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1 柑橘疮痂病终极防治手册!

疮痂病俗称癞头疤,是柑橘上常见的真菌型病害之一。感病后新梢生长不良,严重时易引起大量幼果、嫩叶脱落,未落果也会变小和畸形,从而影响品质和价格。

田间症状

柑橘疮痂病主要为害春梢、嫩叶、幼果、花蕾等幼嫩组织。

叶片受害

柑橘疮痂病终极防治手册!

柑橘疮痂病终极防治手册!

柑橘疮痂病终极防治手册!

叶片受害初期会产生水渍状黄褐色圆形小斑点,后逐渐扩大,颜色变为蜡黄色。

病斑木质化而凸起,多向叶背面突出而叶面凹陷,叶背面部位突起呈圆锥形的疮痂,似牛角或漏斗状,散生或连片,表面粗糙。

天气潮湿时病斑顶部有一层灰色霉状物,当多个病斑集合在一起时,会使叶片畸形扭曲。

果实受害

幼果在谢花后不久即可发病,受害的幼果,初生褐色小斑,后扩大在果皮上形成黄褐色圆锥形,木质化的瘤状突起。

严重受害的幼果,病斑密布,引起早期落果;受害较轻的幼果,多数发育不良,表面粗糙,果小、味酸、皮厚,或成为畸形果。

发病规律

引发柑橘疮痂病的病原为半知菌亚门痂囊菌属真菌类的柑橘痂圆孢菌。

病菌以菌丝体在病枝、病叶和病果上越冬。春季阴雨高湿,气温上升到15℃以上时,越冬病菌开始活动,产生分生孢子。

经风雨或昆虫传播到当年生的新梢和嫩叶上,开花时能危害花瓣和花托,以后又侵害幼果。

流行发病特点

①该病只侵染幼嫩组织,对老熟的组织不能危害。固苗木及幼树因抽梢多,抽梢时期长,发病较重,而壮年树发病就轻。

②当气温超过25℃时,病菌生长便受到抑制。所以春梢为主要发生期,夏、秋梢一般发病轻。

③春季因雨日较多,雨量大时,有利病菌传播,多发病。

综合防治技术

加强树体管护

冬季清园时,结合整形修剪,剪去病梢病叶,并加以烧毁,以消灭越冬病菌。

重视树体修剪,使果园保持通风透光,降低园内湿度,同时要做到科学施肥、合理排灌、及时防治其他病虫害,以促使树势健壮。

护梢壮梢,通过叶面喷施磷钾源库800倍液,提升树体营养,加快新梢老熟,缩短疮痂病的危害期。

注意适期用药

第一次:掌握在春芽萌动时进行,即芽的长度不超过一粒米长以前,这是保护新梢的关键。药剂可选择苯醚甲环唑、代森锰锌、丙森锌等。

第二次:掌握在橘树落花2/3至期末进行,这是保护幼果的关键。药剂与上一次一样,选择偏保护性的,注意轮换使用。

第三次:在5~6月间,遇连续降雨或田间湿度大,幼果上出现病斑并扩展时,应立即喷药控制。药剂可选择偏治疗性的吡唑醚菌酯、嘧菌酯、戊唑醇、氟环唑、氟硅唑、丙环唑等,并配施一些保护性药剂如多菌灵、代锰等。

本文由农业助手团队编写整理,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农业助手(huaken005),且勿修改文章内容,修改必究!

柑橘疮痂病终极防治手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