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如何正确看待大冰的书?

夏殇-恋古


大冰,80年生人,油画科班出身。他有这多重身份。作家,主持人等等。

对于大冰的书,我第一次看到他的书是16年,书名叫《阿弥陀佛么么哒》。这本书的书名一下子就引起了我们兴趣。买回来第一本书,看完,觉得还是不错,于是相继买了《好吗好的》,《我不》,《乖,摸摸头》,《他们最幸福》。



这些书里面的故事很容易引起人的共鸣吧!个人看法。除此之外,他书里面的主人公都是身边真实存在的人物,都是一系列的小故事,或许有些内容有夸大的成分在里面,但是不能否定,故事是写得真好。

像我这样的假文艺青年,就是喜欢读这样的小清新的句子,处于一种喜爱吧!

尽管他的书比不上什么名著,或者一些更有哲理性的文章,但是在快餐文化的影响下,我们也需要读一点小情调的书,来洗一洗的我们的大脑。

如果觉得你读他的书就好像在说你的人生,那就是共鸣。



:浪荡天涯的孩子,忽晴忽雨的江湖。祝你有梦为马,永远随处可栖。

:万事万物林林总总。既非凭空,亦非独立存。必是姻缘和合聚华而成。

:生如逆旅单行道,哪有岁月可回头。


十三说故事


一次接触大冰的书《乖摸摸头》因为看到在当当畅销榜前几名。那时候在电脑上试读了 对不起 这一篇。看哭了,这还是我第一次看书哭了呢,就买了下来,回家嗯…很快就看完了,感觉……对不起 那一篇是最好看的……不然为啥要放在试读部分里面。

虽然有点小失望,我还是买了大冰的第二本《阿弥陀佛么么哒》好嘛,更看不下去了……我不像一些人随口贬低一些语言为心灵臭鸡汤,可能是大冰的这种写法让我有点厌倦了吧(大狮子没办法)一个故事有好长,我只想知道情节。

大冰的文笔我觉得还是很好的,为什么一些可以使人们有共鸣却用了另一种方式讲出来的话就叫做烂鸡汤?书的封面雨和插图都挺好的,我也都记下来了那些好的句子,我也在作文里面用过,我觉得可以给我的文章增色不少。所以我不同意很多人说大冰只是打着江湖流浪的旗号来装逼熬鸡汤……

我也不造该怎么评价大冰,我很疑惑他老是在外旅游,难道他真的没有一个安定居所吗?他的父母难道还年轻吗?不用他照顾吗?我觉得这不是一般人能够有的说走就走的旅行的条件(这话好别扭,凑合着理解吧)他真的没有牵挂么……

但是大冰的书后语我很喜欢,尤其是那一句:喜欢我的书就好了 没必要喜欢叔 。是哈,喜欢书就好了(虽然我也不是很喜欢书)因为大冰好像脾气比较火爆……


笑搞


我看过大冰写过的全部书,一开始是因为朋友推荐,后来自己买了一本《乖,摸摸头》来看。毫不夸张的说,我一拿到书就看入迷了,一天就看完了,当时的感受就是天啊,他的文风太独特了,讲的故事太有意思了,书里描写的生活好向往!那句“愿你即可朝九晚六,又可浪迹天涯”深深打动我,我一度期盼着自己毕业后也能过上这样的生活。

然后我又买了他的《阿弥陀佛么么哒》和《他们最幸福》,又是一顿狂看,当时还安利给朋友看。怎么说呢,我觉得大冰很有江湖气息,不同认知中的文艺作家,写的是一些常人很少经历的江湖故事,所以很容易吸引大学生吧。

我关注了他的微博,觉得真人和书里差别也不大,说着写粗话但是又很有江湖义气。经常回复粉丝评论,还会给粉丝力所能及的帮助,有一次还发动小屋的歌手给在病床上的粉丝唱歌,新书会跟出版社争取到让大多数穷学生买得起的价位,即使自己少赚钱,总之很多举动挺温暖的。

