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5 “清华来信”何以温暖人心

“清华来信”何以温暖人心

“清华来信”何以温暖人心

清华大学2018年领军人才选拔、自主招生、自强计划等初试结果,近日已经出炉并开放查询。对于“暂时止步的同学”,清华招办发出了一封信,信中表示:无论自主选拔还是高考,都只是人生的一个短暂阶段,永远不能定义“我是谁”“我能成为谁”“我的人生会不会有价值”,期待每位同学整装待发,再次奔赴心中的芳华。信末还约定,“有梦最美,希望相随,清华园的大门永远向你敞开”。(《中国青年报》6月14日)

见字如面,纸短情长,相信绝大多数“暂时止步者”读到上述文字,都会被那份暖暖情怀所打动——即便不能成为清华人,也会成为清华的铁杆粉丝。

“清华来信”,字里行间将大学的精神演绎得淋漓尽致。很多有心人应该还记得,去年的一封“清华来信”曾引起舆论热议。据报道,甘肃残疾考生魏祥,以648分的成绩达到入读清华的分数线。他致信学校,恳请提供一间“陋宿”以方便母亲继续照顾自己。没想到,很快就有回音,清华大学招办回信说,邱勇校长深夜打来电话关心其入校后的生活安排,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已做好准备、将在确认录取后启动资助。信中勉励魏祥:“人生实苦,但请你足够相信!”“校内外有足够多的支持,清华不会错过任何一位优秀学子!”

大学不只是高分学生的收割机,更是知识的象牙塔、学术的孵化器、人文精神的高地,同时也是有情怀、有风骨、有雅量之地。对录取进来的学生,要更多地体现责任与担当,把他们培养成才;对“暂时止步者”也可给予暖心鼓励,让他们深切感受到名校的平易近人;对困难学子施以贴心关怀,在人格对等中给予有尊严的帮助。这样的大学,才是我们理想中的大学。

曾经长期担任清华大学校长的梅贻琦先生有句名言:“所谓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大师之谓也。”而“大师”,便是我心目中有大视野、大胸襟、大境界的教育家。从“清华来信”中,我们读出了一个大大的“大”字。

详情关注:北大清华凯旋游学官网(北大清华状元学习力游学领导者)

“清华来信”何以温暖人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