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0 高考结束,你还记得那些被“坏孩子”逼疯的老师吗?

这一次要说的不是所谓的“熊孩子”,而是真正的“坏孩子”,心理扭曲、报复社会的那一种。

先不谈新闻旧闻,我们先来看看在日本和法国的电影中,坏孩子和老师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比较典型且大家比较熟悉的一个案例是日本电影《告白》:天才学生设计害死了老师(一位单亲妈妈)的女儿,而警察认定这是一起意外,老师便采用心理战术,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复仇……

高考结束,你还记得那些被“坏孩子”逼疯的老师吗?

《告白》惊悚万分的剧情,能使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老师报复的快感。2008年由女神阿佳妮出演的法国影片《裙角飞扬的日子》,是和《告白》比较像的一个故事,但是对社会矛盾和人性的刻画更真实,在紧张对峙的情况下还能加入喜剧元素,特别好。这部影片在豆瓣和imdb上的评分竟然没有上8,我还是很惊异的。以下有大量剧透,不过即使看完剧透再看影片,影片仍然非常非常好。

高考结束,你还记得那些被“坏孩子”逼疯的老师吗?

《裙角飞扬的日子》可不是什么青春爱情片,阿佳妮这年53岁了,为了影片增肥的二十斤,身体发胖,眼睛仍然灵动,比谁都会演戏。这一次,她演的是一所公立高中的法语教师,学生来自不同种族,很多是移民,老师自己也是一名穆斯林。这类学校的学生,普遍素质不高,很能闹腾,在电影中闹腾到什么程度呢?有人悄悄把枪带进了学校!在法国,公民持枪只能允许的是猎枪,而且必须申请狩猎许可证。所以,学生的这把枪,是黑枪。

除了携带枪支入校,那名黑人学生穆斯还辱骂老师同学、拒绝学习、威胁强 奸 老师……可以说是非常社会、无法无天的校霸。

黑枪暴露之后,一片混乱中,女老师把枪抢在了自己手中,对准学生,锁上教室的门。接下来的故事基本都在这个密闭的空间内展开,小小的场景内,剧情却能一波一波地转折,并带出一系列社会问题,法国人实在是会拍电影。

高考结束,你还记得那些被“坏孩子”逼疯的老师吗?

高考结束,你还记得那些被“坏孩子”逼疯的老师吗?

首先,是老师和所有学生之间的对峙。由于大多数学生长期以来不尊重老师,不好好学习,这一次,老师便拿着枪向他们授课,她因为紧张而显得有些神经质,但授课的内容和平时一样是教书育人,她讲着莫里哀的文学、讲着要尊重别人的道理。最开始,还是有学生不把老师放在眼中,直到老师鸣枪示警之后,他们才消停一点,减少了顶嘴的次数。此时,外界通过电话和老师取得联系,老师告诉警察,是学生穆斯劫持了大家。

外界议论纷纷,家长和记者们围在学校门口。穆斯的妈妈对人们说,自己的孩子一直以来都是好孩子,连脏话都不说。电影通过记者对吃瓜群众的采访狠狠打了这些家长的脸,当她在媒体面前营造自己受害者的可怜形象,另一个亚裔群众立即站出来指控“你们自己就是极端种族主义者,你儿子砸过三次我的店”。

事情越闹越大,舆论发酵,教育部长介入,和警方合作。老师讲完课,又在教室里发起投票,让大家选一个人出来,但是她没说是让那个人第一个出去,还是怎么样。投票出来,所有人都选了穆斯。这时候,警方将摄像头接入进了教师,发现教室里面的情况,不是学生劫持大家,而是老师拿着枪劫持学生。他们也有看到,这位拿着枪的老师,还声泪俱下地教导学生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还想着受伤的学生需要包扎。不过在他们眼中,这个老师显然疯了。

穆斯假装身体不适,骗老师接近他,趁机打倒了老师,继而暴打老师。一个平日里理解女老师的女学生第二个拿起,她说:“不许在我面前欺负老师”。此时的局面成了想要改变教育现状的两名女性和不思进取的学生之间的对峙。女生指责那些平时横行霸道的同学,还提”1994年的破法案”(应该指的是法国1994年《中小学教育改革法案》)过度保护学生,导致了法国的老师不敢管学生的怪象。

