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为什么说“七十三”和“八十四”是老人的两道坎?

泛亚环宇


“儒家信仰”的余波

“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到”这句话在中国人心中的辐射威力可以说是非常巨大了,因为人固有一死,谁都心有畏惧,没活到这个岁数的老人自不必说,好容易活到这把岁数了,“坎”年一到,这句话金钟罩铁布衣一般,逃都逃不过,但凡想起,总是战战兢兢,唯恐奇灾异祸,就此一命呜呼。

这两句话有科学道理吗?用脚趾甲想一下,其实并没有。它不比苏洵所谓的“月晕而风,础润而雨”,是可以用自然科学理论来解释,并且说得通的。那么这两句话是怎么来的呢?

七十三这道坎,拜“圣人”孔老夫子所赐——他老人家生于公元前551年,死于公元前479年,周岁72岁,虚岁73岁;八十四这道坎,拜“亚圣”孟老夫子所赐——他老人家生于公元前372年,死于公元前289年,周岁83岁,虚岁84岁。

中国自古以来有根深蒂固的儒家信仰,连孔孟这两位圣人都迈不过这道“天坎”,更何况我们这些修为不深的凡夫俗子?

据说毛主席在世时就常常念叨这两句话,果不其然,他在83岁那年仙逝了。他这种重量级的伟人印证了这句话,自然使这句话的杀伤力又瞬间翻倍了。

代言人表示,我明明超乎寻常地高寿了

这两位“天砍”代言人如果天上有知,肯定觉得糊里糊涂做了这个不怎么吉利的免费代言,非常亏得慌。

孔子说过“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愈矩”,但在他所处的时代,人们的平均寿命只有三十多岁(保守的说法是30岁)好么!立得住的人,活到哪个年龄段都挺不容易的,活到七十,当然可以从心所欲了,别说七十三,七十一,七十二,那都是值得鼓盆而歌的,是难得的喜丧。至于活到八十三的孟子,显然已经是古代长寿老人中的战斗机了。

现代医学的帽子套不住

也有一个说法,试图为这句俗语套上一个现代医学的帽子——人的生命活动有自己的运行周期。人到老年,正好以11年为一个周期,那么算下来,正好是73岁和84岁的时候(恕答主愚笨,算了半天,也实在没整明白这是怎么得来的)。

这个解释认为,当生命活动的周期运行到“拐点处”,就像我们在盘山公路上开着一辆车时遇到了危险的大转弯,稍有不慎,就容易冲下悬崖。

这个解释明显是靠不住的,每个人都如同一台微妙的生命机器,运行久了,自然会有老损,但老损的速度受运转强度和外在因素的影响,自然各有不同。所以有的人死得早,有的人死得晚。如果对全中国70岁以上老人的病逝年龄做一个统计,答主敢拍着胸脯保证,年龄分布是相对均匀的,绝不会在73和84这两个时间节点上,出现两个高峰。

天砍特别多,大家好好过

人活一世,挺不容易的,73和84是两个大砍,年轻时就没有各种砍吗?当然有的。

你看,民间传说中,就有“三十三大拐转,六十六不死掉块肉”的说法,也有“三十六,过门槛”的说法(并且还整得有理有据,周瑜、庞统、马良都是36岁时死的)……这么说下去,感觉都没法踏踏实实活了。

依答主所见,在人生这条单行道上,其实年年都是歧路,也年年都是坦途。好好活着,用心活着,珍惜每一天,比什么都重要。

干了这碗鸡汤,愿我们都能好好活得更久!


饮水君


俗语曰:“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意思是在这两个年龄段去世的老年人比较多。说起来,这其中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据说孔子死时73岁,孟子去世时84岁。中国人从古至今深受儒家思想熏陶,认为圣人孔子和亚圣孟子都不能活过这两个年龄,作为他们的后人,我们没有什么资格超越圣人。

但奇妙的是,确实有很多老人正是在这两个年纪去世的。为什么?

