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0 高考結束,你還記得那些被“壞孩子”逼瘋的老師嗎?

這一次要說的不是所謂的“熊孩子”,而是真正的“壞孩子”,心理扭曲、報復社會的那一種。

先不談新聞舊聞,我們先來看看在日本和法國的電影中,壞孩子和老師之間發生了什麼故事。

比較典型且大家比較熟悉的一個案例是日本電影《告白》:天才學生設計害死了老師(一位單親媽媽)的女兒,而警察認定這是一起意外,老師便採用心理戰術,用自己的方式進行復仇……

高考結束,你還記得那些被“壞孩子”逼瘋的老師嗎?

《告白》驚悚萬分的劇情,能使觀眾身臨其境地感受到老師報復的快感。2008年由女神阿佳妮出演的法國影片《裙角飛揚的日子》,是和《告白》比較像的一個故事,但是對社會矛盾和人性的刻畫更真實,在緊張對峙的情況下還能加入喜劇元素,特別好。這部影片在豆瓣和imdb上的評分竟然沒有上8,我還是很驚異的。以下有大量劇透,不過即使看完劇透再看影片,影片仍然非常非常好。

高考結束,你還記得那些被“壞孩子”逼瘋的老師嗎?

《裙角飛揚的日子》可不是什麼青春愛情片,阿佳妮這年53歲了,為了影片增肥的二十斤,身體發胖,眼睛仍然靈動,比誰都會演戲。這一次,她演的是一所公立高中的法語教師,學生來自不同種族,很多是移民,老師自己也是一名穆斯林。這類學校的學生,普遍素質不高,很能鬧騰,在電影中鬧騰到什麼程度呢?有人悄悄把槍帶進了學校!在法國,公民持槍只能允許的是獵槍,而且必須申請狩獵許可證。所以,學生的這把槍,是黑槍。

除了攜帶槍支入校,那名黑人學生穆斯還辱罵老師同學、拒絕學習、威脅強 奸 老師……可以說是非常社會、無法無天的校霸。

黑槍暴露之後,一片混亂中,女老師把槍搶在了自己手中,對準學生,鎖上教室的門。接下來的故事基本都在這個密閉的空間內展開,小小的場景內,劇情卻能一波一波地轉折,並帶出一系列社會問題,法國人實在是會拍電影。

高考結束,你還記得那些被“壞孩子”逼瘋的老師嗎?

高考結束,你還記得那些被“壞孩子”逼瘋的老師嗎?

首先,是老師和所有學生之間的對峙。由於大多數學生長期以來不尊重老師,不好好學習,這一次,老師便拿著槍向他們授課,她因為緊張而顯得有些神經質,但授課的內容和平時一樣是教書育人,她講著莫里哀的文學、講著要尊重別人的道理。最開始,還是有學生不把老師放在眼中,直到老師鳴槍示警之後,他們才消停一點,減少了頂嘴的次數。此時,外界通過電話和老師取得聯繫,老師告訴警察,是學生穆斯劫持了大家。

外界議論紛紛,家長和記者們圍在學校門口。穆斯的媽媽對人們說,自己的孩子一直以來都是好孩子,連髒話都不說。電影通過記者對吃瓜群眾的採訪狠狠打了這些家長的臉,當她在媒體面前營造自己受害者的可憐形象,另一個亞裔群眾立即站出來指控“你們自己就是極端種族主義者,你兒子砸過三次我的店”。

事情越鬧越大,輿論發酵,教育部長介入,和警方合作。老師講完課,又在教室裡發起投票,讓大家選一個人出來,但是她沒說是讓那個人第一個出去,還是怎麼樣。投票出來,所有人都選了穆斯。這時候,警方將攝像頭接入進了教師,發現教室裡面的情況,不是學生劫持大家,而是老師拿著槍劫持學生。他們也有看到,這位拿著槍的老師,還聲淚俱下地教導學生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還想著受傷的學生需要包紮。不過在他們眼中,這個老師顯然瘋了。

穆斯假裝身體不適,騙老師接近他,趁機打倒了老師,繼而暴打老師。一個平日裡理解女老師的女學生第二個拿起,她說:“不許在我面前欺負老師”。此時的局面成了想要改變教育現狀的兩名女性和不思進取的學生之間的對峙。女生指責那些平時橫行霸道的同學,還提”1994年的破法案”(應該指的是法國1994年《中小學教育改革法案》)過度保護學生,導致了法國的老師不敢管學生的怪象。

