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为什么上海人把包子叫馒头,把馒头叫包子?

黑飞马的老北京生活


北方人基本上都是管有馅的叫包子,管没馅的叫馒头。不过上海人(包括江、浙一带的人)并不是像你说的那样反着叫,应该说他们只是对这两种食品的区分不像北方地区那么分明。比如他们将北方人称的水煎包,有些人称之为生煎包,也有一部分人叫生煎馒头。

实际在中国古代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管这一些外形比较类似的面食都叫馒头,包子这种叫法是后来才有的。由于北方过去一直都是以面食为主,剁馅儿,包包子这种作法与叫法应该说是出自于北方。而南方这种作法出现的比较晚,作这种生意的人又比较少,其中有一部分人就跟北方人一样也叫包子了,还有一部分人仍然在延续过去的叫法。

过去南方、北方交流比较少,于是就包子、馒头各叫各的,等北方人去了就会觉得很奇怪,明明你卖的是包子,怎么说是馒头呢?

其实这是一个非常正常的现象,不管南方人到北方去,还是北方人到南方来,都会发现让你觉得奇怪的地方,随着人口的流动,交流的增多,以后也就见怪不怪了。


涛声依旧Lao


从来都没有一个上海人会将馒头叫成“包子”,出这个问题的人,一看就是个“阿木林”。


敉园点评


上海统一是馒头,没有包子。包子是上海以外的人的称呼。我们有淡馒头,肉馒头,菜馒头。生煎馒头,小笼馒头。


穿心箭在飞翔


……我在上海白活了三十几年?三十年前可能上海人都叫馒头,现在叫包子的不要太多,有馅的叫包子,没馅的叫馒头…我女儿上海话都讲不好,你和我说现在上海人都叫馒头,活在上个世纪吧…年轻人你去问问,除了生煎馒头,肉包菜包叫的不顺口?有些人真的没有什么好区分身份了,什么都拿出来说事。上海海纳百川,谁还在乎这个,其他不说,现在家里有地暖的人家都是北方人?有毛病…就讨厌绝对的说这个那个


拖鞋1234


苏南,老家的确没有叫包子的,只有馒头,最喜欢吃的是小笼馒头,吃不起的是蟹黄馒头,小时候过年自己家里做豆沙馒头、萝卜丝馒头、青菜馒头,其他还有肉馒头、生煎馒头、甜馒头、咸馒头,北方的那种大个儿白馒头好像是九十年代初左右才出现的。不过现在人口流动性大,习惯叫法也在改变,好多人也开始称有馅的叫包子了。我觉得叫啥只是一种习惯,好吃就行了。


百分百有礼


60年代中国很穷很落后,当时上海经济作为全国最发达的城市难免也要节衣缩食,家里做馒头比买店里的便宜很多。父母都是地道的南方人,我妈是一个地道的常州人,我爸是毛笔之乡湖州人,男孩子胃口好,到了下午容易饿,于是我妈就学着做各种馒头,买来了蒸笼、面粉、酵母膏,记得那时候面粉分二种,精白粉和标准粉,价格分别为7分和5分钱,于是在厨房开始揉面,我妈第一次做的是菜馒头,我哥我姐和我急切的等待着喷香的馒头出笼,厨房间飘满了蒸馒头的面香,开笼咯!把热腾腾的菜馒头一笼一笼的倒入竹扁,可是馒头的个头小的出奇,馒头僵了,后来隔壁28号的阿婆说馒头做好要静放二十分钟才能入蒸笼蒸熟,叫醒面,当时觉得很传奇,面粉居然要醒下才能蒸。做僵掉的菜馒头虽然有点粘牙,但是热乎乎的喷香馒头已经全然不顾他的形状了。。。以后我妈还学做肉馒头、豆沙馒头,甜馒头(那时白糖是要配给供应的,只能用糖精片),我最喜欢吃的是我爸从他医院食堂买回的水晶馒头(馅是白糖和猪板油),后来我长大后再也吃不到这种馒头了。


伐要哈无搞


前些日子刚和外地同事探讨过这个问题,上海话在馒头前加定语,以决定馒头的属性,如肉馒头、菜馒头、豆沙馒头、花卷馒头、生煎馒头、小笼馒等。馒头我们称之为淡馒头,也有刀切馒头、高庄馒头等。唯一称为“包”的(我和上海同事想了半天,终于想到一个!)应该是外来的清真食品,牛肉煎包,上海话里没有牛肉煎馒头[捂脸]


孙元麟


这有一个历史故事:很早以前江南(苏杭一带)包括上海人只吃过米饭,没见过馒头和包子,一次中原开封人去小上海码头带去了白面,做了馒头和包子,当地人从未吃过,觉得非常好吃,就问这是什么食物,开封人觉得很奇怪,我大中原一岁宝宝都知道这是馒头包子,难道你们都不知道,于是就随口说是馒头包子,上海人拿着送给他的馒头包子回到家里后端出来炫耀,前后左右邻居非常好奇,纷纷前来看中原的食物,众人问这食物叫什么名字,但这人忘了哪个是馒头哪个是包子,告诉众人时正好说反,就这样传开了,改也改不了。


昆仑剑无影


我小时候,上海叫包子和馒头统称馒头,加糖的叫甜馒头,有馅的分别叫肉馒头,菜馒头,三鲜馒头等等。大学毕业后到北京工作。大约在十多年前,叫法就已经多样化了。叫包子的和叫馒头的都不少,b基本上年纪大的叫馒头的多,年轻人叫包子和馒头的差不多。而且普通话比上海话更普遍。


老羊不识途


江苏江阴的。我们这里也只有馒头一说,肉馅叫肉馒头,菜馅叫菜馒头。没有馅的叫白馒头或者淡馒头。记得刚去合肥上大学的时候,在学校食堂买东西,本来想买两个肉包子的,结果阿姨给我两个大馒头,风俗习惯太不一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