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蘇軾的紅顏知己侍妾朝雲是一個怎樣的女子?

Dominattions


我之前因為住所離惠州西湖不遠,所以閒時會去那裡散步,幾次慕名拜偈過朝雲墓,就在蘇東坡紀念館旁邊。



當地關於王朝雲的傳說很多,相傳王朝雲一生向佛,在其下葬三天後,惠州驟起狂風暴雨,次日蘇軾探墓時發現墳邊有五個巨人足印,以為是佛來渡引,遂重新設立道場作法會。

飲湖初遇

蘇軾和王朝雲第一相遇,是在其被貶杭州時,與友人飲遊西湖。中途為了助興便請來歌舞班,王朝雲當時正在其中,年僅十二。

彼時蘇軾已結髮妻,見王朝雲歌舞超群又聰慧伶俐,有所心動;而朝雲又久慕蘇子才華,遂決意為婢侍奉蘇軾。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據說,蘇軾當時作此詩,正是為王朝雲而寫,句中有意將朝雲比作西施。



惺惺相惜

雖然王朝雲在蘇軾身邊一直沒有地位,但是這並不妨礙兩人互為知己。

蘇軾官場得意時,她甘願被忽視不去打擾;蘇軾謫貶僻壤,她時常歌舞為其解愁。或許她才是最理解蘇軾的那個人。

在蘇軾填過的詞中,她最喜愛一首《蝶戀花》。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牆裡鞦韆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蘇軾謫貶惠州時,當時惠州仍是蠻荒之地,王朝雲為蘇軾唱《蝶戀花》解憂,唱到“枝上柳綿吹又少”一句,憐惜蘇軾半生就如同這柳絮被吹散天涯,不禁泣不成聲。在王朝雲死後,蘇軾終生不再聽此詞。



悲逢不幸

王朝雲二十二歲時為蘇軾生下一子,取名蘇遁。蘇軾曾在其滿月時,寫了一首詩:

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

可惜事與願違,次年蘇軾調任汝州,乘船途經南京,小兒不幸中暑夭折於朝雲懷中。這件事給二人深深的打擊,於是蘇軾上書不任,回到常州。

爾後宋神宗駕崩,哲宗繼位重用蘇軾,之後又遭受排擠出京。輾轉十餘年,身邊的侍妾一一離他而去,只有王朝雲不顧榮辱朝夕相伴。

雪上加霜的是,王朝雲到惠州不久便感染瘟疫,身虛體弱,終日服藥。最終不敵嶺南惡劣的環境,含恨辭世。此時的蘇軾已過花甲之年,她原想服侍蘇軾終老,沒曾想先蘇軾而去,年僅三十四而已。




古今常有不如意之事,得一人如此,夫復何求?


詩詞補習班


惟有朝雲能識我——蘇東坡的紅顏知己


如果說髮妻王弗和繼室王閏之是蘇軾的賢妻良伴,那麼侍妾王朝雲就是東坡先生的紅顏知己。

王朝雲,字子霞,錢塘人。因為家中貧困,她從小就淪落在了歌舞伎班裡。宋神宗熙寧四年(1071年),蘇東坡因反對王安石新法而被貶為杭州通判,在這裡,他遇見了麗質天成而又靈慧聰明的朝雲,她雖然屈身於風塵之中,卻獨具一種清雅的氣質。夫人王閏之把朝雲從歌舞班中買出,收為侍女。她長大後,在黃州時被蘇軾收為侍妾。

所有妻妾之中,只有朝雲對蘇軾瞭解最深,他的詩詞,只有朝雲最能體會出其中的意味。

《東坡筆記》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有一次,蘇軾飯後在院子裡散步,突然指著肚子問身邊的侍女們:“你們誰知道我這裡面有些什麼?”一個侍女說:“您肚子裡都是文章。”蘇軾搖搖頭。另一個侍女說:“滿肚子都是見識。”蘇軾還是搖頭。輪到朝雲,她微笑著說:“大學士一肚皮的不合時宜。”聽了這話,蘇軾捧著肚子哈哈大笑,說:“知我者,唯有朝雲也。”

蘇軾被貶到惠州時,繼室夫人王閏之也已去世,幾個侍妾也相繼離去,只有朝雲陪伴著他。朝雲常常唱那首《蝶戀花》詞,給他解悶: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牆裡鞦韆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每當唱到“枝上柳綿吹又少”這一句時,朝雲總是難以抑制內心的惆悵,忍不住哭出聲來。因為下一句“天涯何處無芳草”,讓她不由得想到蘇軾的一生命運,他屢受打擊,不斷被貶的遭遇。年過花甲的蘇軾,這次又來到了遠在天涯的惠州,恐怕很難有起復的希望,想到這些,又怎能不讓人淚如雨下。在朝雲去世後,蘇軾發誓“終生不復聽此詞”。

