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好孩子都是誇出來的,你知道嗎?

龐健40


不一定。孩子的思維模式分為固定型和成長型兩種。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他們相信個人能力不變,害怕失敗,不願意接受改變和任何挑戰。如果失敗了,那就是你不聰明也沒天賦,再努力也沒用。而成長型的思維的人,認為能力是可以得到發展的。固定型思維的孩子更願意做心理舒適區的事情,這有這樣才能保證自己不失敗。成長型的孩子更喜歡能做多一些事情,挑戰越大,成長越大。其實,真的只做自己覺得舒服的事情,那麼一輩子都會庸庸碌碌地度過。為了讓孩子發展出成長型思維,那麼如何誇孩子就會很重要。

首先,誇獎要很具體,比如“你反覆閱讀了書本,找了重點,方法很棒”“你的作文中用了很多比喻句,開頭很好”。想想我們小時候的作文,老師點評很多字,總比只評一個甲要好得多吧。而浮誇還不如不誇,你真棒這種的就不要說了。隨便的稱讚會讓孩子覺得沒有存在感。

帶著期望的表揚不會讓孩子感受到你的認可。不要孩子考了90分,你說要是考100就更好了。不要經常打擊孩子,要給他一個有效的讚揚。放低自己的期望值。當孩子面對挫折時,告訴他正確解決的方法。讓孩子明白,一件事沒做好,只是一個行為,不是對自我的評判,更不意味著我不行。

誇獎也不能過度,誇獎不當會使得孩子成為讚美的奴隸。而是要讓孩子學會接受挑戰,從錯誤中吸取教訓。享受努力的過程。當孩子已經形成確定的能力以後,就不要再去誇他了。否則他會覺得你的誇獎很廉價。會懷疑。

所以,好孩子不一定是誇出來的。誇獎的方式也很重要,要儘可能地適度和具體。真正地讓孩子養成健康的自我意識,而不是隻通過他人的讚美去填補內心的空白。


壹父母


嗯,其實在大家眼裡呢,我是那種聽話懂事的孩子,我想每個孩子都有這樣的經歷吧,他們都會經歷學說話,學走路學吃飯,這個時候呢,大人們經常會說加油,寶貝真棒,從小我們就學會了聽好聽的話被誇獎會開心被批評,難過,因為有你們的誇獎,所以今天的我才會越來越好,在大家眼裡我是一個聽話懂事的孩子,你媽是不是特別厲害呀?是的,我媽媽是很嚴厲的,在別人看起來不起眼的小毛病他都會指出來準確來說呢,我應該是在嚴格的家庭裡被誇讚長大的,其實我小的時候就特別喜歡唱歌,因為媽媽總是誇我唱得很好聽,但是直到有一天我在班裡給同學們演出的時候,我聽到臺下的議論聲,我才發現其實我唱歌並沒有我想象中的那麼好聽,從那以後班裡的同學都給我起了外號,我非常傷心,發誓以後再也不要唱歌,也再也不能相信媽媽說的話了,但是媽媽仍然一如既往的鼓勵我安慰我,慢慢的我重拾了那份自信,因為沒有受過專業的訓練,所以一開始我節奏抓的很不好,經常會亂了節拍,但是媽媽仍然鼓勵我誇我唱的好聽,讓我多加練習,現在沒有人會說我唱歌唱的不好聽了,記得我第1次上臺演出的時候,我緊張的要死一趟,一趟的跑衛生間心都提到嗓子眼兒了,然後我看到對面的選手都是比我專業百倍的小歌手,我特別的緊張,但是一旁的媽媽看出了我的緊張,她安慰我對我說你是最棒的,你一定可以就算失敗,你在媽媽眼裡也是最棒的,聽到媽媽這番話,我的心漏了一大塊壓力也減少了許多,一開始我擔心如果我唱不好的話會讓媽媽失望,但是媽媽說無所謂結果如何輪到我,我大膽的走向臺前,雖然還有點小小的,但是我還是非常自信的完成了那場演出,下臺後我禁不住擁抱了媽媽,事後在想,如果沒有媽媽的鼓勵和安慰,可能今天的我還是個害羞膽小的小姑娘,今天我自信滿滿的站在這個舞臺上,就是想用我自己的經歷告訴大家,每個孩子都需要陽光的澆灌,都需要被誇獎和被認同,你的誇獎,我們更努力更進步,謝謝大家。


