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日本士兵战败回国后受到了怎样的待遇?

潇泊兔


回答这个问题,要综合日本的“恩给”制度、长子继承制以及美援等方面一起介绍,但毫无疑问,这片文章里见不到所谓的“为什么不去为天皇效忠?你去剖腹自杀吧”类似的娱乐性质回答。

恩给制度

1875年,日本设立“恩给”制度,实行于陆军和海军退役兵士,根据服役年限、军功、伤残程度给予不同的额度,死亡士兵的家属也可以得到为数不菲的抚恤款或补助款。

1923年10月1日,正式实施新订的《恩给法》,对军人和公务员的退役和退休给予补助。

1946年2月,盟军驻日司令部发表评论,称日本军人恩给制度是“世界上最恶劣的制度”,予以废止。

由此可见,日本士兵战败回国后,在1946年2月前,是享受日本政府提供的恩给补助的,比起普通国民,他们更能获得最低的生活保障。

长子继承制

战前日本一直采取长子继承制,因为日本土地面积有限,这种方式使得农村的家产得以被长子继承,不至于越来越小,长子以下的儿子大多选择进入城市,成为工商业组成部分。所以,战后的日本士兵,是长子的都还可以回到农村,那里有他们足以生存的土地和产出。不光是能生存,还可以过得很好。

1947年,日本制定的新宪法改变了这个规定,诸子皆可以享受父母遗产。

美国援助

城市里生活的非长子退役士兵们,在战后初期,与其他国民一样,也饱受饥饿威胁,事实上其他国内居民反而已经习惯了,在战争后期为了紧衣缩食支援战争,他们就一直是这样过的。

退役士兵们除了恩给之外,他们确实在城市里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战争已经把工业破坏殆尽,重建需要时间,只有有限的成员会进入公务部门当警察或获得其他职位,大多数需要自谋职业,其中一个很大的流向是黑市,最主要的售卖品还是粮食。在全日本超过15000个黑市里,随处可见穿着“败战服”和“败战靴”的退伍士兵贩卖高价粮,个别人员还加入了黑市管理者的队伍,也就是所谓的黑帮。

在最关键的时刻,麦克阿瑟从美国等各处调来70万吨粮食,解了日本1945年到1946年的那段燃眉之急。

最后,还是回头来说说恩给制度,美国给废除后短短几年后的1953年,日本又恢复了这个“最恶劣的制度”,一直持续到现今。

日本在世的二战士兵,日本政府给予每人每月12万日元的“退役抚恤金”,每人每月5万日元的“战争补贴”,每人每月3万日元的额外“恩给”,再加上厚生省每年支付的“厚生年金”,共计每人每年275万日元(折合现在的16万元人民币以上)。这还不包括不定时向战死者家属发放的特别抚恤金,1995年这次最为大方,向将近310万个战死者家庭分别支付高额日元抚恤金,总计达到5238亿日元。

日本普通士兵战后所能获得的基本保障,值得我们借鉴,也值得我们警惕,并不是值得我们嘲笑的对象。


历来现实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在中国及亚洲战场的数百万日军士兵全部放下武器,随后各国安排交通工具,陆陆续续把这几百万士兵送回了日本国内。在任何一个国家,士兵无论胜利或失败,只要能活着回来,都会受到如同英雄一般的欢呼,政府也会给予很高的待遇,但是日本却是一个特例。

回到国内的日本士兵,迎接他们的不是鲜花,不是掌声,更没有欢呼,而是无处不在的鄙视目光。那些战死者被捧上了天,灵位入驻靖国神社,而这些活着的人却被当成了懦夫。日本人从小深受军国主义思想的影响,为天皇而死,无上光荣。但是现在天皇战败了,他们却活了下来,这就是最大的耻辱。这些回国的士兵,不仅政府不给安排工作,甚至连他们的死活都不管。

这些士兵为了生存,只好去打零工,或者跑到美军基地,向美国人卑躬屈膝,只为了得到一碗饭吃。很多日本姑娘不愿意嫁给这些战败回国的军人,连孩子们都嘲笑他们。他们只能去当乞丐,这与他们在亚洲战场上趾高气扬的样子形成了明显的反差。

