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5 抗战时,这位中国飞行员这样写家信:你收到此信时,我已经死了!

40岁了,已经不是一个轻易落泪的年龄,但每回读到抗战时这位飞行员写给友人的信时,我都会禁不住泪流满面。活着的永远都会活下来,即使躯体走了,还有文字和故事,而那才是值得我们铭记的永远的历史。在这个时候,我总会想到故事的另一个主人公齐邦媛说的一句话:8年抗战期间虽是中国最艰困的岁月,但也是我华人最争气、最有骨气的时代,希望每一位年轻人都能延续过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豪气干云,以“千秋万世”为一生的志业。

抗战时,这位中国飞行员这样写家信:你收到此信时,我已经死了!

写信的人叫张大飞,他曾荣获二等宣威奖章、三等复兴荣誉勋章。信是他写给齐邦媛的哥哥的。

振一:

你收到此信时,我已经死了。八年前和我一起考上航校的七个人都走了。三天前,最后的好友晚上没有回航,我知道下一个就轮到我了。我祷告,我沉思,内心觉得平静。感谢你这些年来给我的友谊。感谢妈妈这些年对我的慈爱关怀,使我在上不着天、下不着地全然的漂泊中有一个可以思念的家。也请你原谅我对邦媛的感情,既拿不起也未早日放下。

抗战时,这位中国飞行员这样写家信:你收到此信时,我已经死了!

我请地勤的周先生在我死后,把邦媛这些年写的信妥当地寄回给她。请你们原谅我用这种方式使她悲伤。自从我找到你们在湖南的地址,她代妈妈回我的信,这八年来,我写的信是唯一可以寄的家书,她的信是我最大的安慰。我似乎看得见她由瘦小女孩长成少女,那天看到她由南开的操场走来,我竟然在惊讶中脱口而出说出心意,我怎么会终于说我爱她呢?这些年中,我一直告诉自己,只能是兄妹之情,否则,我死了会害她,我活着也是害她。这些年来我们走着多么不同的道路,我这些年只会升空作战,全神贯注天上地下的生死存亡;而她每日在诗书之间,正朝向我祝福的光明之路走去。以我这必死之身,怎能对她说“我爱你”呢?去年暑假前,她说要转学到昆明来靠我近些,我才知道事情严重。爸爸妈妈怎会答应?像我这样朝不保夕、移防不定的人怎能照顾她?我写信力劝她留在四川,好好读书。我现在休假也去喝酒、去跳舞了,我活了二十六岁,这些人生滋味以前全未尝过。从军以来保持身心洁净,一心想在战后去当随军牧师。秋天驻防桂林时,在礼拜堂认识一位和我同年的中学老师,她到云南来找我,圣诞节和我在驻地结婚,我死之后抚恤金一半给我弟弟,请他在胜利后回家乡奉养母亲。请你委婉劝邦媛忘了我吧,我生前死后只盼望她一生幸福。


抗战时,这位中国飞行员这样写家信:你收到此信时,我已经死了!

张大飞有着这样的人生:

1932年5月,父亲张凤岐于被日本侵略者烧死,全家8口被日本人追杀。怀着深仇大恨的少年张大飞开始逃亡,与母亲兄妹永远失去联系。随后,张大飞进入齐世英(齐邦媛的父亲,从事教育方面的工作,抗日初期创办东北中山中学,专门招收当时在北平从东北流亡到关内的中学生。东北中山中学是抗战时期教育部直属的第一所国立中学。在抗战年代,学校辗转流亡江苏、湖南、广西、贵州、四川等八省)创办的中学读书。在齐家周末为无家可归的学生开办的家庭聚餐上,神情落寞的张大非引起了齐母的注意。

抗战时,这位中国飞行员这样写家信:你收到此信时,我已经死了!

从此,齐家成了张大飞战时的家。因此,在信里,张大飞称齐母为“妈妈”。而张大飞与齐邦媛就是在那个时候认识的。

1938年,张大飞考入杭州笕桥航校12期,毕业后参加了重庆上空的保卫战。由于表现出色,1941年,他被派往美国受训,成为第一批赴美受训的中国空军飞行员。1942年从美国学成归国,参加抗日战争,加入由第十四航空队组成的中美混合大队,这支驻扎在云南、由美国人陈纳德指挥的空军部队,便是让日军胆寒的“飞虎队”。怀着一颗复仇之心,飞上蓝天的张大飞屡立战功,以军功提升至中尉三级。

抗战时,这位中国飞行员这样写家信:你收到此信时,我已经死了!