朝雲曾為蘇軾生下一個兒子,蘇軾欣喜若狂,在孩子出生三天按習俗洗浴時,寫下了《洗兒戲作》一詩:“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但天有不測風雲,這個孩子只有十一個月大時就不幸夭折了。這對二人,尤其是朝雲的打擊是極大的。朝雲從此拋下了鮮豔的舞衣,專心禮佛,有時還和蘇軾一起煉製丹藥。蘇軾在許多詩詞裡把她比作“天女維摩”,比如這首《殢人嬌·贈朝雲》:

白髮蒼顏,正是維摩境界。空方丈,散花何礙?朱唇箸點,更髻鬟生彩。這些個,千生萬生只在。

好事心腸,著人情態。閒窗下,斂雲凝黛。明朝端午,待學紉蘭為佩。尋一首好詩,要書裙帶。

蘇軾在另一首詩裡說,一旦煉成仙丹,就和朝雲一起辭別人間,遨遊仙山。他在惠州建了一所房子,起名叫“白鶴居”,後人卻稱之為“朝雲堂”。但朝雲卻沒能住進這所房子,她嬌弱的身子耐不住嶺南悶熱惡劣的氣候,染上了瘟疫,不久便帶著不捨與無奈溘然長逝,年僅三十四歲。在臨終的時候,她握著蘇軾的手念著《金剛經》中的幾句:“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伊人已逝,東坡再無知己。他的心中無比傷痛,陸續寫了許多詩文來悼念這位知心人,其中那首《西江月·梅花》最為知名:

玉骨那愁瘴霧?冰肌自有仙風,海遷時過探芳叢,倒掛綠毛麼鳳。

素面反嫌粉涴,洗妝不褪唇紅,高情已逐曉雲空,不與梨花同夢。

蘇軾在惠州西湖邊朝雲的墓地上修了一座亭子來紀念她,因為她臨死的時候所念的句子裡有佛家所說的“六如”,所以就取名叫“六如亭”。他親手在亭子裡寫下了一副楹聯:

不合時宜,惟有朝雲能識我;

獨彈古調,每逢暮雨倍思卿。


萬卷縱橫眼欲枯


朝雲啊,是一個奇女子。

從東坡為她寫的幾首詩來入題吧:

當東坡拍打著肚皮問這裡面裝的是什麼的時候,普通姑娘只會說是才華、是智慧,只有朝雲能說出:是一肚子不合時宜。東坡大笑:識我者,唯朝雲也。

她能用一句話打動東坡,你想想,那個年代,一介女流,能把東坡這樣的文豪的內心看透,還不夠奇麼?

我們說東坡愛王弗,所以寫下了那篇千古第一悼亡詞“十年生死兩茫茫”。王弗是東坡的結髮之妻,那麼朝雲就是東坡的老來之伴。

東坡說: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黃州

也就是從黃州開始,朝雲正式進入了蘇軾的生活(在黃州正式納為妾,此前一直是丫鬟)。

黃州期間,朝雲為東坡生下一子,兒子滿月時,東坡作詩一首:

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

可是沒多久,這個兒子就夭折了。朝雲痛不欲生,整日以淚洗面,東坡也很心痛,作了兩首哭詩,第一首是寫自己難過。第二首是為了安慰朝雲:

我淚猶可拭,日遠當日忘。母哭不可聞,欲與汝俱亡。故衣尚懸架,漲乳已流床。

可見朝雲雖然只是妾,但是東坡對她以及她所生孩子的愛是沒有偏差的。

惠州

惠州可不是好玩的地方,東坡遣散了家裡的歌姬,只有朝雲不忘生死,誓死相隨,東坡感動壞了,寫下了《朝雲詩並引》:

不似楊枝別樂天,恰如通德伴伶玄。

阿奴絡秀不同老,天女維摩總解禪。

經卷藥爐新活計,舞衫歌扇舊因緣。

丹成逐我三山去,不作巫陽雲雨仙。

前面的引就不寫在這裡了,大致就說白居易養了那麼多美嬌娘在家,一落魄的時候全都做鳥獸散。而我蘇東坡雖然落魄了,但是朝雲對我不離不棄。

病逝

惠州期間,東坡填了一首詞《蝶戀花·春景》: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牆裡鞦韆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消,多情卻被無情惱。

東坡喜歡讓朝雲唱這首詞,但是朝雲每次唱道“枝上柳棉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就唱不下去了。