这要从生物节律说起。生物节律,既人从怀孕→出生→成长→成熟→衰老→死亡这一过程中发生变化、变更的阶段性规律,叫生物节律。

俗话说:“三翻、六坐、七轱辘、八爬....,四五六岁换奶牙.....,十一二三来精(移精)假(月经)....,二十左右长大牙,二十三岁窜一窜(个头高矮发育停止),二十五岁鼓一鼓(生长发育较结实)...三十二岁到巅峰。接下来人体逐渐走向下坡,四十三过眼关,花不花四十七八,五五前后人进坎,六十六不死也得掉块肉,七十三、八十四阎王爷不叫自已去,九十二岁闯天关(西天、鬼门关)”等,民间谚语就来自生长规律的总结。

古有“人活七十古来稀”之说。

人在七十三岁前后发生变更的主要部位是人体大脑,此期间保养好,心态好的老年人相安无事,安全度过进入下一阶段生物节律变更期。

对心态不好的老年人来说,大脑老化较明显,脑萎缩导致老年痴呆,老年性精神病,老年忧郁症,情绪极不稳定,不想活,自杀欲望较强,自杀律较高。

此外还有“七十不留食”之说。

老年人体虚弱,你请他吃饭,说不定就死在饭桌上。说“阎王不叫自已去”是迷信,说“脑萎缩导致”的就是现代医学的说法。

接着进入“八十四”岁阶段,此阶段的老年人,绝大部分都出现脑不同程度萎缩,反应迟钝,行动缓慢,脏器衰微,身体脆弱,跌倒主要原因是脑子指挥失灵,动作滞后不协调,导致控制失灵而摔倒死亡。

还有“八十不留宿”之说。

意为,留八十岁老人在家过夜,说不定就睡死过去...。老年人从脑到机体脏器老化,随时都有脏腑运作进入停摆停止的可能,常有一觉不醒,睡死过去的事发生。

剩下的老年人身体保养好、心态好,注意养生的人进入九十二岁生物节律期,此期老年多因机体衰老致死,即老死的较多。

关于生物节律时间段的化分是相对的,不能绝对化。

生物学家根据动物细胞分裂的次数推算人的寿命,人类的正常寿命应在100岁以上。还有生物学家认为,一般哺乳动物的最高寿命,相当于它们性成熟期的8-10倍。如果人类的性成熟期按14-15岁计算,则人类的最高寿命应是112-150岁。

人虽不能万寿无疆,但只要心情愉快,饮食有节,劳逸适度,起居有常,有病及早就医,是完全可以通过后天的调养推迟衰老,从而延年益寿的。

事实上,古今中外也确实有不少人是活到百岁以上的,可见,健康长寿是完全可能的。


有书课堂


"俗话说“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73”,“84”这两个年龄数字是怎么来的呢?有许多种不同的说法:

一、流传最广的说法

它和我国古代孔子和孟子两位圣人的死亡年龄有关。

一位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圣人”孔丘,一位是战国时代的“亚圣”孟轲。古代人的年龄都是以虚岁计算的,正巧孔子年满七十三虚岁时归天,孟子活到八十四虚岁时寿终。

因为孔、孟都被尊为“圣人”, 我国古代对孔子和孟子十分推崇,所以,人们把他们归天的年龄视为不吉利之年。

并把这两个年龄说成寿命的“坎”,认为圣人都容易在这两个年龄死去,何况一般老百姓呢?

