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国际滑联对两位中国裁判禁赛,你觉得公平吗?

点子评球


6月19日,国际滑联在其官网上公布了两项针对中国裁判的处罚决定: 禁止黄峰单双人、冰舞ISU裁判资格一年,单双人国际裁判资格一年; 禁止陈伟光单双人ISU裁判资格两年,冰舞国际裁判资格两年,同时不允许陈伟光参与2022年北京冬奥会裁判执法。




国际滑联同时公布这两项处罚决定的原因:上述两名裁判在平昌冬奥会期间,在执裁判罚上,存在对本国运动员的偏向,以及对部分其他国籍的运动员的打分存在“压低”。



自平昌冬奥会以来,国际滑联与中国方面就矛盾重重,对抗连连, 中国方面先是以修整场馆备战2022北京冬奥会为由,停止举办2018-2019赛季国际滑联名下的赛事。国际滑联也不甘示弱,立即就把中国停办的五项赛事中的四项分给其它国家承办。 而现在,国际滑联针对中国裁判的这两项处罚,无疑就是对中国方面的报复行为。



在速度滑冰和花样滑冰的比赛中,各国裁判“偏爱”本国运动员的现象非常普遍。中国裁判对中国运动员的打分偏高,对其它国籍的运动员打分偏低是事实情况,但这种情况不是中国裁判独有,其它国家的裁判同样存在这种情况。国际滑联为什么就单单只对中国裁判开出了罚单呢?



国际滑联对中国裁判的这份处罚决定,其原因和动机令人生疑,平昌冬奥会已经过去几个月,相关的处罚决定早就下达,现在又再次“追加处罚”,并且本次处罚的对象只有两名中国裁判,国际滑联的这个处罚决定的针对性显而易见,这明明就是国际滑联针对中国停办2018-2019赛季国际滑联旗下赛事的直接报复。



平昌冬奥会上,滑冰项目裁判的偏袒执法行为,在全世界都引发了极大的不满和争议,国际滑联不去反思自身工作的不足之处,而对中国方面处处打压报复,国际滑联的这种行为实在让人气氛。


体坛一言堂


对于国际滑联的对中国裁判的处罚,我只想说:国际滑联的“滑”是滑稽的“滑”吗?

近日,两名中国花滑裁判黄峰、陈伟光分别遭到国际滑联的一年和两年的禁赛,其中陈伟光还被明令禁止参加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执法,理由是在平昌冬奥会上,他俩面对中国选手时,“给出了明显超过其他同场当值裁判的分数”!

必须承认,我们的裁判的打分确实有问题:陈伟光给金博洋评分过高;黄峰在给隋文静/韩聪打分时同样有过高的现象。但是,这些都没有超出国际滑联的现行打分规则,都在允许范围之内,所以此次对他俩的处罚,国际滑联“给出了明显超过其他同场当值裁判的判罚”!要知道,平昌冬奥会上,一名德国裁判给德国选手的评分过高,而给俄罗斯选手和中国选手隋文静/韩聪的打分过低,导致最终德国选手夺冠,这同样一起了争议;而在短道速滑方面,韩国选手受到了多少优待,而其他国家尤其是中国选手受到多少不公正待遇,更是世人皆知……所以,对中国裁判如此强的针对性的处罚,国际滑联实在是滑稽!

在上周,中国滑冰协会和花样滑冰协会双双表示退出承办18/19赛季国际滑联在中国的比赛,而国际滑联反应速度极快,立马做出了对中国裁判的调查和处罚,这不由得令人产生一些联想……

“双标”一直是国际滑联被外界诟病的大问题,但是显然,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依旧在“双标”的路上渐行渐远。不管怎样,希望未来中国选手、中国裁判、中国体育能在世界上受到公正公正的待遇吧!


体育沙龙


国际滑联突然禁赛中国两位花滑裁判,事出有些突然,如果不是因为中国滑冰协会突然宣布不承办今年国际滑联在中国举办的花滑大奖赛以及中国杯赛事,外界恐怕不会联想到还有这么一层内幕事件。该事件发生在半年前的平昌冬奥会上,据滑联声明文件中提到,两位裁判是在花滑执裁时,在比分上有所偏袒中国选手,而对待中国选手的竞争对手时有所打压分数,所以被举报之后,滑联官方做了长时间的调查,最终做出了处罚决定。



而该事件的最大焦点是国际滑联为何对花滑场上裁判的判罚如此认真较劲,却对另一片赛场上的争议事件置若罔闻。短道速滑项目在平昌同样引起很大的争议,裁判在对于判罚的尺度上有很大的问题,导致中国和加拿大等强队都受到了影响。而东道主韩国却成为最终的受益者,虽然中国也提出了申诉,但最终却遭驳回,并没有像花滑一样认真去调查。



在这里外界就看到了国际滑联的双重标准,如果说是同等对待申诉事件,认真调查裁判判罚情况,对于外界有个交代,大家也就能接受,但确实是这样的一个结果,必然不能被中国单方面接受。要知道,当下又是北京冬奥会的周期,国际滑联居然如此高调的针对中国及裁判作处罚,真的一点都不顾及情面。如果说中国滑冰协会不承办滑联的花滑赛事,只是一种抗议手段而已,那么事态要是严重到北京冬奥会期间,中国政府对滑联旗下赛事挑刺时,到时要承担责任的可是滑联自身。


叮咚体坛


公平吗?不可能公平,中国人在国际滑联的话语权无足轻重。在国际滑联有两个人中国官员,而他们还不是全职,都是委员级别的,有话语权但说得并不算。此时,对于中国滑冰界来说只能是反思,作为中国滑冰协会主席的李琰首先需要反思。很多人质疑,为什么我们在冬奥会遭到了那样的判罚待遇,裁判员是不是戴着有色眼镜?实际上,在冬奥会之前的上海世界杯中,我们的组织方是不是慢待了国际滑联以及执法奥运会的裁判组?据说,在最后的闭幕式晚宴中,相关人物迟到了一个小时,并且在致辞中说的也并不好听。这样是不是得罪人的嫌疑?中国短道队是受到了严格判罚,但我们抱怨裁判有什么意义?我们选手的动作确实有问题,此时在判罚和不判法之间,裁判员判了你就没有话说。

实际上,正是因为没有话语权。黄峰和陈伟光,也确实被抓到了把柄,人家处罚了也就是没有话说。你可能会说别人怎么没事?这就是我们的心态不好,从来不是找自己的问题在哪里,而是一味在寻找,为什么他行,我就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