天庫


該誇的時候就誇,會增加孩子的自信心的。大寶兩歲半,以前很怕生人,不會跟陌生人講話的。上幼兒園了老師教她跟人打招呼,每天接她放學她跟遇到的每個老師同學都說再見,我誇她真棒,她很高興。而好多小朋友家長接著就匆匆匆匆的走了。現在我們去買東西,我會告訴她你是個棒寶寶,你去幫媽媽買點什麼吧。她很樂意去的。去醫院看病,我都還沒有開口,她就跟醫生吧啦她哪裡不舒服了


Jinyima




好孩子都是誇出來的,這個命題我不敢苟同!

對小一點的孩子、懵懂的孩子採用誇獎鼓勵,好像一盞點著的燈能照亮孩子朦朧的心靈、暖和孩子清冷的身骨;

對大一些的孩子、較懂事的孩子適時給予誇讚鼓勵,好比給正在短跑線上競技的運動員喝彩一樣讓其信心倍增,堅持到底直到取勝;

對劣性本來就不少、明知有錯還不認改的孩子,你能好歹不分也大加誇獎鼓勵一番行嗎?你若是這樣豈不是助其墮落而成了慢性的、柔情的殺手嗎?所以,誇孩子要因人因時因情而行,不可鬍子眉毛一把抓!誇對了好上加好變更好,誇錯了錯上加錯惹大禍!

好孩子有幾種:性格好脾氣好,不狂不怒,常帶一臉笑容,好習性可誇;學習好做事好,不惹事生非,凡事都往好處想,好人品可贊;身體好心情好,快人快語,幫人行動利索,好思想可誇;不怕苦不怕累、不怕髒不怕臭、愛勞動很勇敢,生怕自己落人後,好行為可贊……


好孩子要正確對待,脾氣好的不光“誇”還要“激”,誇多了久了會“變臉”、會“變懶”,激一激更努力;學習好的常做好事的,不僅要“誇”還要“花”,誇讓其信心更足,上進更快,花要捨得投入,買書買用具買旅遊門票,該花則花不得傷他(她);自覺性強的多替父母老師他人著想的,不但要“誇”更要“加”和“嘉”,誇有孝心、愛心、體恤之心,加指要加大學習範圍、加重承擔職責,嘉獎其成績、嘉慶其美名。

誇出好孩子,是短暫的可怕的行為!一旦誇過分了、誇多了、誇久了,就會滋生出一連串的問題來。如驕傲自滿、沾沾自喜、撒嬌偷懶、貪心不足,自信喪失、心靈失衡、畏懼挫折、沉迷讚譽……最終庸庸碌碌、一事無成!


東方G819


現在的育兒界流行一個觀點:好孩子是誇出來的。要說誇孩子,我是一百個贊同,因為誇孩子首先讓自己心裡感到舒服,其次孩子也會滿心高興,也就是說,誇孩子至少是兩廂歡喜的事情。


可是你真的會誇孩子嗎?先看一個故事:

有這樣一位媽媽第一次參加家長會,幼兒園的老師說,你的兒子有多動症,在板凳上連三分鐘都坐不了,你最好帶他去醫院看看。
回家的路上,兒子問她老師都說了些什麼,她鼻子一酸,差點流下眼淚,因為全班30位小朋友惟有他表現最差,唯有對他,老師表現出不屑。
然而她還是告訴她的兒子,老師表揚你了,說寶寶原來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鐘,現在能坐三分鐘,其他媽媽都非常羨慕媽媽,因為全班只有寶寶進步了!那天晚上,她兒子破天荒吃了兩碗米飯,而且沒讓她喂。
兒子上小學了。家長會上,老師說:“這次數學考試,全班50名同學,你兒子排名第40名,我們懷疑他的智力上有些障礙,您最好帶他去醫院查一查。”
回去的路上,她流下的淚。然而當他回到家裡,卻對坐在桌前的兒子說:“老師對你充滿信心!他說了,你並不是個笨孩子,只要能細心些,會超過你的同桌,這次你的同桌排在第21名。”說這話時,她發現兒子黯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滿了光,沮喪的臉也一下子舒展開來,她甚至發現兒子溫順的讓他吃驚,好像長大了許多。第二天上學,去得比平時都要早。

