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4 佛緣——廣東深圳龍崗區布吉中海怡翠學校

第六屆龍少年文學獎

二等獎 張煒瑩

廣東深圳龍崗區布吉中海怡翠學校

佛緣——廣東深圳龍崗區布吉中海怡翠學校


我愛極了那一尊尊高大慈善的金像,對那些光頭頂上六個點的和尚存著不捨,眷戀禪房後竹林溪水的清澈,心頭最愛是那用小塔碟子盛著的糕餅。

我爸年輕時信佛,家裡至今還珍藏著幾串佛珠,幾幅佛像圖,我日夜瞧著,也不見什麼神奇之事。

我的名字也和寺廟離不開關係。我媽說,我命裡缺火,她便請高僧為我的偏旁填了一道“火”,補全了,便什麼也不缺了。

約莫在我兩三歲時,父母便做主讓我進了寺院,美名曰希望我遇事冷靜,從容不迫,今天想起,大概是將那當託管所了吧!至今記得,主持是個白鬍子老人,在那一片清明的地兒,他長長的鬍子是我的玩具。大師父日日念著佛經,小師父們夜夜敲著木魚。我起初不清楚發出“咚、鐺”聲響的棕色東西是什麼,只覺得好奇,一坐就看一整天。後來實在困極了,一上蒲團倒地就睡。這也是媽媽閒暇時候說的。

我還記得清的是師兄們的木棍在四季的清晨被舞起,傳來“咻咻”起伏的響聲,灌入耳中。我常擺張小凳坐於大院前的桂花樹下。溫潤的風來,將那一片片乳白的花瓣吹落,垂如蒲扇的睫毛落在鼻尖。記憶中的桂花香味兒似乎飄縈於我整個童年。年歲長些時,我與小師兄門在後廟溪中耍水,稍吸一口氣,那桂花香味兒撲鼻而來。偶爾念起還能甜得我舔舔唇,好像嘴裡還有那股桂花糕餅的酥味。

大師父給香客們唸經時總是閉著眼,我趁他不注意偷偷抓塊佛像前的糕餅猛地塞進嘴裡,揚起一抹滿足的笑,像偷腥的小貓兒。時常被主持發現,捱了好幾板戒尺打手心呢。也不大痛,下次照樣吃,主持也對我萬般無奈。

我有個小小的習慣,深夜回禪房、一天中最誠心的時候,我恭恭敬敬對著那尊頂上樑上的佛祖拜一拜,道一聲“弟子歸安”才肯離去。我離開寺廟時最不捨的便是那群呆頭呆腦的小師兄,與我差不多年紀卻處處照顧我,捨不得大師父和主持,不喜歡沒有桂花味兒的大城市。

我和佛的緣,生於寺廟,起於那一碟碟散發香氣的桂花糕,那尊金像也時刻提醒著我“心平氣和,切勿衝動”。看著遠處起伏的連山,我又念起了我心中的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