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7 冬棗的水分管理

1、澆水無目的,越多越好,使棗成本增加,效益降低

棗樹在年降雨500-550mm的運城市來講完全可以滿足棗園的正常生長,我市降雨時間基本與棗的生長需水規律相吻合,有些棗農在2002、 2003年年降雨約900mm 時,還給棗樹澆 11次水,最少的也3-4次水,這樣盲目用水,即造成水資源的極大浪費,又造成資金人工的浪費。

對策:應把澆水與棗樹生長需水時間結合起來,重點放在採棗以後,樹體營養儲芷期,如有一次澆水能力的地方,一水就放在秋季落葉前;應把澆水放在棗從果後的水肥臨界期即5月下至6月中下旬;如果幹旱放在棗果膨大期(7-8月)此期正是我區年

降水最集中的時期,一般不幹旱,不要澆水。

冬棗的水分管理

2、春水澆的多,樹葉黃結果少

很多棗農不知道棗開花生長是上年秋季樹體營養儲存而來,誤認為是早春澆水追肥而來,所以很多棗農進行春澆,但澆水後由於地溫低,帶來棗樹發黃、發芽遲,樹生長緩慢,坐棗遲或不坐棗。

對策:應重視秋科澆水,增加樹體營養積累,促樹抗凍、早發芽、早生長,春澆是促芽旺長,是促棗果生理落果的一個主要因素。

3、極度乾旱澆水,致使棗果大量脫落

不旱不澆這是很多人對棗園管理的概念。在極度乾旱時澆水,由於旱時葉片蒸騰作用比棗果大,很多水分從棗果中轉移到葉片中,極度乾旱澆水,物極必反從而促使了棗果的大量脫落。

冬棗的水分管理

對策:天氣大旱是有徵兆的,可以按天氣預報或天氣情況按棗樹需水時間進行澆水,把水澆在初旱期。如:旱連陰預示後期長期乾旱,則應在旱連陰後及時澆水,則有效克服人為生理脫落棗果。長期極度乾旱不要澆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