(這裡就要誇一誇法國電影了,他們不會像好萊塢那樣上綱上線地宣揚女權,而是通過電影中真實的細節讓你感受到女性的自主意識。這名女生對國家的教育有著自己的思考,在危機情況敢於挺身而出;而那名穆斯林女教師在和警察談判時,提出要教育部長在全國設立女子穿裙日。女部長認為強迫女人穿裙子這不女權。但其實因為極端穆斯林禁止正經女人穿裙子,老師想設立這麼一個日子,讓穆斯林女性有平等穿裙子的權利。電影裡這兩名女性都想靠一己之力改變社會,用自己的方式在追求公義,不同於那些渾渾噩噩的傻男孩和精緻地利己主義大男人。)

在劫持事件發生後,觀眾可以看到,校長什麼事也沒有做,只是為了維護學校的形象而對老師落井下石,強調她的宗教信仰,由於校方的誤導,外界對老師的宗教問題議論紛紛。反思現實生活中,很多公共事件的走向變壞,不就是因為有關方面沒有做到信息透明嗎?

接著,女生髮現警方的攝像頭,老師也接受一位女同事的建議主動給警察打了電話,告訴警察如不撤走,她就大開殺戒。警方看不到教室裡的情況,只能停止行動,和老師通過電話繼續談判。

女生又找出穆斯的手機,在裡面翻出一個輪 奸 同學的視頻,此時視頻中的受害女生也在教室裡。女生把視頻給老師看,老師的責任感正義感受到召喚,打電話給警方要求讓一個記者只穿內褲進入教室。然後老師又通過手機視頻,向警方和教育部長公佈了參與輪 奸 者的名單。穆斯說自己只是攝像,沒有參與輪 奸 。

不過這時候,外界關心的不是這個案子,而是學生的安危。警方搬來了老師的父母,父親說的一番話很真實很感人,真正打動了她。可就在此時劇情又來一波轉折:一個平時溫和的男同學搶過了槍,挾持大家,要求警方答應他送他全家人出國。他太緊張,以至於殺了一個同學。這時,老師立即走過去安慰他,還對警方說,是自己殺了一個學生。

警察終於能夠進入教室了,爭執下,警察擊斃了女老師。

影片的最後一幕在公墓,女老師的家人為她舉行葬禮,一個同事和幾個學生也來了,女生都穿著裙子。

這是一個悲哀的故事,一方面,老師只能靠槍支的威脅才能讓學生尊重自己,另一方面有些孩子由於生存環境惡劣,變得性格極端化。壞孩子的變壞、壞孩子家長的謊言背後都有深沉的社會原因。到了高年級,一個班級就更像是一個社會,此時此刻,教師身上承擔的責任遠遠大於教書育人,他們還需要面對一大堆的社會問題,大多數情況下還要獨自解決這些社會問題,承擔起父母、社區、警察、醫生、清潔工、談判專家、拆彈部隊等等諸多的責任。在這麼複雜的局面下(而且還低工資),誰不會犯錯?誰不會精神失常?社會把老師逼到了什麼地步?不過現實生活中的教師,不可能像電影中那樣拿起槍來維護自己的尊嚴。我們更多看到的現象是:一個社會的不同階層,都在沒有底線地欺負那些有底線的人

這不是某一個國家的問題,我們在日本、法國、美國的電影中都看到了同樣的問題:教師社會地位低,但社會責任大,且沒有得到實質性的尊重,不管是學生、家長還是教育主管部門,抑或整個社會都對教師缺乏尊重,還有的社群,由於歷史文化的原因,對所有人都缺乏尊重。

2008年還有一部法國電影,通過學校裡師生間的矛盾,反映了社會矛盾,那就是獲得了戛納金棕櫚獎的《課室風雲 Entre les murs》。主角馬林是一位男性法語老師,風趣幽默,雖然學生上課都自由散漫,但是老師也能適應這種氛圍,學生也喜歡和老師爭論問題。這所學校內匯聚了多種族的移民學生,在和老師的思維碰撞中,他們面臨的問題一點點暴露出來,不同文化之間的衝突也展現出來。影片幾乎是一個多小時的鬥嘴,也是在同一空間內進行,但是一點都不會顯得無聊,反而能引發許多思考。

高考結束,你還記得那些被“壞孩子”逼瘋的老師嗎?

有足夠的素材來拍出一部部電影,說明這個問題已經比較嚴重了,但同時也說明,人們能夠正視這個問題。那麼接下來,就是討論如何解決問題了。

造成家校衝突、師生矛盾的原因很多,但出了事之後,總是由一線教師來背鍋,處分一個老師,就保護了真正該負責人的那些人,而社會矛盾仍然得不到解決,還會有新的事件冒出來,形成惡性循環。社會需要教師的時候,他們就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不需要他們的時候,他們就是本澤馬。

高考結束,你還記得那些被“壞孩子”逼瘋的老師嗎?

所以,世界需要理解和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