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苏州的民营经济水平怎么样?

halfway2


2017年,苏州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73万亿元,全国位居第7位,甚至超过了作为省会的杭州和南京,民营企业在其中起到了支柱作用。

以苏州为代表的苏南模式,是靠乡镇企业起家的。1980年代初,乡镇企业受政策的红利,如雨后春笋般冒出。进入90年代,经过十余年技术和资本的积累,这些企业发展壮大,成为苏州经济的中坚力量。


(苏州在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占有重要地位)

到今天,苏州的民营经济,占有全市经济总量的半壁江山。

苏州是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基地,众多江苏知名大型企业的总部坐落于此。

2017年7月,苏州市工商联发布了“2017苏州民营企业50强”入围名单。 “2017苏州民营企业50强”入围门槛为27亿元,营业收入超500亿的企业数达4家,超200亿和100亿的分别为12家和24家。

恒力集团2016年度营业收入2516.48亿元,位居榜首;沙钢集团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983.40亿元,排名第二;盛虹控股集团、亨通集团、永钢集团、华芳集团、通鼎集团、波司登股份有限公司2016年度营业收入均超过300亿元。

50强企业中,制造业企业数达34家,服务业企业为11家,建筑业企业为3家,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2家。


(2017年城市GDP排行榜)

2016年,苏州50强民营企业全年实现营业收入总额达11095.69亿元,户均实现营业收入221.91亿元,同比增长11.31%;资产总额8435.93亿元,户均资产规模168.72亿元,同比增长11.63%;入围企业2016年实现税后净利润总额330.43亿元,户均净利润6.61亿元。

通过简单的苏州民营经济50强的相关重要数据,可以看出,苏州的民营经济是十分强大和活跃的。


财经知识局


还是和厉害的!

据统计,苏州全市各类市场主体目前已达到106.58万户,民营市场主体总量约占全市市场主体总量的95%。其中私营企业约40.66万户、注册资本总额18491.74亿元;个体工商户60.60万户、注册资金总额460.98亿元。而且苏州民营企业整体存活率良好,在业5年以上的占全部私营企业的近六成,其中在业10年以上的近两成。

值得关注的是,青年创业者目前已成为推动苏州科技创新的生力军。现有37.55万名年龄在40岁以下的青年创业者在苏创业,兴办企业22.96万户,占全市私营企业总数的60%。与此同时,青年创业者正加速推动高新技术行业发展。以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为例,2013年苏州40岁以下青年创业者新设1784户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企业,注册资本总额为53.85亿元,为苏州创新能力和城市品质提升不断注入动力。

另外,苏州还是全国民营经济发展热土。苏州私营企业共吸引自然人投资者75.8万名,其中来自本市的30.76万名,来自省内其他城市的14.13万名,来自省外的29.59万名,雇工人数405.11万名。全市个体工商户中,来自本市的个体业主25.11万户,来自省内其他城市的10.06万户,来自外省的有25.64万户,从业人员121.258万名,外来民营创业者成为城市经济发展和保障就业的重要力量。

虽然苏州民营经济发展迅猛,但与其他城市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上海、北京、成都等地私营企业总量均已超个体工商户总量,相比之下,苏州私营企业与个体工商户的比例仍处于倒挂。”苏州市工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苏州私营企业与个体户比例为1:1.5,但比例逐年拉近。

近年来,苏州不断强化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鲜明导向,引导促进民营企业参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解决企业关心的融资、市场准入、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突出问题,营造有利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同时,积极推动商事制度改革,先后在全省和全国率先推动“三证合一”登记改革、“一照一码”改革深化和全程电子化登记等改革,商事制度改革“放活”取得了积极成效。为保证企业发展质量,苏州牵头制定“先照后证”改革后强化事中事后监管的实施意见,大力推动建立审批许可部门协同监管机制,加速证照联动监管平台上线运行,企业年报率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


王锐想和你说


常州有100多家世界第一的《隐形冠军》,130多家中国第一的《隐形冠军》。这些掌握独门绝技缺我不行的优秀企业,在常州却大多是乡镇里的中小企业。这独步天下的企业,是苏南农村农民智慧和技术的结晶,也是苏南历代手工艺发达,能工巧匠代代出彩的结果。一提到高科技,高端制造业,很多人就想到外企,至少也是央企国企,对草根的苏南民企报以怀疑的眼光。这些隐藏于生产链条中核心技术,当然不会让人看到,何况它们的产品是生产资料不是生活资料。

苏南,是中国的高端制造业基地,是中国产业升级的提升机,是中国的《三湾一海》。


韦师17


民营经济是实体经济的坚实基础,苏州民营经济为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贡献了近一半的份额,在推动经济增长、拓宽就业渠道、促进科技创新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16年,苏州各类民营经济主体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经济环境,稳定发展信心、加强企业管理、加快结构调整、激发创新动力,在主体规模、投入和产出等方面均呈现稳定向好的发展态势,为全市经济平稳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是民营市场主体规模扩大。2016年,全市新增私营企业8.3万户,比上年增长27.7%;新增个体工商户10.9万户,比上年增长12.3%。新增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户均注册资金分别比上年提高23.0%和6.1%。2016年末,全市私营个体市场主体达107.2万户,注册资本2.14万亿元。