在万般无奈之下,很多日本退伍士兵最后选择了加入社团,抱团生存,所谓的社团,也就是黑社会。日本也成为了全球唯一一个黑社会合法的国家,主要原因就在这里。政府考虑到了这些加入黑社会的成员的现状,只要他们不对社会秩序有特别大的破坏行为,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但是,有一个现象值得注意,那就是无论当时的日本政府对这些士兵再怎么不闻不问,也很少有士兵对政府有怨言,更少有士兵去街头打砸抢,那种深入骨髓的军国主义崇拜令人不寒而栗。


动如脱缰兔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客观的说,日本政府善待了他们的老兵。

1953年,日本总务省制定了按照军职高低发放抚恤金的《援护法》,一直延续到今天。日本二战老兵的抚恤金待遇,具体如下:对每个参加过战争的老兵和阵亡者家属一次性给予高额战争抚恤金(一说超过百万元人民币)。

对于仍然在世的老兵,日本政府给予每人每月12万日元的“退役抚恤金”,每人每月5万日元的“战争补贴”,每人每月3万日元的“恩给”(由天皇支付),直到老兵去世。这样,老兵每月可以拿到20万日元的补贴,约1万多人民币,用来生活是够用了。

这些老兵中,很多都是在中国犯过各种罪行,包括参加过南京大屠杀的恶魔。

但日本政府对于他们,仍然给予很高的福利待遇,这让这些家伙非常感激,到死都忠心天皇。

这也是日本国内右翼势力,始终保持一定力量的原因。

看看下图这些老兵的丑恶嘴脸。


萨沙


战后从1945年一直到50年初期,日本先后有770万军官和士兵退伍。除了极少数被送上军事法庭的人,绝大部分都重新回归日本社会。

1945年的日本,城市已经全部变成废墟,名古屋78%的房屋,东京65%的房屋全部被摧毁,超过2000万人无家可归。失业工人,退役兵,失去房子的妇女儿童,挤满了及剩下的房子里,上野公园,车站,废弃的建筑物,都是栖身之所。日本电台里面的寻人启事一直播放到了1962年。

战后日本退伍兵回国以后,也造成了犯罪率大涨,在1934年,日本全年只有2126次抢劫案,到了1946年变成了9485起抢劫案。至于盗窃更是家常便饭。

日本退役兵从事最多的工作就是黑市,也就是露天商场,在全日本有17000个黑市场。在1946年,光是在大阪就有10多万黑市商人,其中超过80%都是退役兵。而且他们经常发生争夺地盘的械斗。1946年7月在涉谷,几百名黑社会成员与超过100多名老兵发生了激烈的械斗。不过黑社会确实打不过这些老兵持刀进行的万岁冲锋。

黑社会都在这些黑市收不到保护费,因为在这些黑市上,退伍兵们组成了各种战友会。他们不光和黑社会斗殴,也与警察发生激烈的对抗。

黑市商人们从凌晨3点就要起床去进货,白天看着摊子,晚上就喝乙醇和人工甜味剂混合出来的酒,喝酒唱歌,发泄内心的不满情绪。一直到50年代以后,日本工业再次恢复,城市也开始重建,大批退役兵才重新进入工厂,工程建设和农业生产当中工作。


深度军事


前面各位答主已经谈了很多战败回国的日本军人的待遇问题,笔者就不再画蛇添足了。在此,笔者想谈谈被许多人忽视了的日本伤残军人中的“战争神经症”(即战争精神病或战争后遗症)患者们回国后的遭遇和现状。


据关注战后日本伤残军人的埼玉大学名誉教授清水宽的调查显示,在当时归国的陆军中就有2万9200人有过入院经历,而其中有1万450人患的是精神疾病,形成这种精神疾病的主要原因是这些日本兵在中国等其他受害国的“加害经历”。 因此,在当时因这种加害经历而患上的精神病被定名为“战争神经症”。