而新出的《你坏》,我在书店看的,觉得故事不是很新了,没有当初那种惊艳感。可能随着时间推移,我有更多自己的独立想法了。现在觉得他的书更像一种轻松解闷的书,偶尔看一下还可以,经常看也记不住什么深刻的东西,至少我是这样的。至于很多人说他老是教唆年轻人辞职去旅游之类,我觉得见仁见智吧,他一直有在书里说自己反对盲目地看世界。我觉得他的书大家可以拿来开眼界,但是不能全部拿来当成自己的人生,毕竟现实因素也要考虑,别人有别人浪迹天涯的本事或者资本,你没有的话,就别瞎凑热闹。

我是首席娱乐吐槽官,每日分享最全面的娱乐资讯与点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喜欢的可以关注我!


首席娱乐吐槽官


我一定要先说一下我和大冰之间的…额…对不起,我们之间并没有啥

除了握过两次手,摸了一次我的头,每本书的签名版我都有之外也没啥了

嘻嘻~

看的第一本是放假的时候看的摸摸头那本,回校之后刚好赶上百城百校畅聊会。

签售的时候我说叔能摸摸我的头吗?

叔就摸了下还揉了揉。

开心到飞起,咋说也是个公众人物不是!

后来补了他们最幸福,和之后出的书也都看了。

怎么说,看到后来觉得都跟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似的,看多了就腻了。

后来网上有一段时间,对大冰的评价很不好。现在好像也没好到哪里去。

这种评价确实会影响到自己的判断。

但是!后来听过这么一句话,如果你看不上你的领导,但是他能坐到如今的位置一定是某些方面强于你。

深以为然。

所以大冰能走到如今的位置,不得不承认,他确实了不起。

几年前,斜杠青年这个词还没有这么火。

现在想来,他应该是我接触到的第一个斜杠青年了,哦不对,是大叔!

至于怎么看待?

他书中的人物、故事、江湖看看就好,别冲动!别冲动!别冲动!

毕竟他也是进行了适度的夸张手法。

不管怎样,开卷有益,这个风格对口味就看看,不对口味就拉倒不看。

没啥黑的,毕竟人家的生活是我们中的绝大部分人达不到的。

最后祝我们都可以既能朝九晚五,也能浪迹天涯!平行世界,多元生活!


娱乐八卦二三事儿


只说自己,不喜欢。大冰在我们学校办过售书会,那时起我开始了解这个人,不说人单说书。那时候跟风买了几本,都读了,客气的说,很一般。

我觉得文学作品,要么有文采,要么有思想。很遗憾,这二者大冰的作品都没有。

文采,书中很多故事杂乱,能感觉到除了一两条线有痕迹地用些手法,其余的叙事太乱,我说的是“太乱”。不是文章长就可以不构思结构,不是表现质朴风就可以把句子像不要钱一样一股脑抛给你。最简单的证明,读到结尾已经忘了前一半的内容,不是偶然,九成故事都如此,你说他文采好合适吗?

思想,你想写什么?捕捉人性向阳面,高大上吗?no,我告诉你这东西生活里有的是。现在流行将许多独立的故事汇编成书,换句话说不需要整体构思,增添删去任何一个故事都没事,甚至瞎编的也无所谓,作家门槛够低了吧?还不够。有的正从叙述者转变为记录者,拿别人的故事也没什么,你得把自己的观点说明白了吧。得,人家不说,留给读者,那我要你干什么?很不巧大冰就是之一,甚至觉得是首当其冲的一个人。读他的书直观感受:

1.他自己在故事中角色很多余!这就是水平不够的体现。

2.贬损朦胧。尽管早就知道要写“向阳面”,但就是好感不纯。往好说,叫展现人性的立体,往坏说就是不三不四。二者是有区别的,这才见水平。

3.“愿你既能朝九晚五,又能浪迹天涯”这不就是废话吗?不然你说有什么意义?写一些假大空的句子,自己就有深度了吗?读一些令人玩味的词,也觉得有深度吗?我是不行,骗不下去!