也許是她心疼東坡屢屢被貶謫,也許是她誤會了東坡的意思,總之,因為這首詞,朝雲受到了嚴重的打擊,從此以後鬱鬱寡歡。不久之後就撒手人寰。

在去世前,朝雲手裡拿著《金剛經》,口中喃喃道: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夢亦如露,當作如是觀。

東坡講朝雲葬在惠州,想起那句不合時宜,東坡在朝雲墓旁建了一座亭子,名曰“六如亭”,是謂“如夢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電”之意。

並親自題寫輓聯:

不合時宜,惟有朝雲能識我;

獨彈古調,每逢暮雨倍思卿。

悼念

朝雲去世後,東坡寫了很多悼亡詞來懷念她,雖然都不如“十年生死兩茫茫”讀來令人肝腸寸斷,卻也是情真意切。

《西江月·梅花》

玉骨那愁瘴霧?冰肌自有仙風,海遷時過探芳叢,倒掛綠毛麼鳳。

素面反嫌粉涴,洗妝不褪唇紅,高情已逐曉雲空,不與梨花同夢。

上片寫梅花的風骨,梅花的冰清玉潔是天然所生,自有仙骨,哪裡會懼怕那些瘴霧。引得海上的仙人也經常來探看。

實際上是寫朝雲不畏懼儋州的瘴霧,陪伴自己而來。

下片寫梅花的形貌,說梅花天然潔白,不需要鉛粉妝飾,即使花兒凋謝了,也依然保持著紅色。

實際是通過寫的天然純潔,來寫朝雲的天生麗質和高尚品格。


所以你要說朝雲是個怎樣的女人?

我只能說是一個奇女子,能看破東坡,也能讓東坡為之傾倒的奇女子。


也可自話


王朝雲原是舞姬,其舞技高超吸引了老蘇,真是自古才子多風流。據說是蘇軾遊西湖時邂逅的,當時王朝雲十二歲。欲把西湖比西子,濃妝淡抹兩相宜這好像就是形容她的。而王朝雲在蘇軾生前其實一直以仕女的身份在蘇家,蘇先生的第二任妻子王閏之《蘇軾一生和隔壁老王還是很有緣分的,蘇軾的原配是王弗,第二任的堂姐。》對其也是很善待的,說明此女子人緣人品都是不錯的,而且很有才氣聰慧。王閏之死後不久老蘇也因為一些政治問題被貶,而朝雲還是一直以仕女的身份相隨,不過應該沒幾年就年紀輕輕病逝了,自古紅顏多薄命。死後蘇先生才在其墓誌銘裡給了個侍妾的身份。王朝雲在蘇軾最窘迫的時候一直不離不棄,他們更像是心靈伴侶,可以說比很多所謂的愛情沒有很多的海誓山盟但更純潔也更