二、推敲出来的说法

真要推敲这种说法是从哪来的,就会发现,至少在元、明至清初,“七十三八十四”只有一种含义,就是专用来形容某人说话东一句西一句、唠唠叨叨、没完没了。

如《水浒传》第二一回:“(唐牛儿)板壁缝里张时,见宋江和婆惜两个都低着头,那婆子坐在横头桌子边,口里七十三八十四只顾嘈。”

《三言二拍·醒世恒言》 第十三卷:“却有一个三都提事使臣,姓冉名贵……只管南天北地,七十三八十四说开了去。”

《醒世姻缘传》第四十八回:“打得那素姐口里七十三八十四无般不骂。”

三、按寿命长短的说法

人活七十古来稀,在过去很少有人活过七十岁的,而到七十岁,你又能很健康地活过前三年(即73岁)老百姓说的第一道“坎”。多数人就能再活十年,我们中国人说寿一般是以十说的,十代表更大的意思,是个吉样数,再活十年就是八十三,八十三活个满年也就是八十四,也就是第二道坎。

四、命相学凶吉的说法

有人从甲子纪年与命相学上加以解释:远古黄帝大战蚩尤,接连九败,乃至泰山祈祷,天乃降下六十甲子,用于纪时,又命九天玄女传授奇门兵法,故能擒杀蚩尤于涿鹿。

如:七十三岁的时候,是“丁丑”年,“丁丑”为太岁,此乃凶神,太岁中“丁”泄年柱中的“甲”,导致命主精神不振,而地支“丑”直克命主年柱中的“子”,导致命主肉体遭受凶克,所以对于甲子年出生的人,“丁丑”年是个凶太岁!即人在七十三岁的时候,八字容易被克。七十三岁是个关口。

同理,而地支“子”则与太岁“子”比肩对抗,实乃凶年也!故84岁对一般来人说,也是凶年!

五、科学周期性的说法

科学家们对这种现象进行了反复的研究,发现人的生命有一个周期性的规律,大致是7~8年为一个周期,循环往复。

每个周期中存在着生命活动的高潮和低潮。一般周期的中间年龄为高潮,而周期的始末为低潮。高潮称健康稳定年龄,人的免疫能力较强,去世的人就少;低潮称健康减弱年龄,人的免疫能力较弱,去世的人相对较多。

7年的周期为7、14、21、28直至84岁;8年的周期为8、16、24、32至72岁,而73和84这两个年龄都超过了古稀之年,人体的免疫能力减弱了,再加上处于生命周期的低潮期,去世的人相对就会多一些。

那么老人如何闯过“73”“84”的坎呢?给出以下几个建议:

一、心态调节是首位

尽量多回忆过往的愉快往事,回味当时的幸福体验,多设想今后美好的生活,不要让过去的痛苦和不幸笼罩和掩盖自己,纠正自身性格的缺陷,保持乐观、开朗、自信的心态有利于老年人克服疑病症。笑一笑,十年少!

介绍五个避免生气的方法:

1、是躲避;不去正面面对,对少管就少管。

2、是转移,人家骂你,你去下棋、钓鱼,没听见;

3、是释放,找朋友谈谈,释放出来,搁在心里要得病的;

4、是升华,就是人家越说你,你越好好干;

5、是控制,别人火时,不能开心至少可以平静。忍耐不是目的,是策略。

二、理智治病调养的理念

1、面对现实。当年老患病后,医院治不好许多病,1许多事力不从心,面对现实,不急不躁,能做到哪一步是哪一步,只要尽力了就行了。

2、多种选择。主流医学治不好的病,非主流医学的中医、民间验方、个人经验可能有很多方法可以选择辅助配合,关键要有智慧去选择。

3、尊重差异。有的治疗不一定有效,要在患者能够接受的范围内尽力寻求无伤害的有效的措施。让患者保持良好心态,可能比方法本身更重要。

三、 合理规范饮食很重要

1、是0.618黄金分割:副食6主食4;粗粮6细粮4;植物6动物4。

2、要吃7成饱,一辈子不得胃病,吃8成饱最多了,若吃10成饱,那2成没有用,是废物,是致病的元凶。

四、把握好运动起居

1、老人不易过度运动,散步就是好方式,每天能坚持走 20分钟至一小时,必有好效果。

2、睡好觉。因人而异,每天睡好六至八小时。午睡时间是午饭后半小时。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饮食、生活条件和医疗条件等比从前都有了大幅度提升,平均寿命大大提高了,甚至出现了百岁老人。