那为什么他这么火?因为他就不是专职作家,人们喜欢更多是这个人。过着远端的生活让人向往很正常,加上他这全国分享会,无非赚名气罢了。

写了这么多,只是写自己的真实看法,不想攻击谁,大冰的粉也见谅,你得容得下别人不喜欢。文字的高下难以评判,我也不是什么高人,但聊到这个人那就说说。爱读的您接着读,不爱读的咱也算互相支持。只是写给那些还不认识他,有点闲钱买书看着玩的朋友,别买啦,后悔不值!


星晕_


碰到时代痛点的文字快餐商品。

书店工作者。去年的时候大冰来我们店里签过售。算是我们店开业来规模最大的作者签售会之一。签售当天人太多了,我们的同事基本都在维护秩序。我站在队伍旁边,一遍一遍的交待着签售的注意事项,正巧当时我们店里的保洁阿姨在旁边自言自语被我听到。当时她盯着排出了门外的队伍说:怎么全是小姑娘呀。

这确实是一个不能反驳的事实。青春文学的大多数读者和消费者,以18岁到25岁的学生为主,而且大多数均为女性。这是很有意思的事情。结合这些书中的内容,多以美好的青春爱情,文艺的日常生活为主,就不难理解这个现象。

书中的故事都有一个共通的特性,那就是突出生活的美好,弱化现实的残酷。文学或多或少都会有虚构的成分。青春文学里的故事和生活我们不能去追究它是真是假,毫无疑问的是这样的生活是这些消费者的向往和憧憬。这种憧憬间接的体现了对现实的或多或少的不满意。

我们再来思考一下所谓现实,是一个什么样子的状况。简单来讲,现实并不只有享受和权利,还有义务和责任。而这些书里的故事,刻意的弱化过程,突出美好的结果。说假话是一种欺骗,说出事实但只说出一部分事实,也是一种欺骗,甚至后果更严重和危险。

这就很好理解为什么消费主体多为女性了。中国封建社会几千年,男尊女卑的社会现象也存在了太长的时间。现当代女性意识的觉醒虽略有成效,但终究无法撼动是根源。男尊女卑不止意味着男性比女性享受更多的权利,还包括男性对社会应负的责任也远远多于女性。即能者多劳,多劳多得。而社会根本没有给女性付出的权利,所以她们并能真正的被社会接受,她们只属于附属品,她们的位置决定了她们不能真正的了解这个社会的真相,所以本能的选择趋利避害,物质成为了(或者说一直都是)她们对生活的主要期望。男性也在这种环境下,本能的优先充裕自己的物质生活。这是一种恶性循环。包括国内和国外(尤其是国内),我们都认为我们的女权运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其根源并没有真正的得到广泛认知。男性对自己认知太高,女性对自己认知太低,这就是这个时代的痛点。

所以大冰们的感觉是敏锐的,他们能把这种感觉以商品的形式制造并贩卖出去。而且市场真的很大,结果就是名利双收,何乐不为。


普利斯东特先生


不同的人去读大冰的书,都会有不同的感觉。

有的人说他的文章就像是一碗鸡汤,也有的人说他的文章就像清晨的一杯凉白开。也会有人拿他的书和张嘉佳的书比较。

我挺喜欢读大冰的书的,喜欢他故事中的一个个人物,真实,平凡,有的时候我会感觉,我自己就是那某个故事中的主人公。

从第一本《他们最幸福》到最近的一本《我不》,在他的书中,我看到了我还没有经历过得江湖,以及江湖中形形色色的人。

期待大冰的新书。


逆态渡


大冰的书拿起来看会停不下来,因为故事真的很精彩很吸引人,连从来不看畅销书的我爸偶然翻到,因为无聊看了几页,再放下书就已经看好几个故事了。但真的是因为写的好吗?