据清水宽教授收集到的那些患有“战争神经症”的士兵的病例报告显示,他们患上这种“战争精神症”的原因共有六点。一是“战斗恐怖”,这是由在战斗行动中的恐怖、不安导致的。二是“战斗消耗”,也就是因频繁的战斗引起的身体、精神疲劳所致。三是“军队不适应”,是由对军队生活不适应导致的,换言之,也就是因被动参军或不适合当兵等因素造成的。四是“私的制裁”,这是指在军队中被私法所处置或被欺负而引起的。五是“自责念”,这是指对军事行动产生的自责念头所致,也就是说因“自责念”而患上的“战争神经症”。因这些人是有着是非观的,所以,在潜意识里他们对日本军队的非人道军事行动才常处于自责之中,由此才导致了自己在回国后积郁成疾。六是“因加害而产生的罪责感”,这些人都几乎是百分之百的有过亲身杀害无辜中国人的经历的日军,正因为此,才会让他们在哪怕是回国后也时时处于良心自责之中,从而成疾。


清水宽教授拿到的病例报告也证实了这一点。比如有的日本兵就说:自己亲手用刺刀捅死了一个大约12岁左右的男孩儿,直到现在这位男孩儿当时被自己刺杀的样子在脑海里总也挥之不去。也有的说自己曾杀了一个孩子,但会时时想起自己也有那么大的孩子,精神上一直处于深深的自责之中。还有的说:自己杀害过村庄的村民,即使现在一闭上眼睛也能看到被自己杀害的原住民那仇视的眼神儿...... 清水宽教授指出,更多的病历报告因被作为军事机密而没有记入伤病员的病状描述,但仅就自己入手的这些病历报告也足以想象得出,在整个日本侵略军里,会有多少留有这种心灵创伤的士兵存在。


这些“战争神经症”患者,他们不同于复员军人,也不同于其他伤兵,无法自立,而且因是精神病,久而久之,亲属也不再亲了,只能是在医院里一直接受治疗。同样因属于精神方面的疾患,因此,他们想要完全治好,是需要相当长的时间的。根据《战伤病者特别援护法》显示的数据,直到1978年,还有1107人在接受“战争神经症”的治疗。在治疗中死去的也达682人。到了2014年,仍有13人还在继续接受治疗。


问题是,正如清水宽指出的那样,没有经过检查确诊为“战争神经症”但却患有不同程度的“战争神经症”的人更多,就像他曾经调查过的战争遗属那样,据那些遗属讲,自己的父亲、爷爷经常半夜里就会在睡梦里突然大喊:“冲啊!杀呀”、“住手”、“攻击”等等,可见,战争留给他们的记忆是多么的深刻。 最让人无语的是,从中国回来就直接患上“战争神经症”的许多人,他们终其一生都是在病床上度过的,几乎没有亲属接管,甚至他们一生都没有正式复员过,就这样懵懂的结束了自己的一生,有些还是罪恶的一生。


万景路聊日常日本


为了对外侵略,日本长期对内宣传军国主义思想和武士道精神,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死不投降。

死在战场上是光荣的,投降了活下去,是最大的耻辱。这一点成了普通日本民众的共识,虽然他们也热切的盼望着亲人能活着回来,但是回来之后,日子过得可没有想象中好。

日本士兵战败回国的遭遇,客观的说,应该分成两个时期。

二战结束后,在海外残留的日军、军属、日侨和商人,总计达到了660万人以上,其中的军人和军属大概占了一半。

海外日军被遣送回国,从1945年就开始了,此后,源源不断的败兵回到了日本,回到了那个一片废墟的国家。

最开始的时候,因为美军之前的轰炸,日本大多数城市都是一片废墟,尤其是被原子弹轰炸过的广岛和长崎。战败后的日本物资奇缺,连最基本的食物都无法保障。

本来就吃不饱饭,要靠着美国大兵施舍一点。这一下子涌入了这么多军人,到哪里弄粮食?