(这里就要夸一夸法国电影了,他们不会像好莱坞那样上纲上线地宣扬女权,而是通过电影中真实的细节让你感受到女性的自主意识。这名女生对国家的教育有着自己的思考,在危机情况敢于挺身而出;而那名穆斯林女教师在和警察谈判时,提出要教育部长在全国设立女子穿裙日。女部长认为强迫女人穿裙子这不女权。但其实因为极端穆斯林禁止正经女人穿裙子,老师想设立这么一个日子,让穆斯林女性有平等穿裙子的权利。电影里这两名女性都想靠一己之力改变社会,用自己的方式在追求公义,不同于那些浑浑噩噩的傻男孩和精致地利己主义大男人。)

在劫持事件发生后,观众可以看到,校长什么事也没有做,只是为了维护学校的形象而对老师落井下石,强调她的宗教信仰,由于校方的误导,外界对老师的宗教问题议论纷纷。反思现实生活中,很多公共事件的走向变坏,不就是因为有关方面没有做到信息透明吗?

接着,女生发现警方的摄像头,老师也接受一位女同事的建议主动给警察打了电话,告诉警察如不撤走,她就大开杀戒。警方看不到教室里的情况,只能停止行动,和老师通过电话继续谈判。

女生又找出穆斯的手机,在里面翻出一个轮 奸 同学的视频,此时视频中的受害女生也在教室里。女生把视频给老师看,老师的责任感正义感受到召唤,打电话给警方要求让一个记者只穿内裤进入教室。然后老师又通过手机视频,向警方和教育部长公布了参与轮 奸 者的名单。穆斯说自己只是摄像,没有参与轮 奸 。

不过这时候,外界关心的不是这个案子,而是学生的安危。警方搬来了老师的父母,父亲说的一番话很真实很感人,真正打动了她。可就在此时剧情又来一波转折:一个平时温和的男同学抢过了枪,挟持大家,要求警方答应他送他全家人出国。他太紧张,以至于杀了一个同学。这时,老师立即走过去安慰他,还对警方说,是自己杀了一个学生。

警察终于能够进入教室了,争执下,警察击毙了女老师。

影片的最后一幕在公墓,女老师的家人为她举行葬礼,一个同事和几个学生也来了,女生都穿着裙子。

这是一个悲哀的故事,一方面,老师只能靠枪支的威胁才能让学生尊重自己,另一方面有些孩子由于生存环境恶劣,变得性格极端化。坏孩子的变坏、坏孩子家长的谎言背后都有深沉的社会原因。到了高年级,一个班级就更像是一个社会,此时此刻,教师身上承担的责任远远大于教书育人,他们还需要面对一大堆的社会问题,大多数情况下还要独自解决这些社会问题,承担起父母、社区、警察、医生、清洁工、谈判专家、拆弹部队等等诸多的责任。在这么复杂的局面下(而且还低工资),谁不会犯错?谁不会精神失常?社会把老师逼到了什么地步?不过现实生活中的教师,不可能像电影中那样拿起枪来维护自己的尊严。我们更多看到的现象是:一个社会的不同阶层,都在没有底线地欺负那些有底线的人

这不是某一个国家的问题,我们在日本、法国、美国的电影中都看到了同样的问题:教师社会地位低,但社会责任大,且没有得到实质性的尊重,不管是学生、家长还是教育主管部门,抑或整个社会都对教师缺乏尊重,还有的社群,由于历史文化的原因,对所有人都缺乏尊重。

2008年还有一部法国电影,通过学校里师生间的矛盾,反映了社会矛盾,那就是获得了戛纳金棕榈奖的《课室风云 Entre les murs》。主角马林是一位男性法语老师,风趣幽默,虽然学生上课都自由散漫,但是老师也能适应这种氛围,学生也喜欢和老师争论问题。这所学校内汇聚了多种族的移民学生,在和老师的思维碰撞中,他们面临的问题一点点暴露出来,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也展现出来。影片几乎是一个多小时的斗嘴,也是在同一空间内进行,但是一点都不会显得无聊,反而能引发许多思考。

高考结束,你还记得那些被“坏孩子”逼疯的老师吗?

有足够的素材来拍出一部部电影,说明这个问题已经比较严重了,但同时也说明,人们能够正视这个问题。那么接下来,就是讨论如何解决问题了。

造成家校冲突、师生矛盾的原因很多,但出了事之后,总是由一线教师来背锅,处分一个老师,就保护了真正该负责人的那些人,而社会矛盾仍然得不到解决,还会有新的事件冒出来,形成恶性循环。社会需要教师的时候,他们就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就是本泽马。

高考结束,你还记得那些被“坏孩子”逼疯的老师吗?

所以,世界需要理解和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