兒子上了初中,又一次家長會。她坐在兒子的座位上,等著老師點她兒子的名字,因為每次家長會,他兒子的名字在差生的行列中總是被點到。然而,這次確定卻出乎她的預料-----直到結束,都沒有聽到。
她有些不習慣,臨別去問老師,老師告訴她:“按你兒子現在的成績,考重點高中有點危險。”
她懷著驚喜的心情走出校門,此時她發現兒子在等她。路她扶著兒子的肩膀,心理有一種說不出的甜蜜,她告訴兒子:“班主任對你非常滿意,他說了,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點高中。”
高中畢業了。第一批大學錄取通知書下達時,學校打電話讓她兒子到學校去一趟。她有一種預感,她兒子被清華錄取了,因為在報考時,她兒子說過,他她相信他能考取這所大學。
他兒子從學校回來,把一封印有清華大學招生辦公室的快遞交到她的手裡,突然轉身跑到自己的房間裡大哭起來,邊哭邊說:“媽媽,我知道我不是個聰明的孩子,可是,這個世界上只有你能欣賞我……”
這時,她悲喜交加,再也按捺不住十幾年來聚集在心中的淚水,任它打在手中的信封上……


父母或老師以積極的態度對待孩子,孩子就可能朝著積極的方向前進;相反,如果對孩子存在偏見,孩子就可能朝著相反的方面發展。這種奇妙的心理暗示就是“羅森塔爾效應”。這一效應表明,一個孩子能不能成為天才,取決於家長和老師能不能像對待天才一樣愛他、教育他。表面上看,這是一個簡單的心理暗示,其實背後卻隱藏著深刻的道理。

很多事實證明,人的能力、性格的形成,相當一部分取決於周圍環境和他人的期望。由於孩子的心智尚未成熟,心理控制能力較弱,受暗示性較強,所以容易被大人的期望所左右。他們很容易相信和接受別人的判斷,會把外來的評價內化成對自己的期望和判斷。故事中的母親不經意中已完美的運用了“羅森塔爾效應”。我們也清楚的看到,家長積極的期望和心理暗示對孩子產生的非凡影響。

那麼準確運用“羅森塔爾效應”,需要哪些技巧呢?

1、誇的要真誠。誇孩子的目的是著眼孩子的未來發展,而不是為了滿足家長的心理需求,因此在準確掌握了孩子的實際情況,充分了解孩子的內心活動後,再用肯定的言行對孩子進行充分表揚。態度真誠,還包含對不正確的言行進行正面的疏導和教育。

2、誇的要適時。當孩子做事缺乏自信時,要用鼓勵的話語,肯定他的進步,誇他以取得的成績,為他打氣加油;當孩子做事兒快要堅持不住時,要用欣賞的眼光,看到他做事過程中的每一點成績,鼓勵他克服困難;當孩子做錯事時,應該找出孩子做事中的積極因素進行誇獎,並教會孩子一分為二的評價自己。

3、誇的要適度。做任何事情都應有度,誇獎孩子也不例外。適度誇獎是說不能孩子做什麼都必須誇獎,不能因為“羅森塔爾效應”有好處而就濫用;適度誇獎還應該注意語言準確,避免“你真棒”,“你真了不起”等假大空的帽子滿天飛;適度誇獎還應該注意避免物質獎勵的無限疊加,最好精神獎勵與物質獎勵相結合,且以精神獎勵為主。

家長朋友,只有將目光放在孩子未來上,抱著真誠的態度,並講究誇孩子的技巧,才能誇出真正的好孩子!

