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0 打坐,兩個關卡,第一個坐姿,坐姿是打坐的入門是基礎

  • 坐不好,坐不住,坐不舒適

坐是很稀鬆平常的事,試問誰沒有坐過呢,坐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甚至佔用日常生活的較大時間。可是打坐的坐就沒多少人可以玩得轉了。不是打坐有什麼特別的,而是平時的坐有許多不當的地方。

1、沒有正確的方法。不知道怎麼坐,挺胸拔背,氣宇軒昂,到底是個怎樣的形態?這個要自己去體會,不斷地、反覆地的試驗。不經過大量的實踐,很難找到一個好的坐姿。坐姿是打坐的基礎。是入門的第一步。值得花時間好好研究一番。不同的人不同的體質,不同的身體狀態,需要反覆的實踐總結出適合自己的坐姿。

2、不懂得利用舒適的感覺。打坐,坐來坐去,越坐越沒有方向,其實舒適是一個很好的抓手,不管坐得多標準,只要自己感覺上不舒適,或者產生不適感,這個坐姿就是錯的,一定要重視自己的感覺,唯有把感覺伺候好了,才坐得住。不是追求多麼標準才是好的,最適合自己的一定是坐著沒有壓迫感。沒有維持的感覺。打坐不需要勉強,最忌強求。坐著總有舒適的時候,這個就是自己的需要記住,每次打坐的起始點。

3、不瞭解身體的構造,不懂得平衡。坐姿是比較省力的體態。坐好了的話,隨便就可以坐很久。並沒有什麼困難的。難得是不良的坐姿習慣。打坐,就是一個機會,發現、糾正錯誤的坐姿。人體的脊柱是呈“S"形狀的,既不前傾,也不後仰。同時不左歪,也不右斜。也不窩在那裡,不舒展。這時的坐姿達到上身的平衡,重點正好落在脊柱上,依靠脊柱一塊塊椎骨落起來,身體已經坐得挺胸拔背了,並不需要額外的力量來維持。此時全身處於肌肉放鬆的狀態,坐幾個小時都沒問題。稀鬆平常。打坐,就是要找到這個平衡點,入門功夫就是了解自己的身體。許多人一上來就是按照書上的要求去打坐,首先感覺到的是不舒適,為什麼?理論不能與實際相結合。過於看重理論,忽略實際。要反過來,先了解自己的身體,你不是為了某個書本上的體姿,去維持,去實現。打坐是為了找到自己的平衡點,這不是為了別的目標,是讓自己坐著不費力,坐著舒適。坐著都需要用力維持的話,這樣打坐是為了書本的理論,不是為了自己。

打坐,兩個關卡,第一個坐姿,坐姿是打坐的入門是基礎

許多人不懂,或者懶得去嘗試。打坐,多半是用肌肉去維持坐姿,這樣坐不了幾分鐘,肌肉始終處於緊張狀態,很快就痠疼起來,如何能坐得往呢?不重視怎麼坐,不研究,不試驗,是坐不好的。坐得住,是打坐的基礎。自己的實際情況要在理論之上,重要是瞭解自己,而不是成為理論的附屬物,讓理論框住、約束自己,理論只能是為自己的實際情況做服務。簡言之,不舒適就是不舒適,理論用錯了沒什麼好說的。不要先對照理論,先了解自己的身體為什麼不舒適,如何調整能舒適,這才是打坐。中規中矩,嚴格執行理論讓身體適應理論,這都做反了。理論是更好的讓自己看清楚當前的坐姿為什麼不舒適,而不是讓自己的身體去靠近理論,讓理論上的坐姿死死地框住現在的自己。沒有達到要求,就強行要求自己做到,身體會反抗的,最直接的表現打坐者坐不住。越坐越難受,越壓抑。

此時,一種錯誤的想法,不是理論不適用,而是認為自己不夠吃苦,不夠用功。試想,坐著需要吃苦嗎?這麼簡單的一個日常情景,需要動用意志力嗎?這是很可笑的。

與其花時間在理論的學習上,翻看各種坐姿介紹,單盤、雙盤、趺坐等等名目繁多的坐姿,會不會有一個經歷,越多越沒有方向,越迷失。放下吧,這些都不重要。方向不對。

第一步,瞭解自己的身體,平時是怎麼坐的。把關注的對象換成自己的身體,掃描一遍哪裡的肌肉是緊張的,緊張的原因是什麼。

第二步,試著不用力去維持,不用肌肉拉住自己的身體,以此來保持坐姿不變。肌肉放鬆了,就不用關注肌肉了。體會脊柱在什麼狀態下呼吸順暢,不用費力。這就是身體平衡點的發現,感覺到椎骨是一塊塊落上去,就像落書一樣,是靠自身的重量保持穩定,不是有一個人在一旁用手扶著。打坐的坐,如果是用力維持,終有力竭之時,力盡而起,只得到一個腰痠背疼,長此以往,很傷身體的。

瞭解身體,找到這個平衡點,就像落好的書一樣,看著要倒的樣子,就是不倒,想坐多久就坐多久。

如果找到了平衡點,解決了坐姿的問題,打坐,還是坐不久又是為什麼?這是下一篇文章要討論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