这书显然引起了他的兴趣。看完后他立马很感叹里面人物的生活,尤其是大冰本人的。辞去了在外人看来光鲜亮丽的工作,毅然选择了自己真正热爱的生活,并且还在路途中遇到了那么好玩的人和事。爸爸在体制内工作了一辈子,中途多次想下海经商最后都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放弃了,大冰的故事好像唤起了他内心已经沉睡了的一面,现在想起感叹万千。

但大人毕竟是大人,他们的对于外来知识的判断很谨慎,处理信息的手段比我们高明。等他感叹完继续看,就发现了问题。好像每个故事都是那个套路,大冰知道哪个点最能戳到读者的内心,就会在那写点上下足功夫,故事好像都是为了写而写,没有自己本身的灵魂,而仅仅是为了取悦读者。再思考下去,羡慕归羡慕,这本书能激发回想起当年的自己固然是好的,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别人的故事是不因该影响到自己人生选择的。

所以被人造故事迷惑了几分钟的我爸,最后得出结论,这是没什么营养的口水书。有空闲着可以看看,但千万不要当真了。但如果真的想看些对自己个人提升有帮助的书,不推荐。


呼噜喵小娱


现在经常有人说鸡汤之类的话,说实话,我特别反感。在他们看来类似大冰的书就是鸡汤,烂鸡汤,我并不觉得写出这些有些文艺,偶尔有点多愁善感的句子是矫情无聊的,只是你没有那个文采,没有去把想诗意的心罢了。

我看过几片大冰的文章,听过他的一首歌,我觉得他是肚子里有故事的人,他拥有诗和酒和远方,虽然听起来矫揉造作,但我不得不说,我也想要那样的生活,我也想在夜深人静或是失意的时候,可以用多愁善感的话来安慰自己。而且我挺喜欢很多所谓的鸡汤,因为多少对心灵都是慰籍。


obeeeeeeeeeeeeeeee


我感觉他的书是一个文青,在走出大学和跨入社会阶段必读的书。

但是如果你不是个有穷游情怀,流浪情节的人就另外说了。

读第一本书的时候我读大二,满心的穷游绿皮火车与逃票,满心的世界如此大说走就走,当我第一次读他们最幸福时我不禁感慨,我天这个世界上真的有人过着你最向往的生活,并且有工作有梦,走马有天涯,我内心彭拜到一度要去丽江,尽管是个穷学生,也一定要去小屋坐坐,不然不枉此生。

第二本书出的时候,在公司实习,买了之后周末休息就看完了,看到一半不舍得看了,然后再看忽然感觉无聊了,依然记得那个下午,坐在沙发上看着,忽然感觉怎么所有的故事都是这个风格啊,突然的不喜欢看了。也许因为我的立场变了,也许因为我已经认识到了一些事了,总之忽然感觉那时他的微博书和演讲都是一种风格,所以就放下了。

第三本书的时候辞职创业期,懒得买,但是还是带着好奇在喜马拉雅听了,听了几篇不了了之,现在也不知道又出来新书了吗?

说了这么多,只是想说虽然现在我已经不再对那种方式的写作感兴趣,或者是书里描写的东西已无法激起我的好奇心,我时常怀疑我在长大,作者应该也在经历人生不同的变换,为什么他还是停留在5年前的风格和状态,比如最喜欢的刘同,也是一直执着于一种风格,但是又想也许这是为了迎合读者,迎合一部分有这种情节的人吧!我们在老去,但是总是有人在长大,总是有人正青春。所以总有些人走着我们来时的路,在疯狂的追他们的书。

最后我感觉我是他的书的受益者,虽然我现在不看了,但是得到了精华,随着工作时间越来越长,年龄越来越大,书中提到的朝九晚五与浪迹天涯,也在深深影响着我。感谢这几本书,在那样一个初入社会懵懂无知,不知未来在哪里的时候,给了我一种生活理念,并且我一直为这个理念的实现在奋斗着。

愿你我带着最微薄的行李和最丰盛的自己在世界中流浪。

个人分享,无感别喷,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