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齐国国土远远少于楚和秦,在古代靠粮食和人力打仗怎么能解释齐国能抗衡秦国?

小吴坤字


比起坐拥函谷关天险的秦国,以及拥有广阔国土纵深的楚国,齐国的战略位置,堪称是差到家。但是除了强大的人才储备外,齐国也有另一样骄傲的本钱:你有地利,我有科技——地理位置吃亏的齐国,能够在春秋战国年代里保持强国地位,甚至一度成为与秦国争锋的强大对手,凭的就是三样领先当时世界的产业技术。


第一个技术,就是冶铁业。

虽说中国人的冶铁历史,比欧洲人要短得多,但春秋时代的中国人,就首创了生铁冶炼技术。齐国的冶铁业,开展也是非常早。《管子》里就有了齐国冶铁的记载,甚至还有了对铁矿探测的总结。

除了资格老,齐国的冶铁技术,也是春秋战国时代顶级。单是今天淄博的几处炼铜遗址上,就出现了铸铁遗址。六处战国冶铁遗址,更是各个大阵仗,总面积高达90万平方米,其中最大的一处遗址更有40万平方米,战国时代的冶炼装备一应俱全。如此生产规模,领衔战国列强。当时还金贵的铁器,齐国已经能批量制造。

铁产品也十分丰富,淄博出土的铁制农具,除了有传统的铁梨铁铲,更有当时工艺领衔的凹形铁口锄,这也就意味着,在当时的“农具铁器化”革新里,齐国毫无疑问走到了前面。

而在见证齐国手工业技术的宝典《考工记》里,也记载了齐国强大的合金工艺,比如“攻金之工”,就讲了齐国制造钟鼎农具武器等器具时,铁铜金属不同的合金配比,以及当合金配比不同时,器具硬度光泽的差别。强大的齐国冶铁业,就这样催生了齐国高精尖的生产技术。这强大制造业带来的各行业装备,撑起了齐国强大的生产与军事。

而比齐国这强大冶铁技术更“老资格”的,当属齐国另一项财源滚滚的产业:煮盐业。

以《史记》的记载,早在西周建国时,获封齐国国君的军事家姜尚,就开始狠抓煮盐业。到了春秋战国年间,齐国强大的煮盐技术,更已成了知名标牌。春秋年间的齐国名相管仲,建立了独家的官营盐业制度,也从此给齐国国力大补血。到了战国年间时,盐业更成了齐国的王牌。上好的齐国食盐畅销列国,财源滚滚的场面,撑起齐国逐鹿天下的强大国力。

也同样因这火热的食盐贸易,战国年间齐国的商品经济,也因此突飞猛进。齐国都城临淄的人口,保守估计也突破三十五万,整个临淄城分为王族居住的“小城”和百姓居住的“大城”,大城的周长14里,城里的十条主干道,其中七条的宽度在十米以上。最宽可达二十米。临淄城里商旅往来热闹,更有宽广大道连通各国国都。连几百年后的司马迁都感叹说:关东的富商大贾们,绝大多数都是齐国人。

这样商业发达的“超级都市”,见证的就是齐国财大气粗的实力。放在列国争霸的战场上,齐国更是“财大气粗”的风格。齐闵王时代打得秦国告饶的函谷关之战,以及杀得楚国精锐崩溃的垂沙之战,全是齐国凭着雄厚国力生耗两三年,拖到对手人困马乏后,再发动关键一击。煮盐业为“标牌”的齐国强大经济实力,叫齐国常打这样的“富裕仗”。

但想打“富裕仗”,只靠有钱还不够,关键还要靠有粮,富庶的齐国农业,除了得益于齐国优势的冶铁技术,更凭借了另一个低调的科技优势:

水利科技。

比起郑国渠都江堰这类空前水利工程来,齐国的水利建设成果,看上去十分低调,但意义却超越历史。首先是运河改造技术,齐国境内的“济水”“淄水”等河流,被齐国改造成连通的水系,形成了密集的水网。至今造福当地。