回国的日军先是被临时安排在临时的安置所里,过着集体生活,基本上还能吃上饭。但是没过多久,随着人数越来越多,当局开始遣散这些军人。他们中的一部分回到农村,继续种地过日子。一部分进入工厂,干体力活换一口吃的。还有一些,慢慢的加入了黑帮。

大部分的士兵实在没有着落,只能沿街乞讨。他们一群一群的聚集在一起,穿着破旧的军装,面黄肌瘦的等着一点点食物,但是,当时没有人能吃饱饭,自然不会有人施舍给他们。

很多军人就聚集在当时美军的军营外,等着美军吃剩的饭,可以稍微填一填肚子。

正因为是败兵,受到日本人的歧视,在加上吃不饱饭,这些战场上的杀人魔开始做一些违法乱纪的事情,比如偷窃和杀人。混乱的情况让日本人看不下去,美国人也看不下去了。

应日本政府的要求,麦克阿瑟从美国要来了70万吨的粮食,缓解了燃眉之急,拯救了无数即将饿死的日本人。所以,战后的日本人对麦克阿瑟感恩戴德,觉得他是日本的大恩人。



第二个时期,美国大量援助之后,回国的日军待遇就好多了。

随着美国对日本的扶植力度加大,日本的经济慢慢恢复,政府也开始对军人采取一定的补偿措施。

(麦克阿瑟离开日本)

日本政府一直都有对军人的“恩给制度”,让他们可以得到生活保障,过得比一般民众要好一些。1953年以后,随着经济的复苏,这一制度重新出现了。

就目前来说,日本政府给这些还在世的士兵每月12万日元的“退役抚恤金”,每人每月5万日元的“战争补贴”,每人每月3万日元的额外“恩给”,再加上每年都有的“厚生年金”,共计每人每年275万日元(折合现在的16万元人民币以上)。

当然,还有一些不定期面向战死者家属的“特别抚恤金”。

所以说,日本战败士兵回国,经历了两个阶段。最开始的时候是被歧视,甚至无法生存下去。随着日本经济的复苏,这些罪大恶极的人,还是得到了日本政府较好的待遇。


七追风


或许说起来大家有些惊讶,日本天皇裕仁下令全军投降后,那些战败回国的士兵别提什么优待,甚至连生活都成了问题。

大狮我在这方面专门找过不少资料研究过,日本政府当时已经接近于溃散状态,而且天皇的威望已经从顶端落到了低处,人们开始不再信任天皇。

那些日本士兵归国后,面对的不再是出发前的繁华都市和安逸乡村,而是被美军的轰炸机炸的千疮百孔的残檐断壁,更何况长崎和广岛还遭受了原子弹的严重毁坏。工业、农业等各方面已经完全成破败状态,而且还要面临对曾被占领和侵略过的国家的高额战争赔偿,这令日本政府更加雪上加霜。

但是源源不断的士兵和侨民从异国他乡被遣返回国,这在日本迅速引发了粮食危机,因为本国的粮食本来就不够吃,如今越来越多的日本侨民和士兵要回国,很容易引发暴乱。好在在美国人帮助下,大量的粮食被运送到日本,这才勉强渡过难关。

士兵回国后,如果不能得到安置,依旧会造成大麻烦。虽然有本国的宪兵可以镇压,但是宪兵的枪几乎全部被美国人收走了(宪兵当时的武器为铁钩子和木棍),没有武器的情况下很难压制住那些归国士兵的暴乱。于是日本政府让这些人身穿军装当起了工人。

在原长官的带领下这些归国士兵进行城市清理和尸体运输等工作,因为城市被炸烂了,如今这些人正好可以来干这些活,还有一部分被分配到各工厂进行机械拆除(拆除机器是为了做为补偿款赔给各国)。有些本身就是农村的士兵,给予一定的路费后,将他们送回家。南京大屠杀的两个著名凶犯(向井敏明和野田毅)就是在回到农村后,才被美国人费劲周折逮捕,这些家伙知道自己罪孽深重,于是隐藏了身份。