有书共读


人活七十古来稀,是说在过去很少有人活过七十岁的,这也客观地反映了古人的寿命极限。在古人看来,只要你活过七十,就还可能再活三年,如果在这三年里,能吃能喝,没病没灾,那么再活十年应该是没问题的。但是因为人活七十已经是老寿星了,是很少见的,那么活到八十就更少见了。因此说人活到七十是上寿,活到八十就是上上寿了。因此说人活七十,再上冲三年就为人寿命的第一个极限,也就是第一道坎,也是老百姓说的第一道关口。如果在七十有三的这最后三个年头,身体依然健康如故,多数人再活将近十年是有希望的,也是很常见的,但超过十年那要看你的造化了。我们中国人说寿一般是以十说的,十代表更大的意思,是个吉样数,因为在数字中九最大,比如说天高,就谓九天,十在九之上,可谓更大,也代表极限。是故人闯过七十三这个关口,再活十年就是八十三,八十三活个满年也就是八十四,这就到了人生的最后极限,也就是第二道坎。要不古话说,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收自己走,就是阎王不在生死簿上划你的名字,你想活也没门了。还有句古话说,七十三,八十四,不死就是眼中刺,为什么说是刺呢?因为活到这个年龄,儿女也老了,在古代生产力低下,人活到这个年龄,儿女无法养老,由于寿命短促,做儿女也怕自己死了无法为父母送终。不能为父母送终是大孝,有违天伦纲常,因此,这种无奈和忧虑,就是所谓眼中的刺,看着高寿的父母高兴又难受。个人管孔之间,不喜勿喷!


古槐长青


孔子七十三岁过世,孟子八十四岁过世。所以古代老人为了自谦不愿比圣人长寿。如果古代老人能活到八十五岁,后面对标的还有伏羲,彭祖……


任易




自古道人生七十古来稀,超过七十大关之老人,那就是说走就走的的寿龄了。至于为什么还有七十三,八十四之坎一说呢,因为民间有谚语: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的说法。更有孔子七十三岁过世,孟子八十四仙逝,儒家视孔孟为二圣,他们之死的年龄就被神化为人生的二大寿年之坎了。也是儒家尊崇先圣的一种认识,认为圣人都为七十三,八十四而挡住,凡夫俗子岂能强于先圣?故把七十三八十四定成人生寿命的二大坎。更有后来者,七十三,八十四过世的,那就更迷而有信了,俗话讲:迷信,迷信,信则有不信则无。我们可以看到活过七十四,七十五,七十六,七十八。八十五,八十六,八十八多了去了。百岁老人大把大把的存在,那又该如何?



要说到人生到底有多少个坎,其实我们从娘胎出来就是一个坎,难产死的,就是没有过坎的。其实坎:就是一种磨难,一份经历,一种挫折。对于生命,对于感情爱情友情,都是有无数的坎。事业的成败,忠诚与背叛,无一不是人生一个又一个的坎。有人总结了人生十大年龄之坎共参阅:11岁是第一个坎,19岁第二个坎,29岁第三个坎,33岁第四个坎,39岁第五坎,44岁第六个砍。49岁第七个坎,59岁第八坎,65岁第九个坎,69岁就是第十个坎。其实生老病死,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自然规律,只要我们活的开心,活的精彩,人生就没有遗憾。愿大家一生快乐而幸福!没有坎坷,不留遗憾。



爱你就象爱花一样


“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本身去。”,这是一句在中国民间传布的老古话,意思是人老了往后会履历两道“坎”,一个是73岁,一个是84岁。说实话,我奶奶在我小时辰的时辰也经常在闲谈的时辰说过这句话,老是感伤本身的糊口不易。奶奶也没什么文化,有点迷信,所以60多岁的时辰就让叔伯和父亲打好寿材,做好老衣,说先预备好到时辰就不会慌张。然后奶奶就不息活到了93岁,寿材都换了一个,末了无疾而终,不外也还好,做的工具也都用上了。