而影响更深远的,却是齐国独特的防洪工程,特别对河床严重不稳,咆哮起来常没边的黄河,齐国人首创了“河堤改造法”:在黄河的两岸修筑离河25里的堤防,不但有稳固防洪效果,更能在黄河水退之后,增添大片肥力十足的良田。如此新型思路,不但令齐国的耕地亩产,一直领跑战国时代,影响更超越历史。战国以后的两千年里,山东地区的黄河水坝修筑,一直以齐国时代的堤防为基础,造福国人数千年。

产业技术的竞争力,就是一个国家核心的竞争力。齐国曾经的辉煌,就是见证。


我们爱历史


其实齐国的面积并不算是小的,当然要看什么时期了。

一开始的齐国疆土确实很小,只是在营丘附近的一些土地,但是凭借齐国一步一步的强大,继续向东发展最后基本上占领了整个山东半岛。之后在战国时期的齐湣王时期达到了顶峰,吞并了宋国,向南又入侵楚国占领了楚国淮北大片土地,还有韩赵魏三晋大片的土地。这个时候的齐国面积并不比秦国少。只不过秦国占领了巴蜀之地之后面积大大增加。

而且山东平原,丘陵比较多,耕地面积也比较多,秦国即使占领了巴蜀之地,即使拥有八百里秦川但是还是没有齐国的耕地面积大,到了后来都江堰的建立才使秦国的耕地面积大大增加。

再说人口,齐国的齐国并不比秦国少,我们都知道在古代是非常重视人口的,因为只有有了大量的人口才能发展使国家强大。所以人口是最关键的。在战国时期的齐国人口在四五百万之间,当时秦楚不会超过数字的。

其实齐国强大的一个原因就是经济的繁荣,当时齐国可以说是天下最富裕的国家,因为齐国有其他国家不能比拟的条件,那就是靠海。齐国的海洋产业是相当发达的,当时齐国已经开辟了去朝鲜的航道,齐国的盐业,渔业当时无人可比。临淄也被称为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第一大城市。当时人口就已经达到了四五十万。齐国的经济繁荣,也促使齐国成为了强大的国家,所以齐国成为了春秋五霸之首,而在战国时期齐国依然是数一数二的国家。当时秦齐还互相称帝,在湣齐王的时期,甚至是想灭了周王室,自己称天子的。

齐国的人才也是很多的,所以也是导致了齐国的文化非常的活跃,发达。当时诸子百家里面很多都是齐国人。

当然说到齐国和秦国抗衡其实也不是很正确,我们都知道齐国和秦国离的是比较远的,齐国和秦国几乎是没有打过什么仗的即使有,基本上都是齐国联合其他国家的军队,比如说孟尝君联合韩魏两国攻秦,但是韩魏联军一撤齐军也就只能撤退了。真正抗衡秦国的还是三晋,因为秦国东出的必经之路就是三晋。到了后来秦国采取远交近攻之后齐国就是秦国联合的对象了,加上五国伐齐之后齐国迅速的衰落,所以齐国基本上也就没有连横抗秦了。


中国历史研究所


这个问题问得很好。

齐国与楚国、秦国一样,从春秋时代开始,就是第一阵营的国家,地位始终比较稳固。在春秋时代,齐国受到晋国的压制,在齐桓公之后,连续三次挑战晋国的霸权,都以失败而告终。到了战国时代,晋国分裂为魏、赵、韩三国,给了齐国崛起的机会。齐威王时代,齐国在马陵之战中大败魏国,遂取代魏国成为最强者。与此同时,经历商鞅变法后的秦国也迅速走向强大,与齐国并列为东西双雄。

齐国的国土面积比秦国、楚国都小,为什么能与秦国并列雄视天下呢?笔者试分析如下:

第一,齐国的经济实力,并不比秦国弱

我们不要认为国土面积越大,粮食就越多,人口就越多。就好比今天的加拿大,澳大利亚,国土面积很大,但人口却只有几千万。

实际上,齐国的经济实力,绝不在秦国之下。早在齐桓公时代,管仲就实施一系列经济改革的措施,包括振兴农业、商业,加强公共设施建设,轻税赋,建立养老、抚孤寡、医疗等社会保障,扶助穷困等方面,具体为:“辟田畴,利坛宅,修树艺,劝士民,勉稼穑,修墙屋,此谓厚其生。发伏利,输墆积,修道途,便关市,慎将宿,此谓输之以财。导水潦,利陂沟,决潘渚,溃泥滞,通郁闭,慎津梁,此谓遗之以利。薄徵敛,轻征赋,弛刑罚,赦罪戾,宥小过,此谓宽其政。养长老,慈幼孤,恤鳏寡,问疾病,吊祸丧,此谓匡其急。衣冻寒,食饥渴,匡贫窭,振罢露,资乏绝,此谓振其穷。”