楊耘: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韋志中心理學網校學校心理學系主任

楊立雄:韋志中心理學網校學員


韋志中心理學網校


這是許多人的一個共識,殊不知,這話有瑕疵。

1.一個孩子的成長,包括心理成長和身體成長。心理成長跟身體成長一樣,都需要一個過程,這個過程,比之身體的成長更重要,更需要歷練,一味地誇孩子,對孩子的成長不利。

2.從孩子角度來說,一味地誇,時間久了,孩子在心裡會有一個錯誤的認識趨向:我做什麼都是對的。這很可怕!因為孩子意識裡會混淆是非的界限,沒有一個清晰的是非觀念,自然就沒了評判是非的標準。

有一句話叫做“過猶不及”,就是這個意思。弒母案件中的吳謝宇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他從小就是在誇獎語言的海洋中成長起來的,他有一種王者的優越感。所以成人之後,他自以為是,連含辛茹苦養大他的母親都不能違拗他的任何想法做法,不然就要滅之以後快。

3.從家長和老師角度來說,誇孩子是一種語言獎勵機制,都是想讓孩子更優秀,但把握不好時機分寸,不僅起不到作用,反而會讓其他孩子心生嫉妒,引來冷嘲熱諷,或者使孩子的受挫能力降低,難以在社會生活中立足。

所以該誇時誇,不該誇時就閉嘴。

4.誇孩子也要因人而異,這叫因材施教。不能依據孩子特點而誇孩子也不可取。一般缺乏自信的孩子要多誇,膽大妄為之人就要少誇。孔子就是這樣做的。


子路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冉有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公西華曰:“由也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赤也惑,敢問。”子曰:“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子路一生追隨孔子,但因其行事魯莽,易於衝動,所以孔子就很少誇讚他。而對於做事謹慎、謙恭有禮的顏回經常表揚,激勵其不斷進步。


格超梅上


教育孩子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沒有單一的方法,更沒有具體的模式,“好孩子是誇出來的”這句話,我有一些看法,與大家一起探討。

1、誇孩子要有一個度。“誇”本來就有擴大之意,過分地誇,容易讓孩子鍺誤地理解為做事情原來這麼容易成功。導致孩子每做一件事都不求精細,敷衍了事;每思考一個問題,不求甚解,表面淺析。

2、誇孩子要分場合。合適的場會進行合適的誇讚,會帶給孩子正能量;如果在不合適的場合給予一味地誇讚,其效果並不佳,甚至是負作用。不該當眾誇的,應該私下單獨誇。

3、誇孩子要因人而異。由於孩子千差萬別,性格、愛惡迥異,有些孩子喜歡受誇讚,越誇讚越有動力;但有些孩子一受誇讚,心就會飄起來,洋洋自得;還有的孩子只圖虛榮,只聽誇讚,受不了批評和挫折,意志十分脆弱。

受誇是人之秉性,但一味受誇未必是一個好孩子。教育孩子應該寬嚴有度,好孩子應該是鼓勵與鞭策出來的!


煙竹塘風情


然而我並不覺得孩子都是誇出來的。首先,我不知道問題的提問者有沒有帶過孩子,如果你帶過孩子,我想你應該能感覺到,由於孩子的年齡太小,心智屬於未開發階段,做什麼全憑自己喜好,且不考慮後果。這個時候他做任何事你都要誇嗎?其次,如果孩子的某一件事確實做的差強人意,這個時候你都要誇的他的話。久而久之,孩子會形成以自我為中心的想法,說白了就是盲目自大。一旦形成這種性格,在小的時候可能提現不出什麼後果,等到了社會上會有人教他做人的,這個時候孩子是不會感激你小時候老誇他的,他是會恨你的。最後,提出這個觀點的人,估計是受到了說網上不要打孩子的觀點的影響,醒醒吧,別做夢了。我小時候就捱過揍,也沒見我形成什麼逆反心理,什麼報復社會的心理,畏首畏尾什麼的。有的時候小孩子就是不揍不長記性,但是不能孩子一調皮就揍,要有尺度。最後,回到本題,孩子什麼時候該誇呢?某一件事孩子確實做到很好。在誇的同時也要給孩子提個醒,防止孩子盲目自大。還有不要老誇你的孩子。如果你的誇很廉價的話,你的孩子也會很廉價的。