若说七十三、八十四是中国老年人生射中的两个坎,我想仍是很可托的,由于中国良多老古话都是老百信糊口经历的总结,比如最闻名的“夏历24节气歌”。在当代人类医学研究里,也有这方面近似的创造中剖明,创造人的生命有一个周期性的纪律,大抵是7~8年为一个周期,轮回往来来往。

每个周期中存在着生命勾当的高涨和低潮。一样平常周期的中心春秋为高涨,而周期的始末为低潮。高涨称安康不变春秋,人的免疫才能较强,弃世的人就少;低潮称安康减弱春秋,人的免疫才能较弱,弃世的人相对较多。7年的周期为7、14、21、28直至84岁;8年的周期为8、16、24、32至72岁,而73和84这两个春秋都跨越了古稀之年,人体的免疫才能减弱了,再加上处于生命周期的低潮期,弃世人相对就会多一些。

然而“人过七十古来稀”,所以不管这个理论是否是真实的,也不管老古话是否迷信,我感受老年人到了70岁往后就应该“从心所欲。不逾矩”。从心所喜,保持快乐的神色,纪律的糊口习惯,细致充实的营养保障,其实活到高寿也并不是很难的。

又比如我的奶奶,在71岁的时辰做寿,喝了一点“气酒”(八几年的那种加了酒精的汽水,有一点点度数),可能是由于愉快的缘故缘由,当晚就身体不舒畅,被送到病院急救,不外还好,给救了回来,然后从那年起头,奶奶抉择换个情形,重新糊口。

1、要求本身茕居,主若是怕本身俄然弃世吓坏身边的孙辈。然后父亲没方法,就把奶奶安设在家里的老宅里(我家在农村,前提还行,后来搬去了市里,可是农村的老宅还在,奶奶从60岁往后就不息在我家里糊口),然后把早孀的大姑请过来奉侍奶奶。天天早上睡到天然醒起来,在老房子四周晃一晃,也不走远,到了晚上吃过晚饭还要看会电视,8点半摆布就按时睡觉。

2、不再过生日,奶奶回家后第一件事就是公布揭晓今后不再过生日,后来在几十年的糊口里也不再提春秋,筹算这么糊里糊涂的过完生平。每年到了奶奶生日的那一天,我们这些孙儿辈就一起曩昔看看她,然后大姑做顿碗肉圆面吃完就竣事,大师绝口不提过生日的工作。

3、不再忌口,奶奶很爱好吸烟和吃肉(仿佛我家里的人都爱好吃肉,可能是遗传),一起头也学着人起头忌口,不外自从那次从病院回来之后,就不再忌口了,根基上隔三差五就让大姑去集市上买肉回来煨着吃,偶尔辰是筒子骨,偶尔辰是肥蹄包(猪前肘),一次都要吃一碗摆布才满足。吸烟一起头抽的是阿诗玛、后来渐渐改成五星皖、中华。我们孙子辈去的时辰她特别愉快,一时由于我们去了一样平常都市拿一两包烟进献她,二是孙子、重孙、小灰灰(也就是第五代,我家是五世同堂)去了之后,她感受家里子孙畅旺,感应特别的满足。

后来到了93岁奶奶弃世之后,我们都没哭,大师都很温馨的给她办完了凶事,由于这个春秋弃世的人在我们这里的农村是白喜事,奶奶走的没什么遗憾,后人们也感受都进献到了,没留下遗憾。

所以我感受一小我,当他(她)老了往后,撤除糊口上的赐顾帮衬以外,更多的仍是要关怀白叟的精神世界,尽量不要有愤慨、忧郁、沉痛、快乐等等剧烈的情感,温馨的情感是白叟长寿的最重要的一个身分。就像一颗树一样,在履历了萌芽的温顺和枝繁叶茂的壮美之后,温馨的枯槁,也未尝不是一种新的履历。前往搜狐,检察更多

责任编纂:


斜杠先生zy


这“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接自己去”的俗语。流传已久。大意是:人活到七十三岁,八十四岁,遇到了“坎”,有可能告别人世,去冥界阎王哪儿报道!