可以说,从春秋时代开始,齐国的经济实力一直就很强,而且在经济思想上,领先于其他诸侯国。

齐国濒临渤海之滨,在诸侯国中盐业最为发达,中原诸侯的盐要从齐国进口。齐国人富于商业思想,通过盐业的垄断,进而成为诸侯中黄金储备最多的国家,凭借黄金储备的优势,又从其他诸侯国购入大量的粮食。这是管仲时代就提出来的经济政策。

第二,齐国在文化建设上遥遥领先其他国家,确保国家的软实力

战国初期,齐桓公田午统治齐国十八年(公元前374年—前357年在位),留下一笔可贵的遗产,他生前创建的稷下学宫,成为未来一百多年里齐国乃至整个中国最富活力的学术中心。

战国时代,诸国的兴衰与人才的流动成正相关,哪个国家能聚集更多的人才,就越有可能脱颖而出。吸引人才,逐渐成为各国政治的优先目标。在这方面,齐国无疑是领先的。

在齐桓公田午的努力下,齐国都城临淄城的稷门(西门)之外,一座富丽堂皇的学宫拔地而起,这就是战国时代最著名的学术中心稷下学宫,这是汇聚了天下英才的殿堂。在稷下学宫一百多年的历史中,曾迎来名家尹文、兒说、田巴,儒家孟子、荀子,道家宋钘,阴阳家邹衍,兵家孙膑,法家慎到等大师级的人物。

到了齐威王时,任用名士邹忌为相,他从谏如流,惟才是举,不避亲疏,使得齐国成为当时最为开明的国家之一,故而天下名士,纷纷入齐。人才的鼎盛,文化的繁荣,造就齐国的软实力。

第三,在军事上,齐国并不逊色于秦国

在齐国历史上,名将辈出。

在齐威王时代,重用身残志坚的孙膑,最终力压魏国,成为霸主。孙膑的“围魏救赵”成为军事上的典范之作,他连续在桂陵之战与马陵之战中大败魏军,特别是马陵一役,击毙魏军总司令庞涓及魏国太子申,覆敌十万师。从此之后,齐国一跃成为天下最强的诸侯国。

到了齐宣王时代,齐国延续军事强国的传统,名将匡章在对外战争中大放光芒。匡章曾经率领齐师,仅仅以五十天的时间,就灭掉同为“七雄”的燕国。尽管后来迫于诸侯的压力,齐军从燕国撤兵,但从军事角度上说,足以看出军事上的强大。在对楚国的战争中,匡章再次震惊世界,在垂沙之战中,全歼楚军主力,击毙楚军总司令唐昧,这是楚国由盛而衰的关键一役。

到了齐湣王统治时,齐军的军事力量依旧强大。孟尝君两次千里伐秦,打破秦军不可战败的神话,证明齐国是秦国的头号对手。之后,齐国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灭掉宋国。然而,灭宋之战,既是齐国军事力量的巅峰,也是迅速衰落的开始。齐国灭宋,引起诸侯的恐慌,五国联合伐齐,加上齐湣王残暴,失去百姓支持,齐国差点被乐毅灭掉。因此,齐国的强盛,只延续了两代半。


君山话史


和现代一样,中国古代衡量一个国家的强弱,是以综合国力来衡量的,只不过各自偏重的衡量点不一样罢了。

那么,古代衡量国力的指标主要有哪些呢?首先是国土,其次是人口,再次是经济,再次是军事,以及政治。这几个指标其实很好理解,国土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只有足够大的国土,才能容纳人口,才能进行国家的其他一些基本的操作;而人口,是中国古代最为看重的衡量国力的指标。古代医疗水平有限,孩童的成活率并不高,而人口既是从事生产活动,创造财富最基本的条件,同时也是国家建立军事组织,保护本国利益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历史上说到盛世之时,总是会先提到盛世时期的人口增加情况,之后才说经济情况以及其他;经济和军事是比较容易理解的。经济是军事的支撑;至于政治,一指国内政治清明,二指在有一定区域内的影响力。

战国七雄

来看一下齐国如果以这几个指标来衡量,实力究竟如何?

