机酸等,有清热凉血,宁心安神,活血的功效,当然,前提是要适度饮用。

那么这种竹筒酒,又是如何制成的?据了解,制做的主要方法是:先精选优等粮食,酿成酒母也叫基酒,再将母酒用注射器注入幼竹的竹腔中,在远离烟尘的深山里,让酒与竹一同自然生长(一般为6个月左右),酒母在竹体中不断地发酵升华,饱吸天地循环之灵气,珍藏日月阴阳之精华酒与竹在整个生理循环过程中,竹与酒相融,同辉同长!整个生长过程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最后就成了竹筒酒。当然,现在市面也有不少不良商家的假竹筒酒,可能制做就简单把酒灌进一段段的竹筒中,存放几天就拿去卖了,大家一定要注意分识。

不知朋友们有没有听过这样一种酒,叫“永不分梨”的 梨酒,这种酒之所以叫永不分梨,是因为酒瓶里面有一个梨子,有没有人思考过这梨子是怎么放进去的?如果我这篇解答的文章有88个赞,我就另写一篇文介绍这梨酒,以满大家的好奇之心!


创格汇


题主问的应该是在湖北、江西、福建等地区比较盛行的“竹筒酒”、“活竹酒”吧。看到在竹子上开一个洞,就会有琥珀色的美酒流出来,确实是个神奇的事情,那么这个酒到底是怎么进去的呢?

据说竹筒酒在古代就已经有在酿制了,最早发源于湖北恩施土家族,传闻中最早是皇室贡品,当然这个不好追溯啦,好像不少特产都是这么介绍的,毕竟古代皇室的名头很唬得住人嘛。再加上竹筒酒的神奇获取方式,多方加持之下,身价就水涨船高了。

那么竹筒酒是怎么生产的呢?其实只是说起来的话,那也很简单,当然真的要做到的话,肯定是非常困难的。

  1. 有一种说法是在竹子褪去笋衣的时候就挑选好,钻尽量小的孔注入原浆酒,以竹签封好。然后等竹子生长起来,其中的酒经过二次发酵,就是琥珀色的竹筒酒了。
  2. 还有的说法是挑选合适的生长好的竹子,也是尽量小的钻孔注入酒,然后封好之后发酵,再开封取酒就可以了。这个封闭的过程,有说半年的,也有说1年的,还有说3年的,反正什么说法都有啦,可能是地域和方法的不同吧。
  3. 不过最多的还是借“竹筒酒”噱头的产品。基本就是砍些成品竹子回来,钻孔灌酒,然后隔天就可以卖了。其实也不能说是作假,卖的说是“竹筒酒”,给与的商品也确实就是“竹筒”和“酒”。

虽然我不知道怎么区分哪种是真正的竹筒酒,但是怎么辨别出假货竹筒酒还是不难的,尤其是以下几点。

  1. 首先就是看销量。据说竹筒酒注入原酒的条件很苛刻,每年只有清明节前后可以进行。而就算因为注入的原酒肯定是含有酒精的,所以每棵竹子组多只有3节竹节可以注入酒。而且也不是所有竹子都适合注酒,否则很容易造成竹子吸入大量酒精造成死亡的现象。所以注定竹筒酒是不太可能大规模量产的,能持续不断的大规模一直出货的,就要考虑是不是用灌装技术生产的了。
  2. 其次就是看价格了。上面也都说了,真正的竹筒酒相对产量并不高。且不说其到底像不像宣传的那样富含多种氨基酸、维生素等等,单就是“物以稀为贵”就决定了它的价格不可能太低。所以那些十几块、几十块不到的竹筒酒是不是真的,就不言而喻了。
  3. 闻酒味。真正地竹筒酒是琥珀色的酒液,但是呢就算是灌装的竹筒酒酒液也都是琥珀色的,这基本就是跟泡药酒、雄黄酒之类差不多的手法。灌制进去的酒本身就是琥珀色的药酒之类的,所以这些灌装的竹筒酒除了酒香和一点点竹子的清香,可能还会带有一些中药之类的奇特味道。