二是民营工业稳定发展。2016年,全市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产值10400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33.9%。民营企业效益继续好转。全市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实现利税721.6亿元,实现利润49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7%和5.4%。民营工业企业销售利润率4.9%,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58.4%,比上年下降1.5个百分点。

三是民间投资结构逐步优化。在结构调整转型过程中,民间投资的主体作用日益增强,2016年全市民间投资3237.9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57.3%,比上年提高3.7个百分点。其中,民间新兴产业投资828亿元,比上年增长7.1%,增速分别比国资、外资新兴产业高出5.5和21.6个百分点,占新兴产业投资的比重达58.7%,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

四是民营企业市场影响力提高。全市20家企业入围“2016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25家企业入围“2016中国民营企业制造业500强”,入围企业数均居全省第一位。

五是民营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2016年全市新批境外投资项目中方协议投资额32亿美元,其中民营企业境外投资24亿美元,民营企业境外中方协议投资额占比达74.9%。

典型的苏南模式是乡镇企业+工业园区(引进企业),而现在的苏南经济正处于大环境过后的瓶颈期,需要足够的时间来转型。


苏南模式是很特殊的经济模式

苏南模式是很特殊的经济模式,我想说的意思是,放到市场经济中,是很普通的,但放眼全中国,没另一个翻版的。发展模式不一样,就不好凭账面的数字和其他城市比较了。

以前苏南模式是基层政府主导的乡镇企业,现在典型的苏南模式是乡镇企业+工业园区(引进企业)。这一模式的特点就是:民营企业占绝对的主导,民营经济非常活跃,乡镇与主城区平分秋色。所以光一个市区的账面数字非常普通。


苏锡常出问题了吗?出问题了,大环境使得瓶颈期过早到来。

问题大吗?NO。转型中必然有痛苦,需要时间。

只要有民营草根的力量,苏南才没这么容易败落。大型国企可能一蹶不振,但草根,本来就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特别是苏南,本来就有工商基础和工商思维,又本来就以民营经济立身。

苏锡常也许不能发展成为南京、杭州那样的大城市(苏州是大城市吧),但是请别忽视了民营企业的活力和力量。以南京、杭州的模式去看苏锡常,也许真的很LOW.....只要有上海这个bug的存在,苏锡常始终不可能成为超级城市,也不可能轻易的狗带,但南京杭州也别幻想成为超级城市。

一个工业全面开花、三产协同的城市,也许不会是什么大城市,但肯定是一个很富裕的城市,也是一个很稳定的城市。

请给苏南乡镇企业足够的宽容,足够的时间,信不信20年后,可以初步挑战日德高端制造业。


做一只精致的婊


苏州地区的民营经济目前很好,沙钢永钢一直保持利润增长,国企央企钢铁企业年年亏损让人费解啊。低端纺织行业已经萎缩,大部分存活下来的都在走中高端路线,最大的感觉就是身边的纺纱厂少了很多,这是没办法改变的,除了转型无路可走。华芳已经破产了,当年两万女工的辉煌岁月变成记忆。总体来说,苏州民营企业活力十足,无须担心,优胜劣汰正常现象。企业主最大的呼声就是一点,减税,减税,减税,减税,减税,减税,减税。营改增已经证明是忽悠,还是来点实际的吧,国家再好的经济刺激政策都不如税率下调2个点。


一觉醒来了老弟


在说苏州民营经济发展水平之前,首先需要理解什么是民营经济水平!但是总体而言,苏州的经济水平都是发展不错的,在政策的扶持之下,民营经济更是有发展的契机!


民营经济简介:

民营经济是指除了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外商和港澳台商独资及其控股企业以外的多种所有制经济的统称,包括国有民营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混合所有民营经济、民营科技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类型。

民营经济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经济概念和经济形式。民营经济曾一度在中国消失,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渐进发展中,民营经济得以复兴,成为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生力军。

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股份制经济。第一种意见把外资经济包括在民营经济里面不太合适。第二种意见未考虑财产混合所有制经济,有失偏颇。第三种意见忽视了民营经济概念的特殊性在于经营主体。我们认为,民营经济的对象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民有民营经济。即: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等。

二是国有、集体民营经济。即:国有、集体企业采取承包、租赁、拍卖、兼并、入股等形式交给民间团体和个人经营。三是财产混合所有制民营经济。随着产权的流动和重组,各种所有制企业的资产通过股份制等形式构建新的财产所有制结构的企业,由民间团体或者个人经营。


苏州民营经济发展:

“目前民营经济已成为苏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为促进创新创业和富民增收发挥了关键作用。提案提出的建议非常中肯,很有针对性,对于全市各级各部门促进民营经济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苏州市委常委、副市长吴庆文一语道破这件提案的重要性。

民营经济对苏州究竟有多重要。提案给出了这样一组数据:民营经济为苏州提供了50%以上的税收,近一半的地区生产总值,完成了70%以上的发明专利,提供了80%以上的新增就业岗位。苏州市工商联在今年初举行的苏州市政协全会上提交了这份提案。苏州市政协将此列为“一号提案”!