(我在查找资料时发现战国时期各国人口、疆域变动太大,无法确定。苏秦游说六国时,有对六国实力的有关描述,虽有夸大,但基本的佐证还是可以的。苏秦游说六国,大概时间是在秦国秦惠王以及秦昭王两代君主之间,而在齐国是齐宣王以及齐闵王时期)。

齐国位置图

燕国面积大约20万平方千米(后扩张至朝鲜半岛北部,面积会超过25万平方千米),人口150万

赵国面积大约20多万平方千米,人口350万

齐面积大约15万平方千米,人口300万。

魏面积大约10万平方千米,人口500万

韩面积大约9万平方千米,人口300万

楚面积大约50万平方千米,人口300万

秦面积大约30万平千米,人口300万(长平之战前四川应该大部分划入秦地,面积大概可以达到80万平方千米,人口400余万)。

至于军队数量上,史书上秦楚两国描述均是带甲百万,车千乘,骑万匹,而齐魏等国均是带甲数十万。

由此观之,至少在齐宣王(秦国是秦惠王)时期,齐国面积虽然仅仅是秦国的一半,然而人口数量却是基本相同的。之前我们说过,人口是古代国家衡量国力最为重要的一个指标,齐秦相比,齐国的人口密度是要大过秦国的。

在军事上,由于齐秦两国人口相差不多,因此理论上,秦国可以供养百万雄师,齐国也是有这个能力的。那么齐国为什么一直没有扩军呢?两个原因,其一,齐国三面临海,有天然的屏障,不需要如此多的军队来防守境内;其二,齐国虽然对三晋乃至燕国的领土有所希冀,但一来三晋与齐的实力还是有差距的,凭借齐国现在的军力就足以震慑三晋,二来齐国无后世英主,又无像秦国一样稳定的国策,扩军破费,后世齐王还是有点舍不得的。

再来看经济。齐国与秦国的经济结构是大不相同的。秦国地处关中,与山东六国来往不便,通商条件很差,商业基础差,发展慢,以耕种为主(耕战立国),也就是主要以农业为主,经济效益是比较低下的;而齐国则不同,“处东海之滨,守渔盐之利”,齐国的工商业十分发达,从这方面来说,齐国的经济效益是要远远大过秦国的。从古到今,战争的实质,与其说拼的是军事实力,不如说是经济。谁的经济基础深厚,谁就最有可能赢得最后的胜利。不过可惜,齐国的根基被齐闵王败光了,后来虽然经田单复国,但实力教以前已经远远不如了。

至于政治影响力,齐国自武王分封以来,是享有代天子征伐四方(其实是齐国周围)的权利的,故而一直以大国自居,经过历届齐王的苦心经营,在马陵、桂陵两败魏军,到齐宣王、齐闵王前期,齐国的政治影响力空前提高,齐闵王甚至和秦昭王互称东帝、西帝。

齐国都城临淄

其实,严格说来,齐国在战国中期,秦国崛起之时是完全有实力和秦国并肩称雄的,但乐毅伐齐后,齐国逐渐退居二线,反而是赵国趁势崛起,成为秦国的新对手,形式如此,不亦哀哉。

(全文完)


小文章大视野


抗衡秦国,并非仅仅靠武力,也并非仅仅靠经济实力,靠的是综合国力。

首先从政治地位上来讲,齐国是周朝成立后,首批分封的诸侯国,与鲁国一起,作为周王朝的屏障,专事征伐。也就是说对于任何敢于与周王朝对抗的诸侯国,齐国与鲁国都有政治责任,联系其他国家进行讨伐。这种政治特权的存在,奠定了齐国在整个周王朝中超然与其他诸侯国的地位。田齐代姜后,虽然这种政治地位有所消弱,但作为周王朝认可的继承者,这种政治特权也得到延续。而秦国,并非最初的分封诸侯国,而是因为其部族首领大骆与周王朝的姻亲申侯联姻,才得到了天子附庸的大夫地位,其开国的国君非子是因为善于养马,才得到了一块封地。公元前770年,秦襄公才因抵御西戎,护送周平王迁都洛邑,才获得了伯爵的地位。春秋五霸中为何秦穆公独独有争议,这就是因为政治地位的问题。