另外一部分没有工作和住址的士兵混迹在美国军营附近,祈求美国人给他们一些食物。美国士兵会在自己吃剩下后,将自己的剩饭给他们。美国曾拍摄过一部纪录片《日本战败后的惨状》,其中有个镜头,就是无数身穿日本旧军服的士兵跟一些日本儿童蹲在美国人军营的墙边,看着美国士兵领取食物,这些日本士兵的眼神中充满了哀求和对食物的渴望。这些曾经的恶棍们在当时的环境下一点嚣张气焰都没有,完全是一副“可怜人”的模样。

有件事情或许大家会更吃惊,当年被苏联红军带到西伯利亚做苦力的数十万日本士兵,有段时间竟然收到了不许回国的命令。因为日本政府非常担心这些家伙的回来,所以跟苏联人协商能否让他们永远留在那里,但是却遭到了国际社会的反对。

不过谁也没想到,一个被打烂的日本会崛起的如此之快,很快他们又成为了东方的经济强国。随着生活的好转和经济的复苏,令民族士气大增,那些不受待见的二战老兵,一下子又成了国家英雄。很多人走进学校去演讲,讲述自己当年在战斗中的英雄事迹,虽然有些人也反思战争,但是还是有更多的人不以为然。甚至有电台在采访一些老兵的时候,那些已经变成老人的二战鬼子兵依旧嚣张,不但不承认错误,反倒埋怨天皇的投降命令,这其中就包括三个曾经参加过南京大屠杀的老鬼子。

日本是个奇葩的民族,你硬他怕你,你软他欺负你,所以单口嘴巴骂骂他们是没用的,唯有做到让自己硬起来才行。


大狮


1945年8月15日,昭和天皇代表日本国宣布接受《中美英三国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即无条件投降,当时的日本军队总数达700余万,在中国战场、太平洋战场、东南亚战场派遣军队多达300余万,这些士兵在投降之后,大部分被陆续押送回国,约60万关东军被苏联押送去了西伯利亚(1946年,国际大赦组织要求苏联当局把外国战俘遣送回国。1947年底,最后一批日军战俘离开了卡列利村第64劳动营,讽刺的是在其他地方关押的许多日军却志愿留在了苏联,最后只有一半多的人返回了日本)。

被押送回日本的士兵待遇

昭和天皇宣布投降对战场上的日本军人来说,犹如晴天霹雳,他们在战场上打仗就是为了效忠天皇,有的日本军人根本接受不了这种耻辱,当场自杀了;怕死的士兵就放下武器,等着日本安排他们回国。

在军国主义精神的影响下,回国的日本士兵后并不受人待见,他们是打了败仗回来的,还有很多人为了俘虏,只有英雄才会受到人们的礼遇,回国的士兵被国内认为是耻辱。加之日本常年战争,经济处于崩溃边缘,国内满目创伤,而且在海外作战的士兵,后勤补给基本都是沦陷区提供的。回国的日本士兵备受歧视,不仅找不到工作,就连家人都唾弃他们。数百万回国士兵中,只有极少一部分被政府安排了工作,从事维持当地治安的工作,工作时还要被盟军监督,薪水极低、勉强糊口,其他大部分人最后都流落街头,没有住所、没有饭吃。

被苏联押送到西伯利亚的日本士兵待遇

每到日本天皇生日,高傲的日本战俘中经常有人剖腹自杀。

对被关押在西伯利亚劳动营的士兵来说,在那里修铁路的时候穿不暖、吃不饱,最幸福的事情就是生病,因为只有生病的时候才不用干活,而且还会被送回国内。

在西伯利亚地区关押的日军战俘较多,有数千人冻死、病死。当地居民回忆称:“在日本人被分批运来时,整个路上到处都有死人”。

据第64劳动营副长官斯捷潘诺夫回忆说“在广岛、长崎遭到原子弹轰炸后,我们对日本人的态度有所好转。从莫斯科来的军官给他们带来了亲人的书信,几箱伏特加,还有食品,安慰他们”。日本战俘在知悉原子弹的事情后,哭得很厉害,一些人含泪说他们憎恨美国人,热爱苏联人。