眉目生活小知識


好孩子都是誇出來的,這個觀點我認同。

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很多有教學經驗的老師都認同一個觀點,就是鼓勵式教學,就是為了給孩子信心,增加孩子的學習或勞動的積極性,誇獎和鼓勵是為了讓孩子認同老師或家長的意見,達到引導的效果,成為積極向上、充滿正能量的好孩子。

當然,鼓勵式教學不僅僅是說好話給孩子聽,一味的誇獎就成了討好孩子了,會讓孩子飄飄然的,鼓勵式的教學是讓孩子認識到缺點並能改正和提高,比如孩子寫字不認真,很多家長就會批評:怎麼寫字的,東倒西歪,亂七八糟的,難看死了。

這樣的話說上百遍往往也沒效果,孩子的字該亂還是亂。因為孩子不知道什麼樣的字就是好字,你沒給他一個參考的樣子或標準,孩子都有逆反心理,你越想讓他好好寫字,他越不願意好好寫。

試一試用鼓勵式教學的方法吧,應該這樣說:你的字怎麼寫的怎麼潦草呢,上次不是寫的挺好嗎,又不認真了,你按著字帖那樣工工整整的寫,達不到字帖那麼美觀,也要儘量接近吧,你如果現在不鍛鍊的把字寫好,將來就的花更長的時間,下更多的功夫去練字,你想想應該怎麼做吧。


這樣是說法會讓孩子覺得自己越來或上幾次的字是寫的挺好的,我能寫好,只是這次不認真了(即使孩子的字始終很差,也最好別說你寫的爛字沒個改了等類似的話)他會增加信心、增加積極性去寫的好一點,甚至更好,而且他有參考,自己的目標就是家長說的字帖的漂亮字,雖然很遙遠,但孩子有了目標有了標準。

教育孩子時不適用將孩子“一巴掌打死”的教育方法,類似“你這輩子算完了”“你就這點出息了”“死狗扶不上牆”的話,會嚴重傷害孩子的自尊心的,對提高教學質量也沒任何意義。

在鼓勵和關愛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充滿了愛,就是好孩子、好人,他們以後會積極幫助別人回報社會。相反在苦惱和沒有關愛的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孩子會缺乏對社會的愛、甚至會憎恨和報復社會,就成了壞孩子了。


孩子是中國的未來,希望每個孩子都是積極樂觀、充滿愛心的好孩子。


大龍號


1.一個孩子的成長,包括心理成長和身體成長。心理成長跟身體成長一樣,都需要一個過程,這個過程,比之身體的成長更重要,更需要歷練,一味地誇孩子,對孩子的成長不利。

2.從孩子角度來說,一味地誇,時間久了,孩子在心裡會有一個錯誤的認識趨向:我做什麼都是對的。這很可怕!因為孩子意識裡會混淆是非的界限,沒有一個清晰的是非觀念,自然就沒了評判是非的標準。

有一句話叫做“過猶不及”,就是這個意思。弒母案件中的吳謝宇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他從小就是在誇獎語言的海洋中成長起來的,他有一種王者的優越感。所以成人之後,他自以為是,連含辛茹苦養大他的母親都不能違拗他的任何想法做法,不然就要滅之以後快。

3.從家長和老師角度來說,誇孩子是一種語言獎勵機制,都是想讓孩子更優秀,但把握不好時機分寸,不僅起不到作用,反而會讓其他孩子心生嫉妒,引來冷嘲熱諷,或者使孩子的受挫能力降低,難以在社會生活中立足。

所以該誇時誇,不該誇時就閉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