其次从军事实力上来讲,齐国一直是整个周王朝的军事理论输出地区。最初的《太公六韬》包含了各种治国理论以及兵法研究,再其后田穰苴的司马法、孙武的孙子兵法以及后世的孙膑、吴起等人都是齐国人,甚至于更远的黄石公的《三略》也是以齐国的历代兵法研究作为溯源。齐国自立国开始,可以讲是白手起家,姜太公建国开始,就不断的和东夷集团开战,一直到统一整个胶东半岛。又因为南面又鲁国和楚国的威胁,可以说是连年征战,独特的军事环境造就了其军事理论在战争基础上的频繁更新。从军事编制以及人力资源上来讲,齐国的军事动员力量比较强大。齐国的君主在其国家的历史上一直处于强势地位,凌驾与各个大夫集团之上,凭借的就是君主直辖的中军实力超然。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军事实力象征是“乘”,也就是战车。战车需要靠马来驱动。临淄出土国殉马坑的战马一次达到了六百匹,如果组成战车,可以有150辆,相当于一个小诸侯国的整体军事力量,足可以见到齐国的战斗战争实力与潜力,也可以见证国君直辖部队的能力有多强。

再从经济实力来看,齐国的经济发展依赖与农业和商业,这和其他诸侯国不同,而且用经济战争手段削弱其他国家的军事思想也贯穿与经济建设中。管仲曾经用粮食贸易成功的消弱了鲁国的力量,逼迫鲁国割让土地。这就是一个例证。齐国农业的发展也领先与其他诸侯国,贾思勰的《齐民要术》虽然主要论述了秦汉以后的农业发展,但从中也可以看到先秦时期,齐国的农业是比较发达的。齐国靠海,渔业和盐业也相对发达,而冶铁业也领先与其他各个诸侯国,同时,这些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商贸业的进一步提升。范蠡带着西施来到胶东半岛,后世又称其为陶朱公,奉为财神爷,就可以大致判断当时的贸易行业的发达程度。

还有人口与地域问题。齐国的疆域在历史上各个不同时期,因为依附的小诸侯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战国末期的泗上十二诸侯,一直延伸到现在的徐州邳县地区。而齐国由于经济发达,人口密度相对与秦国来讲是比较大的。毕竟很多人口不依赖与农业生存,相对与秦国以农业发展为主的农业国,流动人口以及常住人口相对要集中。晏婴出使的时候,曾经说过临淄作为国都,摩肩接踵。


这些古齐的特点足以来解释齐国为什么能抗衡秦国的原因。欢迎补充与指正。


江琯


齐国的国土比楚国和秦国小,但是人口和粮食生产方面,他和楚国、秦国相比并不落后。

耕地

齐国国土主要在今天的山东省境内,这里虽然分布着众多丘陵,但是耕地面积也不小,耕地面积达750万公顷。而秦国所在的陕西今天的耕地面积只有480万公顷。当时秦国虽然有了成都平原,但是当地较为落后,也没有大型的水利工程,所以在很长时期内物产并不丰富。直到战国后期,秦国修筑了郑国渠和都江堰等大型水利设施才将成都平原变成重要的粮仓。

(著名水利工程都江堰,为秦国粮食增产做出了重要贡献)

楚国处于的长江中下游地区,一直是南蛮之地,这里更不好开发,尤其是楚国南部地区,一直到唐宋年间人口也非常稀少,更谈不上开垦粮田了。可见,楚国和秦国和齐国比粮食产量优势并不大!

人口

秦国和楚国属于边疆国家,一直是地广人稀的地方。当时两国人口大约在500万左右,而齐国仅首都临淄人口就已经达到了30万-60万人,全国人口也有400-500万。

(齐国首都临淄)

所以相比秦国和楚国并没有明显劣势!