其实,这话无丝毫科学根据。相传来自于两个知名人物的生命极限昭示,说是孔子活了73岁,孟子活了84岁,二位都是圣人,而只要平凡的人在这两个年龄离世,也能成为光彩照人的圣人!荒谬啵?

也有其它解释:说是两位圣人都没有跨过这道“火焰山”,我们作为凡夫俗子,更没有力量抗拒上天的安排,于是乎,世世代代以讹传讹,流传下来,成为耄耋之年老人心头上,随时会堕下的达克斯利摩之剑。 尤其晚辈在老人是这两个岁数的时候,只要老人有个风吹草动,就提前张罗丧事,准备寿衣,纸人,棺材等等,弄得身体尚为健壮的老人黯然而沮丧,联想到末日即将来临,不免老汗纵横!

其实,以上对73与84的说法无科学依据,

按生物学家根据动物细胞分裂的次数推算人的寿命,人类的正常寿命应在100岁以上。还有生物学家认为,一般哺乳动物的最高寿命,相当于它们性成熟期的8-10倍。如果人类的性成熟期按14-15岁计算,则人类的最高寿命应是112-150岁。

古今中外,不少人活到百岁以上, 人虽不能万寿无疆,但只要心情愉悦,饮食有节有度、合理搭配营养结构,养成合乎规律的作息习惯,劳逸适度,起居有常,有病及早就医,是可以通过调养来推迟衰老,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的。

所以,我们不能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更不能杞人忧天!随着科学的发展、生活条件的改善、体育锻炼的加强,人类寿命将不断增长是确凿无疑的。


希望星晨58298869


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

民间流传的一个说法,说老人到了七十三岁是个坎,如果能活过七十三岁,就有希望活到八十四岁。八十四岁也是个关卡,如果这一年闯过去了,就有希望继续活下去。

其实“七十三、八十四”这两个数字起初只是民间的迷信说法:孔子活到了七十三岁,孟子活到了八十四岁。因为两位都是圣人,所以他们去世的年龄被认为是不吉祥的。圣人都只活了这么个岁数,要超越圣人的年龄是很难的。

其实这个迷信说法也有一定的科学性。据调查显示,在七十三岁和八十四岁去世的老人确实要比其他年龄的多一些。现代医学解释,人的生命活动周期为11年,相应的会伴随着死亡率的高潮和低谷,七十三岁和八十四岁恰好是一个周期的首末,所以死亡率偏高。

虽然有这种生命周期的说法,但是我们还是应该保持良好的心态,这才是长寿的秘诀。


老照片


其实这句话是有点封建迷信的说法的。在古代可能活到73/84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但是现在的条件是完全可能的。

为什么说73/84是老人的两道坎呢?这其实是来自农村的一句俗语“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意思是说在73岁的时候,平安度过了那就还有好些年继续健康得活着,84岁也是一样的。

之所以古人会这样认为,那是因为这是中国的两位圣人去世时的虚岁,其中孔子死时的虚岁是73岁,而孟子去世时虚岁也刚好是84岁。众所周知,中国人从古至今深受儒家思想熏陶,他们认为圣人孔孟都不能活过这两个年龄,作为他们的后人,我们没有什么资格超越圣人。

而且非常巧合的是,在古代也确实有很多的老人是在73/84这个岁数去世的。所以有人就总结了这样的俗语,而经过一代一代的传播,就在农村影响深远了。说来也巧合,伟大领袖毛主席去世的时候虚岁也是84岁,是不是很巧呢?

但是,这还是带着一定封建迷信色彩的,并不是说这两个年龄段就是老人的两道坎了。只要老人们注意身体,心态要好,在现在的医疗条件下,别说73/84岁了,就是长命百岁也并非难事。(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可以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