同时,据苏州工商局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5月底,该市私营企业已达23.62万户,个体工商户达41.97万户;民营经济注册资本超亿元的有1070户,总注册资本达9117.07亿元,位居全省第一。

苏州私企主要集中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服务、制造、租赁和商务服务等第三产业。自2010年以来,全市每年新增私企中有20%向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集聚。


圈内外


民企在苏州地位太低了,与浙江广东福建比差一个档次,苏州民企基本上是为外资污染企业配套服务的,外资企业一旦搬迁这帮民企就到啦!加上江苏省有品的民族企业可以说一家都没有都是乡镇转向村长书记的有点小钱就可以了!不然的话同村村民就要造反了所有总结一句是江苏民企难啊!


用户58628567464


●《2005苏州市民营经济发展报告》指出,到2005年底,苏州市私营企业数达到9.29万家,个体工商户23.1万户;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注册资金1801亿元。有媒体说,苏州的民营经济已赶超浙江温州  ●苏州和温州像两位武林高手,一直纠缠不清。从当年“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之争开始,两地不同的发展路径一直吸引着人们的注意   ●内敛稳重也可以看作是苏州商人的优点,步步为营,稳扎稳打。苏州商人更喜欢做实业,做制造业。而温州人则致力于经营,温州是崇商文化,创业精神非常强烈   ●苏州商人和温州商人的最显著区别,可以这样来描述:苏州商人的政府推动力大,温州商人的民间凝聚力强   苏州民营经济总量反超温州? 王伟健:最近,江苏省苏州市工商业联合会、苏州市中小企业局、江苏省苏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发布了《2005苏州市民营经济发展报告》,可能会引起温州人的注意。这份报告指出,到2005年底,苏州市私营企业数达到9.29万家,个体工商户23.1万户;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注册资金1801亿元。有媒体甚至说,苏州的民营经济已经赶上浙江温州。   温州人对此怎么看的?   一提到苏州,温州人首先会想到外资企业和外向型经济。外资一直是苏州经济引以为豪的地方。但听说苏州的民营经济的发展如此迅速,许多温州人并没有表示吃惊。看看中央电视台2006年黄金资源广告招标会上,两家苏州民营品牌分别夺得本土日化企业和地板行业的“标王”就可以看出,苏州民营企业确实在崛起。    潘凡平:也有人表示不同看法。法泰电器(江苏)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虞国荣是在苏州投资的温州人,他认为,温州有很多条件无法与苏州相比,因此导致不少温州资金外流,如果算上在外投资的温州资本,温州的民营经济和苏州相差并不大。   商人个性决定未来发展?   王伟健:有人认为,地域文化决定人的个性。比较两地人的商业个性,可以发现很多有趣的特点,比如苏州人温和、温州人外向。   潘凡平:温州人就喜欢到外面去闯。温州三面是山,一面是海,自然条件恶劣,土地资源稀缺,导致温州人向外寻求发展的欲望强烈,足迹遍布全球。   王伟健:这是很多苏州商人最佩服温州人的地方。   潘凡平:温州民营企业最大的优势就在于人。温州人天生敢冒险,哪里有财富就往哪里去。所谓的“炒房团”、“炒煤团”和“炒棉团”,从一个方面反映了温州人既有敏锐的市场触角,又有敢于拼搏的精神。 据调查统计,在温州以外的温州人约200万,其中国内约160万,在国内创办企业3万多家,累计投资额超千亿元,年工业总产值超千亿元,创造了600多亿元的GDP。温州大学副教授张一力认为,正是庞大的在外温州人的队伍,使得温州获取外界信息的渠道更加多元和畅通。温州当地的雄厚资本也更多、更迅速地涉足煤矿、房产、小水电等行业。   王伟健:这方面苏州商人要逊色很多。苏州自古资源丰富,风调雨顺,导致苏州人内敛稳重的个性,缺乏冒险的精神。几乎我遇到的每个苏州商人,都喜欢在苏州守成,而不喜欢对外扩张。虞国荣也说,苏州人是生活的,有了比较好的生活之后,苏州人不愿再去拼搏了;而温州人是生存的,温州人为了生存到处扩张,即使有了亿万家产,他还会不停地去冒险,因为能做成一件事情,就是他最大的乐趣。





内容小知识


苏州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以乡镇企业为代表的苏南模式,逐步转变成目前的民菅企业,涌现出了一大批企业集团。在省内戓者全国都是名列前矛的。但是目前发展遇到一些困难,随着改革发展进一步优化,苏州的民营企业定会勇立潮头。以沙钢.怛力.盛虹为代表的大企业和以个体私营为基础的小企业,在苏州这块沃土上生存会更强.更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