最关键的还是人才优势

齐国最大的一个优势,还是他的人才优势。

齐国的人才除了本国培养之外,还从外面大规模的引进。在当时,中原的人才主要去两个国家,一个是秦国,一个是齐国。但是秦国在教育方面比齐国要相差很多,所以人才的引进并没有为秦国的文化带来大幅度提高。而齐国的教育制度较为完善,所以,外来的人才很快在本地扎根下来。并带动起了一大批当地人,形成了巨大的人才储备。

就拿当时著名高等学府稷下学宫来说,最繁荣的时候,学宫有贤士上千人,涵盖了诸子百家各种学说,孟子、荀子、鲁连子都曾经在这里授课。所以,当时齐国是天下学术氛围最浓厚,人才最多的国家。

(稷下学宫)

可见,在人口,耕地和文化等方面,齐国一直处于战国各诸侯国的前列,甚至是第一位,这让齐国拥有了和当时的任何一个强国争霸的资本!

而随着稷下学宫的衰落,齐国也不可避免的衰落了,到了战国后期竟然被燕国差一点灭国!


历史风暴


一个国家的强弱,并非单纯地看国土面积这项指标,更重要的是综合国力的较量。而且恰恰相反,古代的土地面积和行政区划与开发程度密切相关,面积越小的地方,开发程度越高,实力反而更强(其实现在也是,比如江苏、浙江等沿海省份,面积比四川、云南等欠发达地区少得多)。

那么,齐国的综合国力和秦国相比究竟如何呢,有书君给您分析一下。

一、齐国是战国前期的一等军事强国


根据《资治通鉴》等史书记载,“战国七雄”之中,齐国和秦、楚并列一等大国,人口规模相当,军队均达到100万,秦“奋击之士百万,车千乘,骑万匹,地数千里”(秦惠王时期),楚“带甲之士百万,车千乘,骑万匹,地五千里”(楚威烈王时期),齐“带甲百万,车千乘,地一千七百里”(齐宣王时期)。



其次是赵魏,军队规模60万,韩、燕最弱,30万左右。齐国的技击之士(类似雇佣军)与魏国的武卒、秦国的锐士同为战国时期闻名天下的精锐部队。

二、齐国具有地理优势


从地理环境上看,齐国东靠大海,西边的太行山是齐赵两国的天然分界线,北边是黄河,南边是沂蒙山区和实力不怎么样的鲁国、卫国,把齐国与强大的楚国隔开。



在航海技术有限、交通不发达的战国,这些都是不可逾越的天然屏障,使得齐国较少受到其他国家的攻击。乐毅伐齐、王贲灭齐都是从地势相对平坦的北方攻入齐国。至于秦国,和齐国完全不搭边,中间还隔着赵魏韩三个炮灰呢,所以不是齐国能够抗衡秦国,而是齐国根本抗不着啊。

三、齐国是传统的强国


齐国的开国诸侯是那个著名的假装在渭水钓鱼的姜太公,也是周王朝最早分封的东方诸侯国之一。因为靠近大海,有天然优势,因此从姜太公时期开始,齐国“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


在齐桓公时期,桓公重用王子成父、管仲、鲍叔,在诸侯国中最早推行改革,盐铁专卖增强了国家的经济实力,重商政策(这在普遍重视农业的战国七雄中是个异类)发展了工商业,老百姓也很富有,实行兵制改革建立三军,为战国时期的大规模兼并战争奠定了基础,也成就了桓公成为“春秋首霸”。


从公元前591年阳谷之役到548年重丘之盟,齐晋发生两次大规模争霸,大战4次,齐国1胜3负,之后齐国进入较为和平的时期,近二百年基本没有发生过大规模战争。


到齐威王、宣王时期,“齐国大治,强于天下”,公元前314年借“子之之乱”的契机几乎灭掉燕国,可惜宣王的继承人齐湣王太过嚣张,灭宋,南侵楚,西侵三晋,甚至想吞并二周,可以说是四面树敌。


招致公元前284年的五国联军伐齐,要不是联军统帅乐毅被替换掉,齐国几乎成为七雄里面最先被灭掉的,虽然依靠田单的火牛阵绝地反击成功,但实力遭受重创,已无法与秦楚等国家抗衡。

