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5 培養孩子堅忍不拔的毅力,讓孩子走向成功,家長們應該怎麼做呢?

小林現在上高一,由於中考失利,進了一所普通高中,讓他覺得很失望,決定在普通中學裡也發奮學習,考一所比較好的大學。在開學的第一天,小林就定下了學習計劃,把每天的時間安排的滿滿的。可是他堅持不到一週,就又恢復了平時懶散的習慣。爸爸媽媽看到小林沒有按計劃來做,就在晚飯後找他談了話,鼓勵他堅持下去。小林當時又下定決心,一定要堅持下去。可是,沒過幾天,就放鬆了對自己的要求,就這樣週而復始,造成的後果就是學習一直沒有起色,而本人則極其內疚、自責,天天陷入苦惱當中,對自己的能力產生了很大的懷疑。家長是看在眼裡,急在心裡,不知道該怎麼幫助他。

培養孩子堅忍不拔的毅力,讓孩子走向成功,家長們應該怎麼做呢?

案例分析

從心理學的角度看,小林堅持不下去的一個最重要的原因是缺乏毅力。缺乏毅力的一個比較突出的表現就是做事情虎頭蛇尾,難以堅持。對於小林這種情況,在學生中是很常見的,經常有人將藍圖計劃得特別好,但是最後確因為缺乏動力而以失敗告終。

毅力不是天生的,主要是靠後天的教育培養。一個小孩子,幼兒和小學低年級會表現出毅力品質的初步狀態。小學三四年級開始,毅力品質的各個因素髮展很快。因此必須從小抓緊毅力品質的培養,一點也不能放鬆。

毅力主要在實踐行動中培養,適當講道理是必要的,但關鍵是實踐。每個孩子都有一定的意志力,只是強弱不同,如果具體分析,其強弱的具體環節不同,要從孩子實際出發,找準弱點。比如有的孩子做事情虎頭蛇尾,一開始決心很大,幹勁很足,但是三天熱乎勁兒,後邊就稀鬆平常了。這種孩子毅力品質的優勢在確定目標、確定行動階段,而弱點在於堅持性和自制力上。對待這樣的孩子,在確定目標之後,要打預防針,提醒他一旦幹起來,就要克服困難堅持下去。在行動過程中,則要幫助孩子正視困難,克服困難,加大自我管理的力度,不斷的激勵他。在接近目標時,尤其要講“行百里者半九十”的道理。有幾次這樣的過程,孩子的薄弱環節就會得到扭轉。

培養孩子堅忍不拔的毅力,讓孩子走向成功,家長們應該怎麼做呢?

為了培養孩子的毅力,家長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給予幫助:

1.幫孩子確立短期目標

心理學中有一個“爬山法”, 就是將長遠的大目標分解為短期的小目標,然後一步步地去實現,這樣不至於在實現大目標的過程中覺得毫無希望或暫時看不到成果而缺乏動力。打個通俗的比喻,爬山的時候,如果總是看山頂,會因為終點太遠而喪失信心,但是如果把這段路途劃分成一個個小段,爬起來就有信心得多。小林自己實際上是有一個長期目標的,就是考上一所好的大學。但是這個目標在短期內無法看到效果,以至於小林沒有動力去堅持。這個時候家長可以幫助她將大的目標換成一個個小目標,比如這次單元測試的分數要達到多少,這學期期中考試的名次是多少。這樣一步步的實現,從而達到最終的目的——考上比較好的大學。

2.制定詳細的學習計劃

按照學習情況安排一個循序漸進的學習計劃,然後嚴格按照學習計劃進行學習。這個學習計劃可以具體到每天的時間安排,比如早晨幾點起床,幾點開始學習某個學科,學習時間為多長,學習多少等。

3.家長及時關注孩子學習問題

家長要及時關注孩子的學習進展,對存在的問題給出意見。指導、檢查計劃執行情況,並幫助孩子。確立短期目標、修改學習計劃,以使更合理。

培養孩子堅忍不拔的毅力,讓孩子走向成功,家長們應該怎麼做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