如果小伙伴们真对竹筒酒有兴趣,那么还是要擦亮眼睛哦,其实我国酒文化源远流长,优质酒类多不胜数。酒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喝酒的人和喝酒的心情,对吧。


哑巴美食家


前几年,到亲戚家去,亲戚的朋友送他竹子酒,当时日思夜想,酒是怎么进去的,一直都想不明白。直到去年在头条上,灌阳水车镇一个人在酿制竹筒酒,才知道,原来是用注射器注进嫩竹子,才变成竹筒酒。


青凉如水


市面上此类竹酒全是假的,操作方法是先用竹叶(或色素)加上劣质白酒一起泡,待变色之后,用很小的电钻打个孔,再用注射器注入预先准备好的竹筒闪,再用牙签插入小口封闭,最后用黑色鞋油或其色黑色颜料深抹(因为竹节处往往颜色较深,不容易看出)。此类酒卫生不保证,酒质也很差,可以说都是骗人的。


远征军首长


这个问题我可以给你详细的回答你 因为我们家乡也有种竹酒的,自己也有种过的。

第一部肯定是先酿酒啊,酒就是自己家酿的米就、包谷酒和些烧酒类的低度数的酒。

第二部就是选竹子,一般会找那些一到两年的竹子,因为太小的竹子还在生长期,而太老的竹子打的孔它很难自愈。有这朋友会问了,酒是有度数的会不会把竹子给烧死?北方的朋友可能喝的高度酒可能会多一点,而我们南方可能会更喜欢喝的是一些自酿的土酒,度数也就20到30度之间,并不会对竹子的生长带来影响。

第三部就是种酒,我们可能经常会看到在城市搞绿化的时候给树输的营养液袋,其实种酒是和这个原理是一样的,最原始的方法还有,就是打的孔要稍微大一点,往里面灌酒,灌满后用竹子削成的竹栓把它封住就行了(竹栓是活的竹子)

第四部就坐等收酒就可以了

(以上方法只是本地方法/提供参考)







黔乡小石


市面上的几乎为假的,如果竹节跟火烤过一样的有可能是真的,先说真的怎么做的:长了两年左右的毛竹,用取孔器取一个针口,然后用注射器注入高度白酒,一定要度数高的,大约注入三分之二,用牙签封好口,半个月竹子开始死,这时必须砍下,竹子这时跟火烤过一样,水分跑进竹筒里稀释酒了。这时就上市销售,产量有限,麻烦,主要是人爬不高一根毛竹没几桶,利润还算可以,现在说下另外一种竹筒酒:砍下竹子,破成小块,泡进酒里,大概一两个月就可以罐装了,产量高要多少有多少,这种看竹桶就好了,竹筒不干枯都是这种做的,色素那些都是假酒,没什么神奇的,从小惯进去都是骗人的


笨笨的海鸟


喝过两次,口感是非常不错,只是对酒品质持怀疑态度。

如题主所说,天然的竹子,看不出孔洞,喝时候还得敲破竹节倒酒,确实奇怪酒怎么装进去的,在得到竹筒并破开后,终于找到答案: 在靠近上端竹节处,有一根很不起眼的小竹签,所以反推应该是小钻头打眼,用注射器针头注入酒,竹筒外面修平……在外部真的看不出,里面的竹签头也很小。


用户—183315611


市面上大部分竹筒酒的生产方法都是这样的:

取新鲜竹子,2端留竹节锯成竹筒,在一端竹节靠边缘处钻一个约1.5mm的小孔,把白酒灌进去,用牙签封闭好,削平,用与竹节颜色相近的胶水封口,等胶水干燥后就可以出货了。

每个厂家用的白酒不一样,所以口感也不一样,但都有浓浓的新鲜竹子的味道。

如有怀疑,可破开竹筒验证。


张贤辉东莞


竹子酒是把高度数纯的粮食酒,在竹子长出节,找竹筒长的还是嫩竹时注射进竹节和竹子的水份混合而成,竹子里所产生的水份不会太多,使酒的成份不会有什么变质影响,等竹子长老,倒出来喝有竹子清醇香甜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