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4 “情感教主”微博被禁言:Ayawawa讓人不齒的不只是物化女性

15970條微博,在接下來的6個月裡,知名情感博主@Ayawawa的微博數將定格在這個數字上。她因“在線下發布嚴重不當言論”,被新浪微博平臺禁言6個月。

“情感教主”微博被禁言:Ayawawa讓人不齒的不只是物化女性

引起廣泛爭議的,是Ayawawa的一堂“女性情感培訓課”。她讓女孩們想象日軍侵華時期的慰安婦制度。她說,同時期的男人更慘,都被打死了,女人至少還能留下一條命。“所以你看,就算遇到戰爭,女生還是有性別優勢的。”

這位在兩性關係話題上“久經沙場”仍遊刃有餘的“情感教主”, 又一次靠出位言論如願引爆輿論。

“情感教主”微博被禁言:Ayawawa讓人不齒的不只是物化女性

只不過,這一次夢寐以求的熱度,終於讓她引火燒身。

死因:毒雞湯

Ayawawa的直接“死因”一目瞭然。在一個越發尊重過去、珍視記憶的時代,任何消費歷史痛楚的人都無權奢求倖免。但這並不是Ayawawa“暴死”的真正原因。

Ayawawa的特定言論具有偶然性的特點,但是,她的“情感理論”中埋藏著的陰暗,卻決定著她命運的必然。Ayawawa之所以舉出慰安婦的例子,還是為了兜售她那碗“MV/PU”的毒雞湯。

“情感教主”微博被禁言:Ayawawa讓人不齒的不只是物化女性

在去年某媒體對Ayawawa的專訪中,她這樣解釋自己的理論:所謂的“PU”是指“親子不確定性”,意為男性對自己後代的不確定感,即“男人永遠都無法確定孩子是否是自己親生”,而這個值的高低則“直接決定了大部分男性對於後代以及伴侶的投入多寡”。

“MV”則是“婚姻市場價值”,在Ayawawa看來,衡量男性的“MV”標準主要有8項,即“年齡、身高、長相、財富、智商、情商、性能力和長期承諾”;衡量女性的“MV”標準則是“年齡、長相、身高、罩杯、體重、學歷、性格和家庭環境”。在Ayawawa的理論中,降低男人的“PU”,提高本身的“MV”,是擁有幸福婚姻的關鍵。

套用自己的這套理論,Ayawawa得出了不少匪夷所思的結論:“女人在二十幾歲事業比男人好,是因為利用了性別優勢,並不代表能力強。”“女演員比男演員薪酬低是應該的,女演員走紅靠的是美貌和發嗲,男演員走紅靠的是演技。”“老公出軌是因為女人的條件不如老公,高攀了他。”

“情感教主”微博被禁言:Ayawawa讓人不齒的不只是物化女性

最後一點,實在是“MV/PU”理論的最典型演繹。Ayawawa諄諄告誡憧憬甜蜜的青澀少女們:不要找MV比你高的配偶,不要“高攀”。想要走上人生巔峰?那就充分利用身為女性的“性別優勢”吧:

“我一個三線城市小姑娘,就有人請我吃飯,給我買單,我想得到資源是很容易的。如果我是個二十多歲男文青呢?狗都不理我!”哪個女性算不清這筆賬,那才真是“愚蠢”。

Ayawawa的絞盡腦汁沒有白費。苦心經營下,她的微博坐擁300萬粉絲——在被禁言之前

物化與奴役

“情感教主”的微博下每條都有不少反對之聲,但她粉絲的留言卻總能擠到前排去。讓人不免懷疑,為什麼連“直男癌”都看不下去的“理論”,卻能吸引如此之多的粉絲?