四、齐国上了范雎“远交近攻”的当


秦国在商鞅变法之后,国力强盛起来,但战略方向不明确,仍然停留在争霸战争的层面,到了范雎为相提出“远交近攻”的战略后,与燕、齐等不接壤的国家结盟,对临近的楚、赵、魏、韩则实行蚕食政策,而不思进取。



在乐毅伐齐后元气大伤的齐国安于和平,秦国攻击其他诸侯国,齐国都见死不救,与秦国“和平共处”,安享了几十年太平,老百姓连打仗是怎么回事都忘了,以至于王贲伐齐时,“自燕南攻齐,猝入临淄,民莫敢格者”,齐国直接不战而降,这也算是对“忘战必危”的最佳解释吧。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有书共读


国土少不代表人少啊!别看齐国的势力范围基本上就只有山东地区,但是那时的山东可是人丁兴旺,物产丰富啊。

先看看楚国,虽然很大,但是楚国毕竟在南方,那时南方的开发很有限,人口本来就不多。即便是三国以后,北方战乱使得北方大量人口南迁,让南方得到了极大的开发,但其人口到隋唐时期还是远比不上中原地区的。更不用说春秋战国时期了!


那时的楚国,虽然国土比齐国大了好几倍,但其实人口是差不多的。

秦国也一样,其实人口基本上都集中在关中地区,西戎地区人烟稀少,南方的川蜀地区也同样开发有限。秦国的人口是在商鞅变法以后,随着耕战政策的推动和领土的扩张,才在战国后期超过齐国的。

齐国虽然控制的地盘不大,但山东地区从古至今都是比较富庶的地区,不仅有太行屏障,而且三面环海,有鱼盐之利。要知道,盐巴在古代可是战略物质,是财富的象征,而这正是齐地富庶,人丁兴旺的原因所在。

因此,齐国不管在春秋战国的哪个时期,始终都是令他国生畏的富国。春秋首霸就是齐桓公,到了战国前期,唯一能击败强悍的魏国的,也是只有齐国。齐国在战国后期更是一度与秦国并称东西二帝。这些都足见齐国之强大!


这些历史要读


战国时代齐国的地盘大小即使比不上秦楚两国,可是能出产粮食的耕地跟秦楚两国比未必差的了多少。齐国位于现在的山东半岛,靠着大海降水充沛,地形是一马平川的大平原,自然地理条件适合农业生产。自有人类文明以来,有水源的平原地区向来是人口最稠密物产最丰饶的宜居地带,齐国正好符合条件。反观秦国,为了增加耕地,巴蜀修都江堰关中修郑国渠解决耕地的水源问题。楚国地处南方,降水量更充沛,可是丘陵水网原始大森林遍布,今天的湖北别称“荆楚”,过去素有“千湖之省”的说法,楚国版图疆域一度是世界第一,但耕地的面积和适应人类居住的地方应该比齐国多不了多少吧


立志成虫


齐国是最早发展起来的国家。是西周建立的时候分封姜子牙的封国。因为姜子牙的功劳很大,所以对他的封国的规格也很高。所以当时齐国应该是比较物产丰富的地方。也就是齐国起步就比较高。

到了春秋时期,齐国又是最早的霸主。管仲的改革让齐国迅速富庶起来。齐国的盐业非常的发达,盐可是刚需,所以齐国的外贸交易一直不错。所以即使到了战国末期,齐国也一直是天下数一数二的富庶之地。

在文化方面,齐国的稷下学宫更是包揽了天下英才。很多有知识的人都纷纷往齐国跑,齐国可以说是当时的文化重镇,和重要平台。所以文化方面齐国也非常的强大,甚至可以说在文化方面齐国一直是保持天下领先地位的。

军事方面齐国的技击之士也是天下有名的强大军事力量。在春秋时期,大量的文献记载了齐国出兵攻打其他的国家。旁边的鲁国就没少受欺负。所以齐国的军事力量也是比较强大的。

所以齐国没有秦楚的地盘广大,但是在国家发展质量上,齐国绝对算是当时的发达国家。简单来说就是秦楚的国家GDP很高,当然齐国也不差。但是平均一下个人GDP的话,齐国可是远远领先秦楚的。差不多就是这样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