战争的反思

对于战争的回忆,日本人主要集中在本国所遭受的战争痛苦,很少触及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带给其他国家人民的苦难和灾难。到现在为止,日本仍然不肯承认慰安妇、南京大屠杀等滔天罪行,仍然不能正视和反省战争带给别国人民的痛楚,不顾中、韩等国家的强烈反对,很多日本政要还经常参拜靖国神社。

自诩为英雄的这一代二战的日本军人一生“效忠天皇”,为日本法西斯四处征战,却没有得到幸福的生活,后半生十分凄惨。真可谓“自作孽不可活”。


正经的八哥




裕仁天皇宣布投降,对日本人民来讲是无法接受的,这与武士道精神相背,但是天皇是大和民族精神的象征,日本人民不能把怨气撒到天皇头上,于是把气撒到了普通士兵头上。所以战败士兵回国后遇到了数不清的白眼,很多人沦为乞丐,当时日本国内一片废墟,战后重建需要大量劳动力,于是日本政府把回国士兵组织起来当苦力,干最苦最累的活。



被押送到西伯利亚的日军战俘待遇更惨,缺衣少食,疾病流行,很多战俘被折磨之死,即便如此,日本政府仍然觉得战败士兵太丢人,曾经和苏联交涉,希望让这些战俘永远留在苏联,但是遭到国际社会的谴责。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二战结束后的日本爆发了粮食危机,老百姓连肚子也吃不饱,这种现实需求得不到满足的愤怒又被强加在战败士兵头上。当时日本人民的凝聚力下降,都在为温饱奔波,根本顾不上精神层面的东西。



但是在美国的帮助下,日本竟然在一片废墟上很快站了起来,实现了经济腾飞,而一部分日本人民也逐步意识到日本士兵其实也是牺牲品,随着民族自尊心逐渐恢复,经济逐渐恢复,战败士兵掉过头来成了民族英雄。可见,日本人民自始至终都没有认真反思过二战,没有反思自己的罪行。


毒刺剑客


想搞明白日本士兵战败回国后受到的待遇就得回到那个时代看看当时的日本了。

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代表外相重光葵,日军大本营代表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率团登上了停泊在东京湾的美国战列舰密苏里号,正式签署投降书。

签署投降书

在日本投降后,上百万的日本派遣军被遣返回国,这些人大概都是迷茫的,想搞明白自己为什么会战败,家乡又变成了什么样子,妻儿和父母是否健康。

迷茫的日本士兵

然而现实是残酷的,大家发现自己的家乡面目全非,满目疮痍,东京、大阪、名古屋、横滨、神户等大城市一半以上成为废墟,广岛和长崎更是被原子弹摧毁。

回到家后,这些昔日耀武扬威的“皇军”的家庭情况也没有什么改观。因为二战战败后日本政府一片混乱,经济生活被美国接管进行军管政策,一切的生活必需品都实行配给制,例如每人一天四两的粮食,布料每人每年50公分。

由于食物的极度匮乏,许多日本士兵不得不去美国军队营区的垃圾站找吃的,在当时能在美国营区给美国人擦皮鞋、拉车和打扫卫生都是令人羡慕的工作。

擦皮鞋的日本人

同时配给制也激发了另一个东西,那就是黑市。在黑市中,许多日本士兵将自己的装备、服装和抢掠来的东西统统贱卖,只为给家人换取一些食物。

不过黑市也为战后士兵们提供了另一项新职业,那就是暴力团。日本黑社会的第一次扩张期就是在战后的配给制时期。

相互争抢地盘的日本黑帮

不过这些情况很快迎来了转机,朝鲜战争的爆发为日本经济打入了一剂强心剂,为了就地进行补给,美国人解下对日本经济的枷锁,使得日本经济迅速腾飞,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老兵们的生活也迎来的新的春天,其思想也有了巨大转变,从战后的反思战争,到现在的不思悔改,虽有一部分老兵认识到了自己当年的错误,但大多数日本老兵又重新变回了当年的思想,在12年的8月15日,日本老兵身着旧军装在靖国神社祭祀战死士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