1945年5月18日,驾机自陕西安康击河南信阳的敌人,与敌零式机遭遇,为掩护友机不幸阵亡。

今天,我们已经无法知晓英雄牺牲时的细节,但英雄的信以及齐邦媛后来写成的回忆录《巨流河》,可以让英雄在我们心中永远地清晰与高大。张大飞、齐邦媛兄妹间有过长达近8年的通信,在那个苦难的岁月,他们一直用文字慰藉对方的心灵。《巨流河》:我跟着他往校门口走,走了一半,骤雨落下,他拉着我跑到范孙楼门口,在一块屋檐下站住,把我拢进他掩盖全身戎装的大雨衣里,搂着我靠近他的胸膛。隔着军装和皮带,我听见他心跳如鼓声。只有片刻,他松手叫我快回宿舍,说:“我必须走了。”

抗战时,这位中国飞行员这样写家信:你收到此信时,我已经死了!

因为这段情感在《巨流河》出版后,成为《巨流河》一大卖点。甚至,筹拍电影《飞虎队》的导演吴宇森也曾想将其纳入片中,吴说:“看了非常感动,可惜我没有取得版权。”而齐邦媛不愿自己将张大飞的故事拍成电影,是因为她觉得“那无论如何将会是一种扭曲”。面对记者的采访,齐邦媛说得更多的是张大飞的苦难:“张大飞就是个可怜的、倒霉的小年轻人……他父亲被油漆慢慢烧死。到了他自己,26岁什么都没想清楚,就死了。”不过,齐邦媛还是“感谢”张大飞:“(张大飞)在天上用生命保护地面的百姓……而我只会躲,什么也做不了……”

美女伴英雄,但在英雄张大飞面前的美女是妹妹,我们今天虽然不知道英雄怎么在说了“我爱你”之后,又与另外一个去结婚,但我们知道妹妹永远是妹妹。张大飞在齐邦媛听到的他的心跳里走了,自此一别,两人未再见面。

抗战时,这位中国飞行员这样写家信:你收到此信时,我已经死了!

张大飞牺牲后的1946年,齐邦媛到了回南京,她在那里只待了短短的3天时间,但在新街口一家礼拜堂她却看到了“纪念张大飞烈士殉国周年”的布带。我们不知道她当时是何种心情,只知道她参加了纪念会,但签的却是哥哥的名字。

“你收到此信时,我已经死了……”齐邦媛说,张大飞当年写给他的那些信,就像一本越读越“厚”的书,她没有勇气重看。清明时节雨纷纷,张大飞现在南京紫金山航空烈士公墓,与自己的战友们相伴苍松翠柏以及滚滚长江而眠。在他的墓碑上刻着这么几个简单的字:张大飞,上尉,辽宁营口人,一九一八年生,一九四五年殉职。

抗战时,这位中国飞行员这样写家信:你收到此信时,我已经死了!

齐邦媛说:“张大飞的一生,在我心中,如同一朵昙花,在最黑暗的夜里绽放,迅速阖上,落地。那般灿烂洁净,那般无以言说的高贵。”其实,这只是针对个人情感而言的。英名万古传飞将,正气千秋壮国魂。永远适合英雄的分明只有这4个字:精忠报国。

顺便说一句:南京紫金山航空烈士公墓是为缅怀在抗战中英勇献身的中国空军将士,以及为支援中国抗日战争而牺牲的美国、前苏联和其他国家的航空人员修建的,那里安置着自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到1945年9月牺牲的3500余名中外航空烈士。在日本侵略者占领南京期间公墓遭到了严重破坏,祭堂被焚毁,烈士的墓碑被毁坏。直到抗日战争胜利之后,有关方面对航空烈士公墓进行了整修,并于1947年3月29日举行公祭。(文/路生)

抗战时,这位中国飞行员这样写家信:你收到此信时,我已经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