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7 萬物皆可香,一花一葉都是香


萬物皆可香,一花一葉都是香


宋代是大肆消費奢侈香料的時代,各種名貴香料被用來調製薰香,宋徽宗時期宮中使用的蠟燭中都加入龍涎香、沉香、龍腦等香料,文人創作香方最主流的香料也是名貴的“沉檀龍麝”。


但在崇尚奢侈用香的風氣下,有人卻選擇了自然樸素的用香方式,他們摘柏實為香,葛慶龍《贈僧》:“舶香亦帶魚龍氣,自採枝頭柏子燒”;拾枯花研粉燒,許棐《數椽》:“旋收落葉供茶爨,細搗枯花作印香”。


對追求樸素自然用香方式的人來說,自然界中一花一草都是香。《陳氏香譜》“花薰香訣”中有用橘葉與竹片制香的記載,把橘葉搗爛,與舊竹篾片一起放入瓷罐中,用火蒸製成香。《陳氏香譜》中評價此法制作的薰香清雅古樸,燻焚“若春時曉行山徑”。


萬物皆可香,一花一葉都是香


把竹片製作成薰香不是個例,在元代《居家必用》香譜卷中有一首“百花香”,也是用竹片與一年四季中的各種香花製作:


用籬頭爛竹片穰劈作片子,遇四時花開時,摘花頭與竹片層層相間,裝在薄白瓷器內至滿,油單紙封,蒸籠上蒸一時許,經宿,去舊花,再摘新花,依上蒸三次。自春首至歲終,但有香花依上蒸,焚之,極風韻可愛。


把竹子切成小片,與各種香花層層疊疊放入瓷器中,在蒸籠裡小火緩蒸,這樣竹片就會沾染上各種花香。入爐焚爇,一年四季所開過的百花的香氣紛紛升起,讓古人的香爐花香濃泛。


萬物皆可香,一花一葉都是香


“花蒸香”在宋代鄉村很流行,村居生活,最不缺各種香花植物,製作“花蒸香”方便,宋人韓彥直《橘錄》中說鄉人常用朱欒花蒸香:“朱欒,然作花絕香,鄉人拾其英烝香”。


在南宋《耕織圖》中,有描繪農家小院中焚香的情景,畫中有設在戶外的一具小香幾,香几上擺著香合與香匙,蓮花爐里正焚著香。爐中的香品,或許就是各種香花蒸竹片製作的百花薰香。


萬物皆可香,一花一葉都是香

南宋《耕織圖》


最痴迷以花草為香的人,當屬明末時期的董若雨,他與黃庭堅一樣自喻有“香癖”,董若雨《欸乃曲》:“老翁平生有香癖,柏子拈灸樹根爐”。


董若雨隱居南潯豐草庵時,常採集山中松葉制香,其《採杉曲》詩前小序言:“餘出新意,採杉膚,雜松葉焚之,拂拂有清氣。”董若雨給杉樹皮、松針製作的香取名野人香,《付樵僮》詩曰:“今日一端還賴汝,剌杉採作野人香”。


董若雨常以野人香待客,他的《焚野人香敬夫坐睡》一詩,描寫了好友吳楚來訪,兩人閒坐燻焚野人香一事:


旃檀篤耨謬奇賞,別調野香誰共憐。敬夫夢賜白雲去,閒殺一爐杉樹煙。


萬物皆可香,一花一葉都是香


董若雨喜歡採集各種花草制香,但有些花草不適合火焚,《非煙香記》:“焚香不蒸香,俗太躁,不可不革。”為此董若雨發明了以水蒸草木為香的“非煙香法”。


董若雨非煙香法所用爐具改良自博山爐,其《博山爐變》中詳細描寫了他研製的蒸香器具。蒸香完全沒有火焚的煙燥之氣,有了蒸香的上好爐具,春天的玉蘭花瓣,冬天的梅花墜瓣,都被董若雨採來當作香,《非煙香記》:


頃偃蹇南村,燻爐自隨,摘玉蘭之閉蕊,收寒梅之墜瓣。花蒸水格,香透藤牆。


把採集來鮮花放在水格上蒸,水汽嫋嫋中,不一會兒就香透了藤牆。蒸香不僅芳香居室,不同植物的香味,也給董若雨各種想象性體驗,他在《眾香評》中,描寫了不同草木蒸香所帶來的體驗:


蒸柏子如崑崙玄圃,飛天仙人境界也。蒸梅花如讀酈道元《水經注》,筆墨去人都遠。蒸玉蘭如珊瑚木難,非常物也,善震耀人。


萬物皆可香,一花一葉都是香


董若雨還把香當作“造夢”的媒介。董若雨除了嗜香還喜歡做夢,對文人來說,夢有雅俗之分,董若雨非常在意夢之雅俗, 他在《復嚴既方書》中說:

病中嗜夢益甚,得一佳夢,或遊寄山水,或見古人,或誦世外書,輒喜,病亦小損;偶獲一人間俗夢,輒作數日惡,至嘔不能食。


董若雨對做夢一事很有研究,為了製造清雅不俗的夢境,常藉助香、茶、花等物品,他在《夢鄉志》中提到八種可以營造清雅夢境的工具:


一曰藥爐,二曰茶鼎,三曰樓居,四曰道書,五曰石枕,六曰香篆,七曰幽花,八曰寒雨。


獨居高樓,枕著石枕,翻閱道書,在茶煙香氣雨霧繚繞之中悠然入夢,其夢焉能入俗。


萬物皆可香,一花一葉都是香


焚香或是蒸香,不只作消閒娛樂之用。以香療病養生也是董若所追求的,他認為“養生不可無香,香之為用,調其外氣,適其緩急,補缺而拾遺,截長而佐短”董若雨專門撰寫了一篇《香醫》,總結了自己所蒸植物為香的功效:


消暑宜蒸松葉,涼膈宜蒸薄荷,闢寒宜蒸桂屑,又宜荔殼,解吞酸宜蒸零陵,酸者肺之本味也,金來乘木,肝德不達,故肺味過盛而形酸,以甘補肝,以辛治肝,故又宜蒸木香......


萬物皆可香,一花一葉都是香


董若雨以水蒸植物為香,療病養生的做法,類似於明代流行的花露、藥露。方以智《物理小識》“ 蒸露法” 提倡: “ 服一切藥,欲取精液,皆可以是蒸之”,清代醫學家趙學敏《本草綱目拾遺》“水部”中收錄了各種香露、藥露:


薄荷露,鮮薄荷蒸取,氣烈而味辛,能涼膈發汗,虛人不宜多服;蘭花露,此乃建蘭花所蒸取者,氣薄味淡,食之明目舒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