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機關|幫復工復產,機關單位在行動

疫情防控不能鬆懈,經濟發展也要抓緊

機關|幫復工復產,機關單位在行動


區內各機關單位按照區疫情防控指揮部統一要求,結合自身優勢,積極幫助企業復工復產。


區政協機關

為企業復工復產聚合力、添動力、獻智力

走訪調研聚合力。主席會議成員深入四川捷進機電有限公司等46家企業,看生產、問經營、查防控,幫助復工35家,收集問題34個,已協調解決12個,為企業解難紓困。

宣傳服務添動力。發揮政協聯繫面廣、渠道暢通的優勢,通過電話、微信、進企業等方式,大力宣傳《成都市有效應對疫情穩定經濟運行20條政策措施》《郫都區有效應對疫情穩定經濟運行16條措施》等相關政策。

建言獻策獻智力。發揮政協提案、社情民意信息等履職載體作用,及時反映防疫和復工復產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提出針對性建議。目前已收到“由區領導牽頭成立民營企業妤困工作小組”“建立復工復產防疫物資保障倉庫”“對企業開展復工復產前、中、後防疫宣傳指導”等建議10條。


區公安分局

嚴打涉“疫”犯罪,保障復工復產

一是速破重大惡性案件。對重大惡性案件始終保持高度敏感,成功破獲“任某某虛假銷售口罩詐騙案”“德源陳某謊報疫情案”等一批案件,有力維護疫情防控期間社會秩序。

二是嚴打侵財類犯罪。受疫情影響,部分群眾長時間將車輛停放在無人看管路段,已連續發生10餘起砸窗盜竊車內財物案件,分局採取有力措施,於2月11日成功破獲“紅光砸車窗盜竊車內財物系列案”,擋獲犯罪嫌疑人馬某某。截至目前,共破獲涉疫電信詐騙案8件、盜竊案12件、強姦案1件、謊報疫情案1件,抓獲各類犯罪嫌疑人11名,打擊涉疫犯罪人員抓獲數、破案數、核查率均位列全市第一。


成都創新創業示範基地

“四舉措”保障133家企業有序復工

一是優化流程。制定《郫都區菁蓉鎮企業復工流程》,通過菁蓉管家、微信公眾號、微信群等渠道及時發佈,確保企業復工“不走彎路”。

二是防護安全。採取現場查看、不定期抽查和實時督查通報等方式,嚴格審查企業防疫物資儲備、防控措施、人員健康狀況等情況,確保企業安全復工。

三是靈活開工。針對雙創企業數量多、創客體量不大的實際,鼓勵4家企業、38名員工居家分散辦公。

四是信息暢通。落實專人每日將復工員工居住地等信息抄送相關街道(鎮),解決復工員工活動軌跡管理難題。


區人社局

瞄準企業用工,“點對點”服務促復產

通過微信公眾號、農民工和基層服務平臺等,發佈在郫用人單位招工、員工返崗服務流程圖,為1萬餘人提供健康服務和職業健康防護諮詢。安排專人每日收集彙總返崗職工和農民工出行需求,統籌做好區內企業返崗人員專車接返工作。已幫助3人“一站式”直達廣東、浙江務工地,14人從攀枝花直達郫都。建立行業主管部門和園區用工協調保障機制,在828家重點企業開展人社專員“點對點”服務,網絡發佈招聘信息12期,涉及172家用人單位、4123個崗位,點擊量超13萬。


區發改局

“三項舉措”促24個省市重點項目復工

一是復工情況日調度。2月15日起,對全區24個省市重點項目開工復工情況進行日調度,摸清項目用工、防疫物資、建築材料需求底數,督促責任單位加快協調解決現存問題。

二是幫助企業解難題。為15個省市重點項目協調6000個口罩貨源,分別為丹丹豆瓣、銀河磁體、影視硅谷3個省重點項目申報省疫情防控專項補助資金50萬元,著力解決企業防疫物資、建築材料不足等問題。

三是深入一線講政策。安排專人到項目工地現場宣講復工復產政策,提供指導服務,增強企業復工信心。


區經信局

建8大援企平臺,幫企業解難紓困

搭建金融服務援企、零部件協作配套援企、原材料保障、關鍵環節(技術)創新攻關等8大援企平臺,保障“規上企業類、疫情防控類、民生保供類、訂單緊迫類”優先復工,幫助老肯醫療、瑞琦醫療、蜀塔實業等企業協調應急生產流動資金6200餘萬元,暢通新希望乳業、品品食品、鵑城豆瓣等民生保供企業產品及原材料物流通道。


區商務局

問題導向,靶向施策,促服務業復工復產

一是針對企業防疫物資緊缺問題,多方協調,為重點服務業企業協調購買口罩22萬餘隻、消毒液1.2噸、酒精145升、體溫槍355支。

二是針對企業資金緊張、用工難問題,對接成都農商行等金融機構,幫助德惠、百倫、吉選等企業協調融資3.5億元,會同區人社局開展“春風行動”,協助百倫廣場、蜀都萬達廣場等企業通過網上招工100餘人。

三是針對扶持政策申報難問題,根據《成都市郫都區有效應對疫情穩定經濟運行16條政策措施》,擬定服務業企業申報指南,已梳理申報8家生活物資保供企業臨時電費補貼和4萬餘家批零住餐企業用水用氣補貼,併為4家企業出具緩繳公積金相關手續。


區司法局

“三強化”,為企業復工提供法律服務

一是強化公益服務。組建復工復產公益法律服務團隊,開展企業“法治體檢”活動,為企業提供政策性金融、減稅降費、社會保險延期等法律服務76次,針對涉企勞資糾紛、投訴等回覆 240 餘次。

二是強化線上諮詢。引導企業和職工通過“12348”公共法律服務熱線等諮詢法律問題及相關政策,現已提供法律諮詢265次。

三是強化矛盾化解。指導各行業性、專業性人民調解委員會及人民調解組織,積極排查化解矛盾糾紛,做到優先調處,快調快結,已調處各類矛盾糾紛30餘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