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海昏侯劉賀墓中為什麼有那麼多金銀財寶?

鐵錘文史


海昏侯劉賀墓中多金銀財寶,其實是西漢王朝多金的一個真實寫照。西漢王朝的黃金庫存是中國古代歷朝之最。

西漢為何能成為一個多金王朝,這是很多文博愛好者和歷史愛好者都會接觸的一個話題。而西漢的“多金”,更是已經成為歷代史學家的定論。類似《魏晉南北朝史》便記載“西漢初期,黃金的應用總數量在百萬斤以上。” 


西漢之所以多金其實也是中國歷史發展演變的一個寫照。在歷經石器時代、青銅時代後,中國進入了鐵器時代,即在西漢前期中國便進入了鐵器時代,這使得西漢採礦業得以迅速發展,更多的黃金被源源不斷地生產出來。而仰仗此前歷代便積累下來的藏金,西漢的黃金量可謂是逐日劇增。 

在西漢,黃金的用處有很多,可以用於交政府的酎金,也可以在商品貿易中進行買賣等等。可以說凡是貨幣需要的功能,黃金都具有。在西漢,黃金的交易能力到底有多強,有學者曾對此做過研究並指出西漢中後期一斤黃金能買1250個竹、或1250斤豬肉、或25匹布、或40只羊、或142只雞。

有趣的是,西漢的黃金以金餅的形式出現居多。為此,在海昏侯劉賀墓出土時便可以看到有大量的金餅出現。海昏侯墓已出土金餅285枚,馬蹄金48枚和麟趾金25枚,另外棺槨裡還發現了20塊金板。據考古研究人員介紹,這是迄今我國漢墓考古發現金器數量最多、種類最全的一次,而且這些金子的成色都很純,堪稱千足金。

與此同時,海昏侯墓中發現如此多的黃金,也表明了西漢時期厚葬之風的盛行。


西窗雅藏


海昏侯墓是漢廢帝劉賀的墓葬,自2011年發掘以來,已出土1萬餘件(套)珍貴文物,包括成套出土的有編鐘、編磬、琴、瑟、排簫、伎樂俑;竹簡、木牘以及有文字的漆笥、耳杯等數以千計;五銖錢10餘噸近200萬枚;青銅雁魚燈、青銅火鍋上的花紋惟妙惟肖;青銅鏡上鑲嵌著瑪瑙、綠松石和寶石等等。


大多數都為這麼多的金銀珠寶所驚呆了。這些物品都是劉賀的陪葬。陪葬,是指以器物、牲畜或人與傭同死者葬入墓穴,以保證死者亡魂的冥福。陪葬是古代喪葬常有的習俗。


劉賀19歲時,漢昭帝劉弗陵駕崩,因劉弗陵膝下無子嗣,劉賀在大將軍霍光的操縱下成為皇位的繼承人。劉賀帶著200多人進京即位後,天天跟這班人飲酒作樂,淫戲無度,即位27天內,就幹了1127件荒唐事,將皇宮鬧得烏煙瘴氣。霍光見劉賀如此不堪重任,和大臣們商量之後,便奏請上官太后下詔,於當月便廢了劉賀。劉賀29歲時,經歷霍光病死,漢宣帝(原名劉病已,漢武帝劉徹曾孫)親政,漢宣帝覺得劉賀已不足忌憚,便下詔封劉賀為海昏侯,食邑四千戶,封地在南國江西。


劉賀的地位還是比較尊貴的,畢竟曾今也是天子,再說他那麼荒唐,斂財無數,在西漢,喪葬禮非常隆重,耗財耗力,有一種“賻贈”制度,人死後,死者的親戚朋友也會拿財物幫忙辦理喪事。所以,這些錢很有可能是海昏侯去世時他人送的。他的墓葬才會有這麼多的金銀財寶。


一葉世界9


劉賀是漢武帝的孫子,漢昭帝駕崩後,劉賀被擁立為西漢皇帝,但在位僅僅27天,就因荒淫無度、不保社稷而被罷黜,回到老家鉅野做昌邑王。劉賀接受皇帝璽印以來的二十七天中,派出的使者往來不絕,拿著符節向各個官署下達詔令,徵索物品,共有一千一百二十七起。文學光祿大夫夏侯勝等以及侍中傅嘉幾次為他的過失進言規勸,他就派人拿著文書責備夏侯勝,並把傅嘉綁起來關進牢裡。劉賀荒淫昏亂,失去帝王的禮誼,破壞漢朝的制度。楊敞等人幾次進言規諫,他都不改變過錯,反而一天比一天厲害。後來又被廢為海昏侯,移居今天南昌所在的豫章國。雖然他是被罷黜的昏君,但是身為漢武帝孫子的他,在那個等級森嚴的年代還是仍有地位的,其墓室存在大量金銀財寶是不足為奇的。就以他當過二十七天皇帝這一事蹟,厚葬也就理所應當的了。又言之,上理皇天后土,也就是說要對得起天子的稱謂;下擎一方百姓,也就是說要以皇家面葬以得百姓敬服黃族。


ICEMAN239


江西南昌西漢海昏侯墓出土的文物總能刷新我們的認知。這其實與當時的喪葬制度有密切關係。漢墓總能有大發現,事實上,南昌海昏侯墓並非唯一受人關注的漢代墓葬,此前發掘的不少漢墓也都因出土了考古價值極高的文物而受人關注。近來總被提及、與海昏侯墓相對比的長沙馬王堆漢墓就是個例子。該墓是西漢初期長沙國丞相利蒼及其家屬的墓葬,出土絲織品、帛書、帛畫、漆器、陶器、竹簡、印章、封泥、竹木器、農畜產品、中草藥等遺物3000餘件。此外,還出土有保存完好的女屍1具。此外,滿城漢墓也以隨葬品豪華奢侈著稱。該墓是西漢中山靖王劉勝及其妻竇綰之墓,共出土金器、銀器、銅器、鐵器、玉器、石器、陶器、漆器、絲織品等遺物1萬餘件,其中包括“金縷玉衣”、“長信宮燈”、“錯金博山爐”等著名器物。不難發現,一些保存較好的漢代墓葬往往能出土大量文物,而這與當時“厚葬”之風盛行有很大關係。秦王朝統治者的厚葬在歷史上頗為突出,秦始皇墓即使如此。漢承秦制,其厚葬之風被認為較秦王朝有過之而無不及。海昏侯墓的整個墓園佔地面積約4萬平方米,錯落有致分佈著以海昏侯墓為核心的大小9座墓葬和一座車馬坑。墓園地面建築各種要素齊全,祠堂、寢、便殿、廂房和墓園牆以及道路和排水系統等基址均清晰可辨。儼然如墓主活著之時的樣子。此外,也有研究認為,這種“事死如事生”與漢代人對孝悌思想的推崇不無關係。孔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在當時的人看來,“孝”不僅表現為現世的“親親”、“尊尊”,而且體現在父母、長輩死後,也要一如既往地奉行孝道。《孝經》曰:“孝子之事親也,居則致其敬,養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五者備矣,然後能事親。” 這裡,雖然孔子並不提倡厚葬,但隨著漢武帝“獨尊儒術”,古代儒家“事死如事生”的喪葬觀念卻被充分發揮,最終成為漢代厚葬的理論依據。當然,厚葬看起來是繁榮興盛的表現,但同時也給當時的民眾帶來了不小的負擔。事實上,就現有文獻來看,厚葬之風已遠遠超出了一般民眾所能承受的能力。該墓能出土如此之多金銀財寶,也與隱藏較好,躲過了歷代盜墓賊的偷盜有很大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