痞乂子


王朝雲,一個沒有名分,卻在蘇東坡人生低谷給與陪伴的女人,不知是否是蘇軾最愛的那個女人,但在蘇軾心中佔有無法言說的重要地位。相比於王弗、王閏之在生活上的細心體貼,王朝雲應該是蘇軾在精神方面的慰藉,是蘇軾的紅顏知己。 王朝雲因家境清寒,自幼淪落在歌舞班中,為西湖名妓。王朝雲天生麗質,聰穎靈慧,能歌善舞。 王朝雲是蘇軾一見鍾情的奇女子。宋神宗熙寧四年,蘇東坡因反對王安石新法而被貶為杭州通判。一日遊杭州鳳凰山,宴飲時看到年僅12歲的杭州歌女王朝雲,只見其天姿娉婷,舞姿優美,蘇東坡頓生愛憐之意,詩興大發:“鳳凰山下雨初晴。水風清,晚霞明。一朵芙蕖,開過尚盈盈。何處飛來雙白鷺,如有意,慕娉婷。忽聞江上弄哀箏。苦念情,遣誰聽。煙斂雲收,依約是湘靈。欲待曲終尋問取,人不見,數峰青。”(《江神子·湖上與張光同賦》) 朝雲時年十二歲,雖然年幼,卻聰慧機敏,由於十分仰慕東坡先生的才華,且受到蘇軾夫婦的善待,十分慶幸自己與蘇家的緣份,決意追隨東坡先生終身。 一日,蘇東坡指著自己的腹部問侍女們:“你們知道我這裡面有些什麼嗎?”有人說是文章,有人答是見識,王朝雲笑著說:“您肚子裡裝的都是不合時宜。”蘇東坡聞言道:“知我者,唯(惟)朝雲也。” 朝雲與蘇軾的關係很奇特。她與蘇軾共同生活了二十多年,特別是陪伴蘇軾度過了貶謫黃州和惠州兩段艱難歲月,但一直沒有蘇軾夫人或妻子的名號,只是到了黃州後才由侍女改為侍妾。 宋神宗元豐二年, “烏臺詩案”,蘇東坡被押解回京城,打入死牢,後貶到黃州。 此時,蘇東坡身邊的姬妾全都散去,夫人王閏之留在京畿照料老小,只有王朝雲與他朝夕相伴。蘇東坡58歲時,夫人王閏之病逝於京畿,王朝雲成為詩人惟一的伴侶。 蘇東坡在60歲那年再次被貶到惠州。貶謫蠻荒瘴毒之地,王朝雲不肯在東坡落魄之際離開,執意要與蘇東坡一起同到謫居地惠州,患難與共。 到惠州後,蘇東坡與朝雲恩愛相伴,他們一起蓋房子,種樹養花,一起作詩遊湖,煉丹尋道。為感激朝雲對自己年老時的不離不棄,蘇東坡曾作詩云:“不似楊枝別樂天,恰如通德伴伶元;阿奴絡秀不同老,天女維摩總解禪。經卷藥爐新活計,舞衫歌扇舊姻緣;丹成逐我三山去,不作巫陽雲雨仙。” 蘇東坡謫居惠州,一日與王朝雲閒坐。時青女初至,落木蕭蕭,悽然有悲秋之意,命朝雲把大白,唱“花褪殘紅”。朝雲歌喉將囀,淚滿衣襟。蘇東坡問其故,對曰:“奴所不能歌者,‘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也。”蘇東坡翻然大笑曰:“是吾正悲秋,而汝又傷春矣。”遂罷。 蘇軾到惠陽的第三年,朝雲染瘟疫不幸亡故,年僅34歲。在此之後,蘇軾的人生履歷中就再沒有留下過任何女子的痕跡,侍妾朝雲竟成了東坡居士愛情的絕響。 朝雲情感細膩,溫柔得體,與東坡居士在文學藝術上有相同的體驗與感受,在佛法上有對人生一致的理解與見地,她愛慕並嚮往他高遠的精神境界,努力讀懂他的的一言一行,一字一句,像是一朵可以為之解憂的解語花,在他的生命裡安然綻放。 在朝雲逝去的日子裡,蘇軾不勝哀傷,除寫了《朝雲墓誌銘》、《惠州薦朝雲疏》,還寫了《西江月·梅花》、《雨中花慢》和《題棲禪院》等許多詩詞、文章來悼念這位紅顏知己。其中,著名的《西江月梅花》一詞,更是著力寫出了朝雲的精神風貌和高尚情操:“玉骨那愁瘴霧?冰肌自有仙風。海遷時過探芳叢,倒掛綠毛麼鳳。素面反嫌粉涴,洗妝不褪唇紅,高情已逐曉雲空,不與梨花同夢。” “不合時宜,惟有朝雲能識我;獨彈古調,每逢暮雨倍思卿。” 蘇東坡還在墓上築六如亭以紀念她,並親手寫下楹聯亭聯。不僅透射出蘇東坡對一生坎坷際遇的感嘆,更飽含著他對一位紅顏知己的無限深情。



雲中漫步笑紅塵


東坡有詩云:惟有朝雲能識我。只此一句,道出了朝雲在東坡心中的位置。固然,原配王弗與東坡靈犀相通,繼室王閏之與東坡相敬如賓,但東坡真正的靈魂伴侶,非侍妾王朝雲莫屬。

公元1074年,時任杭州通判的蘇軾遇到


了乖巧可人的歌妓王朝雲,並收養了她,朝雲時年12歲。從此朝雲跟從蘇東坡讀書識字吟詩作賦。

1079年,烏臺詩案發生,東坡被貶黃州,朝雲始終陪在東坡身邊,對其關懷倍至。這令東坡感動不已。1080年,東坡正式納朝雲為侍妾。

兩人雖相差27歲,但卻互相引為知己。有文記載,一日東坡食罷捫腹徐行,問侍兒腹中為何物,眾婢回答,東坡皆謂不然。朝雲曰,學士一肚皮不合時宜。東坡大笑謂,知我者唯有朝雲。又一日,朝雲唱東坡《蝶戀花》詞,至“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句,哭而止聲,謂東坡曰,妾所不能竟者,枝上柳綿吹又少句也。可見其二人相知之深。

二人育有一兒,不幸早夭。

朝雲一生跟隨東坡。遠謫惠州時不幸病亡。東坡於惠州西湖植梅築園以紀念自己一生的靈魂伴侶紅顏知己王朝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