在Ayawawa體現出的價值觀下,女性只有一種價值,那就是與男性的關係——這是購買女性這種“商品”的唯一貨幣

待人和善、通情達理,靠自己的努力在學術領域有所建樹,有一份體面的工作,喜歡健身有時候也會去看話劇,這樣的人生當然不錯。但我們和“情感教主”認為不錯原因卻大不相同:你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樣子,而Ayawawa認為你活成了男性想要的樣子。

“情感教主”微博被禁言:Ayawawa讓人不齒的不只是物化女性

這就是區別,這就是我們稱之為“物化女性”的概念:判斷與行為的出發點,不是身為女性的自己。相反,對自己的苦心經營,全是為了取悅男性。

對於Ayawawa傳播的“理論”正是如此,女性的人生只有一個關鍵時刻:選擇一個值得捕獲的男人,然後套牢他。在這之前,你要先把自己作為祭品獻上。

無需再浪費口舌,去批駁這套理論有多麼荒謬。當精心設計的包裝被撕開,Ayawawa的理論,和這套理論中的人生一樣空洞蒼白。或許用一個詞能夠更好地說明Ayawawa為何招致千夫所指:奴役。她努力用一套漏洞百出的“理論”奴役讀者,然後讓讀者按照“理論”奴役自己。

讓粉絲們陷入這個怪圈裡去,是焦慮。說她們焦慮不是指責,而是實實在在存在的情感,生活在都市節奏中,情感、家庭、事業、成功……這些事無時無刻不困擾著每個人,有人奮鬥,也有人苦尋捷徑。“情感教主”正是誇大和利用了大家的焦慮,把人的情感玩弄股掌之中,兜售自己的理論,數著大把鈔票。

給沙漠裡的人喂一把鹽,然後再高價賣汙水解渴,還把汙水包裝成無公害無汙染,包裝成唯一的選擇,Ayawawa的微博被封了,但這套路還在。

不要讓別人代替你思考

奴役不只是專屬於Ayawawa的致命傷。事實上,它是當前很多唯流量是圖的自媒體的原罪,他們藉助於操縱情感,在一次次捏造與煽動之中,完成了激情對於理性的置換。

讀者不應被苛責。面對不公我們滿懷憤怒,因為心中仍有正義;面對罪行我們難免恐懼,因為負有一份對家人的責任後,人生不只屬於自己;面對漸行漸遠的同齡人我們體驗焦慮,因為哪怕經歷挫折仍未放棄對未來的追尋。

“情感教主”微博被禁言:Ayawawa讓人不齒的不只是物化女性

情緒爆發的背後,是一個個努力向前的個體,他們值得被尊重與珍惜。

但越是如此,我們越無法原諒“不講規矩”的自媒體對人心的操弄。用段子包裹不滿,用聳人聽聞帶動憤怒……這些東西屢見不鮮,“情感教主”並不是唯一。當我們共同望向的這一片天空,真的正在見證如此普遍的不公,如此駭人的罪行,如此令人絕望的焦慮嗎?

在點頭說“有道理”之前,請放下手機。我們不能用架在別人肩上的頭腦進行思考,就像沒有人能向身外尋求內心。

在信息氾濫的時代,我們必須具有這樣的素質:面對一則聳人聽聞的消息,自己潛在的情緒被挑動起來的時候,首先想到的不是“竟有此事!”而是“真有此事?”這看似困難,但有時,也只需要看看窗外,問問自己:你生於此長於此的這個世界,真的會這樣讓你陌生嗎?

不要放棄思考。理性,也許不過是在一個必要的距離之外,回望籠罩自己的激情。

“情感教主”微博被禁言:Ayawawa讓人不齒的不只是物化女性

互聯網是一個社會信息大平臺,億萬網民在上面獲得信息、交流信息,這會對他們的求知途徑、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產生重要影響,特別是會對他們對國家、對社會、對工作、對人生的看法產生重要影響

一個健康的網絡環境絕不應只由 “讀者留心”,法治和道德的底線同樣存在於互聯網,管理中孕育著互聯網的自由與清朗。讓“情感教主”們的毒雞湯、毒段子沒有顛倒黑白的空間,沒有玩弄我們情感的餘地,沒有賺取昧心錢的機會。

那些屢教不改的自媒體,就讓它與他們挑動起的狂熱,一起“涼”了吧。

轉自長安劍微信公眾號ID:changan-j 蘇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