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1 庆余年:一块西瓜引发的历史猜测,一碗牛肉面找到的故事朝代

在众侍拱卫下,持弯弓挎箭羽,雄赳气昂的庆国大内侍卫统领、九品高手燕小乙,在《庆余年》剧二十三集中首现身的气场格外强大,而他吃西瓜的场景,才是我们此文讨论的重点。

庆余年:一块西瓜引发的历史猜测,一碗牛肉面找到的故事朝代


热播古装网剧《庆余年》的穿越兼架空历史剧情,更像我们古代的哪个历史年代背景呢?一直是不少观众迷惑地方。我们按剧中情节细节,对号入座找出故事所在庆国原型。

庆余年:一块西瓜引发的历史猜测,一碗牛肉面找到的故事朝代


其实我们可以通过剧中蛛丝马迹的细节来寻找历史定位。这里侍卫统领燕小乙吃西瓜的情节,无疑正在指引我们通向那个历史长河中的某个年代。

这里我们先来探讨一下西瓜的历史,以判断出燕小乙所处的历史朝代。

庆余年:一块西瓜引发的历史猜测,一碗牛肉面找到的故事朝代


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曾指出在南北朝时“盖五代之先瓜种已入浙东,但无西瓜之名,未遍中国尔”。

五代后晋撰写的《胡峤陷虏记》中记载:峤征回纥,得此种归,名曰西瓜,则西瓜自五代时始入中国,今则南北皆有"。

1976年,广西贵县西汉墓椁室淤泥中曾发现西瓜籽。

1980年,江苏省扬州西郊邗江县汉墓随葬漆笥中出有西瓜籽。

庆余年:一块西瓜引发的历史猜测,一碗牛肉面找到的故事朝代


这些历史记载与出土文物,已经告诉我们,中国西瓜至少在汉代就已经种植。在南北朝时西瓜又叫寒瓜,仅在浙江东部产出,当时只是富贾贵族的特供品,在五代后晋时“南北皆有”进入寻常百姓家。

作为皇帝贴身警卫队首领,燕小乙桌上果盘中只有几块西瓜,符合稀有物摆放潜规,属于王室专供。可以合理推出,《庆余年》是处于汉代至五代后晋这段时间内的历史背景。

庆余年:一块西瓜引发的历史猜测,一碗牛肉面找到的故事朝代


无独有偶,在《庆余年》二十集中,有一段王启年请客范闲吃牛肉糜面的情节,这碗牛肉面的古往今生,又为我们推断庆国的朝代更接近了一步。

庆余年:一块西瓜引发的历史猜测,一碗牛肉面找到的故事朝代


2005年,在青海省民和县喇家遗址中出土了距今有4000多年前的面条,这是面条在中国最早的发现。

但这个最简陋的面条与《庆余年》剧中王启年吃的牛肉糜面相距甚远。

庆余年:一块西瓜引发的历史猜测,一碗牛肉面找到的故事朝代


史书上记载的与王启年牛肉糜面相似的就是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所载的“水引饼”,与由南北朝梁宗懔所撰的时令集《荆楚岁时记》中的“汤饼”。

“水引饼”、“汤饼”,是面条在宋代成形正式称谓前的是一种叫法。

北魏《齐民要术》称"水引饼"为“一种一尺一断,薄如韭叶”的水煮食品。

后晋《荆楚岁时记》说:“六月伏日进汤饼,名为避恶。”

庆余年:一块西瓜引发的历史猜测,一碗牛肉面找到的故事朝代


看王启年碗中热气腾腾冒着牛汤香气的面条,颇与北魏的“一尺一断,薄如韭叶”的“水引饼”相似。由此断言,王启年与范闲吃这牛肉糜面的朝代跨度为——南北朝时期的北魏之后。

庆余年:一块西瓜引发的历史猜测,一碗牛肉面找到的故事朝代


燕小乙的那块西瓜——让时间跨度为汉代至五代后晋之间。

王启年的那碗牛肉面——让时间又缩小到南北朝的北魏之后年代。

伐北齐——让时间锁定为南北朝的北朝时期北周灭北齐那段历史。

此时一个历史坐标赫然于眼前。《庆余年》的历史背景应该是北朝末期,那个在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时期——北周周武帝宇文邕灭北齐。

庆余年:一块西瓜引发的历史猜测,一碗牛肉面找到的故事朝代


北周武帝宇文邕,在历史上是一个值得一赞的文治武功明君。他所在的那个时期,是北周、北齐、陈国三国鼎立时期,它平灭三国,结束了北朝末期近长期的分裂割据民不聊生局面。

诛权臣、灭佛、灭北齐统一中国北部,是周武帝任上做的三件大事。周武帝统一北方,使人民从持续半个世纪的割据战争的生灵涂炭中解脱出来,恢复生产,发展经济,为隋唐盛世打下了坚实基础。

庆余年:一块西瓜引发的历史猜测,一碗牛肉面找到的故事朝代


终于找到《庆余年》的历史背景了,也让我们对这段剧集故事有了一个更深的认识。

那么在剧中还能找到更能体现故事背景的细节吗?请大家后面评论区畅所欲言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