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3 三原因导致按揭贷款买房可能性越来越小 你需要的是积累财富

6月12日下午5点左右,央行如期发布了2018年5月份的金融统计数据报告。

央行向来准时,总是在每月上旬末或中旬初的某天下午下班时间发布上月的数据。

从数据上看,5月当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15万亿,其中住户部门中长期贷款增加3923亿,比去年同期下降403亿,比前年同期下降1358亿。

这里的住户部门中长期贷款基本上可以理解为居民家庭的买房按揭贷款。从平常的生活经验就能知道,居民家庭除了买房外,从银行搞到中长期贷款的可能性很小。好多中小企业还贷不来呢,更何况是个人消费。

以年度为周期来看,2016年住户部门中长期贷款平均每月新增4733亿,2017年平均每月新增4417亿,今年前5个月平均每月新增4073亿,居民买房贷款一路下滑。以上海为例,央行上海总部的数据显示 ,4月上海新增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只有去年同期的13.1%。

2016年以来 住户部门中长期贷款月新增额(单位:亿元

三原因导致按揭贷款买房可能性越来越小 你需要的是积累财富

小编认为,居民住房按揭贷款越来越少的原因有三个:难度大不能贷、利率高不划算、房价高不顶用。而这三点也将导致贷款买房越来越不靠谱、可能性越来越小。

第一,这一轮的房地产调控背景下,不少地方收紧了限购,还有些城市新加入了限购队伍,从住建部的多次表态来看,未来可预见的时期内,调控不可能放松。

事实上,就算具备了购房条件,也不一定能买到房子。因为越来越多的城市实施摇号购房。众所周知,一个市场供求关系不紧张一定程度是不会祭出“摇号”这个杀手锏的,比如北京的车牌,新能源汽车都排到5年后了。买房如买彩票一般!更让人气愤的是,公证摇号也能作弊,西安融创就见一斑。能买房的少了,贷款减少也就不奇怪了。

第二,银行收紧贷款,连第一套房的利率都提高了。融360监测数据表明,2017年以来,全国首套房平均利率连续上涨。4月份的首套房贷款平均利率为5.56%,相当于基准利率1.135倍,环比上升0.91%,同比上升23.01%。

以北京为例,建行、农行、工行从5月7日起,中国银行和北京银行分别从5月8日、9日起,将北京地区的首套房贷利率提高为基准利率的1.1倍,光大银行、民生银行在此之前已提至基准利率1.2倍的水平。

贷款成本高企,还款压力增大,收入增长预期不明的情况下,计划贷款买房的家庭陷入观望。

第三,最最关键的是,个人收入。在神奇的房价面前,工资、绩效、年终奖、补贴、津贴、股票等统统加起来都不值一提。等等,怎么还有股票?大多数时候,股票都是养眼的绿色,牢固地被套着。

目前叫的上名字的城市,不管买新房还是二手房,首付比例没有低于30%的。借遍亲朋好友,凑够了30%,才发现你凑的只是30%,而不是首付。你贷款的最高额度很难达到总价的70%。

平时是否有这种感觉:每一次调控政策出台,都会觉得自己是受益者,是被政策扶持和保护的对象。可现实是,往往那些不如自己“困难”的人,把这个优惠给率先享受了。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缺少的不是机会,而是把握机会的基础。

举个例子,假如现在有一批房子以市场价的20%出售,如果你没有20%的基础,是不是又要擦肩而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